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如履薄冰
15225000000005

第5章 大案(5)

从茶店休息站往前,半小时后领导们就要下高速了,那边的书记市长们会在高速路口迎接贵宾。赵荣昌能够争取和利用的就是这半个小时的路途。他上车后看了一眼,车的后排还有几个位子,但是无助于事,根本没法跟老领导说上话。

他在车的前部,驾驶座后边中部,也就是车发动机机盖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这个位子前边就是老领导的位子,正面相向。

“你不找个位子坐?”领导问。

赵荣昌说:“机会难得,我跟首长汇报一点工作,可以吗?”

老领导说:“你很会挑时候啊。”

赵荣昌赶紧把带上的一张图送了过去。这辆中巴车的首长座位前安有小桌,正好展得开一张小地图。赵荣昌送上的是本市象山半岛地图,这里正在建设工业开发区。赵荣昌介绍说,未来一段时间里,这个半岛会成为本市一个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省经济格局里也具有重要地位。

老领导说:“你们张副省长介绍过。”

赵荣昌从发动机盖上欠身,指着象山半岛对岸,沿海岸线经过的一条蓝色虚线,请大领导留意,这就是即将开工的铁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条铁路线的修建将使开发区如虎添翼,因为该开发区主要发展港口及临港加工工业,需要依托铁路运输线。

“问题是这段蓝线目前只是我们的期望,设计的线路不是它,是在这里。”

赵荣昌指了偏离海岸线,从靠内侧丘陵一带穿过的一条红线,示意这才是目前这一段铁路的设计走向。

“我们已经向上级部门打了报告,请求充分考虑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对这一段线路进行一定的修改。”

赵荣昌在他的车头发动机盖位子上,时起时坐,不放过一秒钟时间,讲了铁路规划的过程,他们提出改变的理由,以及当前遇到的困难,整整汇报了一路。老领导只听他说,不插话,也不问话。坐在一旁的张同海也是一声不吭,陈昭等人更是不能说话。听到末了,老领导头一抬问张同海:“咱们这是到了?”

那时车已经减速,驶过高速公路收费站口。

有一批官员在路旁站成一排迎接贵宾,这是当地的书记、市长们。按照通常方式,贵宾们所乘的中巴车会在路旁稍停,让当地领导上车问候,然后再继续前进。这里已经不属赵荣昌区域,接下来的活动不是赵荣昌合适参加的,车到这里已经没戏了,赵荣昌不宜继续坐在发动机车盖上谈他的事,只能向领导告辞。

老领导跟他握手,说了句话:“留下你的材料。”

“谢谢首长。”

赵荣昌从中巴车上下来。车下迎候贵宾的邻市同僚一看是他,一时发愣,赵荣昌摆摆手,让他们赶紧上车见领导,自己即闪避到一旁。

“赵书记怎么也来了?”有人悄悄问。

赵荣昌平静道,他是搭了个便车。

几分钟后车队继续前进,赵荣昌站在路旁跟车队招手,然后才上了自己的车,掉头往回。他的车尾随领导的中巴车,从茶店休息区一直开到这里,车上除了司机,没有其他人。赵荣昌上车之后才敢放松,情不自禁笑了一声。

他是喜出望外。

显然这一次发动机车盖坐得有效,老领导把他的话听进去了,所以才会让他留下材料。人家当然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还得问一问其他方面的意见。无论如何,只要他表示关注,这件事就有希望。从一个省一个国家角度考虑,这不是一个特别大的事情,对一个市一个开发区的发展而言,这一小段铁路线的走向却极端重要。

回到市里,赵荣昌迅速安排下一步动作。这种事除了要从高层做工作,还需要各个层面的跟进,否则任何转机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蔡波问起了周兴宜那块地如何处理。赵荣昌说:“办得成就给他吧。”

周兴宜提供了一次确切信息,他的能量显然不止于此。考虑到种种因素,不管周兴宜其人是否隐含问题,他的项目可能隐藏何种不利,赵荣昌下了决心。事实上即使没有周兴宜的这一次相助,他也很难不下这个决心,因为周兴宜请出了张同海,有如他给赵荣昌送的那份厚礼,赵荣昌无法拒绝。人都免不了为某些东西所累。

几个月后,“豪门”大酒店在城西空旷多年的土地上隆重剪彩动工。

此前,铁路线改线方案已获通过。

3

赵荣昌在参加省里紧急会议后滞留不归,于人们视线中突然消失,全市上下为之震动,气氛诡异。从市区到县城,人们到处传说,消息不胫而走,以惊人速度迅速传播,以至第二天上午池长庚召集领导班子成员会议传达省里精神时,与会许多人自始至终,一直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弄得主持会议的池长庚心烦意乱。

“都是些什么好事,也讲给我听听啊。”他抱怨。

“池副书记最清楚,怎么不讲给我们听听?”有人回应。

池长庚摇头,他清楚个啥?他就是奉命代替市长去参加会议,会后在外头等候时接到赵荣昌书记一个电话,让他先回来传达省里会议精神。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一路上打电话,赵书记已经联系不上。快到家时,省里才正式电话通知他,确认赵书记行前交代的,让他回去后即传达省里会议精神并处理好日常工作,不要等赵书记返回,也不要等黄市长从国外归来。

“赵书记会回来吗?”有人问。

池长庚问:“谁说赵书记不回来了?我可没传达这个。”

“怎么会联系不上呢?”

“你让我问谁?”

蔡波和叶家福都参加了那天的会议。蔡波是副市长,市政府班子成员,正式与会人员,叶家福则是列席,市政法委书记马元康患病,已经数年未能正常上班视事,由叶家福主持工作,因此通知他列席与会。在场上人们谈论赵荣昌情况时,蔡波叶家福均毫无表情,一声不吭。蔡波不断低头看他的手机,收发短信,叶家福不看手机,他扬脸,眼睛看着会议室的天花板,无所事事。

会后,蔡波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一会儿功夫叶家福走了进来。

“蔡副市长有什么消息?”叶家福问。

蔡波示意叶家福把门反关上。

“看起来不妙。”蔡波说。

他给叶家福看了手机上的一条短信,是省里某位朋友传来的,内容很简单:“张同海落马,赵荣昌陈昭涉案。”

“这个我也有。可信吗?”叶家福怀疑。

蔡波已经了解了一些情况。大家都知道赵荣昌陈昭是张同海的先后两位大秘,与张关系很深,因此张同海一出事,这两位都引发注意,与赵荣昌同时,陈昭确实也已不再露面。昨天赵荣昌在省里开会,蔡波曾经与他通过电话,估计那时赵荣昌已经遇上事了,电话里声音如常,但是态度有异,他听了感觉不对。想来想去,心里不踏实,他再挂电话联系,赵荣昌已经关机了。今天依然联系不上,他向省里一些人打听情况,目前比较可靠的消息是:陈昭已被“双规”,赵荣昌涉嫌,但是似乎还没到那个程度。

叶家福也通过一些途径了解,没有更准确的消息。他只知道昨天今天,赵荣昌都无法联系,也不在家里。

“你问他夫人了?”

叶家福点点头。

蔡波叹气,他也曾想给赵夫人打电话,后来没打。这种情况,跟人家说什么呢?

“我告诉她没事。”叶家福说,“已经碰上过了。”

当年,他们三人在省委党校培训班同学时,临毕业前,班长赵荣昌曾经于一个星期日被人从学员宿舍带走,送去“配合办案”。赵荣昌进入培训班前是省政府办公厅一个副处职干部,跟一位副省长当秘书。该副省长当时卷入一起腐败案,身陷牢狱,他也被牵扯入案。几个月后他全身而出,未查出个人有什么问题。叶家福所谓“已经碰上过了”指的就是这件往事。

“这回怕是要麻烦一点。”蔡波感叹。

情况确实与当初不同,虽然一样也是因为一位关系密切的省级大领导而牵扯涉案,但是当时赵荣昌只是个小秘书,手中不掌握权力,不需要承担太大的责任。眼下他是市委书记,一方大员,说一句话能够确定事情,需要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豪门大酒店争那块地时,有人找我举报,说周兴宜在省城有黑社会背景。”叶家福告诉蔡波,“我向他报告过。后来他还是下决心给了地。”

“你以为他不知道?”蔡波说,“他那么心里有数,这个事忽然没数了?”

“是啊,所以我也不再多说。”

蔡波认为赵荣昌心如明镜,什么都瞒不了他。他是省城人,在省政府机关工作多年,见多识广,渠道众多,叶家福能听到的东西,他肯定能够听到,只会听得更多,不会更少。为什么明知周兴宜背景复杂,赵荣昌还容他到本市插一脚?理论上说,是因为周兴宜以一个企业家身份来投资,在本市并无不良记录,当时省城也没有哪个负责机构认定他就是黑老大,所以没有理由拒绝。赵荣昌不仅容周兴宜到本市,还为他发了话,同意把城西那块地给豪门大酒店。为什么?肯定有原因,赵荣昌有过一些明确意见,却从不提及背后原因,蔡波也从来不问,因为领导能说的,自会告诉他,不说就是有不好说的地方。直到现在蔡波才明白原因在哪里:肯定是张同海。这件事一定是张同海要赵荣昌办,赵荣昌不能不办。张是赵的老领导加恩师,赵荣昌能有今天,跟张同海的看中和栽培关系莫大。现在张同海有话,赵荣昌自当照办。这就好比赵荣昌有要求,发个话,他蔡波于公于私,都必须把事情办妥当。周兴宜这块地的事情具体是他办的,整个过程他都清楚,期间赵荣昌曾经犹豫过,指令他把事情先拖一拖,待考虑清楚再说,赵荣昌可能是想找一个既能把周兴宜推掉,又跟老领导说得过去的两全办法,但是末了还是认了,点头给地。这里头也有原因。

“跟铁路改线有关系。”蔡波说。

叶家福不解:“两件事不相干啊,怎么会扯在一起?”

“如今什么事都可能扯在一起。”

象山半岛对岸的铁路线工地早已开工,现在路基都快连起来了。大家都知道当初确定改线难上加难,赵荣昌面见老首长,坐在中巴车的发动机盖上汇报工作,那件事很多人也都听说了。但是赵荣昌怎么有机会中途上车,跟首长接触?从哪里听到的消息,得到谁的帮助?没有几个人知道,蔡波却很清楚。是谁告诉蔡波的?周兴宜。当时蔡波按照赵荣昌授意,拖着周兴宜,不急着把地让出去,周兴宜几次打电话,不满,甚至发火,蔡波不买那个账,针锋相对,周兴宜没有办法。有一天周兴宜又给蔡波打电话,讲了铁路线的事情,告诉他赵荣昌能坐上中巴车见上首长,还得感谢周老板。

“蔡副市长不信,可以去问他。”周兴宜说。

“问什么?周老板怎么给赵书记密报?”

“这个不必问。”周兴宜说,“你问他那块地怎么办吧。”

蔡波立刻请示。果然,赵荣昌发了话:“办得成就给他吧。”

显然赵荣昌注意到周兴宜具有很大能量,因此才下了决心。

叶家福听蔡波说,不以为然:“怎么会呢?改段铁路线还跟黑老大扯上?”

“不扯他也不能让他毁了。”蔡波说。

蔡波认为,哪怕再难,赵荣昌也不会试图让周兴宜那种人相助。但是赵荣昌肯定也会有所顾忌,如果周兴宜利用他的能量和关系作梗,帮倒忙,事情会加倍困难。赵荣昌总说一句话,叫做权衡利弊。他心里总有一个天平在摆动,那就是权衡。

赵荣昌接受一个周兴宜,可以向上边领导交代,却让自己陷进麻烦,叶家福觉得实在很不值得。要是当初坚决顶住姓周的,不给他那块地,也许不至于今天这样。蔡波则说赵荣昌心里权衡的事大,不只是自己麻烦不麻烦。还得加上铁路线,加上象山开发区等等。这段时间里,他心里的头等大事就是这个。

叶家福说:“我担心豪门这块地出问题。”

蔡波说:“地不是主要问题。”

豪门大酒店这块地牵扯很多旧账,情况比较复杂,蔡波在操办运作时,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程序做得很细。尽管没有走招标形式,并不存在违规,因为地块原是有主的,只是这个原业主受到诸多牵制,无法开发,才让地荒着,引大家眼馋。蔡波在与周兴宜谈判时,提出让豪门以合作开发的形式进入,地块的原开发商占有一定股份。起初周兴宜不能接受,嫌原业主会碍手碍脚。蔡波提出,在这块地先期开发只能用这种办法,有问题的话,今后两家再去协商如何置换转让。周兴宜最后接受了方案。因此从用地规定角度看,说得过去,没有大问题。

叶家福点头:“蔡副,这个很要紧。”

省城的案子是从周兴宜办起来的,目前周兴宜跟本市主要牵扯就是豪门大酒店这块地,这块地的复杂情况叶家福知道,他最担心赵荣昌让它绊倒。如果这里没有大问题,那么可以放心,赵荣昌最终不会有事。

“他肯定不会拿周兴宜的钱,也不会拿东西。”叶家福说,“他要的不是这些。”

蔡波没有异议。赵荣昌办公室挂着他们家老领导赵普的一副楹联,那其实也就是赵荣昌自己要的东西:有笔迹挂在后人的办公室里,有事迹留于史料。因此赵荣昌这种人不会为一时小利所动,这个大家可以放心。但是办大事不能没有大人物支持,眼下象山开发区是赵荣昌心里一件大事,他得借助各方面力量,例如张同海,甚至周兴宜,需要借助,可能就要为之所累。大家顺顺利利都好,一旦哪个地方有事,连带着就会有麻烦。张同海倒了,肯定要牵扯赵荣昌,他们的关系谁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