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499

第499章 蝗灾来袭

我回到昭华苑的时候,大大地吸了一口空气。这里带着花香的空气让我更自由更舒适。

春祈她们都用惊呆的眼神看着我。我就这样出乎意外重新出现在昭华苑里了!

连我都不在了!昭华苑里的冷清和孤兀可以想见。我的身影一出现,她们欢欣鼓舞出来迎接我。

可是我没有心情和她们多说话。我苦笑了一声,对于宫廷那边的事情一字不提。我进了昭华殿,吩咐他们准备吃的喝的,然后自顾自大吃大喝。

我的灵魂已经碎落了。剩下了一个空荡荡的肉体。我需要大量的饮食来满足这个肉体太大的消耗。

已经有人去回禀载启聿明了!载启聿明没多久就在昭华殿外面候着了。

我不肯见他。他也不肯走。就在外面等候了很久。

我吃饱喝足,喘了一口气,走出殿外,目光呆滞看着他。

“出了什么事?娘娘?”他问。

“没有什么。陛下准臣婢回来了!臣婢不愿意呆在那里!”

“陛下呢?”载启聿明似乎更关心昭明。

“陛下当然不太开心。可是,他确实是让臣婢回来了。”我知道载启聿明担心什么。

载启聿明没话说了。我问他朝廷里面的事情怎么样?他回答说:“群臣用力。还有陛下派来的两位大夫辅政,娘娘只管放心好了!”

载启聿明在那里站了一会儿,我看他也是没有主意。过了一会儿,他宽慰我几句,告辞回去了。

没有襄王的昭华苑,真的是好空啊!我看了一眼,看到了“引凤阁”那三个镶金的大字。看到那三个大字,就好像看到了襄王决定取名“引凤阁”的时候,那种欣喜和满意的神情。

我一个人攀登上了引凤阁。杨毅看到我,也跟了出来。

杨毅和樊虎都是追随襄王的贴身侍卫。后来襄王不放心我,就让杨毅跟着我了。钟涛之乱,不仅襄王遇难,也伤了樊虎。这对杨毅来说是重大的打击。无论是襄王,还是樊虎,对于杨毅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现在,杨毅忍受着这种沉重的打击,安慰我说:

“娘娘,王爷已经去了!去者不能复返。娘娘节哀吧。”

我慨叹说:

“臣婢总是接受不了这些。总觉得王爷还在,就在臣婢的身边,就在昭华苑的哪个地方。臣婢真的希望他能像上次那样遇难成祥,化解灾难。可是臣婢也知道:他不会这么幸运了!”

杨毅悲哀地说:

“王爷十三岁就上战场!臣一直就跟着王爷,名为君臣,如同兄弟。王爷经常对我们说,将士们战死沙场是很正常的。成功、野心、霸业、王权,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王爷这次,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这引凤阁、木芙蓉、昭华苑,还有整个夏宇王宫,没有了襄王,就完全失去了光彩。他真的是这个王宫当之无愧的灵魂啊!怪不得当年的召薙女御那么敬爱他!因为襄王,我连召薙女御都觉得不那么可恶了。

这个王宫里少了谁都不显眼。少了谁都行,但是不能少了襄王。少了襄王,整个王宫就陷入了一种死局,再也没有一点生气了。

我一个人呆在昭华苑里,无情无绪,呆了一段日子。诸侯之间的朝聘自襄王去后少得多了,几乎不到以前的一半。偶尔有些往来,夏耘女御也独自做主处置了。基本上不来烦我。

期间神武侯防风氏昱离来过一次。他想接我到京城里他的府邸住一段日子,或者把我送到凨国去住。他是怕我住在这里伤心。我拒绝了!我哪儿也不想去。

虽然没有襄王,夏宇宫还有襄王的影子,还是他的世界。我愿意一个人呆在这里。我和父王母后不一样。他们是要尽量摆脱失去儿子的悲哀。我却紧紧依赖着对于襄王的这些回忆,依赖着襄王留下的那些遗迹,贪婪地寻求着,靠着它们活下去。

神武侯没办法,和载启聿明说了一些话,回京城去了。

这时候夏天已经快要过去了。太阳光却还是那样明晃晃地耀眼。我在宫里行走的时候,看到有些木芙蓉的叶子都有些干枯耷拉的样子。

我问路边灌园的女御:“怎么木芙蓉都是这种样子?”

灌园的女御回禀说:“娘娘不知道!从今年四月份到现在,雨水很少,几乎没有下过。园子里的树木都干旱得很。就是这样,也浇了好几次了!天气太旱了!”

天气太旱了!?这段日子心里一直都在襄王的事情上了,没有关心过这些。风调雨顺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连续几个月都没有雨水,那么就意味着国家的粮食生产会遇到危机。

襄王在时经常对我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备,是保全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

战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疆土和人民不受外来武力的威胁;而祭祀,则是要祈祷上苍风调雨顺,降福于天下的生民。

民以食为天!百姓辛苦耕织,都要仰望上苍来降临雨水,收获田亩,获得填饱肚子的粮食。如果没有雨水,那对国家意味着什么灾难,是可想而知的。在我们这样的农耕社会,我们对于雨水的祈望甚至超过了金银彩宝和其他任何财富。

天气太旱不是好事。我感觉心里有些不安定。我担心的是农事生产。但是没有想到,入秋之后,农事生产的灾祸频频传来。在我们尚且无力应对的时候,传来了更为可怕的消息:

伴随着过于干旱的气候,可怕的蝗灾突然来袭!

灾难向来都是祸不单行的。它比想象中的更加难以预料。而蝗灾,简直就是上天给我们的毁灭性惩罚。因为我们对于那些如黑云般降临的密密麻麻的吞噬谷物的庞大队伍毫无对策。

我小时候经历过蝗灾的,几乎是一眨眼的工夫,漫天而来乌云般的蝗虫就降临了,然后一眨眼的工夫,它们就乌云般告辞,留下满地光秃秃的无法噬咬的根茎。

载启聿明匆匆忙忙来给我递地方的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