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750

第750章 擎月王后

昭明是天子,她想看看天子是什么样子吗?在我产生这些想法的时候,她的眼光径自朝我身上扫过来。

她的眼睛很大,很深邃,也很犀利,有三分金天太后的模样。行动敏捷,举止高矜,一副事事成竹在胸的样子。嘴唇很薄,应该能说会道;骨骼有楞,可见干练精明。天然一种傲气,不甘人下;体态一种妖媚,擅能勾魂。看她的精明样子,说话平地能生雷,心窍能揣男人心。

她嘴有哭腔,面无泪痕。看似认错,实际却似乎是来窥探我的。也许她很有兴趣知道当年昭华苑的圣德王后是什么样子,所以借机过来看看。顺便在舅姑面前讨个好!

有的人天生是敌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看一眼就不喜欢她。如果她是一位举止温柔,典雅宽容的女子,我可能会给她说说知心话,然后将我最不放心的世子拜托给她。毕竟她是世子名正言顺的母后。可是她这样的风风火火、张扬在外的行事风格,只是白白增加了我的担忧。

我发现襄王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喜欢的女人怎么就没有一个类型的?

如果是昭明,我立刻就能判断出哪位女子他可能喜欢,哪位他可能不喜欢。因为他的心性很稳定,喜欢什么类型的很容易判断。安静一些的,纯净一些的,文雅一些的,懂一些音律或者诗文,能够让他的心灵产生愉悦的,这种类型的女子他会偏爱。

叶犁玄霜很爱昭明,但是她是那种太过火辣而热情外放的性子;紫叶夫人性冷,也不通中原文化;渌姜夫人倒是精通礼法,从道德层面上无可挑剔,可是她缺少一点灵气,昭明用她却不肯爱她,就是这样的道理。

可是襄王呢?他喜欢什么样的女子?你根本不可能替他总结出来。

他当年确实是用心用意爱过我一回。在我之前呢?

那个喜欢花卉,简单没有什么心机的美貌女子陈四宝他喜欢;那个工于心计,善于把握男人心态的女史大人他也喜欢;那个蔚国公主魏炜,也勾过他的魂;甚至那个浅薄又尖酸的秋耘,他都肯用来侍寝。他立的那位喜欢木樨花的夫人,说出来的话就可以想见有多么无知愚蠢;红叶夫人救他于患难就不多说了。把这些人物归归类,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类别来?

如今,他册封了金修国的擎月王后,我满心希望这会是一位贤淑端庄、知书达理的温柔女子。一如芊芊女嫔,一如如画女嫔,襄王身边缺少这样一位女子来抑制他身上的强煞之气,让他过于骄横的暴躁变得不那么伤人。

可是这位王后,让我用什么话来形容呢?她一眼就可以判断出:她和襄王几乎是同类人。她能让襄王的暴躁更加暴躁,让襄王的强煞更加强煞!

金天母后是多么聪明又犀利的女人啊!她有了不起的胸怀和超乎寻常的判断力!她的高明根本看不到!虽然我很害怕她,但是从心里我是敬重她的。

从表面上看,金天母后对金天王爷几乎是耳听面命,非常贤淑、非常温柔顺着金天王爷的。但是内里看,金天母后完全掌管着金天王爷的内外事务。她不露一点痕迹,就把难以征服、骄横无度的金天王爷掌控在自己手里。

金天王爷的蛮横无理,金天母后的精明犀利,两个人是天生的一对。金天母后用自己的手腕劝说并影响着金天王爷,把他操控得紧紧的。而金天王爷却毫不知情,自以为是以为随意挥斥、掌控着他的这位妻子。

金修国是金天母后的母国。这位公主应该是金天母后的内侄女之类的。难道金天母后就没有敏锐的判断力来判断:这位王后其实不适合自己的儿子吗?

如果擎月王后的性情温柔一点,内敛一点,处理和襄王的关系用柔软的手段而不是这样锋芒毕露,那么她会是第二个金天母后,我就会由衷地服气、并且感到襄王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知音。可是,这位擎月王后却丝毫没有温柔敦厚的涵养,而是锋芒外露、急功近利的那种风范。

我想得太多了。我又犯了毛病,心思恍惚而愣愣的。那位王后正斜着眼睛看我呢!看到我这种犯傻的样子,她的嘴角动了动,几乎是一瞬间,我甚至都感到惊讶以为自己看错了!她的嘴角流露出一丝不知是得意还是狂妄的笑意!然后她的脸就回避我扭到了一边!

她狂妄又张扬的样子,就通过这一个瞬间让我目瞪口呆!

我的脑子一瞬间冒出了一万张画面:惊悸!扭曲!还是恐怖!是我看错了吗?她明明是嚎哭而来,口口声声要替世子死去的!她瞬间那种倏忽而来的嘴角的笑意从何而来?

世子是我的儿子,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如今已经贵为王后,她很快会有自己的儿子。让一个废妃的儿子登上王位而让自己的儿子屈居之下,这个狂妄不知收敛的女人如何做得到?

想到这里,我热血上涌。我顾不上昭明对我的劝诫,我还是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王爷!世子还小,就让他在王宫里跟着太子读书吧。王爷想让他学习骑射,还是等他大些再做主张。”

我这样的话有没有效果我自己都清楚。襄王一阵沉默不答。昭华殿里陷入一片比死还要安静的死寂。

载启聿明看气氛尴尬,说道:“王后娘娘不用担心。这一次的事件纯属意外。以后会吩咐人加倍小心的。”

我无法说出心里的担忧和怨愤,把世子交给这样一个骄矜自傲、对女人缺少判断力的襄王,交给一个怀有利益之争的、居心叵测的王后,而我作为生母只能这样束手无策,把自己毫无防范能力的孩子扔进这种看不见的腥风漩涡中。我心里充满了悲哀!

如果不是襄王一意孤行要把世子带回来,如果不是他坚持要把三四岁的世子交给那个精明得吓人的王后,世子怎么会遇到这么大的劫难?才刚刚回来一个多月啊!后面的日子还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