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910

第910章 朕以托付王后为至爱

可是,大王太后娘娘这时候是拼上了!她不要尊严了!我还是天子的嫡母,我还要尊严来维持体面。这时候襄王面色凝重走了过来。他直接就走到我的身边,伸出胳膊,把他的一只手就放在我的肩膀上。

他的这种姿势把我都吓坏了!

我们之间是清白的,他想干什么?证明我和他有奸情吗?他的这个动作让那些朝臣也都面面相觑。

“大王太后娘娘,怎么忽然说起这话来?王后跟臣有没有奸情,难道陛下不知道吗?陛下尚且不追究,大王太后娘娘如何这时候忽然发难起来?”襄王好像没事一样,回答道。

“襄王!”大王太后娘娘咬牙切齿说道,

“你被这个女人迷了心窍了!当初你派明信侯上京来劝说本宫,要本宫把这个女人嫁给你!明信侯也在!他是怎么说的?他说襄王只是一时动心,见到的女人都要到手才行!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襄王废弃!本宫上了他的当!信以为真,才会把这个女人嫁给你!都是谎言!这是本宫最大的错误!被你们蒙蔽了!你不是一时动心,你简直是走火入魔,被这个女人挟制得死死的!哪怕她已经改嫁,你还是心甘情愿受她的蛊惑!你和你的父王真的很像!为了一个女人,什么都可以不顾!”

真是罪过!连老王爷都被掀了出来。老王爷当年爱慕采薇女子,他就是不顾一切的。这点事情大王太后娘娘想必也很清楚。她怒极、愤极,将这些陈年旧事都一一揭发出来。

“大王太后娘娘,臣喜欢一个女人,有什么错吗?被她挟制得死死的,有什么错吗?臣好色,就心甘情愿被她蛊惑。臣尽职尽责、顺应陛下心意,扶持太子殿下登基,尽臣太子太傅的本分,有什么错吗?”襄王说道。

“你是尽忠尽责吗?王爷,你敢说不是为了这个女人吗?她现在是先陛下的女人!一国的太后,你还敢觊觎吗?”大王太后娘娘叱责说。

“先陛下的女人,臣当然不敢觊觎。可是现在,她已经不是先陛下的女人,她已经是臣的女人了!”襄王厚着脸皮说道。

“王爷!你在说什么?”我惊诧地阻止他说。

襄王疯了吗?他竟然在这么多朝臣面前,说我是他的女人?我都被他吓懵了!他难道想要仗着他的威势,公然违背礼法,要和我成亲吗?

“听到了吗?你们都听到了吗?在朝堂之上,当着群臣诸侯的面,竟然敢公然宣布陛下的王后是他的女人?你们都听到了吗?这个无法无天的人!哪里还把陛下放在眼里?”

大王太后娘娘用手指指襄王,指指群臣,她简直被气疯了。

“王爷,怎么可以信口胡说?”我责怪他说。

朝臣们面面相觑。他们还真没有想到:襄王竟然如此放肆大胆!

襄王笑道:

“臣本来不想公布此事。毕竟陛下下落不明,所去未远。既然大王太后娘娘当着群臣面、公开指责臣,臣就只能公开此事。明信侯,宣读陛下的遗诏吧。”

陛下的遗诏?

昭明是突如其来、遭遇不测的,哪里会有遗诏?我半信半疑。朝臣更是瞠目结舌,无法置信。

明信侯从侍从文官手里接过遗诏,宣读道:

“昭明天子口谕:向来天意难定,人命倏忽。朕特留下此诏命,托付宇襄王。朕近日身体有恙,担心不能长久。昭和王后乃朕最爱,朕无缘相守,抛之不下。所以忧心百结,留此遗诏。倘若朕一日身去,朕之心愿,将朕昭和王后托付给宇襄王。得襄王爱护,朕心方慰。人君都以嫔妃殉葬为亲爱,朕以托付王后为至爱。希望王后能够明朕心迹,遵命改嫁,朕心乃安。切切!”

我听了这个遗诏,立刻就明白这是昭明的心意。他这样的话不是没有对我说过,他不止一次对我表示过这样的意思。当年襄王也曾立过这样的遗诏,昭明对襄王此举很欣赏。

昭明曾经对我说过:国君身死,将自己的爱妾宠妃殉葬,以为来生还可以相伴,这是极度自私的行径。不知怜惜他人生命,而望他人尊爱怜惜,纵然有来生,谁还肯爱他?襄王乃懂得真爱之人。襄王能如此,朕也能如此。

昭明对我是至情。他只希望我能够终身有靠,希望我能够快乐。我自然理解他的这片真心。可是,我怎么会忍心离开他呢?

可是在大王太后娘娘眼里,这一切都是荒谬绝伦的。她一生中都在夺爱争宠,争权夺势的宫廷里生活的,眼里只有争夺、压制、仇视和杀戮,哪里知道这种至爱至情的道理。

她大声反驳说:

“王后是君,襄王是臣,君臣有序,怎么可能将王后赐给臣子!这个诏命不是陛下的心意。是假造的!陛下怎么可能留下这样的遗诏?这分明是假造的!”

明信侯对她施礼说道:

“大王太后娘娘!当初陛下统帅天下诸侯抵抗黑犹国。得胜之时陛下操劳过度、突然咳血、一病不起。陛下担心病体不愈,就在车辇之中立下此遗诏交给襄王。臣当时就在场,可以证明!”

大王太后娘娘说道:“你是襄王的近臣,狼狈为奸,共同参与,你如何能够证明?”

大王太后娘娘的话极具侮辱性。因为大周王室是讲信用的。尤其是在自认为血统是贵族的上层阶层,“言必信,行必果”,这是贵族的行为法则。明信侯是侯爷,他的话遭受质疑就是对他的极大不敬。

襄王毫不介意笑了笑,说道:

“大王太后娘娘,您不信为臣可以的。陛下当初立下这个诏命,有多位国君大人在场。诏命一共立有三份。臣这里保存一份,齐国国君大人保持一份,陛下身边蒲棠女御在宫里另保存一份。将他们一起唤过来,证明就是!”

蒲棠女御听闻议论此事,就到宫里去取诏命,此时已经准备了诏命过来,恭恭敬敬奉上。齐国的国君大人也被叫过来,亲口证明此事。然后命令人将他那里收藏的遗诏拿出来。当此之时,几位见证人——当时在场的几位国君大人也都被请过来口证。三份遗诏拿出来对照,只字不差,毫无疏漏。

大王太后娘娘见此情形,惊愕不已,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