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白宫200年内幕
15571000000015

第15章 危机的阴影(2)

这时的辉格党远远抛弃了贵族社会准则,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范布伦描绘为一个极尽奢侈的人物:他的络腮胡须上洒满古龙香水,正坐在佳肴罗列、餐具杂陈的大圆桌旁边,高举水晶酒杯畅饮香槟酒。对此,一家民主党报纸很笨拙地挖苦说:“哈里森只要得到两千美元的养老金、一所圆木小屋和大量的烈性苹果酒,他就会心满意足了。”于是,辉格党人抓住这句话大做文章,使它转而为哈里森所用。竞选运动变成了圆木小屋和烈性苹果酒运动,一夜之间,全国到处搭起了圆木小屋,搬来了大桶的烈性苹果酒,“老蒂普卡努”哈里森成了一个简朴的边疆人、普通百姓的代表。范布伦则成为纽约阔佬的化身。辉格党人还编写了一首名为《圆木小屋之歌》的竞选歌曲,他们高声唱道:

让范布伦从银制冰桶里取饮美酒,

让他靠在绒垫椅子上安乐享受。

我们的人有个橡木长凳能够躺下,

有烈性苹果酒喝即心满意足

许多巨大的圆球,象征着不断聚合的群众,被成年人和孩子们推滚着,从一个村镇推到另一村镇,从这州推到那州,沿途响起阵阵嘹亮的歌声:

是什么引起这么巨大的骚动、活动、滚动,

传遍各地,轰动我们全国

———原来是大球向前转动,为了

(合唱)蒂普卡努再加泰勒,

蒂普卡努再加泰勒!

有了他俩我们就能击败小范,小小范,

哦,小范不会做事,光会吃饭!

大选揭晓,哈里森和泰勒席卷了234张选举人票,以4:1的多数获胜;但双方候选人所得的选民票非常接近:哈里森得127.5万张,范布伦得112.8万张,均超过100万张。这说明到1840年,美国政治已呈现出明显的均衡局面,两党竞争的体制在各州建立起来了。

在哈里森宣誓就职之前的几个月里,他的住所每天宾客盈门,这些人多是前来谋求官职的政客。为了摆脱他们,他离开华盛顿,回到故乡,在那里度过了就任前的几个月。

1841年3月4日哈里森正式就任总统职务。这一天严寒刺骨,北风呼啸。但恶劣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前来参加就职典礼的群众的情绪。

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在日记中评论道:“群众欢欣鼓舞的盛况是1789年华盛顿就职典礼以后所未有的。哈里森际会风云上了台,但愿上帝保佑他不再遭遇祸事而下台。”没想到不久发生的事比碰到祸事更要糟糕。

68岁的哈里森是到当时为止历届总统中年龄最高的。他没有带礼帽,光着头在国会大厦东面的台阶上,宣读了一篇冗长而又迂回曲折的就职演说。他足足讲了1个多小时,他被冻得嘴唇发紫,却又始终不肯穿上大衣。然后他又骑着白马带着仪仗队来到白宫前,参加在那儿的节日盛会。

随后的20多天,哈里森每天从早到晚接见那些讨厌的求职者,终因患感冒和疲劳过度于3月27日卧床不起,第二天被医生确诊为肺炎。一个星期后病逝。他是第一个任职期间逝世的美国总统。

哈里森猝然去世的时候,副总统约翰·泰勒正住在威廉斯堡。在接到讣告后,泰勒星星火火地赶到华盛顿,在1841年4月6日中午宣誓继任总统职务。他是第一个因总统死亡而继任该职位的副总统。由于没有先例,泰勒是在对他的地位的激烈争论中开始总统任期的。宪法对副总统继任总统的规定是模棱两可的,容易产生歧义。许多内阁成员对来自弗吉尼亚州的这位副总统十分反感,认为尽管宪法规定应由副总统接任猝亡总统之位,但泰勒只应是名义上的总统。内阁的“一切决定必须得到多数人赞成才有效”。

泰勒断然拒绝这种见解。从一开始他就认为自己是真正的总统,他的权力不能因他就任总统职位的方式而有丝毫的减少。为了强调自己的这一立场,凡是称呼他“代理总统”的邮件,他连拆都不拆就给退了回去。

然而,亨利·克莱和国会中的其他辉格党领袖却深信不疑地认为:由于他们已掌握了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他们就能控制住泰勒。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泰勒是一位非常难以对付的总统。1841年5月在国会专门召开的讨论解决经济问题的会议上,克莱等辉格党议员试图恢复被杰克逊总统破坏的国家银行,并使这一创办第三合众国银行的议案获得通过。可3个月后,这一法案被泰勒否决。由于未能在国会赢得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克莱气得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克莱等人以后又提出了类似的议案,叫做“财政公司法案”,同样落得个被总统否决的命运。

1841年9月11日,在泰勒总统第二次行使否决权后两天,所有内阁成员,除国务卿丹尼尔·韦伯斯特以外,全都辞职了。随后,辉格党召开会议,正式开除了泰勒。这个处于围攻中的总统很快发布了一系列的任命,在他新建的内阁中,保守派的民主党逐渐占据了优势。因此,有人认为,泰勒和忠诚他的少数辉格党人已和民主党人同流合污。

国会虽然明知有许多法案泰勒不会接受,但还是在不断地讨论并予以通过。1842年夏天,泰勒两次否决了提高关税的法案。为此,辉格党人叫嚷着要弹劾总统。是年8月,国库空虚,泰勒不得已才在提高关税的法案上签了字。可是要求弹劾总统的浪潮并没有平息。1843年1月,众议院就弹劾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27票对83票否决了。

相比之下,泰勒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鉴于缅因州和英属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之间的边境争端时有发生的情况,美国国务卿韦伯斯特和英国阿什伯顿男爵就此进行了外交谈判,于1842年双方签订了条约,解决了这一地区的争端。另外,该项条约确定了两国之间对大部分暴力罪行以及伪造罪行的引渡手续,并要求在禁止奴隶贸易方面进行合作。1842年英国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缔结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后,泰勒总统不甘落后,便派“外交使团”来华,迫使清政府于同年7月签订中美关系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除向美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这5个通商口岸外,还给美国以“最惠国待遇”。它还使美国取得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1844年4月,泰勒总统批准了吞并原墨西哥领土得克萨斯的条约。然而,参议院以克莱为首的辉格党人拒绝批准这个条约。同年底,民主党人詹姆斯·波尔克因赞成美国合并得克萨斯的政纲而当选为下一届总统,舆论似乎一边倒地支持接纳得克萨斯加入合众国。因此,国会两院通过一项合并它的联合决议案,泰勒在1845年3月1日即总统任期结束前3天签署了这项决议案。得克萨斯于是成为合众国的一个州。

白宫历史上的第一匹“黑马”1844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是围绕着是否兼并得克萨斯的问题而紧锣密鼓地展开的。这是19世纪美国唯一的一次以外交政策为主题的竞选。具体而言,得克萨斯的兼并问题成为各党派的主要分野,并成为竞选胜负的决定因素。从中可以看出,扩张主义已成为影响美国历史发展方向的一大决定性力量。

1844年5月,民主党在巴尔的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提名本党总统候选人。最初,前总统马丁·范布伦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第一轮投票中,他得到明显的多数,但没有能获得规定的2/3选票。随后又举行了几轮投票,候选人刘易斯·卡斯、理查德·约翰逊和詹姆斯·布坎南逐渐追上了范布伦。到第五轮投票时,卡斯已后来居上,处于第一位,但他也没有获得提名所需的2/3票。在第八轮投票之前,还没有一个代表投詹姆斯·波尔克的票。但是,在第九轮投票中,代表们却突然倒向波尔克,他获得233票,卡斯获得29票,范布伦仅获得2票。波尔克由此成为第一位由一个主要政党提名的“黑马”式总统。参议员赛拉斯·赖特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但他谢绝了。接着,乔治·达拉斯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并获得通过。

波尔克为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突然成了民主党的“宠儿”?个中的缘由说来十分简单,原来是前民主党人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暗中施加影响的结果。波尔克在杰克逊任总统时期,曾任众议院议长和田纳西州州长,他紧紧攀附这颗“老山核桃”,是深得后者信任的一员部将,故此,有“小山核桃”之称。当这次民主党候选人提名会议出现僵局时,波尔克的朋友们到处传话,说“小山核桃”是杰克逊挑选的人,他可以使民主党内部趋于和谐。当时杰克逊尽管退职多年,但在绝大多数民主党人心目中仍享有崇高的地位。杰克逊还施加影响,迫使得不到任何政党支持的泰勒放弃竞选连任的念头,客观上造成了有利于波尔克的局面。加之波尔克拥护低关税和领土扩张的主张,鼓吹把美国领土扩大到极限范围, 因此受到蓄奴州奴隶主扩张主义集团的青睐。民主党政纲的核心就是扩张,它将“重新合并得克萨斯”和“重新占领俄勒冈”相提并论,而实际上则特别看重前者。

波尔克在民主党大会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的消息,被用刚发明不久的摩尔斯电码从巴尔的摩传到了华盛顿(这是美国官方首次使用这种通讯方法),在华盛顿的观察家们都十分怀疑这则消息的可靠性。有的人竟认为,肯定是电报机出了毛病。

波尔克被民主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起初使辉格党人颇感意外,继而他们则暗自庆幸。因为他们已经挑选出大名鼎鼎的亨利·克莱与之对垒,二者相比,辉格党人认为克莱一定稳操胜券。而且他们的副总统候选人西奥多·弗里林海森曾任新泽西州国会参议员,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在他们眼中,波尔克是个庸碌之辈,简直微不足道。他们讥讽地问:“这位詹姆斯·波尔克先生是何许人也?”一位参议员说:“上帝,多么糟糕的提名呀!我几乎不能相信,还有如此滑稽之事。”辉格党人还说:“听到这个消息连树林里的幽灵都要笑掉大牙。幽灵跑来跑去地唱着‘是田纳西的波尔克吗?哈!哈!哈!多么荒唐的提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