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865

第865章 何处圣尧和舜贤

我们很快就收拾了东巡的车马、行李、用度和随行的队伍。主要还是一些沿途国邦风土地理的书简。其他的东西到了诸侯国,国君大人都会殷勤置备。毕竟是天子,各诸侯国君都礼为上宾,倍极荣耀。

走到夏宇国国境的时候,召关大人带领当地洲邑的官员过来接驾,献上礼品说道:“敝国襄王带着人马征讨陈国去了,不在国都之内。臣等奉命接驾。”

昭明问道:“什么时候去的?”

召关回禀说:“已经三日了!”

昭明说道:

“襄王真是有仇必报!当年陈国国君幼小,朝政被大夫把持,勾结公孙茂,妄图陷害朕和襄王。朕赦免其罪,不愿深究。襄王却不服。如今国富兵强,收复陈国去了!所以天下诸侯,宁得罪朕,不得罪襄王。就是这个道理。”

昭明受礼上了车辇,越过夏宇国,继续往齐国那边走。我问他:“既然往齐国和鲁国,为何不带上祁音女嫔和渌姜夫人?”

昭明说道:

“祁音女嫔虽然是齐国的公主,父母俱丧,只有兄长。礼法女儿出嫁,父母不在不得归宁。所以不能再回来了。渌姜夫人的父亲也被杀,母亲回了母国。也不能回来了。”

我说道:

“宫里的公主,也是苦命的人。嫁人就要嫁到国邦外面去。还不如我们乡野之人,嫁人就择个邻村的,比邻而居,承欢膝下,还有一个家庭的团圆。”

“想家了吗?”昭明问我。

“不是。臣婢只是有感而发。”我说。

“你当时怎么不找个比邻而居的?朕看你的意思,是想嫁给京城里面来的学谕大人呢。”昭明说道。

“是的呀。可是当时学谕大人喜欢虚宇城县丞大人的女公子呢!”我说。

“我有吗?”昭明笑道。

“好多人看到了!晚上就在庠序后面的花园里,聊天到好晚。”我说。

“不知道怎么被防风大人的女公子迷住了。要不然我现在的日子会很好过吧。能够做到县丞大人的女婿,说不定已经升到了洲邑里面的学谕大人了!”昭明说道。

我哈哈大笑起来。

我笑了一会儿,听到有人唱歌。是粗犷的嗓子,自由的调子。

“山之高兮,攀援苦;途之泞兮,暗无烛。安居山野兮,理垄亩。勤吾四体兮,分五谷。四时不害兮,饔飨足。毕此天命兮,无荣辱。”

唱了一遍,又歌咏一遍。

昭明在玉辇里问道:“唱歌的人是什么人?”

柳岸侍卫答道:“是耕田的人。肩上背着锄,手里腰间系着锸。”

昭明说道:“此地必有贤者。常言说:‘里有君子,而鄙俗化。’派官吏寻访作歌之人,授予官职,使其为朝廷所用。”

“是。”柳岸侍卫答应,将昭明的话传给文官,记录在案。

我问他:“陛下怎么知道这作歌之人,是一位贤者呢。”

昭明说:“朕是天子。什么不知道?”

玉辇到了齐国边境之上,看到远处一座山脉。山脉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原野之上有一个穿着短腿裤子的农夫,戴着一顶破烂斗笠,光着脚板,手里拿着鞭子,在那里放牛。那放牛的人看到天子的仪仗在这里经过,手里敲打牛角,大声唱歌说道:

“南山灿灿,白石炫炫。何处圣尧和舜贤?破笠褐衣食无饭。晨起放牛到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昭明听完笑道:“又是一个想出仕的。柳岸侍卫,此乃廓达之才,令文官拜为大夫,擢拔使用。”

柳岸侍卫依令而行。

我笑道:“这个人明明在讥讽陛下不如尧舜,让他吃不饱肚子。陛下还授予官职,岂不可笑?”

昭明说道:

“尧舜之时,不使乡野之中有遗漏的贤士。治理天下一定要仰仗贤士。得人才者得天下。这个人有才能却没有被使用,他心中不平,所以唱歌讥讽。朕知道错,所以弥补,也不算过错了!”

我说道:“还好是陛下。如果是襄王听到有人讥讽他,拿着鞭子就上去鞭打了!”

昭明笑道:

“不,你不懂襄王。他更知道贤才的重要性,所以筑黄金台招纳人才。如今邦国之中,还有谁像襄王这样,内有贤臣,外有猛将,文臣武将济济如云。襄王才是英雄!”

昭明到齐国、鲁国去见了两国的国君大人,然后折返行程回来。一路上他就给我讲治国的道理。我问他:“天下这么多百姓,各有各的不同,天子如何治理呢?”

昭明说道:“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之知荣辱廉耻。”

昭明在回返的路上就一直在沉思。好像有什么东西触发了他。行经夏宇国的时候,襄王已经处理好陈国的事情回来了。因为要禀报陈国的事务,所以就在夏宇国的关卡那边凉亭里,设酒宴款待昭明。

我低着头不肯下玉辇。昭明自己下去了。

我隔着帘子看见他们在交谈。用餐的时候,昭明派人给我的玉辇里面送来一点。用过餐,昭明没有停留,坐上玉辇返回了。

昭明回到京城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拓展“辟雍堂”的规模,招收更多的贵胄子弟,和优秀的士族学子,到“辟雍堂”里接受教育。

“辟雍堂”是京城里面的大庠序。过去只有京城贵胄子弟,和各诸侯国荐拔过来的世族公子,才有资格在这里学习。现在能够前来学习的人数扩大了一倍还多。

除了穷经皓首的渊博宿儒,昭明还请一些名家贤士前来讲经说道。天文历法,乐律阴阳,什么样的学问都可以。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昭明偶尔还会亲自去授课。

当昭明会出现在“辟雍堂”里授课的时候,“辟雍堂”这个天子的学府一下子成为天下的荣耀之地。天下名流学子都以能够聆听“辟雍堂”教诲为荣。京城里面很快出现了一种天下学子毕集的景象。虽然很多富家公子和贫苦士子并不能入学,他们也闻风而来,寓居京城,互相寻求学问。这种情景洋洋洒洒,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