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807

第807章 废后风波

我们就在疏玉阁里,熏香沐浴,你侬我侬,成就了一段好事。昭明峻洁,不仅是他的人品,他的衣物。我们之间的关系、感情,他也绝不允许有一点尘渍。在这些方面,他甚至有点苛刻。我特别怕他忌讳,好在他对我十分宽容,我也对他付出了真心。

对于我来说,昭明就如同是一轮明月。而对于昭明来说,我在他眼里也是光洁夺目。两个相爱的人彼此对望,因为有内心里面爱的流注,所有的缺点都能被掩盖,所有的异行都能被理解,所有的错处都能被宽恕。那是两个相爱的人!

但是在别人眼里,我就不是光洁夺目了,而是劣迹斑斑,甚至无法容忍。

首先,废妃的身份,就是蒙在身上的一道永远抹不去的污垢。

一个好女人,有德行的女人会被废弃吗?世人眼里都是这样看待的。一个端正淑雅、在后宫里面规规矩矩的女人,贵为王后,会无缘无故被襄王废弃吗?

襄王当年废弃我的诏令上面列举的罪名是:“举止无端,擅行无度,干乱朝政。”襄王对我还是有感情的,没有说出太难听的话。就这几句,也足够我受的了。

其次,无德,就是我最大的罪名之一。没有一点妇人应该有的容止德行。容止是妇人的行为,作为王后,每日早起、晚间问候天子,带领宫妃问候太后与主父(天子之父),这是宫里的规矩。自从我进宫,原本就是重病来的,昭明就给我免掉了。早上尽着我休息,睡到什么时候都可以。这就已经失了德了。

究竟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按照周礼的规范,妇德的第三十七条,就是做人妻子不可以嫉妒。不妒才是妇人最基本的品德。妇德是对全天下的妇人做出的要求。身为王后更应该率先垂范。

王后的德行,就是把更多的有姿色、有才华、兼有品德的美丽女子选拔出来,进奉给天子。对待后宫的嫔妃,也一定要保障她们各自的权益,每到天子行御后宫的日子,按照礼法规定,要让天子到应该去的妃嫔那里,公平有序,这才是王后应该有的美德。

这种美德我当然没有。所以说我无德我也名实相当。如果昭明坚持按照这样的礼法来行使后宫,那么不管我们两个有多么真挚的爱情,我们两个都无法共存。

一个有着废妃身份,又没有德行的女子做天子的王后,也难怪太后娘娘会那样义愤填膺。用她的话讲,任何一个宫妃,无论身份尊贵,还是才性品德,或者端正贤淑,个个都在我之上,我根本不配做昭明的王后。

现在又增加的一项罪名是:我还有不贞不洁的乱行。我和襄王不清白,当众****。

本来我以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昭明已经为我担负了所有的罪责,后宫已经荡平了风波。但是没有想到:有些人不愿意让这些事情就这样轻而易举过去,这样一个王后****的事情总会被抓住不放,然后将风波的浪潮迅速推向前朝。

很快,几乎所有的朝廷大臣,在京畿里面任职的诸侯王都知道了这件丑事。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卿相大臣们纷纷开始上奏表,要求昭明肃清后宫,明正后位,将德不配位的王后废除或降格处置,选拔品德更加温良宽厚的有德妃嫔册封王后。

昭明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我。但是消息还是传到我这里了。毕竟后宫里面的人很多都是前朝的亲眷,二嫂也托人将朝廷里面的事情悄悄告诉给我。昭明看到奏章勃然大怒,当众摔了很多上奏的表章竹简,但是挡不住滚滚而来的肃清后宫的朝廷呼声。

接下来,妖妃的传言,天子好色误国的传言,专宠善妒的传言,后宫****不清的传言,在朝廷上下,王宫贵胄的府邸里,还有京城的巷陌里,开始流传纷纭。

昭明回到关雎宫的时候神色镇定,谈笑如常,他不想让我知道发生了许多事。但是我告诉他:我已经知道了。

“流言是能够杀人的。杀人于无形。陛下还不比臣婢更清楚吗?臣婢也不贪恋这个王后的位置,不爱王后的身份,更不想给陛下带来这么多的麻烦。陛下向来洁身自好,最怕恶名蒙身。不如就让臣婢走吧。臣婢想了想,还好臣婢有凤凰城,臣婢就回去到凤凰城。陛下想去看望臣婢,去看一下就是了!”我说。

“莫离,有些事情你不能明白。你是生长在乡野里的,你不知道朝廷的权谋是什么?这里没有世道人心!只有狰狞的野心和欲望。很多人看上去义正辞言,冠冕堂皇,他们说的都是人话,心里想要做的却是鬼事。他们明里是反对王后,背后有更深的用意。你走了也没用,他们照样有办法来玷辱朕。”昭明说道。

“臣婢听说废后的呼声甚嚣尘上。陛下何必忍受这种压力。就算陛下不愿意臣婢走,废后就是了。臣婢就算做一个女御,能够陪伴陛下左右也心甘情愿!”我说道。

“周室是一个礼法社会。名不正则言不顺。废后是对王后的最大侮辱,已经被襄王废过一次,朕怎忍再给王后加这样的侮辱?你放心,不管前朝有多大的压力,朕的王后谁也别想动!”昭明对我说。

我不知道外面有多少的污言秽语都被昭明的巨伞挡住了。他不让那些污秽的东西沾染到我身上。如果不是嫂子派人进宫来禀报我知道,我甚至不知道外面已经扬起这么大的风沙和雨雪。

我最心疼的是昭明,他最忍受不了侮辱,见不得污垢,但是不管来自哪里的污垢都被他洁白的衣衫挡住了,他把一颗赤诚的皎如明月的心留给了我。

由于昭明的********王后的态度,和丝毫不妥协退让的决心,朝臣们攻击我的这场意外风波逐渐被平息下来。这场延续到朝廷的后宫事件其实是很多诸侯王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