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973

第973章 废后风波

襄王开口说道:

“想要坐实王后娘娘的罪行,很容易。王后娘娘身边跟随的随从,还有绿萝夫人身边的侍婢,拿住几个严刑拷打,实话就全说出来了!”

我这时候真恨不得杀了他!

我说道:

“人乃血肉之躯!严刑拷打,正是负屈含冤,不足为证!如果王爷要坐实,就把那些随从带到陛下面前,陛下亲自问问就是。严刑拷打,欲加臣婢之罪吗?”

公孙茂有了襄王支持,正好得意。他给昭明行礼说道:

“陛下,王后娘娘私入臣国境,扰乱臣宫闱,私自带走臣的夫人。不讲礼法,不行宫规,肆意妄为,德不配位。臣恳请陛下严肃处置!为臣做主!”

襄王笑道:“如此荒谬举止,无德无行,怎么能够备位中宫、母仪天下?臣请废掉算了!”

襄王这么一定调,附和的诸侯一大堆。那些都是襄王的同党、会盟的诸侯,纷纷上前跪下说道:

“王后娘娘德不配位,朝臣大多都有风闻。如今竟然私自带走诸侯夫人,做出这等奇行异止,公然欺凌诸侯,当废!当废!”

襄王用心怎么这么恶毒?

他竟然怂恿诸侯、要挟昭明废了我!

公孙茂听到襄王这么说,他也来了精神了,说道:“襄王说得对!王后娘娘举止荒谬,不讲礼法,这样的女子不堪母仪天下,臣也恳请陛下废除王后。”

这不是让昭明难堪吗?

我一气之下,对襄王说道:“你有什么资格说臣婢不讲礼法、举止荒谬?诛灭诸侯国祭祀、殴打王宫优人、劫走王姬,王爷哪一样是按照礼法来的?”

襄王狞笑说道:

“诸侯不行仁义,寡人行仁义之师讨伐,灭其祭祀是咎由自取,何罪之有?那些优人,无中生有,败坏寡人名声,寡人驱逐了事,没有要他们的命已经是法外施恩。又怎么样?至于劫走王姬,这罪寡人更不敢认。寡人是王姬义父,抱王姬回去养两天、以尽天伦之乐,怎么能说是劫走王姬?寡人秉公说两句话,难道王后娘娘要狭私报复,加罪寡人吗?”

襄王一席话,把自己的罪责推脱得一干而净。他倒成了被我冤枉的了!

昭明说道:

“襄王推脱得如此干净!说得彬彬有礼。以上三个罪名都推脱得了,王后亲自到宫里迎接王姬,襄王不给就是了!为何将王后推倒在地,以致摔伤胳膊?襄王还知君臣有序的大礼吗?这是什么罪?”

襄王听昭明这样说,哼了一声,说道:

“王后娘娘,臣的废妃而已。臣当年已经将她驱逐出宫,不准她回去。她不听劝阻,私自闯到臣的殿宇里,已经违背了臣的规矩。推她是真,不过臣已经很恭敬了!如果还有下次,臣相信不会这么客气的!”

我简直不相信这是襄王说出来的话!

当着天子的面,当着天下诸侯、文武百官的面,竟然开口说“我是他的‘废妃’、‘驱逐出宫’这样的话!

他竟然这样公然侮辱我!

连明信侯都觉得他出言太不逊了!明信侯想要阻拦他,但是他毫无忌讳,全都说出来了。明信侯有点抱歉看看我,最终没有说一句话。

襄王真的是疯了吗?

他当众侮辱的不仅是我,还有昭明啊!他竟然当众说天子的王后娘娘是他的废妃!这是公然的侮辱啊!

昭明一声不吭。我相信他心里的愤怒被极大地点燃了。我怔怔地望着襄王,我已经不明白眼前这个人的举止言行。

他难道真的想挑起事端,和昭明对抗到底吗?

就算是这样!我因为什么成为他的废妃,因为什么被他驱逐出宫,他难道不清楚吗?我是为了救他!我是拿我自己的命去换取他的命!不是我的“罪己诏”,不是我的丹书金契,襄王能有今天吗?

他心里什么不清楚?却当着天下诸侯和群臣的面,当着这么多不明事实的朝廷大员的面,当众侮辱我!侮辱昭明!

我的眼泪都差点被他气出来了。花容失色,神态凄惨,我的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斗志也被他打击得烟消云散。

公孙茂见我这样,更加得意忘形了。怂恿诸侯说道:“诸位诸侯都建议陛下应该废后!请陛下给臣子做主,废除无德、无礼的王后!给臣以公道!”

公孙茂和襄王,他们两个都是会盟天下的盟主。兀竺国有南方五十个盟国,襄王有中原七十余盟国。如果他们联盟,就会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听命。那些附属之国见霸主如此建议,个个附议赞同,联合上奏请求废后。

朝廷大臣有不满我的,此时也出来添油加醋,建议废后,给昭明增加压力。

王后之位,本身就不是我留恋的。我之所以留在昭明的王宫,不是为了关雎宫的中宫显要地位,不是因为王后之位的尊荣富贵,不是为了荣身耀祖,我完全是为了昭明!为了我的爱!

废后就废后!反正也被废过一次了!反正已经恶名昭著了!我才不在乎。

我用眼睛望着昭明。我的眼神坦诚而澄澈,我相信昭明明白我的心意。

“臣婢不会给陛下压力!就请陛下废了臣婢吧。”

我知道昭明为难。他不愿意废了我,但是“犯境诸侯,带走诸侯夫人”的罪名他也不能揽在身上。如果天子竟然敢这样无礼,那么礼法就大乱了。他不能这样做!

“请陛下公断!给臣子们一个交待!”群臣和诸侯一同请示说。

昭明开口说道:

“王后自称采橘于兀竺国,兀竺国国君大人声称王后带走了他的夫人。各执一端,朕不能判断。既然罪过尚未明晰,就轻易要废后,岂不荒谬?所以朕只能提请各路诸侯和朝中大臣,组成勘查司,审清楚罪名,然后交由刑狱司全权处理。如此不偏不倚,才能称得上是公论!”

昭明此说,诸位大臣自然觉得有理。天子不庇护,交给勘查司,还有什么可讲?

“假如罪名成立呢?”襄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