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策划经典案例:崔秀芝专辑
15567700000012

第12章 会展新闻策划(2)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磨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市场报》同意刊登新闻专版;《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以不同的版面进行专栏报道。我抓紧时间,逐一落到实处。

各家媒体宣传报道的版面与内容安排之后,当务之急准备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还要具体落实参加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的媒体单位和记者名单,准备新闻通稿和新闻素材。

为记者提供内容丰富的新闻素材,是确保宣传效果的基础。

按照常规,撰写新闻发布通稿较为简洁,也可以很省力地完成任务。也不可能大篇幅地采写专业性很强的“高科技报道”。其结果,必然会斗现千篇一律的“豆腐块”小消息,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据我所知.80年代初,中央主要媒体的记者大都是学文科出身.他们对电子科学技术比较陌生,对科技专业报道很难从深层次下手,一般记者在不摸门的情况下,不敢轻易涉足。

布展开始后,我用了两天半时间,在北京展览馆的上上下下,跑遍了四大展区的每一个展馆的每一个展台,一边收集资料,一边对推广应用的十四大类产品分别进行筛选、取舍与合并,并对重点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专访。最后,归纳为计算机、电子元器件、通讯广播、其他应用产品、民用雷达、电子玩具、教育科研成果7个部分,交稿前的最后一个夜晚,通宵达旦到清晨,总算完成了约为7000字的新闻素材撰写任务。

8月24日下午,记者招待会如期举行。来自中央和地方媒体的100多名记者云集一堂,翻看了这本新闻素材后,都感到满意。他们表示,这样的素材拿到手上,不仅为采写深度报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还不必担心专业方而差错.这种做法真是太好了。这份“通稿”不仅为会展新闻宣传报道打开了通道,还以丰富的会展内容吸引着记者,在会展期间广泛采访。

离开展的时间越来越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见到了成效。此时,每天的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8月26日,策划中央电视台开幕前拍摄的专题内容,从展会会标、程控幻灯、翻版的展会介绍开始,突出计算机成果和生产、应用等特点,重点介绍:自主研制的计算机汉字照排;从集成电路到电测量、电子分析等推广应用产品;从获奖的收录机、电视机到电子玩具;从展览大厅到销售广场,充分展示了电子工业发展的全貌。

8月27日,重点收集、采访消费类电子产品取得的成就、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针对消费心理,从专业知识方面,撰文总体选择电子表、收录机、电冰箱等日用家电产品,以满足展会期间记者们的需求。

8月28日开始,有选择地采访和撰写参展的名牌产品.介绍企业和产品,并对市场上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家电小商品进行了分类介绍。由于及时与媒体沟通,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素材和稿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和兴趣,受到了广泛欢迎,扩大了对会展新闻宣传的广度。

8月30日,中央电视台前来拍摄电子琴专题节目。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满足摄制组的需求,还在专题片中出演了角色。截至此时展会前的准备作告一段落。当然,在此期间少不了穿插着大量的临时性工作,开幕式是重头戏。

开幕式的宣传报道是重点推出的宣传内容。抓住重大事件契机,以敏锐的思想和深刻见解,突出事件观点,强化传播效果。尤其是开幕式的新闻报道要一炮打响,重大活动的报道要突出主题.抓住时机,统筹安排,及时向记者提供各方面素材,尽力给记者提供方便。统一发布中央领导的现场讲话,以求最佳宣传效果。

中央领导的专场报道的工作也是重点作,根据领导的要求,及时配合开展工作,做好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做好稿件撰写、送审、向记者发布等各项工作。

竭尽全力做好中央领导的专场接待和专场报道。突出政策性、新闻性、权威性和预见性。

9门1日,电子业展览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电子工业部部主持,中央领导万里、刘澜涛、钱昌照等出席了开幕式。展览会剪彩后,记者们随着中央领导步人大厅,展览正式开始。

根据展会时间的推进,新闻宣传要突出阶段性、启发性、指导性、渐进性的文章。为了达到目标,必须及时帮助记者收集信息,根撕不同媒体和记者的需要,做好“个性化服务”。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无误,展会期间制定现场审稿规定,每天白天审阅稿件、提供资料和素材,帮助联系被采访对象等多项工作。

展会的新闻宣传.吸引了国内外的参观者,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先后举办7次专场。

展会进行到中期,参展人气有增无减。此时,决定实施下一步新闻策划。首先,对展销产品分类进行了统计,针对销售状况良好的原因、销售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内容供记者参考。与此同时,还要安排国际广播电台专访领导的材料,其中包括展览会巡礼、全面介绍各展厅的特点和有关情况,展销厅的产品销售和消费者满意度的状态,观众流量、外宾参观的人数与反响等。

新一轮的宣传声势,又吸引了媒体的兴趣。《北京晚报》记者再次约稿:1.了人民生活相关、较为突出的产品;2.磁信息翻转;交通问讯台:4.台式收录机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9月18日,在主持日常记者接待工作的同时,增加了落实展会结束前的一次党和国家领导人专场参观的具体工作。其中,包括安排专场请柬、专场记者证和停车证的发放,有关新闻报道和媒体分工等项事宜。各项工作要求做得十分周密。

9月19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展览馆参观。参观了展览.又看了展销,首长们十分满意。首长们在电子工业部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展会休息厅,准备座谈。我急忙回到休息厅门口,安排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台几家媒体记者进入室内采访。

这一场谈话,持续了两个小时。首长们从宏观到微观,从行业发展到企业产品,涉足面很广,内容丰富,对行业发展指导性强。

展会接近尾声,后期的宣传依然要紧紧跟上,于是,又安排了9月24日通栏篇幅的展会巡礼,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配合《人民日报》的展览会侧记,在展会结束前再掀宣传高潮。

展览会接近尾声,各地前来的记者有增无减,排队等候的记者也日趋增多,一般时间都达到十几人。给武汉《经济信息报》的专版撰稿,为会后宣传画上了完美句号。

效果评估一

“电子工业新产品展览会”展出25天,终于落下了帷幕。此次会展新闻策划取到了显著效果,据不完全统计.重要的新闻报道达300多篇次。创新思维的新闻策划方案,取得了成效。新闻效应对会展的成功举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一致好评。

展会期间,参观者日益增多,不少人从外地赶来,甚至还有从国外前来的参观者。他们纷纷表示,看到新闻宣传后,感到这次展览会有价值,就赶来了。北京的不少记者,看了报纸不断地宣传,也不甘落后。还有一些消费者,看到新闻报道中有关展销大厅消息,赶来购买家电商品。

参加展会的企业领导,对展会的新闻宣传十分满意,尤其是名牌企业,通过宣传扩大了品牌美誉度,得到了实惠。不少企业家认为,展会进行大量的新闻宣传,许多中央领导前来参观.深人了解电子工业现状,将对支持电子工业和企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他们感到参加这样的展览会值得。

案例启示

1.大胆创新探索会展新闻策划。

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是创新拓展的动力。这次会展新闻策划的探索,是在特殊的情况和条件下被“逼”出来的。本次接待规格高,会展工作量大、预期目标高、作头绪多,它是本着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结合会展宣传的预期目标和实际状况,按照会期推进的不同阶段,制定出分步骤实施的方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任何一项创新的探索都是有风险的,关键是要在大胆创新的同时,要将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周全,采取应对措施。在围绕目标实施方案的操作中,还要有应变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不计较个人得失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才能得到领导和各界的支持,取得成功。

2.不畏艰难

会展新闻策划探索,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创新的思维,必须具有可行性,还要努力创造条件去争取。

80年代初,进行这样的“会展新闻策划”,并非是轻而易举之事。首先,必须以宏观着眼的全局观念制定方案,争取领导的支持和认可。才有机会具体运作和实施。

其二。新闻宣传的着眼点,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考虑,向媒体记者提供最充实最真实的素材和撰写的文章,就一定会受到欢迎。尤其是强调了电子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介绍行业发展的全局状况,突出宣传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运用,这是非常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成为显著的“新闻眼”,记者自然会积极配合进行新闻宣传。

3.不畏艰难,排除闲难就能争取胜利。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和创新的举措,不是大家都能支持的。甚至.有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会人为地制造一些障碍。

克服困难不仅要有勇气,还要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和诚信,扎实的工作作风,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以全方位服务的精神,取得媒体记者的信任。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就能排除一切困难,达到预期目标。

4.抓住机遇要具备基本素质。

机遇对人人都是均等的。抓住机遇虽属偶然,其中却有必然。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机遇,有的人抓住了机会,得到了发展;有的人却屡屡失去机遇,还在不停地抱怨。每一个人要想抓住机遇,必须具备基本素质。

本次展会借调我一人去负责新闻宣传,实属偶然。但是我具备了开展行业会展宣传的基本素质:从事新闻工作、懂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曾有公关策划的成功案例、举办过大型展会的新闻发布等方而,为我抓住这次机遇创造了条件。

机遇来临,再次抓住不放,需要发挥更高的素质和能力去努力实施,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见到成效。

崔秀芝老师是中斟“会展新闻策划”的奠基人之一,今天中国会展新闻策划基本上离不开二十年前的《会展新闻策划》给人们留下的大框架,体现出崔秀芝老师深厚的策划功底和良好的前瞻性。

《会展新闻策划》一文文字不多,读来却让人感动之余有所启迪,作为那个时代的策划人,崔秀芝老师高起点、大手笔,运用新兴公关学理论,结合自身作为新闻丁作者的特长,为中国会展业的新闻策划作了前瞻性的尝试,为丰富策划理论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在文中,崔秀芝老师有一段话值得每个策划人深思——“机遇对人人都是均等的。抓住机遇虽属偶然,其中却有必然。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机遇,有的人抓住了机会,得到了发展;有的人却屡屡失去机遇,还在不停地抱怨。每一个人要想抓住机遇,必须具备基本素质。”

策划作看似简单实际复杂,需要博学、有一定统筹能力和见识才能做到,这就要求广大策划人平时要多学习多积累,把自己培养成“通才”,才不至于坐失良机,在实际作中发挥作用。

其次,策划一定要准确抓住策划主体的重心,这关系到策划项目的成女.也就是说市场定位一定要准确。崔秀芝老师在“电子工业新产品展览会”这个案例中做得就很好,从一开始就定位在“引起中央领导重视和公众的兴趣,吸引前来参观展览”,经过运筹,她的目的达到了,不但许多重量级人物光临会场,就连中央军界高层、外宾都闻风而动。

第三,在策划中,一定要用自己所长。崔秀芝老师是位有丰富经验的老新闻工作者,在策划过程中始终注意抓“新闻眼”,给记者创造报道机会,这也是她策划的高明之处。她提供的新闻素材不但抓住了媒体的“兴奋点”,就连有关领导都满意。

第四,崔秀芝老师的吃苦精神令人感动,“电子工业新产品展览会”

会展新闻策划,大量工作需要她一个人完成,在“一无经验,二无现成资料”的情况下,她克服种种困难,化被动为主动,创造了奇迹。这也给广大策划人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敢闯敢拼,关键时刻能挑重担。

我结识崔秀芝老师十年左右,对崔秀芝老师的大名、人格、师德和严谨的学术造诣早已耳闻目睹。尤其是崔秀芝老师在策划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在“电子工业新产品展览会”这个案例中,就是凭借创新精神摸索出来的。

从学科特征来看,策划学强调的是理论数字轨迹与实践质量的高度吻合、高度的可推理性,崔秀芝老师游刃有余。中国策划研究院已将包括崔秀芝老师在内的数十位中国第一代策划人的策划理论和实践成果收集成册,使这些被人们称之为民族文化瑰宝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我们策划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点评人:陈国庆

陈国庆:中国策划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策划师协会会长、湖南营销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深圳天启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校园星网CEO、上海地标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届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