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393

第393章 以手拭浮云

昆仑是个没娘的孩子啊!如今在宴飨上面一个小小的过错,昭明就要狠心用竹板打他!更可怜满座的花团锦簇的美人,此时没有一个敢出来替他说一句话的!果然被襄王说对了!昆仑在宫廷里面的未来真是令人堪忧!

我低着头回到座位上,忍不住掉了一阵眼泪。昭霰王姬安慰我说:

“陛下现在脾气大得很!他说话没有人敢顶撞的!我也只敢看着不敢给昆仑讲情。襄王后还算是有体面的,陛下最终还是放过了昆仑。妹妹就别难过了!”

我点点头。她不放心昆仑,跟着到后宫里去了。载启聿明见我难过,也没话说,躲得远了一些。

过了一会儿,听见殿宇前面闹腾纷纷,然后有人喊着要玩大的射覆。很快就有仪礼官取来很多珍珠玛瑙、玉圭玉璧的宝物,摆在一个个盘子里。请昭明出题。

昭明低低说了几句话,礼仪官大声宣布说:

“陛下要出一个射覆,在座的都听好了!谁猜对了,这些珍珠玛瑙、玉圭玉璧就赏赐给他!猜不出来,彩头就只管往上面添!今天看谁有这个福气了!”

猜射覆是我的拿手好戏。载启聿明也是这里面的好手。但是今天我们两个都没有去玩他们的射覆游戏。可能他们玩得太不尽兴,就拉全场一起参与了!

昭明开始出题。他想了想,说道:

“本无悲风起,何处寒龙吟。五行分君臣,两仪藏乾坤。大道此中行,一人定卑尊。上比文武志,下得儿女心。”

昭明题目出罢,各处都在窃窃议论。只是这个射覆很隐晦,又藏了许多君臣乾坤,没人敢乱猜。过了一会儿,零星有人猜测说:“可是个虎符?或者是天子的印玺?”

每说错一次,昭明就叫把彩头加一点。有人又猜是朝堂上的悬鼓,还有人猜测是乾坤带。他们这些谜底都使猜中的彩头更增加了一些。

我凝神想了想,没有想出来这是什么。我看载启聿明皱着眉头,他似乎也在思考这是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载启聿明和我商议道:“娘娘觉得,这是什么东西?”

我说道:“管它什么东西?聿明将军还想赢吗?上次赢了他一个东海神珠,被他奚落了多少回了!就他那点珠宝,臣婢也看不上。随他好了!”

昭明看无人猜得出,就增加一个赏赐说:“有猜得中者,赐五驾车马,全套仪仗。”

按照我们周室的礼制,只有天子可以使用六驾的车马。其他人即使封王也不可以使用六驾。昭明这一次赏赐的五驾车马,已经等同于天子之外的最高仪仗了!在座的人都惊愕不已。

载启聿明悄悄对我说:“王后娘娘!如果您得了这个赏赐,襄王一定会开心的!”

我也有点动心。问载启聿明:“将军猜猜,这是什么?”

载启聿明说道:“‘本无悲风起,何处寒龙吟’,似乎说的是乐器。可是后面的‘五行分君臣,两仪藏乾坤’,却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笑道:“所以人不要有功利之心,会被迷了心窍!聿明将军何其聪明之人,怎么就迷在这里了?将军曾经告诉过我,伏羲氏做琴,采得木料,就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排列琴弦的,如何忘掉了?”

载启聿明恍然大悟说:“五弦,预示五行。大弦比喻君,小弦比喻臣。所以说‘五行分君臣’?”

我点头称是。然后说道:“琴弦以缓急为清浊。清者廉洁而不乱,比喻臣道;浊者沉稳笃定比喻君道,君臣之道,岂不是‘两仪定乾坤’?”

载启聿明想想,说道:

“宫者,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宫音定,其他音才能依次确定,所以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宫商蕴含君臣万民的大道。王后娘娘真是聪慧!既然猜出了射覆,为什么不说出来?”

我轻轻笑道:“将军稍安勿躁!昭明此意,就是要人猜他的谜底。如今无人应答,他还会将彩头往上面升!何不火中取栗?”

载启聿明轻轻笑起来。

此时听得昭明说道:“朕就不信今天这个射覆无人能够猜出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朕就再加一个赏赐!绝无其二!谁能猜得中这个射覆,朕赐他天子的丹书金契,褒奖其功!”

丹书金契!我简直无法相信啊!襄王赐我的丹书金契,我才能够在不情山侥幸用了一下保住昭明!那在关键时候能救人命的!只有为王室立下大功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的赏赐!

可是,昭明却在这里用上了!

我贪功心切,几乎没有犹豫,傻乎乎就站起身来。我有点失态了!

宴飨的大殿里虽然人数很多,这时候却静悄悄的!谁也没有想到昭明会赏赐丹书金契这样的传世恩典,他们也在好奇有没有人能够得到这样的盛宠!

可能我太想拿到了。他的话音刚落,我就那么傻乎乎站起身来。我听见载启聿明笑道:“王后娘娘稍微矜持些罢!”

我听到昭明问道:“襄王后难道想破朕的题目吗?”

我走上前去,躬身给他施礼说:“臣婢斗胆,想试试能否猜中?”

昭明微微笑道:“这一次,不是坏了谁的东西要偿还吧。”

他还在奚落我,我也毫不客气:“陛下取笑了!陛下肯出这样的赏赐,自然也应该有人想要才对!否则,岂不辜负了陛下的美意?”

昭明抬了抬手,说道:“襄王后,赐教吧。”

我说道:“君歌如流水,以手拭浮云。一把山水意,一把风雷音。清泠由本性,忧乐随人心。雁行明月夜,天地亦沉沉。”

昭明沉思半晌,说道:“襄王后才情,果然无人能及!赐刻吧。”

过来一个文臣,将我的名号记录在文书上,然后吩咐司役把我的名号镌刻在丹书金契上面。

我躬身施礼说:“谢陛下恩典。”

昭明说道:“襄王后!朕记不得你赢了朕多少东西了?来而不往非礼也!襄王富得很,他用不着你这样给他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