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517

第517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

昭明说“善骑者坠于马”,劝诫襄王不要让我学习兵法。襄王说道:

“是这样!所以以前,臣只要看到她看兵书就骂她!责备她!可是她实在太聪明了!守国都,攻滑国,开凿山泉,火烧大庾岭,一件件做得漂亮!超出臣的预料!她跟我不一样,文武兼备!敢想敢做!培养出来一定不错!”

昭明说道:

“襄王还是三思!如果襄王真的爱她,就应该堵塞她的耳目,关闭她的视听,让她呆在深宫里,安分守己,不要参与外面的事务,这样才是真正地爱她!”

“臣婢不要那样!”我对襄王说。

“怪不得莫离不想跟着陛下!安分守己学礼仪,做女工吗?”襄王笑笑,看看我。

昭明严肃说道:“不要让王后卷入襄王的事务当中,襄王这样做会害了她!”

襄王沉默了一会儿。昭明接着说道:

“守国倒是做得不错,把自己陷入危险当中,给襄王赢得攻城的时间;大庾岭大败兀竺国,可是是拿自己当诱饵去引诱敌军;在觅衡国的时候,险些死在襄王的剑锋之下!襄王真要让自己的王后去冒这样的风险吗?”

襄王说道:“陛下说得有理。臣是糊涂了!”

昭明走后,襄王还在思忖,我说:“王爷改变主意了吗?”

襄王说道: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两害相权取其轻!”就看你怎么去取舍它。昭明是心疼你!怕你陷入危险,他说的也没错!不过,我倒是觉得:有一技在身未必是坏事!可以不用,但是不可以没有!所以我没有改变主意!”

“王爷真的想教我兵法吗?”我问他。

“有时间就给你传授一点。不过,心不要野了!还要在宫里给我做衣裳。上次那件衣裳……”

我立刻想起当时载启聿明给我汇报的,衣裳被焚毁的事情。

“对不起,王后!”襄王对我说道。

“王爷千万不要这么说!臣婢已经给王爷做了一件新的衣裳!和上次那件一模一样的!”我回禀他说。

襄王疑虑地看着我。“怎么可能?”

我让春祁女御把我做好的衣裳拿了上来,放到他眼前晃了晃。襄王用手摸了摸衣裳,他当然有点不可思议。

“有什么奇怪的?想王爷的时候就缝几针!”我对他解释说。

当时我在缝这件衣服的时候,涕泪是怎样跟着针线交流啊!一条金丝一条彩线,一个木芙蓉花朵里面的描绘花瓣的针角,都要填上我多少痛伤心扉的眼泪啊!光滑的丝帛,引起我多少对襄王的伤感?还有那个昭字的压底纹章,如同刻在我心上的印痕。

那个时候,我多么辛酸啊!

现在,我把这件透着辛酸的衣服取出来递给襄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当时是给一个逝去的死人做的衣服啊!如今却要穿在活生生的活人的身上!我说不清楚脸上纵横的,是欣喜的泪还是悲伤的眼泪!

襄王接过衣服,用异样的眼神看看我。“王后,真没有白疼你!”他对我说。

襄王躺着没事的时候,就叫人拿来攻守防御的器械,他教我攻守防御之术!什么样的情况,用什么样的策略,各个策略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缺陷,最忌讳的是什么。用在什么样的地势、什么样的情形、什么样的对峙局面上面,最为合适。

平地上,山峦中,丘壑里,树林中,水上,川流中,适宜用什么样的攻势。

还有,不同的阵法,在进攻防御的时候怎么变换,怎么应对,怎么破解,变阵是什么,攻击点在哪里,他都一样一样告诉我。

我发现一个完全崭新的襄王在我面前出现了。

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夫君是这样一个胸怀韬略,眼中包含万象的神奇的人物。以前只有他拿着皮鞭教训我的凶恶样子,还有疼爱我时连底线都没有的温和的样子。

“我上次在觅衡国见到你的时候,你穿了一身银色的戎装,很漂亮!我一下子就被你吸引了!”襄王厚着脸皮说道。

那个时候他是个贼寇好不好?一下子把我劫持过去了。

“那是明信侯用男人的戎装给臣婢改作的!”我告诉他。

“我让人专门给你做一件轻便的,比那个跟好看!”他说,“用银绞丝做线,麂皮做软甲,又轻巧又可以防身。好不好?”

“王爷真的让臣婢替王爷带兵吗?”我问他。

“暂时用不着!不过你这么好的材料不培养太可惜!等我身体好些了,亲自带你去练兵!”襄王说道。

襄王有时候会陷入沉思,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是怎么死里逃生的他只字不提。唯一知道的就是侍卫樊虎为他送了命!追随他的贴身宫人宝树再也没有回来。除此之外,镇南署的晟收公子也因此死难。

载启聿明暗中和我推测过:襄王是从山顶上掉下来的。中间肯定被树挂住,或者他用手扳住了树枝减缓了下行的压力,最后是臀部着地的,这个高度也足够险恶,所以腰部的骨头都齐崭崭摔断了!

“王爷没有给王后说吗?”载启聿明悄悄问。

“没有。只字不提。”我说。

襄王身体恢复一些以后,命人在夏宇国寻找侍卫樊虎的家人。这项工作载启聿明已经提前做好了,樊虎的家人都已经受到封赏得到很好的安置。樊虎本人的牌位,也作为勋将,已经放到国庙里享受四时祭祀了!

然后襄王命令寻找晟收公子的家属亲眷。晟收公子的家眷作为死难者也已经进行了慰问。晟收公子的牌位入国庙。这次臣属将晟收公子的儿子带到了国都。

襄王亲自接见了他。那个孩子有十一二岁的样子。眼睛黑白分明,眼神明亮。襄王看了很高兴,问道:“叫什么名字?”

“晟景!”孩子口齿伶俐答道。

襄王吩咐道:“找两个师傅精心栽培他!我将来有大用!”

载启聿明领命。特地在国都寻找两位渊博的学者做晟景公子的老师,放在国都的庠序里学习。一应需要的生活用度,都确保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