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994

第994章 世间之物有大美,必有大恶

我回想起:我最后一次见到七月王姬的情形。

在我最后一次见到王姬的时候,她穿着那样的云霓一般的美丽衣服。昭明那么疼爱她,给他弄了许多玩具让她挑选——

七月王姬最后一只手拿着一支笛子,一支手拿起一个拂尘,生怕别人抢走一般,狡黠地笑着,急急忙忙逃跑了。

我那时候开心欢笑。再也没有想到过:那竟然是我和王姬的最后一面!

我的七月!我的王姬!我的亲生的女儿!就是这样,从此消失在我的世界里了吗?

我到了襄王那里。他沉默着,低着头坐着。

“卓仑已经回去了。”我说。

“我知道了。”襄王说道。

“臣婢想亲自到鱼莲山去一趟。”我说。

“去也没用。娘娘不放心,了却一下心愿而已。你师傅已经离开那里了。”襄王说道。

“臣婢还是有点不甘心。”我说。

襄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对不起。”

“这个不怪王爷。这是天意。”我说。

“不应该丢在我手里。娘娘要误会我,以为是我害了王姬。”襄王懊悔说道。

“王爷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是臣婢心目中的天神。怎么会这样想王爷?”我说。

“红颜误国,绝色乱闱。弃之天下宁,留之天下倾。”

这算是什么?

对七月王姬的判词吗?她一个女子,能够祸国、乱闱、让整个天下倾覆吗?为什么要这么冤枉她?诬陷她?给她这样一个比天还要大的无法担负的罪名?

我神色凄惨。襄王说道:

“让杨毅跟着娘娘去吧。娘娘不亲自去一趟,不会甘心的。我已经派人去了几趟了,踪影全无,不知去向。”

我和杨毅去了一趟鱼莲山。山路已经打开,山上还是云海盘踞,但是再也没有看到那只引路的白鸟,再也没有听到师傅的声音了。

毫无踪迹。

毫无音讯。

师傅,她早已不知去向了。

鱼莲山,也早已没有居住过的痕迹了。

哪里还有王姬的影子?

虽然所有这一切都不出意料之外,但是彻底失去王姬的怆痛,还是那么清晰在我心里显现。王姬!我的宝贝女儿!只要一想到她那桃花一样明润的脸庞,可爱的小嘴,我的心就是割裂一般的痛楚。

我的王姬,就这样离开我了吗?

七月王姬就是这样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的。谁都没有预料到。

她还在娘胎里,就被作为太后娘娘的祖母险些扼杀;

还没出生,就被怀恨她父王的母后险些抛弃;

经历这些险恶,她不足月就无法保胎勉强出生下来,还是得了一条命!

可怜的孩子啊!让娘怎么说呢!你是不该出生的一个孩子啊!好不容易养到三四岁,还没有懂事,你就这样好端端的,突然之间,出乎意料,消失在父母的视野里了!

我从鱼莲山回来,返回宫里之后,心痛了一阵子。在关雎宫养了一段日子。昭明日夕安慰,细心照料,七月王姬留给我们的伤痛才渐渐平息下来。

“红颜误国,绝色乱闱。弃之天下宁,留之天下倾。陛下是不是相信这样的预言?所以王姬丢失,陛下并不在心。”我问他。

“个人有命。玉裳仙人性情古怪,可是人是最灵异的。听天由命吧。”昭明淡淡说。

“臣婢听说:宫里无父子,权力之下无亲情。襄王对卓仑,不怎么过问,不冷不热;臣婢看陛下还是怜惜王姬的,如今这么淡漠,让臣婢受不了。”我说。

昭明叹道:

“王后说错了。世间之物有大美,必有大恶。七月王姬出在天子之家,父为天子,母为王后,才情美貌、富贵荣华全部集于一身,天下岂有如此完美之物?说她‘红颜误国’,未必不如此。朕以为:离开了未必是坏事。”

“可是,一个女孩子而已!”我不忍心昭明这样说七月。

“是,一个女孩子而已!”昭明说道,“虚宇城里防风氏之家的那个女孩子,不是一个女孩子吗?没有让襄王为之一怒,让朕为之一痛吗?天下之事难以预料。一个出身王家、过于完美的女孩子,更是难说啊!”

他倒是看得明白。自己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看成这样的红颜祸水,倾覆天下的妖孽!

我气得不想理睬他了。

不管怎样,七月王姬就是这样,慢慢消失在我们的世界里了。

襄王的拘押期已经满了。他的府邸还没有完全修缮好。昭明让他继续住在宫里。这时候,阴山四鬼来报告水利兴修的情况,一切进展顺利。如今源江上游的主工程已经完成,通往北方、东方的两条支脉已经开始动工。希望昭明能够去视察一下。

水利工程向来是国家的千秋大业。昭明很重视,带着一些文武群臣,还有襄王和我,昆仑太子殿下,一起往西南这边来。

浩浩汤汤,气势宏伟,依山傍水,瑰丽神奇。昭明一眼望去,十分喜悦。阴山四鬼来见昭明,昭明以礼相待。另有空桐大人和夏侯健来见驾,回禀水利修建情况。

昭明仔细听了,很感欣慰。空桐大人回禀说:“如今主工程已经完成,两条支脉也已经开始动工。为了方便称谓,还请陛下给主工程和两条支脉定个名字才好。

昭明说道:

“西门伏波,天下奇才。终其一生所学,致力于这项千秋大业的工程。不为祸患,只为利民。朕深为欣喜。主工程,就赐名伏波渠,以此纪念其人之功。”

文官记下。主工程就被命名为“伏波渠”。

昭明接着说道:

“修建此水利工程,乃天下忧患之时。朕不在朝堂,太子年幼。王后主政,力排众议,任用贤能,才使工程得以实施。王后之功,朕不可夺。往北这一条渠,就叫昭和渠,以铭记王后之功,如何?”

文官答应。几位朝臣都点头说:“陛下说的是。”

昭明又说道:

“天下水利,没有不爱的,可是很难成就其功。原因就是没有大量的银两。襄王襄助王后,先后拿出两百万两白银,非此工程不能动工。往东边去的这条渠,就命名襄王渠,铭记襄王之功。”

文官领命,记录在案。

襄王谢恩说道:“臣惭愧。不敢专有其功,还是给王后吧。”

昭明笑笑,说道:“何必如此客气?襄王的府邸也已经修缮完毕了,正要入住进去。等此番回去,朕亲自去给襄王贺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