内地常关,清季惟崇文门左右翼及张绥各边关直隶中央,此外均由各省派员征收。民国二年(1913)将淮安、临清、凤阳、武昌、汉阳、夔、赣等关改归中央,等派监督管理。三年(1914)设局多伦,四年(1915)改为税关。又将旧属于省之潼关、辰州、浔州、成都等关改简监督,雅安、宁远两关,改归部辖。广元、永宁两关属之成都,打箭炉关属之雅安。
厘金,清咸丰三年(1853),太常寺卿雷以鍼饷军扬州,始倡之于仙女庙,幕客钱江之谋也。本云事定即裁,后遂留为善后经费,由布政使派员征收。厘局之数,据前数年之调查,全国凡700余处,但只指总局而言,分局及同类之稽征局不在其内。
直隶15 奉天34 黑龙江31 甘肃43
新疆11 山西42 山东10 河南32
江苏58 浙江42 湖 南34 四川20
福建45 广东29 广西30 贵州44
吉林44 江西47 安徽42 陕西30
湖北25 云南44 共752厘局。
其收入光绪初年为2000万两(据云实有7000万,余皆被中饱),清末预算所列为3500万两,民国初年,预算所列为2400万两。
厘金之中饱,据各方面之调查,皆云超过归公之数。其病民在于设卡之多,一宗货物经过一次,厘卡收税即不甚重,而从起运以至到达,究须经过几次,能否免于重征,初无把握。厘本百分抽一之谓,据调查实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之间,且皆非从价而从量(盖因征收者之无能也),又有七四厘捐(抽百之一又一)、九厘捐(抽千分之九)等。凡抽税,何者为税之物?何物税率如何?必有一定之法,并须明晰榜示(如清会典与户部关税云:凡货财之经过关津者,必行商大贾挟资货殖以贸利者。乃征之物有精粗,值有贵贱,利有厚薄,各按其时也,以定应征之数,部设条科,颁于各关,刊之木榜,俾商贾周知,吏不能欺……至小民日用所需,担负奇零之物,皆不在征榷之条,以历代之通法也)。惟厘金不然,开办虽须得中央核准,然办法则并无一定,税品税率以及征收之方法,皆由各省官吏,各自为政,其可随时改变。据调查,江苏一省,即有八种不同之办法云。各省后来亦谋改良,然其所谓改良者,大抵名异而实则相差无几也。
统捐即一次征收。产销税照例产地在本省,而销地不在本省者,即不征销税。销地在本省而产地不在者,即不征产税,但通过者,即两税皆不征,过境税则又不然。落地税者,缴销子口单之拘,承买商人直指销货地点,完税一次。征收方法,除由官吏征收外,又有认捐及包捐,认捐由本业中人与税务机关商定,认数由财厅核准,包捐则由业外之人为之,此两法可免检查之烦,及节省征收费,然认包之人,所有之权太大。铁路兴后,有寓征于运之议。民国二年(1913)通过国务会议,拟先从国有铁路试办,苟有成效,再推及其他各路及他种运输业。五年(1916)交通部拟裁路厘,创办一特别运输税,皆未能行。
最近政府已在特别会议宣布裁厘,财政善后委员会所拟办法,厘金、统捐、统税、货物税、铁路货捐以及名异实同之通过税,商埠50里内外常关正杂各税之含有通过性质者,海关征收之子口税、复进口半税及由此口到彼口之出口税,均在裁撤之列,合计所裁之数为7500余万元。裁厘自是善政,然以此与加税为交换条件,则不当。何则?厘乃内政,苟以裁厘与列国交换,当以各国减轻中国货物之入口税为条件也。且有谓裁厘,决非三数年间所能办到者,其说由美之产业税,行之百余年,无人不以为恶税,亦能于三年内裁之邪?
盐税自担保借款以来,于主权亦颇有关系。现在盐务行政,由财部附设之盐务署主管。督办由财政总长兼任,署长由次长兼任。署中设总务处及场产运销二厅,总务处司盐务人员之任用及考绩,场产厅司建造盐场仓栈及缉私之事,运销厅司运销,此外有盐运使10人、副使4人、总场长6人、盐场知事127人、榷运局9所、官硝总厂1所、掣验局2所、蒙盐局1所、扬子总栈1所、运销局1所。为担保善后大借款,故于署内设稽核总所,总办由署长兼任,会办聘外人任之。产盐地方设稽核分所,经理由华员任之,协理亦聘外人任之。盐税均存银行,非总会办会同签字,不能提用也(该借款契约且订明本利拖欠逾展缓近情之日期,即须将盐政事宜归入海关管理)。
税率轻重不等,最重者,每百斤至四元七角及三两,最轻者不满一元(因生产运输之费不同,以此调剂之)。盐税当担保庚子赔款,时每年收入不过1200万两,近年则在9000万元左右。除善后大借款外,民国元年(1912)之克利斯浦500万金镑,借款亦以盐税为担保。民国十年(1921)三月北方政府指定每年盐税中,拨1400万元为国内公债基金。盐税自担保大借款后,征税之地,均能交中交两行,每十日由中交两行汇交就近外国银行,再汇至汇丰、道胜、德华、正金、汇理五银行。对德宣战后,由四行经理。民国十一年(1922),因关税收入增加,借款本息均以关税支付,盐款实际已与借款无关,然此项办法仍未变更。民国十五年(1926),道胜银行停业,稽核所令道胜经理之款,概交汇丰,汇往伦敦,名为:盐务稽核总所拨备归还俄发债券本息账。其德发债票向由道胜汇出者,亦令该三行分汇伦敦,经阁议议决照办。但令该财部对三行声明:“对于道胜经理中国各种外债之权利,政府保留自由处分移转之特权。”
民国二年(1913),财政部颁行盐税条例,除蒙古、青海、西藏外,产盐销盐各地方划为两区,第一区为奉天、直隶、山东、山西、甘肃、陕西、江苏之淮北各产地及吉林、黑龙江、河南、安徽之皖北各销盐地方。第二区为江苏之淮南、两浙、福建、广东、四川、云南各产地,安徽之皖南,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各销盐地方。三年(1914),第一区百斤税二元,第二区仍照从前税则,四年(1915)以后,与第一区同,此为第一期办法,至第二期,则均改为二元五角,其后此项税率未能实行。
清时茶税,随地附加之捐颇多。故各省税率互有轻重,一省之中,亦彼此互殊。咸同以后,原定引制,渐成具文,光宣之交,各省或设统捐,或抽厘捐,或又按弘征课,税率亦不一致(大体上西北重于东南)。民国三年(1914)十月,因华茶运销外洋者,江河日下,将出口茶叶,向来每担征银一两二五者减为一两,而湘鄂皖赣洋庄红茶,求减轻茶厘,则未能实行。
烟酒牌照税,系民国元年(1912)熊希龄以总理兼财长时所办,整卖年税40元,零卖分16元、8元、4元三等。纸烟输入,当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仅3000元,民国元年(1912)已达3000万元(现在1.7亿元)。当时举办烟酒税,意在对外国输入之卷烟加以抽收,而结果仅办到牌照税而止。民国四年(1915),政府曾于京兆,设烟酒公卖局,定有暂行章程十四条,旋又定全国烟酒公卖局暂行章程二十条,立全国烟酒事务署,以纽传善为督办,各省皆设烟酒公卖局,由商人承办分栈,前此各省所收烟酒税(如烟叶捐、烟丝捐、刨烟捐、酿造税、烧锅税之类)及烟酒牌照税,均归并征收。传善去后,张寿龄继之,于民国十年(1921)八月三日,与英美烟公司立声明书十一条:凡自通商口岸运入内地者,无论其自外洋运来,抑在中国所制,除海关税及北京祟文门税外,均完一内地统捐,分四等,第一等每5万支,完12.375元,次7.125元,次4.125元,次2.25元,完过此项统捐者,各省厘金及各种税捐均免。在华制者,每5万支另完出厂捐2元,其在通商口岸或商埠销售者,出厂捐外,不完内地统捐,各省各有更税者,得以捐单为据,抵缴此项应纳捐款,惟营业税、牌照税不在此例(另以公函声明,广东、广西、湖南、云贵五省为例外)。遂于上海设全国纸烟捐总局,津、汉设捐务处,前此各省自抽之零星纸烟捐税陆续取消,均归沪局征收(收入年约200余万元)。而浙江于十二年(1923)三月开办纸烟特税,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直鲁豫川陕等继之,或称销场税或营业税,其税率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仿光绪初等洋药税厘并征之额也。英美烟公司,遂以此抵缴烟酒事务署所收之捐,英美公使亦迭向外部提出抗议。汪瑞闿为全国纸烟捐务督办,欲修改声明书,令英美烟公司于原有二五捐外,加捐若干,拨归各省应用,而使各省取消特税。曾于民国十三年(1924)与英领事及江苏所派委员,在江苏省公署协议,议未有成。十四年(1925)三月,督办全国烟酒事务姚国桢,与英美烟公司续订声明书四条,于十六日呈奉段执政核准。据该续订声明书,公司于先所认捐项外,加征保护捐一道,其额为百分之五,照纸烟所销售之省份,拨归该省,以抵补特税。倘各省于此外,再行征收,得将所征之数,于应缴该省数内扣抵,扣抵不足,仍得将应缴烟酒署之捐扣抵,此项办法于各省取消特税时发生效力。烟酒署与英美烟公司所订声明书,据舆论之批评,损失颇大。(一)通商口岸及商埠定为免捐区域(续订声明书时,据烟酒署云:烟公司已允实行,时通商口岸及商埠,均贴印花。然系口头声明)。(二)出厂税例,征百分之五,今校最下等内地统捐之数,尚觉不及。(三)出厂捐条文云:“在华制造行销各省”,因之运销国外者(海参崴、南洋群岛等)均不纳税。(四)海关税除外,而50里内常关漏未提及,以致外商投报常关扣抵应纳之捐。而其关系尤大者。(五)子口税本所以代内地厘金,故在英文为Transit Duty(沿途税)。光绪二十四年(1898)总署咨准洋商进口货物领有税单者,自通商口岸至单内指定之地,允免重征,既至该地后,子口税单即应缴销,子口税单既经缴销,即与无单之货无异。故落地税等,我国向来自由征收,绝不受条约限制(浙江之洋广货落地捐,江苏之洋广货业认捐等是)。质言之,我国受条约限制者,惟(1)国境税及(2)国内税之通过税(厘金及类似厘金之税)。今乃许其将厘金及各种税捐概行免纳,是并国内税而亦与协定也。又(六)该声明之第九条,公司声明条约应享之权利,毫不抛弃。然则条约所享之权利优,即以条约为据,条约外之权利,又可以声明书攫得之,设使各种商业而皆如此,条约将等于无效矣。(七)烟税各国皆重(美国五万支抽至美元百元,日本值百抽二百),实为良好税源,若与外人协定,姑不论他种捐税,外人踵起效尤,即就烟税而论,已失一笔大宗收入(日本至一万数千万元)。(八)至续订声明书所加税率,亦仅百分之五,此乃汪瑞闿在江宁省署协议时,烟公司已允,而我方未之许者,且此事之得失,不在税率之重轻,苟与协定,即税率加重,在彼方犹为有利也。(九)声明书期限为8年,财部宣布,照会英使时,曾声明如实行加税,修改税则,不受此声明书有效期间之限制,然除此以外,吾国改订税法,则不能不受其限制矣。然此项声明书实系违反约章,故以法律论,尝无效力之可言。各省开办卷烟特税,英美提出交涉,谓声明书允免重征,据吾国人之解释,则此项捐纳,乃所以代子口半税,子口半税,则所以代厘金,故所免者,亦应以厘金及与厘金同性质之税捐为限,各省所办非营业税,即销场税性质,营业税声明书且已除外,销场税据马凯条约,必入口洋货加征至百分之十二又五时,乃限制仅可征于土货,否则固当任我征收也(或谓营业税系行为税,当按商店纯益,用累进法征收,性质与所得税相似。今按值百抽几,对货征收,明明非营业税,江苏官场解释,谓日本营业税以一、售出货价,二、赁房价格,三、店伙人数为征收之标准。我国省略二、三两项手续耳。又我方谓免纳限于英美烟公司。今营业税,取之营销店铺,间接取之吸户。营业者为我国人营业店铺之物,实为我国之物。彼谓批发商大都公司代理人,货物仍系公司财产。我方谓约章外商不得在内地开设行栈,我惟认为中国商人,故许其在内地营业,且制造营销合为一人时,两税当分别征收,固各国之通例也。又议决本省单行条例及省税,为省议会之职权,中央亦不能干涉)。各省所办纸烟特税,成绩不甚佳良(浙省除开支外,仅得数十万,而中央所收,为烟公司扣抵者百余万,苏省初云招商包办,实多业外之人,化名承充,尤属啧有繁言)。民国十四年(1925),湖北督军萧耀南曾派军需课长与公司交涉,就厂征税,订立草合同。萧卒后,吴佩孚派军警督察处长李炳煦,将草合同修正,即派李为湖北全省纸烟捐务总办,于十五年(1926)三月十六实行(原设特捐总处分局及包,概行取消)。土产酒类公卖章程行后,久经征税,各省税率且逐渐增加,洋酒自民国四五年后输入日多,华洋商人,又多在华仿制者,近年政府乃颁行机制酒类贩卖条例,于京兆设机制酒类征税处,向贩卖洋酒商店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