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醒世恒言
15794600000058

第58章 张廷秀逃生救父(1)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话说国朝自洪武爷开基,传至万历爷,乃第十三代天子。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内中单表江西南昌进贤县,有一人姓张名权,其祖上原是富家,报充了个粮长。那知就这粮长役内坏了人家,把房产陆续弄完。传到张权父亲,已是寸土不存,这役子还不能脱。间壁是个徽州小木匠店。张权幼年间终日在那店门首闲看,拿匠人的斧凿学做,这也是一时戏耍。不想父母因家道贫乏,见儿子没甚生理,就送他学成这行生意。后来父母亡过,那徽州木匠也年老归乡,张权便顶着这店。因做人诚实,尽有主顾,苦挣了几年,遂娶了个浑家陈氏,夫妻二人将就过活。怎奈里役还不时缠扰。张权与浑家商议,离了故土,搬至苏州阊门外皇华亭侧边开了个店儿。自起了个别号,去那白粉墙上写两行大字道:“江西张仰亭精造坚固小木家伙,不误主顾。”张权自到苏州,生意顺溜,颇颇得过。却又踏肩生下两个儿子。常言道的好:只愁不养,不愁不长。不觉已到七八岁上,送到邻家一个义学中读书。大的取名廷秀,小的唤做文秀。这学中共有十来个孩子,止他两个教着便会。不上几年,把经书读得烂熟。看看廷秀长成一十三岁,文秀长成一十二岁,都生得眉目疏秀,人物轩昂。那时先生教他做文字,却就知布局练格,琢句修词。这张权虽是手艺之人,因见二子勤苦读书,也有个向上之念。谁想这年一秋无雨,作了个旱荒,寸草不苗。大户人家有米的,却又关仓遏粜。只苦得那些小百姓,若老若幼,饿死无数。官府看不过,开发义仓,赈济百姓。关支的十无三四,白白里与吏胥做了人家。又发米于各处寺院煮粥,救济贫民。却又把米侵匿,一碗粥中不上几颗米粒。还有把糠秕木屑搅和在内,凡吃的俱各呕吐,往往反速其死。上人只道百姓咸受其惠,那知恁般弊窦,有名无实。正是:

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且说张权因逢着荒年,只得把儿子歇了学,也教他学做木匠。二子天性聪明,那消几日,就学会了,且又做得精细,比积年老匠更胜几分。喜得张权满面添花。只是木匠便会了,做下家伙摆在门首,绝无人买。不够几时,将平日积下些小本钱,看看摸尽,连衣服都解当来吃在肚里。张权心下着忙,与浑家陈氏商议,要寻个所在趁工几时,度过荒年,再作区处。出去走了几日,无个安身之地。只得依先在门首磨打家伙,眼巴巴望个主顾来买。一日正当午后,只见一人年纪五十以上,穿着一身绸绢衣服,旁边小厮跟随,在街上踱将过去。忽抬头看见张权门首摆列许多家伙,做得精致,就停住脚观看。张权瞧见,便放下手中生活,上前招架道:“员外要甚家伙?里面请看。”那人走上阶头问道:“这些家伙都是你自己做的么?”张权道:“尽是小子亲手所造。木料又干又厚,工夫精细,比别家不同。若是作成小子,情愿奉让加一。”那人道:“我买倒不要买,问你可肯到人家做些家伙么?”张权道:“这也使得。不知尊府住在何处?要做甚家伙?”那人道:“我家住在专诸巷内天库前,有名开玉器铺的王家,要做一副嫁妆。木料尽多,只要做得坚固,精巧。完了嫁妆,还要做些桌椅书橱等类。你若肯做时,再拣两个好副手同来。”张权正要寻恁般所在,这便叫作天赐其便,乃答道:“多承员外下顾,不知还在几时动手?”那人道:“你若有工夫,就是明日做起。”张权道:“既如此,明日小子早到宅上伺候便了。”说罢,那人作别而去。

你道那人是何等样人物?元来姓王名宪,积祖豪富,家中有几十万家私。传到他手里,却又开了一个玉器铺儿,愈加饶裕。人见他有钱,都称做王员外。那王员外虽然是个富家,倒也做人谦虚忠厚,乐善好施。只是一件,年过五十,却没有子嗣。浑家徐氏,单生两个女儿。长的唤做瑞姐,二年前已招赘了个女婿赵昂在家。次女玉姐,年方一十四岁,未有姻事。生的人物聪明,姿容端正。王员外夫妻钟爱,犹胜过长女。那赵昂原是个旧家子弟,王员外与其父是通家好友。因他父母双亡,王员外念是故人之子,就赘入为婿。又与他纳粟入监,指望读书成器。谁知赵昂一纳了监生,就扩而充之起来,把书本撇开,穿着一套阔服,终日在街坊摇摆,为人且又奸狡险恶。见王员外没有儿子,以为自己是个赘婿,这家私恰像木榜刻定是他承受,家业再没统移的了。遇着个老婆,却又是一个不贤都头,一心只向着老公。见父母喜欢妹子,恐怕也赘个女婿,分了家私,好生妒忌。有《赘婿诗》道得好:

人家赘婿一何痴,异种如何接本支?

两口未曾沾孝养,一心只想霸家私。

愁深只为防甥舅,念狠兼之妒小姨。

半子虚名空受气,不如安命没孩儿。

话分两头。且说张权正愁没饭吃,今日揽了这桩大生意,心中好生欢喜。到次日起来,备了些柴米在家,分付浑家照管门户。同着两个儿子,带了斧凿锯子,进了阊门,来到天库前。见个大玉器铺子,张权约莫是王家了。立住脚正要问人时,只见王员外从里边走将出来,张权即忙上前相见。王员外问道:“有几个副手在此?”张权道:“止有两个在此。”便教儿子过来见了员外。弟兄两人将家伙递与父亲,向前深深作揖。王员外还了个半礼。见是两个小厮,便道:“我因要做好生活,故此寻你,怎么教这小厮家来做?”张权正要开言,廷秀上前道:“员外,自古道:后生可畏。年纪虽小,手段不小。且试做来看,莫要轻忽了人。”王员外看见二子人物清秀,又且能言快语,乃问道:“这两个小厮是你甚么人?”张权道:“是小子的儿子。”王员外道:“你倒生得这两个好儿子!”张权道: “不敢,只是没饭吃。”王员外道:“有了恁样儿子,愁甚没饭吃!随我到里边来。”当下父子三人一齐跟进大厅。王员外唤家人王进开了一间房子,搬出木料,交与张权,分付了样式。父子三人量画定了,动起斧锯,手忙脚乱,直做到晚。吃了夜饭,又要个灯火,做起夜作,半夜方睡。一连做了五日,成了几件家伙,请王员外来看。王员外逐件仔细一观,连声喝采:“果然做得精巧!”他把家伙看了一回,又看张权儿子一回。见他弟兄两个只顾做生活,头也不抬,不觉触动无子之念,嘿然伤感。走入里边,坐在房中一个壁角边,两个眉头蹙做一堆,骨嘟了嘴,口也不开。浑家徐氏看见恁般模样,连问几声,也不答应。急走到外边来问:“员外适才与谁惹气?”都说才看了新做的家伙进来,并不曾与甚人惹气。徐氏问明白了,又走到房里。见丈夫依旧如此闷坐,乃上前道:“员外,家中吃的尽有,穿的尽有,虽没有万贯家私,也算做是个财主。况今年纪五十之外,便日日快活,到八十岁也不上三十年了。着甚要紧,恁般烦恼!”王员外道:“妈妈,正为后头日子短了,因此烦恼。你想我辛勤半世,挣了这些少家私,却不曾生得个儿子,传授与他,接绍香烟。就是有两个女儿,纵养他一百来岁,终是别人家媳妇,与我毫没相干。譬如瑞姐,自与他做亲之后,一心只对着丈夫,把你我便撇在脑后,何尝牵挂父母,着些痛热!反不如张木匠是个手艺之人,看他年纪还小我十来年,倒生得两个好儿子,一个个眉清目秀,齿白唇红。且又聪明勤谨。父子恩恩爱爱,不教而善。适才完下几件家伙,十分精巧。便是积年老手段,也做他不过。只可惜落在他家,做了木匠。若我得了这样一个儿子,就请个先生教他读书,怕不是联科及第,光耀祖宗。”徐氏见丈夫烦恼,便解慰道:“员外,这也不难!常言道:着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既张木匠儿子恁般聪明俊秀,何不与他说,承继一个,岂不是无子而有子。”王员外闻言,心中欢喜道:“妈妈所见极是!但不知他可肯哩?”当夜无话。

到次日饭后,王员外走到厅上。张权上前说道:“员外,小子今晚要回去看看家里,相求员外借些工钱,买办柴米,安顿了敝房,明日早来。”王员外道:“这是易处。我有句话儿问你。”张权道:“不知员外有甚分付?”王员外道:“两位令郎今年几岁?叫甚名字?”张权道:“大的名廷秀,年十四岁;小的名文秀,年十二岁了。”王员外道:“可识字么?”张权道:“也曾读过几年书。只为读不起,就住了,字倒也识的。”王员外说道:“我欲要承继大令郎为子,做个亲戚往来,你可肯么?”张权道:“员外休得取笑!小子乃手艺之人,怎敢仰攀宅上!小儿也没有恁样福分。”王员外道:“何出此言!贫富那个是骨里带来的。你若肯时,就择个吉日过门,我便请个先生教他。这些小家私好歹都是他的。”张权见王员外认真要过继他儿子,满面堆起笑来道:“既承员外提拔小儿,小子怎敢固辞。今晚且同回去,与敝房说知,待员外择日过门罢。”王员外道:“说得是。”进来回复了徐氏,取出一两银子工钱,付与张权。到晚上领着二子,作别回家。陈氏接着,张权把王员外要过继儿子一事,与浑家说知。夫妻欢天喜地。就是廷秀见说要请先生教他读书,也甚欲得。

话休絮烦。王员外拣了吉日,做下一身新衣,送来穿着。张权将廷秀打扮起来,真个人是衣妆,佛是金妆,廷秀穿了一身华丽衣服,比前愈加丰采,全不像贫家之子。当下廷秀拜别母亲,作辞兄弟。陈氏又将言训诲,教他孝顺亲热,谦恭下气。廷秀惟惟。虽然不是长别,母子未免流泪。张权亲自送到王家。只见厅上大排筵席,亲朋满座。见说到了,尽来迎接。到厅与众亲戚作揖过了,先引去拜过家庙,然后请王员外夫妇到厅上坐下,廷秀上前四双八拜,又与赵昂夫妇对拜,又到里边与玉姐相见。其余内外男女亲戚,一一拜见已毕,入席饮酒。就改名王廷秀。与玉姐两下同年,因小两个月,排行三官。廷秀在席上谦恭揖让,礼数甚周,亲友无不称赞。内中止有赵昂夫妇心中不悦。当日大吹大擂,鼓乐喧天,直至更余而散。次日,张权同着次子来谢过了王员外,依先到大厅上去做生活。王员外数日内便聘了个先生到家,又对张权说:“二令郎这样青年美质,岂可将他埋没,何不教他同廷秀一齐读书,就在这里吃些见成茶饭?”张权道:“只是又来相扰,小子心上不安。”王员外道:“如今已是一家,何出此言!”自此文秀也在王家读书。张权另叫副手相帮,不题。且说文秀弟兄弃书原不多时,都还记得。那先生见二子聪明,尽心指教。一年之内,三场俱通。此时王员外家伙已是做完,张权趁了若干工银。王员外分外又资助些银两,依旧在家开店过日。

虽然将上不足,也还比下有余。

且说王员外次女玉姐,年已一十五岁,未有亲事。做媒的络绎不绝。王员外因是爱女,要拣个有才貌的女婿。不知说过多少人家,再没有中意的。看见廷秀勤谨读书,倒有心就要把他为婿。还恐不能成就,私下询问先生。先生极口称赞二子文章,必然是个大器。王员外见先生赞扬太过,只道是面谀之词,反放心不下。即讨几篇文字,送与相识老学观看,所言与先生相合。心下喜欢,来对浑家商议。徐氏也爱廷秀人才出众,又肯读书,一力撺掇。王员外的主意已定,央族弟王三叔往张家为媒。王三叔得了言语,一径来到张家,把王员外要赘廷秀为婿的话,说与张权。张权推托门户不当,不肯应承。王三叔道:“此是家兄因爱令郎才貌,异日定有些好处,故此情愿。又非你去求他,何必推辞。”张权方才依允。王三叔回复了王员外,便去择选吉日行聘。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