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如履薄冰
15225000000002

第2章 大案(2)

双方都是警察,彼此认识,没有哪一方是冒牌货,不属于假冒伪劣非法忽悠产品。为什么当晚警察的执法行动,分管的康副局长却不知晓?因为双方各不相属。参与行动的是省公安厅直属警力,由省厅一位处长带队进行,省厅是上级,他们的行动不需要事前经过市局批准。由于行政区划治安责任分工,省城地面的治安执法行动通常由市局负责,省厅并不直接组织,特殊情况下省厅直接安排警力行动,通常也是省市联手,至少事前有所通气,这一次例外。

“康局长什么意见?”带队的省厅处长在电话里将了一军,“命令我们撤吗?”

康哈哈:“我有这个权吗?”

“那行。我动手了。”

“省厅多少也得尊重一下市局啊。”

“这个你跟领导去说。”处长答道,“我是奉命行事。”

当晚康副局长是撞到了枪口上。事实上,由省厅处长带队的这次对豪门夜总会的专项突击检查,事前未曾与负直接管理责任的市局沟通,并不是哪个环节疏忽了,完全是有意绕开,特意而为。指挥这次行动的不是省厅厅长,比那还大,是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亲自坐镇安排指挥。参与这次行动的除了本省领导和警察,还有来自北京的中央相关部门督办人员。123之夜,豪门夜总会门厅里的一场执法对峙,揭开了本省一个大案的序幕。

豪门夜总会老板叫周兴宜,绰号“周大”,为当时省城餐饮娱乐业的老大。周兴宜本人是个很特别的人物,出身贫寒,省城近郊农家子弟,中学辍学,回家务农,打工,后来到省城,租了一个小铺面开野味餐馆,十几年时间,从一个小店开始,到经营起他的豪门帝国。这人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头脑很管用,眼光很独到,胆大心细,既有商业手段,又有笼络本事,特别热衷并擅长与官员们打交道。他开野味馆时,从结交镇街干部,工商税务人员开始,生意越做越大之后,与之来往的官员层次逐级上升,以至于如今,警察刚冲进他豪门夜总会大门,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就公然出面,可见关系网之宽阔,反应之快,影响力之不凡。此时的周兴宜已经是省城一大商界闻人,时常曝光于各种传播媒体,头上罩着许多光环,为省政协委员,省商会常务理事,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市工商联副主席,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副会长,还有数不清的各类头衔。但是在其餐饮娱乐帝国迅速扩张,其本人日益闪亮之际,也有大量非议在市井间在机关单位里流传,指其迅速致富的基础是非法经营,其豪门夜总会里私设赌场,提供色情服务,其一直逍遥法外的原因是头上有保护伞,他以送礼行贿等非法手段为自己在上层编织关系网,胆子特大,下手很重,敢于拿出巨款收买关键权势人物。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此人除了依靠官员强力帮助,还有更绝的一手,与黑社会相关,事实上,他本人就是省城一个黑老大,能够如此迅速扩张膨胀,没有诸多黑社会力量和手段哪有可能。

几个月前,豪门夜总会发生了一起意外斗殴事件,有两伙社会人员在夜总会舞厅里,为给一位歌女送花而争风吃醋,口角以至群殴。打斗中有人掏出匕首乱捅,当场致两人重伤,其中一个送医院途中身亡。事发后公安部门介入查案,一直未有突破,然后有人写举报信到中央,称案犯是周兴宜养的黑社会打手,周宜兴为了保护自己的黑帮,动用上层关系,收买办案人员,把事情包起来,让案子不了了之。这封信引起上级领导重视,派员前来私查暗访,发现豪门夜总会确实存在涉黑、涉黄问题,决定予以彻查,因此组织了123行动。这个行动的准备和实施都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因为周兴宜的关系网非同寻常,信息渠道众多,省、市公安部门以往都曾对豪门夜总会实施过检查,均未能查获重要问题,从许多迹象判断,是内部有人在行动之前及时给周兴宜通风报信,让其得以防备。因此直接指挥123行动的省领导反复强调,首要一条就是保密,参加行动人员都经过认真挑选,确保可靠,行动方案反复斟酌,只有最核心的几个人清楚,行动之前,侦察员还曾几次深入暗访,掌握夜总会重点部位。经过了多方努力,动用了相应的技术保障手段,终于于123当晚成功实施了对豪门夜总会的突然检查。

警察在夜总会里查获一个地下赌场,缴获巨额赌资,被扣押的赌徒、暗娼和嫖客挤满两部大巴。夜总会里还发现毒品,涉嫌毒品交易。警察在搜索时,发现一夜总会保安人员动作可疑,盘问中该保安突然从身上拔出手枪,试图武力对抗,幸好警察早有准备,该保安被电棍当场击倒,武器被警察抢下。后来从夜总会里又搜出了数支枪支,以及匕首、马刀等凶器。周兴宜于当晚被警察拘捕,省城为之震动。

这只是一月二十三日当晚发生的事情。豪门夜总会于第二天关闭,所有相关的或者不相关的人都清楚,这个案子才刚刚开始。

123案发后大约一个月,午夜时分,赵荣昌从办公室回到宿舍,刚准备休息,一个电话打到了他的房间里。

是赵荣昌的下属,市政法委副书记叶家福。

“赵书记,豪门工地发生火灾。”叶家福报告。

“什么时候?”

几分钟前,消防部门接到报警,称本市西郊绕城公路出口附近一处在建工地发生火灾。消防官兵迅速行动,赶到现场,工地已经一片大火。由于是在建工地,起火的主要是建筑物四周的脚手架,还有堆积于四周的易燃建筑材料,以及工地一角的临时工棚。据消防队报告,当晚工棚里住有若干工地守护人员,起火时大都及时跑出来,火灾警报就是他们报告的。工棚里及建筑物里是否另有人员被火烧死,目前还不清楚。

赵荣昌问:“你在哪里?”

叶家福报告:他已经上车,准备赶往现场。

“让车过来一下。”

“事情我来处理吧。”

“我去看看。”

叶家福没再吭声。几分钟后他的车到,赵荣昌坐上车子,两人一起赶赴东郊。

叶家福在车上汇报,根据已知信息,不排除人为纵火的可能。赵荣昌一声不吭。

这把火烧得真是时候。省城那边倒了一家豪门夜总会,逮了一个周兴宜,许多人为之惴惴不安,本市不早不晚,跟着烧了一个工地,这工地不叫别的,也叫“豪门”。两个地方两家名字相同,巧合吗?不是。本市豪门工地的老板正是周兴宜,这里原拟建设一座五星级大酒店,周兴宜出事情之后,目前工地处于停建状态。

所以叶家福要把紧急电话打到赵荣昌这里,赵荣昌则不事声张,立刻前往现场。其他地方发生这样的事不太需要在第一时间如此惊动市委书记,豪华大酒店工地不一样,除了涉及是否发生人员重大伤亡外,还因为眼下它高度敏感,一把火烧起来,此间与周兴宜的关联顿时凸显。叶家福很清楚其中利害,知道自己有必要马上报告火情。赵荣昌决定亲自前往现场,叶家福没有更多劝阻,也是同样原因。

他们赶到工地时,那里还是一片大火。本地近几个月干旱少雨,火灾频繁,类似工地失火屡有发生,但是烧到这种程度的却不多见。赵荣昌在工地上重点查问人员情况,了解是否有人困在工棚里没有出来。消防队长把一个工地管理人员叫到赵荣昌面前,那人吓得脸色死白,嘴角哆嗦,什么都说不清楚。

当地派出所干警已经赶到,叶家福下令立刻搞清人员情况。而后叶家福请求赵荣昌离开,现场交给他处置,有重要情况他会马上报告。赵荣昌什么都没说,上车返回。

当晚叶家福再无电话,隔日早晨才报告,豪门工地火灾已经扑灭。经仔细核查,工地的留守人员都在,没有发现死伤与失踪。

赵荣昌说:“好。”

如果这一把火还烧死了几个人,那真是雪上加霜。

当天上午,副市长蔡波赶到赵荣昌办公室。

“这把火烧得蹊跷。”他对赵荣昌说,“我打电话让他抓紧点,查深些。”

蔡波说的就是叶家福,赵荣昌听得明白。他们三个人之间,不需要太多说明性语言,彼此什么意思都心里有数。这种了解和默契来历长了,他们三人是同学,当年在省委党校培训班一起呆过两年,眼下赵荣昌主政,蔡叶两位可称左右手。

赵荣昌不谈火灾,只问蔡波:“省里有什么情况?”

蔡波刚从省城开会返回,但是此刻赵荣昌所问,显然不是会议的情况。蔡波知道赵荣昌想了解什么。他告诉赵荣昌,他在省里开会这几天,省城上下,会里会外,到处都在热议豪门夜总会的案子。

这当然不奇怪。

省城有一则传说,讲到了123之夜周兴宜周老板的三句话。据说当晚周兴宜被警察扣留时,他问了警察一句话:“你们知道我是谁?”警察当然知道他是周兴宜周大,当天要抓的就是他。然后把周兴宜关进拘留所,他又问了一句话:“这是谁要搞我?”这个当然不必回答,动到周兴宜,来头不会小,不是中央,也是省里。最后是办案人员提审周兴宜,他再问一句话:“你们到底想搞谁?”周兴宜的意思是,想搞谁就告诉他,他愿意配合,提供材料,不必抓他审他,搞得这么麻烦。如果不告诉他准备搞谁,要求他彻底坦白交代,会怎么样?那真是没办法说,跟周兴宜有牵扯的官员太多了,哪里说得清楚。

赵荣昌评说:“关键不在其多。”

据蔡波了解,此时已经有一些官员陆续落马。第一批人物是123当夜浮在面上的,包括给行动小组打电话的市公安局康副局长,还有在夜总会里被查获的人员,比较准确的消息是:已经有两个厅级,十数个处级官员当晚被现场查获,分别在夜总会里接受性服务,分别来自省直和市直权力部门。当晚虽不在现场,却在近期内出入于豪门夜总会的官员也已经被列入调查视线,据传该夜总会保留有大量监控录像资料和相关记录,调查人员从中查出了许多人员出入信息,盯住了被记录在案的一批官员,据说有若干高官。这批人里,当有一些并未涉及非法事项,只是因为各自原因到夜总会消费,或公款接待,或吃请,但是肯定也有一些与123当晚被查获的官员一样,在这里涉赌、涉黄,甚至涉黑,调查人员正在一一追查。

“据说周兴宜已经开口了。”蔡波说,“接下来会比较严重。”

省城传闻,周兴宜涉案之初不开金口,问起什么,都称记不起来,可能认为自己的后台保护伞很硬,他们会帮他想办法。随着案子的深入查办,看来他已经撑不住了,不再“知道我是谁吗?”不再对自己的保护伞抱有幻想,明白此时此刻再也没有谁有胆量、有可能出面保他,对他而言只剩下坦白交代一条路。这时候已经不可能“你们到底要搞谁?”周兴宜的记忆力需要有所恢复,想起谁就得说谁,包括他的保护伞。这些人有什么事迹值得周兴宜说一说?毫无疑问,一定都是权力在握者,一定都为周兴宜提供过保护和帮助,同时也一定都从周兴宜那里得到过回报,这种回报绝对不会是一条烟两瓶酒,会是大额甚至巨额钱财。

所以蔡波认为接下来会比较严重。

赵荣昌板着脸,不吭一声。

情况果然如蔡波推测,123案滚雪球般发展,随着周兴宜记忆力的不断改善,一个又一个官员被拖入案中。一些涉案官员又交代出其他案件,123案无论横向纵向都在迅速扩展,有如当年周兴宜豪门夜总会的迅速扩张。几个月后,张同海忽然从本省电视新闻镜头里消失,123案翻开最具爆炸性的一页。

张同海是高官,本省常务副省长,老资格重量级领导,传闻中可能接任下一任省长,现在忽然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在机关单位酒馆茶楼间引发无数议论,也为电信部门的短信服务业务创造了巨额信息流量和利润。几天后人们的传闻得到证实,张同海涉案,与123豪门夜总会相关。

得知张同海涉案消息时,赵荣昌恰陪同省发改委一位副主任在市境北部的象山半岛考察,随行的还有蔡波等人。考究过程中,叶家福给赵荣昌转来一条短信,报知张同海可能涉案,赵荣昌看过后没有任何表情。

那天中午午饭前,赵荣昌办了两件事。他亲自打了一个电话,交代本市下边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为他准备一箱茶叶,是当地产的“云山雾”。另一件事是交代秘书办的,让秘书直接联系市电视台长,要求立刻抽一组记者赶过来,拍摄省发改委领导考察象山半岛的新闻资料。秘书大张嘴巴,一时说不出话来。

今天上午从市区出发前往象山之前,电视台已经派有两位记者守在宾馆门厅里,准备随队拍摄采访,赵荣昌认得那两个记者,出发前在宾馆门厅一见,随口问了一句:“干什么?”记者报称领导让他们今天跟书记,赵荣昌回头就追秘书,问这怎么回事?秘书报告说,是蔡副市长交代他安排记者的,蔡副市长说,今天活动比较重要,让电视台来拍一拍。

赵荣昌说:“这个用不着。”

他让记者们马上回去,当场打发走。哪想到只过几个小时,他改变主意,临时下令,又要记者过来。

他不做任何解释,秘书也不敢多问,赶紧去打电话。书记有令,电视台当然不敢耽误,立刻调车调人,紧急行动,恰在领导们下午的考察日程开始之前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