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902

第902章 心里有点悬

我的父亲大人每日手不释卷,两位兄长都受教颇深,家里随处可见的竹简和耳濡目染的学问,已经让我受益颇深。

何况嫁到王宫之后,昭明亲自训诫,又传授了许多。我跟着昭明,耳闻目睹,我腹内之书,心中之识见,让我完全超出了太后娘娘的意料。我虽然不懂权谋之术,可是在引经据典、说理辩理方面,我只比她强,不比她弱。

而且我这个人,向来是不守礼法的。我不会恭恭敬敬、唯唯诺诺,看见她在场就吓得屏住呼吸。她既然蔑视我,我也根本不把她看在眼里。该说的话我一句也不让。

只听太后娘娘冷冷哼了一声,我看她几十年的修为炼制出来的端庄雍容、都有点把持不住了。太后娘娘长长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气让我忍不住想起了召薙女御那种意味深长的叹息声。

听得她说道:

“王后娘娘,满朝文武都是知道你的。当初陛下册立你为中宫,满朝文武一致反对,是陛下为你所惑,一意孤行。你原本出身卑微,又是一个废妃,无德无行,这样的人何以母仪天下?如今你竟然当着朝臣的面公然顶撞本宫,大逆不道。你要知道:陛下不在了,本宫是有权力任意处置你的!要杀要废,要逐出宫廷,都是本宫说了算!”

我这时候真应该感谢襄王的废妃之举,成为我人生永远抬不起头的污点。这样的当众侮辱我理屈词穷,找不到话说。

倒是明信侯听到太后娘娘这话,连忙出来替我申辩说:

“太后娘娘明察!当日襄王废妃完全是出于误会,襄王已经知错恢复王后身份,上表奏明天子和各路诸侯,所以废妃之说恐怕不合时宜。至于要处置王后娘娘,太后娘娘更是应该慎重。王后娘娘是陛下最爱,正式册封,入住关雎宫,为后宫之主,太子殿下之嫡母。新天子尚未确定,焉能先处置后宫之主?太后娘娘三思才是。”

我们的争论就在这时僵持了下来。朝臣各自俯首,没有一个站出来说话的。

太后娘娘愤怒说:

“当前情形,王室急需一位能够担当重任的天子!昭晖公子不亚于陛下,又是王室嫡系血脉,自然应当推举昭晖公子!”

我寸步不让冷笑道:

“意图谋害天子的逆党叛贼,竟然要推举为天子,真是荒谬至极!陛下不在,太子登基,礼法所在,天经地义!满朝文武大臣,难道不知道顺应陛下心意,尽忠尽责吗?”

太后娘娘不屑地指着我说道:

“太子年幼,王后娘娘想要挟天子主持政令吗?天下谁不知道!夏宇国的世子是王后娘娘的亲生儿子!你主持政令焉能无私心?想要倚仗王室之力,庇护你自己的亲生儿子吗?”

这也太“欲加之罪”了!因为夏宇国的世子是我的亲生儿子,我就一定会倚仗王室之力庇护夏宇国吗?可惜我脑子一热,头脑被气得发昏,一时半时竟然找不出对方的疏漏,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语句。

一位朝臣接着太后的话语说道:“这倒也是。夏宇国世子是王后娘娘的亲生儿子,而当今太子殿下只是王后娘娘的名下之子,并非亲生。太后娘娘批驳之语,也很有道理。”

“很有道理吗?”我鄙夷地看着那位帮腔的朝臣,这时候我竭力让自己清醒过来,问道:“这位大人,请问,大人的封地在哪里,大人的亲生儿子又在哪里?”

朝臣回答说:“禀娘娘,臣的采邑在鱼野,几个儿子都在鱼野封地上面。”

我愤而说道:

“满朝文武,哪一个没有封地采邑,哪一个没有亲生儿子?诸位大人在朝为官,侍奉天子,难道个个都是倚仗王室之力,庇护封地儿子吗?宁无一个是忠心奉主吗?”

那位被我斥责的大臣红着脸不应。

我继续说道:

“昭晖公子,大青山妄图篡逆弑君,太后娘娘亲见。陛下念及手足之情不予追究。又乘岐山山崩之时制造谣言,蛊惑兀竺国僭越反叛,此为逆党无疑。昭晖公子是太后娘娘的亲生儿子,难道太后娘娘也是要倚仗王室之力,庇护逆党妄图反叛不成?”

我这句话简直是当面揭了太后娘娘的短处。她满脸愠怒之色,气得简直说不出话。我们两个的争执到了针尖对麦芒的程度。满朝文武各有各的想法只是不说,在下面窃窃私语。

这时候,一位年纪老迈的大臣站出来说话了。看样子他的资格比较老,而且举止稳重恭肃,想必也是王室亲贵大臣。他恭恭敬敬施了礼说道:

“满朝文武争执不下。臣以为:天子者,为天下诸侯所仰望。诸侯拥戴而臣服,则天下大定;诸侯反对而离心,则天下大乱。所以推举哪位为天子,还需要看各路诸侯的心意。昭晖公子也罢,太子殿下也罢,就看天下诸侯愿意拥戴哪个了!臣以为不如征召天下诸侯,悉来推举,能够获得天下诸侯人望之人,自然应当继承天子之位。这样推举出来的天子,诸侯臣服,百姓归附,才能保持王室的威望。两位娘娘也无话可说。如何?”

这个建议说出,朝臣纷纷点头赞成。说道:

“这个有理。天子统领天下一百多路诸侯,诸侯赞成的自然可以为天子,诸侯反对的自然不能为人君之选。这样推举出来的天子,才会让诸侯臣服。”

太后娘娘听了这话,沉思良久。她想必是在计算昭晖公子的胜算。太子即位虽然名正言顺,可是毕竟是个孩子,和天子的诸侯没有深交联系。

如今形势下,趋炎附势、投奔昭晖公子的大臣诸侯自然大有人在。昭晖公子此时想必也会多方勾连,下承诺、广许愿,来争取天下诸侯的支持。

太后娘娘沉思之后说道:“有理!本宫无异议!”

既然太后娘娘无异议,我也不能公开反对。我坚持主张太子即位群臣也有一半不服。我只好也让步表示赞成。说句心里话,我心里“有点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