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412

第412章 干栏和漆面

听到昭明的宫规那么严格,我心里暗自庆幸想道:

“幸好当初嫁的不是昭明。如果真的嫁给了他,在他后宫里面当值排班,那种日子我还不知道怎么过?何况昭明比不得襄王,襄王看着外表那么强悍刚毅一个人,哭闹起来他都给我让步。昭明是寸步不让的!非逼着你给他让步才可以!人的强大与否,真的不是外表能够看出来的。”

当初我和昭明在虚宇城里相识相恋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觉得他这么难对付!他那个时候那么温柔,几乎百依百顺,连大声说话都没有。即使很生气,看见我叹口气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这么冷!还一连问了我两个死罪!

人生的境遇真是可笑!自己回头看看,都觉得不可思议!

纪耘女御回禀了我就告辞忙去了。

我一个人嗟叹一番,想着祁音女嫔这么年轻就没有了娘,就是有娘也依靠不着。虽说嫁到了王宫里,陪侍天子,位份是极尊贵的。昭明对的是彬彬有礼,可是昭明心里是冷的,不比民间那种恩恩爱爱、无话不说的夫妻。

倒是我当初嫁了襄王,原本以为他是个狠心要命的,谁想如今越来越温情,越来越肯让,倒能够叙叙闲话,知冷知热了。

两个人如今甜甜蜜蜜的情形,想起当日成婚时候要死要活的情形,简直无法理喻。不过另一种感觉我也很深刻:王侯之家,虽然有样样得意之处,也会有样样忧患之处。襄王终年出去征战,解决各国争端,难免会遇到风险。这一点让我从来就没有安稳放心过。每次他出去征战,我都会忐忑不安,忧心忡忡。

我这时候坐在凤池阁,晒着太阳,披着绣褥。远远地我看见襄王下朝回来了,迈着步伐向我这边走过来。

“今天怎么这么早?”我问他。

“难得朝廷没事,天下太平!”襄王说道,“今天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休息了这么几天,精神都恢复得差不多了!”我说。

“天气一天天冷了。等到暖和了,再给我做件衣服。我还是觉得穿着王后做的衣服心里舒服。一针一线,都是王后对我的心意。”襄王说道。

我咯咯笑起来,“王爷什么时候也学会写诗了不成?”

“我才不写你们那点酸东西。一个个酸腐得可以!”襄王笑道。

“还要什么暖和日子?这段日子也没事,回头臣婢挑选一些布料,给王爷做就是了!臣婢女红又不好的,自己都拿不出手,只要王爷不嫌弃!”我说。

“我怎么敢嫌弃王后?王后是什么样的人品?那是天上才有的神女一样的!”襄王笑道。

“王爷再敢嘲笑我我不理你了!跟着昭明王爷什么都学会了!”我说道。我问他祁音女嫔生母的事情他可都知道了。襄王说道:“我已经知道了!祁音女嫔的娘当初也是得宠的,不知道怎么会这样死了?齐国的事情也不熟悉,不知道里面有了什么争端。”

“王爷不是说,连着死了三个了!”我说。

“凶事不断,不吉利!齐国三年之内必然会有事!昭明该头疼了!”襄王说道。

“昭明会有麻烦吗?”我问他。

“昭明的女嫔是齐国的公主!齐国是他的姻亲。齐国有事他也不能不管。可是齐国在海滨,距离王室远,他也不好管。所以他会很头疼啊!”襄王说道。

“他是天子啊!他不会调派齐国周边的诸侯帮他解决吗?”我问。

“王后!你的脑子是水做的?齐国周边的诸侯,是帮着齐国好呢还是帮着昭明好呢?如果帮着齐国得罪王室,大不了王室不高兴;可是帮着王室得罪齐国,就有被征伐的可能!懂不懂?”襄王说道。

“天子的诏命都敢不听吗?那就没有礼法了吗?”我问。

“当然有啊!不过生存是第一位的。对于诸侯国来说,保住自己是首先要考虑的,对吧。”襄王说道。

“太艰辛了!活在这样的世道里。”我慨叹说。

“关你什么事?你活在我的胳膊弯里,风刮不着雨也淋不着,我就是你的天!”襄王说道。

“臣婢还指靠你这个天?”我说,“一怒之下暴风骤雨!挥手之间波诡浪翻!哪有臣婢的日子过!臣婢还是指望自己好些!”

“你个小贱婢!没有一回说过我好话!”襄王骂道。

“说过。你想想。”我说。

“回宫里吧,有点凉了!”襄王忽然说道。他把我抱起来说,“看看我还抱得动吗?还行!看来我还年轻啊!”

襄王把我抱回到昭华殿,安排晚餐。他晚上要批奏章,叫人把竹简送过来翻看。我坐在他身边,顺手也拿起一些书简跟着看了一会儿。

我看书的时候很专心,只要有兴趣看几眼,我的整个神思就如同掉入了深井一般,完完全全在书简里面了。那书简里面描述的世界和我们眼前的世界是那样截然不同……

从夏宇国往南,过了兀竺国的地域疆土,据说就是很神奇的南越蛮夷所在的地界了。

我手里这本竹简,是古代一位大夫,他犯罪被流放到南面边鄙之地,将所见所闻记录在竹简上形成的。题名《南越述异》,专门记录那里奇异之事的。

那里的人可不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肌一肤都要爱护的。他们喜欢把头发剪得很短,喜欢在身上刺上各种颜色和花纹,然后把脸上涂上黑色的漆当作美,叫做“漆面”。

我们这里的人,头发是不能随便剪的,都要扎起来。因为是“父母所赐”啊!脸上只有涂上****的,怎么能够涂上黑漆呢,这也太可笑了!

我接着往下面看——

为了躲避蛇虫走兽的侵扰,适应多雨时节江河的泛滥,他们的房屋一般都营建在树上。或者在地面上扎下柱子,柱子上面营建房屋,称为“干栏”。那边也许缺少土壤耕作,但是江河很多,所以“刀耕火种”也做,更多的是捕捞为业,多吃各种鱼类和水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