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延安
15358500000008

第8章 战云密布锁延安(4)

果然不出所料,北山敌人一看后院起火,以为团指挥所被端,后路会被截断,于是仓促上阵,拚命还击。而指挥所附近的敌人一看北山朝他们射击,以为前沿失守,他们也一齐开了火。一时间,敌人你来我往,枪炮齐发,互相对射,敌军阵地乱成一团。任敌人互相残杀,我军这个班的战士,带着两个俘虏,喊着敌人的口令,向着延安方向,顺利地追赶大部队去了。

18日晚,杨家畔旅指挥所里,挤满了前来开会的团以上干部。罗元发和饶正锚副政委、陈每涵参谋长正和大家围在一起研究情况,陈诲涵参谋长首先传达了彭总关于中央机关及延安居民已安全疏散完毕,教导旅7天7夜的抗击任务已经完成,教导旅今晚22时,将所有部队撒至青化砭以东隐蔽集结,待机歼敌的命令。

7天7夜的抗击,教导旅在兄弟部队的紧密配合下,大量杀伤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毙伤敌人5000余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胡宗南“三天占领延安”的美梦,掩护了党中央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转移,为晋绥部队调来边区赢得了时间。

收复关中

1947年2月,陕甘宁边区上空战云密布,大战在即。8个月来,国民党军在向我各解放区发动的全面进攻中,损兵折将,丧失71万人,无力再维持全线进攻,改为集中兵力向我两翼一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作重点进攻。

2月中旬,蒋介石调集34个旅。约23万人,开始进逼陕甘宁边区,并以7个旅的兵力占领了我关十分区,我守军在作了必要的阻击后,奉命跳出敌军台围圈,到陕北集结待命。

3月2日,敌又以5个旅进攻我陇分区,我第1纵队新编第4旅攻击侵犯西华池之敌胡宗南部48旅,歼敌1500余人,毙其少将旅长何奇等,敌军被迫暂时向后收缩。我参战部队返回富县茶坊地区休整,进行战斗总结,准备迎击敌人更大规模的进攻。王世泰同志当时任陕甘宁绥联防军代司令员,也随部队来到这里。

3月11日,彭德怀副总司令驱车来到茶,视察部队防务。传达中央军委对敌人进攻延安的情况分析和我军应采取的对策,具体部署抗击敌的工作。彭总宣布中央决定成立西北野战兵团,由他直接统率和指挥边区所有部队,组织保卫延安、保卫中央的战斗。

会议结束后,彭总找王世泰谈话,彭总说:“现在的形势非常严重,胡宗南马上要进攻延安,丽边区的部队又不多,所以中央决定由我率第1纵队、教导旅、新4旅、警备第3旅7团阻击敌人向延安的进攻,而后在边区内回旋运动,相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由你带领警备第1旅3团和警备第3旅5团南进,先收复关中分区,然后以此向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破坏咸榆和西兰公路,相机消灭敌人。”彭总强调说:“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战略任务,你去比较合适,因为你对那里情况熟悉。你带一部电台,同党中央和我分别保持直接联系。”

王世泰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面临的任务与给自己的兵力差距太大。但转念一想,彭总肩上的担子更重,他不仅要与10倍于己的敌人周旋,还直接担负着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任务,因此,王世泰愉快地向彭总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兵贵神速,王世泰当即将彭总面谈的任务电告警1旅和警3旅,并告自己即日前去同他们会合,令他们立即做好行动准备。

3月13日,在敌人进攻延安的隆隆炮声中,王世泰带1名秘书,1名参谋和l部电台,1个骑兵通信班和1个山炮连,离开茶坊,经子午岭山区向宜君县上畛子进发,警1旅旅部及关中地委机关临时驻在这里。

王世泰到达后,当即召集警1旅及关中地委负责同志会议,传达了彭总交给的任务和要求。在会上王世泰还宣布:以警1旅旅部作为指挥机关,该旅旅长兼政治委员高锦纯协助领导和指挥收复关中的军事行动。决定警1旅参谋长刘懋功、地委副书记杨伯伦、地委宣传部长王秉样串3团为收复关中的先遣部队,先行南下,了解敌情,扫荡小据点,突击敌“清剿”部队。王世泰率警1旅旅部及警3旅5团和警1旅3团2营为第二梯队,待同警3旅5团会合后,一起南下,在关中分区腹地同九遣队会师。

在向警1旅及关中地委的负责同志传达了彭总交给的任务后,王世泰与高锦纯又分别召开了两个会,王世泰叫高锦纯和地委副书记赵伯平召开地委常委扩大会,传达中央和彭总关于收复关中的指示。

王世泰到警1旅司令部召开会议,同副旅长陈国栋、副政委牛书申、政治部主任左爱等进一步研究敌情,具体部署收复关中的军事行动。

3月16日,收复关中分区的战役开始了:黄昏后,先遣部队从敌48旅大本营山河镇附近偷越封锁线,20日在南指配合下,先后轻取敌人庙湾、柳林两个中心据点,扫除了淳耀县境内的敌人小据点。

17日上午,我部队行进中在高儿源与敌遭遇,敌人是从东西两面、由不同隶属单位派出的“清剿”部队。在各自相对运动中,恰把我军夹在中间。他们互相不通信息。警3团抓住时机采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战术,首先猛攻当面之敌陕保4团,歼敌200余人,打开前进道路,然后居高临下,回攻尾随之敌83旅(约2000余人)。敌人情况不明,不敢恋战,折返出发地去了。

23日下午,警3团接到地方干部报告:敌保安队100余人于一个小时前侵占了铁王镇,着手建立据点。企图长期据守。铁王镇是赤水县一个比较大的镇子,敌人若在此建立据点,可控制周围许多村镇,进而控制全县,对我军的行动甚为不利。警9团决定,趁敌人立足末稳,乘夜予以消灭之。他们在夜幕掩护下,活捉了敌哨兵,接着迅速冲进镇内,一举歼灭敌人1个重机枪连。从俘虏口中得知,镇内还有从西安开来的陕西省主席祝绍周的亲信部队陕保7团第1营,再加上该营从淳化带来的保安队,共有600多人,大大超过了事先掌握的敌军数量。

警1旅参谋长刘懋功认为,此战关系重大,要不惜代价,连续作战,力克敌军。调整部署后,团长葛每洲亲自到前沿指挥部队。敌人拚命顽抗,战斗十分激烈。南指部队首先攻取了村西之堡垒,控制了跨沟的土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警3团和南指部队将敌人分割包围。经两个小时激战,敌人全部被歼。我军以仅伤亡20人的代价,换取了毙伤敌80余人,俘敌500余人的全胜,挫败了敌人在这里建立镇公所的计划。

这是我军南下后的第一个大仗,震动了赤水全县,该县境内之马家山、蒋家山、十里源等据点的敌人纷纷逃往边境外的大据点,赤水县即告收复。刘懋功、葛每洲在此战中坚决果断,指挥得当,战术运用出色,事后王世泰命联防军司令部对他们二人进行了通报嘉奖。

收复赤水县后,警3团奉命回师北上,接应第二梯队,27日在新正县突袭敌人地形险要的细咀子据点,近百名地方反动武装无一人漏网,全部就擒。

我军拔除这个钉子后,驻职田镇之敌正规军5个连向警3团进攻。警3团以新正独立营从正面抗击,1个营从西面越沟抄敌人的后路,其他部队在独立营后面准备消灭敌人。敌人发现警3团1营越沟时,即仓皇溃逃了。

慑于我军的威力,驻湫坡头之敌正规军弃城逃跑,驻山河源上之敌48旅部队也缩进山河镇内,新正县大部光复。

警3旅旅长黄罗斌率5团于3月15日从庆阳出发,星夜向南开进。行进中,在盘克源与从西峰出来“清剿”之敌新1旅的1个营遭遇,将其击溃。17日进至于县的金村庐塬,与王世泰和高锦纯率领的部队会合。

这时,于县县委和当地游击队报告。敌一部约三四百人,经方缄川向午亭尹前进。午亭子在合水县境内的子午岭分水岭上,周围三四十公里荒无人烟,但它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从这里出发,往东经连家眨、太白和黑水寺,可达富县、延安,往南可抵关中,是联结陇东、陕北和关中的必经之地。

王世泰分析,敌人进占午亭子,绝不只是一般的“清剿”行动,显然有建立据点,阻断我陇东、陕北和关中地区部队来往之目的。王世泰即令警5团向午亭子前进,坚决消灭这股立足未稳之敌。王世泰和高锦纯率指挥部及警3团2营跟5团前进到午亭子东山梁上,准备在必要时以3团2营支援5团战斗。

22日上午,警5团在午亭岭前山与敌接触,以2营从正面攻击,3营从左侧后听敌退路,1营隐蔽越沟,由右翼楔入敌侧后,迅速将敌包围。激战至12时,各营攻上山顶,将敌人全部消灭。警5团此战共毙、伤敌100余人,俘敌200余人,其余溃散之敌逃入丛林,也被我民兵俘虏。

4月1日下午,我军接到南线指挥部急电,说照金有敌约四五百人出来“清剿”。刘懋功和左爱即刻带警3团前往,与南指一道消灭该敌。3日下午,警3团到达桥儿沟、西庄十、大小狮子村一带,当地群众报告,石门关也来了几百名敌人。

刘懋功、左爱和葛每洲分析了敌情,认为先消灭石门关的敌人较为有利。4日7时,敌人开始向小塬子窜犯。这股敌人是国民党军整编第10师83旅248团第3营,自恃是美式装备的加强营,气焰相当嚣张。

就在敌人向前运动时,我各营指战员也在跑步前进;先下手为强,6连首先与敌接触,抢占高地,先敌开火,压制敌人。l营猛攻敌人右翼。迫击炮连猛轰敌人指挥所,当即打死敌营长、副营长,敌人指挥失灵,阵地一片混乱。2营控制小塬子、马曲山梁,用手榴弹将敌人压缩在半坡上,使其首尾难顾,前进不得,只得向后溃逃,被3营和南线指挥部部队堵住痛击。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警3团以30余人伤亡的代价,全部、彻底地消灭了这个营,毙、伤敌百余人,俘敌500余人,缴获82追击炮2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27挺,60火箭筒2具,60追击炮9门,战防枪3挺,冲锋枪、步枪等300余支。

此战是我南线部队第一次全歼美械化部队1个营,是警3团战史上战术运用最成功的战例之一。这次胜利,粉碎了敌人企图在石门关建立据点,控制赤水、淳耀和旬邑县等我山区地带的计划。

小塬子一仗,给占领关中分区的敌军以决定性的打击。残存据点之敌,纷纷闻风逃遁,四五天后,占领我关中分区政治、军事中心马栏之敌陕保6团,也弃阵逃走了。至此,关中分区全部收复。

我南线部队在22天的时间里,转战千余公里,秆敌2000余人,收复了关中分区,比原计划时间缩短一半。收复关中,与野战兵团的青化砭、羊马河战役遥相呼应,极大地鼓舞了我关中分区军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

收复关中以后,关中地区党政军机关恢复了正常工作,率领广大群众坚决与敌人进行斗争,掀起了对敌斗争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