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725

第725章 婉拒公孙茂

昭明这话,就是非要把七月王姬认给襄王了!他不知道是爱女心切,想要襄王庇护,还是想缓和襄王和我的关系,或者他有别的什么意图。没有多时,七月王姬被煦暖阁的婆婆们抱了过来。昭明命抱过去给襄王看。

襄王没有办法,只得接过来抱一下。他看了一眼七月,说道:“像王后的样子!”

载启聿明看了看七月,说道:“果然是生在帝王之家的孩子。面如满月,色如春花,目似凤凰。面庞神似陛下,眼睛酷似王后!真是一个美若天仙的王姬!”

载启聿明这样夸赞七月王姬的时候,七月的眼睛好奇地望着他。她的嘴唇像花瓣,一张一翕,呆呆地流露出出神专注的样子。好像在认真聆听载启聿明对她的夸赞。那样子真是太滑稽了。

然后她就目不转睛看襄王,呆呆地瞅了半天,一动不动。

昭明笑了笑,把七月王姬抱过来,哄了一会儿,交给带她的婆婆。吩咐蒲棠女御说:“吩咐礼仪司写文书,将七月王姬正式认给襄王。准备一份厚礼,回头替王姬给襄王送过去!”

襄王还是一声不吭。载启聿明替他说道:“陛下宠信!臣等十分荣幸!”

昭明看上去十分欢欣,似乎能够勉强把七月王姬塞给襄王让他很得意。然后他叮嘱蒲棠女御两句,让她去关雎宫取什么东西。然后对襄王和明信侯说道:

“今天请两位过来用餐,还有一件麻烦的事情想和两位商议。事情的缘起,就在上一次兀竺国的使团来朝觐见的时候。当时兀竺国派出一个浩大的使团,觐见是假,探虚实是真。朕为了挫败他们的锋芒,就命王后出面扮作奉酒女御,以攻守防御游戏败了他们的将军,大长了周室的威风。”

“这件事情,臣等都听说了!陛下精通音律,挫败了他们请来的高人思缘贤士;王后假扮奉酒女御,当庭挫败了他们的几位将军。陛下英明智慧,王后才华出众,珠联璧合,大涨天子神威,诸侯间传为佳话!”载启聿明说道。

昭明摆了摆手,说道:

“侯爷只知其一。谁知道节外生枝,又出了一件事:他们的使团当中,有一位公子,在王后奉酒期间,悄悄给王后递了一方丝帕,表示爱慕之意。朕后来才知道:这位公子,就是兀竺国新即位的国君公孙茂!”

这一个消息,载启聿明果然不知道。

昭明说道:

“公孙茂潜伏在使团当中,他倒是识才,一眼看中了奉酒女御,然后命使团再三讨要。朕找了几个借口谢绝。谁想前几日,公孙茂派遣使臣,准备重金,再度来讨要这个奉酒女御,并且直言当日就在使团当中,已经见过奉酒女御,请求朕把这个女御赏赐给他。朕如果不给,恐怕伤了这位国君大人的心意,以为朕吝惜一个女御而不顾诸侯王的请求;如果给,朕去哪里找一个奉酒女御?所以十分为难。”

载启聿明说道:“兀竺国在京城南境,拥地千里,带甲十万。这是不能忽视的力量。宜和不宜分。况且这个国君是个新君,如果能够诚心归顺大周,能保疆域南部的安定。”

昭明叹道:

“朕也派人去了解这个公孙茂的情况。据说公孙茂的母亲是赵国人,有些识见。公孙茂自小接受了中原文化,他酷爱音律,也颇通文墨,对中原文化比较仰慕。加上当时有‘扣印’之说,在兀竺国也颇有人望。他能够亲自到中原观看虚实,足见此人的胆略见识。可是这事,让朕百般为难,想不出办法,所以找两位过来商议一下。”

襄王听闻,笑了笑,不置可否。

这时,蒲棠女御已经将那方丝帕拿了过来,昭明让载启聿明和襄王都看一看。

载启聿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臣以为:公孙茂之所以一再讨要奉酒女御,可见他对奉酒女御是动了真心。如今陛下一再推辞,他会误以为陛下看不起兀竺国,心生怨恨。这样就不好了!”

昭明问道:“侯爷可有什么主意?”

载启聿明说道:

“这件事情因王后所起,还是王后出面解决比较好。那公孙茂送了丝帕,并不知道奉酒女御的心意,所以才会念念不忘。如果奉酒女御亲自出面婉拒,他知道并非陛下为难,也就怨不得陛下了!”

昭明想了想,说道:“这倒也是。可是朕也不愿意让公孙茂知道:那位奉酒女御,就是朕的王后!”

载启聿明说道:

“王后的身份不需泄露,只当面婉拒,将丝帕还给他就是了!陛下可以召集南方十七国会盟,将兀竺国、祝其国、陈国、夏宇国、滕国、随国、晞国、唐国等十余个国家召集起来,共签盟约,设立酒宴。席间让王后出面,婉言谢绝公孙茂,断了公孙茂的想头,又不伤他的体面,也就是了!”

昭明想了想,说道:“好!朕仔细筹划下。盟约就定在秋后吧。”

襄王听见“秋后”两个字,说道:“臣今年想要播种新麦,可是没有良种。陛下再赐给臣一些。”

昭明说道:“王爷需要多少,跟朕的农官说一声。夏宇国两条河流断流,新麦播种会不会受到影响?”

襄王说道:

“两条河流是断流了!如今在东北山脉周边,就是上次带陛下去看的那个山脉,山泉涌动,逐渐形成一条新的河流,自北向南。神女洲之北,从西向东,也出来一条。两条河流水量都还充沛。正在引渠灌溉,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昭明点头,说道:“朕会吩咐农官,尽量满足王爷的需求。来年有丰稔之时,再留些种子给朕还回来一些。”

“是。臣多谢了!”襄王说道。

秋后的时候,南方十余国的会盟定下了日期,会盟的地点是陈国的国都。兀竺国听闻天子亲自出席,加上兀竺国是刚刚献上奏表臣服大周的,所以也表示会如约参加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