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935

第935章 天下三家

我说道:

“先陛下对我说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众人之天下。’所以先陛下从来不夺百姓之利。就算修建水利是为了百姓,臣婢也绝不敢妄动税收,以损害百姓。”

“那就好!”姚大人摆手说道,“别想打库房的主意!”

西门伏波见状,喟然叹息说:

“草民几十年来周游各国,看了无数的山水地脉,能够兴修的水利甚多。前去劝国君,没有一个不愿意兴修水利的。但是最后都不能成行。一来国政内乱外乱,总无宁日。二来,就是这个银两费用。没有钱,什么办法也没有啊!”

我真的没有想到:堂堂王室,竟然一百万两白银都紧巴巴拿不出来。昭明当时给襄王说的时候,襄王还说他哭穷。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可怎么办呢?

“天下的财富,都在哪里呢?”我问西门伏波。

西门伏波说道:“如果娘娘想知道,草民愿意给娘娘说说。”

“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说道。

西门伏波说道:

“当今天下,最为富有,集聚了天下财富的地方,主要有三家。第一家是齐国。齐国位于海滨,擅鱼盐之利,已经经过了百代,他们的财富是相当多的。”

我想了想稷下之宫那种气派,那种肚量,点头称是。

“中原诸夏,首推霸主,就是夏宇国。夏宇宫依靠生铁冶炼之术,对外大量出售兵器和农具,坐拥天下三分财富。这是第二家了。”

“明白。”我说。

“第三家,就是兀竺国了。兀竺国虽然两次兵败,如今退居到源江南岸。可是依旧拥有南方广袤土地。沃野千里,拥兵百万。而且南方是水都,湖海、山川物产丰饶。所以兀竺国也是天下巨富之国。”

西门伏波说完这三家,我心里暗暗叹服。看西门伏波的模样,不过乡间一老叟而已。哪里想到胸怀中竟然有这等的学问见识。

“一百万两白银!姚大人,可以拨付吗?”我问姚大人。

我看他面有难色。他是担心我胡来。我笑了笑说:“如果王室连一百万两白银都拿不出来,岂不是笑话吗?”

姚大人说道:“只有一百万两!再多半钱都没有了!”

“已经够了!”我说道,“再多半钱臣婢也不要了!”

我对西门伏波说道:

“臣婢先拜您为源江太守。您就安心给臣婢修遗泽万年的水利吧。先给你一百万两白银。至于其他数目,臣婢自然会想办法。”

西门伏波感激万分,说道:“草民给娘娘谢恩了!”

“应该是臣婢谢大人才对!”我含笑说道。

西门伏波感慨说:

“草民为天下苍生谢太后娘娘。草民一生的心愿,只想用平生所学,造福天下百姓,使无饥馁,使无冻饿。可惜半生心血走遍天下无所用。遇到了多少国君官宦,没有一个愿意花费巨额银两修建水利的。如今却遇到一位奇女子,让臣平生所学有了用处!草民非为自己,乃是为天下苍生致谢!”

我对他笑了笑。也对他肃然起敬。这就是天下的贤士,铮铮风骨,一腔爱民热情。可惜,他白把我夸奖了!他没有看到我内心里面阴暗的一面。

造福天下百姓当然也是我所愿。但是我最强烈的愿望、最主要的动机并非如此,而是在利用水利祸害兀竺国那一面。虽然他不肯为我做这件事,但是我知道有人会为我做。

我兵分两路就行了。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银两的问题了。只要看看姚大人那紧皱如山峰的眉头,那粗大得只想把我推出去的摆动的手掌,就该知道从他手里再要出来半文钱,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齐国在东海之滨。兴修水利跟他搭不上,他的银两就别想了。顶多看在王室姻亲的面子上,朝见或者觐见的时候多给一把。

襄王的钱?倒是可以想想办法。我和襄王之间,不是没有一点利益的。在夏宇国,我还有三块封地。

第一块封地神女洲,当时昭明划给我的时候说得很清楚:管辖权在襄王那里,我只要个名分。那我就别想了。

第二块封地是凤凰城。这是凨国、昭明和襄王共同为我划出的,给襄王不合适。而且是昭明亲自为我营建的,那里面的记忆也不好磨损的。我也别想了。

但是莲花洲却不一样。

莲花洲在夏宇国南部的中心地带。四面八方都是襄王的土地,仅仅划出来一个莲花形状的洲邑封给我了。这还是当年受凤凰城刺激老王爷让襄王给我的。

我现在想想还真是:有一块自己的封地真好。如果没有,那个曾经被我视为自己国土的地方,现在和我一点边都沾不上了。

我现在动的脑筋是:怎样把莲花洲卖给襄王。

除了襄王,别人也没人要啊!那本来就是襄王的土地。

而且,莲花洲是我大兄替我精心设计的,防御和攻守能力很强的一座城池。当时我大兄告诉我,莲花洲的位置进可攻、退可守,做好防御可以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那里宫殿的柱子、墙壁都是用精纯的黄铜制作的。耗资非常大。

当然,当时修建城池所需要的花费也是襄王出的。我现在把莲花洲卖给他,自己觉得也怪怪的。

不过没办法。修水利急需要用钱。那不是小数字。一旦工程开工,银两跟不上,结果就是不堪设想的。

“劳民伤财”、“乱用国库资金”、“祸国殃民”这样的罪名,很快就会落到我这个司晨的“牝鸡”身上,很有可能还有“亡国罪人”、“红颜祸水”这样的美誉。

我一边想着,一边就这样打定主意,厚着脸皮到夏宇国找襄王来了。

襄王在昭华苑里面懒洋洋躺着。在他身边,有一个小公子在,襄王逗着他玩。

我走了过去,看了一眼那个孩子,看上去蛮机灵可爱的。我问道:“这就是四公子吗?”

因为我听杨毅说过:襄王比较喜欢他的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