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旗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业务就是能源业务。1986年,李嘉诚财团趁石油价格低潮期,收购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控股权,其中李嘉诚家族占9%,和记黄埔和嘉宏国际各占互成权益的43%,共耗资32亿港元。该公司在加拿大西部拥有大片油田和天然气开发权,还有一个大炼油厂及343家加油站。其后,李嘉诚不断增购赫斯基石油股权。到1991年,股权增至95%。其中,李嘉诚个人拥有46%,和黄与嘉宏共拥有49%,总投资额为80亿港元,从而彻底控有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现在,在石油价格高企的背景下,李嘉诚的赫斯基石油公司价值倍增,目前资产值高达650亿港元。在进军北美能源业的同时,李嘉诚并没有忽视欧洲能源市场。1986年12月,李嘉诚私人斥资,以1000万港币收购了英国伦敦上市的克拉夫石油公司4.9%的股权。
除了电讯和能源业务以外,李嘉诚旗下的港口业务在世界上也很有名。作为香港最大的港口经营商,李嘉诚有了香港港口70%以上的份额,他并不满足,而是进一步发展,向海外及大陆发展。1992年10月5日,深圳盐田港发展合同在京签署,签约双方是以和黄集团为核心的港方财团与中方代表,其中三成股权由中方财团深圳东鹏实业掌握,另七成股权由港方财团和黄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熊谷组公司等公司掌握,其中和黄集团控股。项目投资总额为50亿人民币。
上海的海港工程是李嘉诚的另外一项大手笔。他于1992年9月间结束了对上海码头设施的考察后决定了此项计划。11月23日,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合作经营项目由和黄集团及上海港务局达成原则协议,建设项目包括建成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国际深水港码头等,其中和黄出资60亿人民币。
此时的李嘉诚已拥有香港一半以上的货柜码头,而且成功进军内地的货柜码头业,香港与内地的货柜业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坐上了亚洲私营货柜码头大王的宝座。
和黄原本是一家老牌英资企业,在被李嘉诚的长江实业给收购后,组成了“长黄系”,在李嘉诚的领导之下,致力于业务多元化及国际化,迄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港口、电讯、地产、零售及制造能源等五大核心业务在内的综合型跨国大企业集团。
附录,李嘉诚关于多元化经营的观点:
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只有通过跨国投资迅速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才能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中去。舞台大了,机会就会更多。通过跨国投资,不但可使自己的企业王国遥相呼应,互相支援以争取利益,而且在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规律避开风险。正如李嘉诚所说,“根据投资的法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感悟中华商魂】
企业为什么多元化?第一个解释是出于经营风险的考虑,即多元化有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根据Shapiro的组合投资理论,也即是人们常称为“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
的理论。中国人形象地称为“东方不亮西方亮”。按照Shapiro的组合投资理论,当企业所经营的几个领域之间彼此不相关或仅有微弱的相关性时,当企业所涉足的新的产业与原产业景气波动周期能够互补时,一个领域的亏损倾向于被另一个领域的盈利所抵消,从而保证企业能获得平均的利润回报。在因此规避风险方面则更具优势,获得成功的把握更大。李嘉诚的和黄集团在通过分散风险的多元投资战略,走出了一条追求稳定利润的发展道路。
闻名世界的通用电气一GE,涉足电力设备、医疗设备、照明电器、广电传媒、金融等多个行业,成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著名学者郎成平在评价它的成功之处时指出,通用电气的分散投资使其成功地实现了利润互补。
有趣的是郎先生也将同样的赞誉给予了李嘉诚,认为他“有效的熨平了各个行业利润波动的影响,保持了整个集团利润和现金流的稳定增长”。
东方集团:从多元到二元
东方集团,是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从80年代一个从事建筑行业的小公司,成长为当今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东方集团(600811)、锦州港(600190)和香港东方集团(0467.HK)三家上市公司,并以东方集团为旗舰,先后参股和控股新华人寿、民生银行(600016)和民族证券等金融机构。回顾东方集团的发展历程,在合适的时机实行多元化经营,选择适当的行业进入,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1978年张宏伟带领几十名农民进哈尔滨市搞工程承包,1984年正式注册成立东方建筑工程公司,此时拥有400万元资产。公司业务由单一的建筑施工转向旅店、贸易等多种经营,地域逐步扩展到全省、再进而至国内其他大城市。
在发展初期,东方集团选择了许多短平快的项目,迅速完成资本积累,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位到韩国打工的哈尔滨人,带回几包韩国糖果,中国孩子感到非常新奇,因为这种糖果放进嘴里会蹦。张宏伟闻讯后飞往韩国考察,得知是美国转让给韩国的专利,技术含量挺高。人们很难想象东方集团当时的决策程序多么简单:调查4天便确立项目,谈判1个多小时便签约,9天之内注册合资公司,从筹备到投产不足4个月,中韩合资的东方糖果公司诞生。因瞄准市场的一个空白点,高附加值产生高额利润,“思乐奇跳跳糖”创造了一个奇迹:1990年9月投产,产品面市17天,200多万元投资全部收回,3个月后纯利润300多万元,第二年净赚1800万元。又如东方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东方神镜”,怪里怪气,治疗假性近视,在教育系统推广一炮走红。还有,东方历险宫、绥芬大酒店、汉城美食中心等一批新创企业遍地开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实业,前前后后累计创利近1亿元。
东方集团靠建筑业起家、边贸发家,后来“什么赚钱干什么”,以多元化经营积累了大量财富。由于在边贸和实业拓展上创造了奇迹,东方集团一开始就形成了多元化格局。东方集团成立时的资产结构和利润结构,建筑业占50%以上,以后此比例连年递减,1993年底,只占29%,而工业制造业、旅游服务业和外贸业务的比例迅速增加,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势头。
1988年张宏伟迅速发展对前苏联的贸易,并在前苏联境内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91年外经贸部批准东方集团全方位对外贸易的经营权,同前苏联150多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张宏伟从中俄边贸中获得丰富经验,而且锤炼出一批国际经贸人才,因此东方集团实施跨国经营准备以经贸起步。他认为,“以贸易进入各国市场成本最低,在贸易中既可发现各国的短缺产业,又可笼住国内一批优势企业,进而完成产业合作和互补。”
1995年5月,张宏伟再次随全国工商联代表团出访非洲,张宏伟发现,非洲大陆将是东方集团未来开垦的处女地。1996年3月,东方集团成为黑龙江省首批“综合商社试点”,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综合商社模式首选实验于南非,2个月后东方集团南非公司筹备处成立,先以贸易起步,6月10日,第一批轴承运抵约翰内斯堡。6个月后,东方集团与南非一流大企业合作,在南非创建“中国工业开发区”计划出笼。1996年底,占地300公顷的“南非东方工业园”成立,东方集团组织国内饱和的纺织和电子加工能力前往南非,将中国优势产品在南非合资定点设厂。同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所,以股票上市融资支持这一项目。
随着东方集团对外贸易的发展,张宏伟也将眼光投向了相关的运输领域。锦州港就在这时进入了他的视线。1994年10月,东方集团正式参股锦州港。这是张宏伟近年来最得意之作,他说:“我们集团操作产权重组的成功思路,首推锦州港项目。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已经成型的港口有大连、秦皇岛、塘沽和天津新港。大连是老港,年吞吐量4000万吨,已经走向饱和阶段,港区十分拥挤。天津新港已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再没有什么发展余地。而锦州港第一期设计生产能力是550万吨,在全国所有港口中排第12位。它的优势在于,有能源码头,铁路每天从锦州通过126对列车,始发28对;京哈高速公路正从港区穿过。锦州港是全国第一个股份制港口,机制上、体制上超前。一是境外上市,辽宁省政府确定该港口为上市公司之一;二是利用这个港口到国际资本市场去赚钱,赚到钱再来建设港口;三是通过转变经营权形式,找明白人来做,控制港口的所有权。”1995年4月2日,东方集团成立锦州港集团产权重组后的控股公司,拥有港务经营权和开发建设权。1996年1月5日,锦州港到港船舶410艘,货物吞吐量21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00万元。
利润超2000万元。1996年12月,锦州港年吞吐量突破400万吨。1997年1月,辽宁省政府批准锦州港A股上市,其额度为6000万。
1994年那年,张宏伟在美国考察,为东方集团选择未来产业。他相中了美国的一家店家得宝(HomeDepot)——大型建材连锁超市。更吸引他的是这个公司身世:1978年建店,仅用15年就进入世界500强。这种超乎平常的发展速度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经过对这个企业的深入调研,再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东方集团的投资决策很快拍板,将1997年配股募集资金3.56亿元中的约60%用于建设大型建材连锁超市,同时把开店首选之地定在了北京。
但在1990年代中期,即使是北京,商业规划也非常陈旧,建材超市是一个全新的业态,人们不是很理解,审批过程也很复杂。直到1999年,丽泽店才开张。在经营管理上,照搬照抄美国家得宝模式,全套引进人家的规程和软件,还挖来家居货栈的管理人才出任东方家园总裁,一次供货商大会招进1600家。在经历了初始阶段的冷落之外,丽泽店的业绩高速成长,单店日销售额与年销售额双双创下世界之最,发展势头锐不可当,2000年又通过配股筹措4.3亿元,建设东方家园。到2001年底,开出6家大型店。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让张宏伟在确定东方集团的跨世纪战略规划时,把建材流通业放在了重点发展的两大主业之一。2003年东方家园创纪录地开了14家新店,建材流通业的产业雏形,开始呈现在东方集团的版图中。2003年年报显示,建材流通业主营业务收入已占到东方集团的71.96%,同比增长速度达到88.22%。
对于这块手下最大的实业,张宏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过,东方家园的目标是“十年千店”,形成覆盖全国的连锁经营网络。“近一时期东方家园要在全国开出25—30家店,以一家店4万平方米的面积来计算,年底东方家园的营业面积就会增加100万平方米。2006年,要完成全国开出100家店的计划,如果1家店1年的销售额是3亿元,100家店1年的销售额至少是300亿元。”张宏伟说。
随着资本扩张的继续,张宏伟把投资的方向转向了金融行业。1994.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东方财务公司成立,属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黑龙江省惟一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当时获此殊荣的另一家民营企业的是——段永基领导的四通集团。此后两个月,1996年9月,东方集团涉足保险业成功。新华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寿险公司,东方集团通过入股成为其最大股东。2000年3月,东方集团投资2.2亿元受让民生银行6.54%的股权,为民生银行的第四大股东。东方集团还以5.6亿元的出资成为海通证券的第二大股东,并且联合锦州港公司共同出资3亿元参与组建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这些投资,东方集团在银行、保险、证券行业进行了完善的布局,为以后的资本运作提供了方便。
1997年9月,东方集团在美国发起设立商业银行——亚联银行,该行股本总额为850万美元。亚联银行是美国政府7年来批准的第一家区域性银行,该行的设立为东方集团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奠定了基础。
在东方集团的资产分布和收入构成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金融业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33.67%,已经成为了集团的第一支柱。而建材超市、交通运输业、信息业分别占到17%、17%、13%。
东方集团的多元化并不是漫无目标的多元化,张宏伟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格局的变化,对东方集团的经营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东方集团发家的地产领域首先成为了东方集团的边界产业,集团不再在这方面进行了新的投资,只有在东方家园需要的商业配套领域,会“顺带做一做小规模的商业地产;随后是制造业随时转移,一有机会就全面出售,而港口业由于其自身的发展已经达到极限,将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来独立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