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高中生越写越聪明的作文宝典)
15186200000015

第15章 捕捉创意的灵光(14)

谁不知“无情未必真豪杰”,没有亲疏之别,怎能体悟深夜父母燃起的心灯,怎能感怀严冬朋友投寄的温情;没有亲疏之别,国土沦丧时我们凭什么去护卫,家园陷落时我们凭什么去战斗?然而,不要让感情的云烟缭乱了你的目光,不要让亲疏的尺度混淆了你的评判!该忘却时就忘却,当亲情直面正义,我们要做生死抉择,摆正认知的天平;当友情直面道德,我们要如大法官捍卫评判的尺度。法官妈妈尚秀云之所以感动全国的母亲,因为她懂犯错的孩子也如自己的女儿需要温柔呵护。而你我,没有尚妈妈的宽怀,却也能够忍心看“感情”二字曲解了人生的正直?

人这一路上,鲜花稗草,杨柳刺棘,何尝不是并肩而至?取舍的时候,何妨扪心自问,我可曾为道义评判,抑或只为情感左右?如此,这一生才无怨无悔,才有辉煌!

创意点评:

作者在开头部分巧用对比引入文章。将敌友双方眼中的感情相比较,指出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巧妙的对比,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4.现实入题

我爱唐装

湖北某考生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

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

我们明白,错的不是衣服,而是有些人戴上有色眼镜去审视它的眼光。民族落后,让他们自卑自怜。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与祖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沾边的东西,都没了自信:动画片不及日本的生动,名著不及俄国的有内涵,手机不及美国的先进,甚至觉得连文字也没有英语简单。一旦丧失了民族自豪感,一旦蒙上了落后的阴影,人们便陷入“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的误区。

可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走上了国际大舞台,并绽放着最美丽的花朵呢?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呢?

原来,这是中国经济腾飞之后,是中国重振泱泱大国雄风之后,是人们足以骄傲地自称“我是炎黄子孙”之后对民族热爱最直率的呈现。爱祖国,爱唐装,爱这个能让我们扬眉吐气的国家的一切。我们的“海尔”绝了多少想要分一杯甜水的外企,我们的陶瓷惊艳了多少黄头发蓝眼睛。

因着民族的爱,撒播对唐装的爱。

人的感情左右着人的判断力。回想那不屑于唐装的年代,真的是因为衣服本身吗?谁能否认当我们一想到它的传统就嗤之以鼻的偏激呢?谁又能否认其实我们根本没心情去看它一眼,就更别提客观评判它的轻率呢?

唐装以上等丝绸制成,其上的刺绣艺术更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这样的认识,难道不是基于我们发自内心的赞叹吗?这样的改观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心中充满的民族之爱吗?

民族的自立自强拾回了人们久违的判断力,真爱唐装也罢,因爱中华民族而爱唐装也罢,我只想高呼:我爱唐装!

创意点评:

这篇文章直接以现实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以人们对唐装先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心。如果这篇文章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作文开头也会比较鲜明精彩。

5.故事导入

雕琢美的天使

广东某考生

有一个记者问建筑工地上的三个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我在砌砖。”第二个说:“我在赚钱。”第三个回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房子。”若干年后,那记者发现,前两个仍然当建筑工人,第三个则成了小有名气的建筑师。

很多时候,我们心中有什么,决定了即使我们不是艺术家,也照爱不误。假如我们是科学家,我们可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坚持追求真与美的统一。爱因斯坦就爱美,他对一个科学理论最严厉的批评就是:“噢,它看上去多么丑!”假如我们是哲学家,我们可以坚持善与美的统一。罗素就爱关,尤其是对美女、美酒。周国平也爱美,他坚持写“哲理美文”,而不是枯槁的大块头。假如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仍然可以爱美,譬如说化化妆。

接着,要知美。美难以定义,但我们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它。美,可以是或狂野或细腻的笔触,可以是或华美或深邃的文字,可以是或激昂或忧伤的音符。“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至此,我们已经心中有数,可以用美了。在美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一步步雕琢出美的天使。当然,我们并非都是熟练的雕刻师,但是不要害怕,我们心中的那把刻刀会越用越娴熟。就是说,即使我们不幸长得很丑,又五音不全,又色盲,智商也不高,我们仍然要坚持雕刻,因为,心中的天使已经有了展翅的欲望,它不允许我们停下。也许有朝一日,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大功告成了,我们已经能够在美的天使的指导下,去欣赏美,去创造美。

有一个美丽的神话,说的是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倾心倾力雕刻一尊少女的雕像。雕刻过程中,他灌注了无穷的爱意,同时又小心翼翼,最后大功告成时,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尊雕像。这一切感动了神,于是神赋予她生命,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是不是备受鼓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心中雕琢一个天使吧,一个关于美的天使。也许有朝一日,我们会发现他展翅高飞了。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感觉到了,心中的天使正蠢蠢欲动?

创意点评:

作者以一个小故事开篇,通过第三个工人的回答来诠释“雕刻自己心中的天使”这个话题。全文在思路上以“爱美、知美、用美”为线索,材料丰富而新颖,所涉及的“三个建筑工人、爱因斯坦、罗素、皮格马利翁”等知识信手拈来,使文章主旨得以升华,读来顿觉妙趣横生。

6.巧设题记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山东某考生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题记

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决定自己。有人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于是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看似不可统一的矛盾双方,但二者有统一的一面,它们正如我们的左臂与右臂,缺一不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

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赞同。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又能相信谁呢?当自己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时,就应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当初改组女排时压力很大,任务很重,许多人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相信自己,起用冯坤等新将,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十七年的奖杯。假如当初他采纳别人建议,那金牌奖杯还有谁拿?正是在关键的时刻相信自己,陈忠和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然而,凡事都有限度,“过犹不及”。我们在相信自己时,也要相信别人,这是由事物的多变性与自我局限性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这时别人多角度的观察、评价更具客观真实性,我们要相信别人。

唐大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也国泰民安。相反,那顽固的马谡置王平忠言于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丢掉性命。别人的意见有时是好的,有时则不是,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明智之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能夸口自己是完美的,代表亘古不变的真理,同时,也没有谁会一无是处,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迷茫怅然”时相信别人,让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你会拥有精彩的人生。

创意点评:

本文作者妙用题记的行式开篇,提出了文章的主旨,即“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使文章显得颇有文采,让人如食甘果,如饮清泉。然后,从“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肯定”和“相信自己的同时也要相信他人”这两个方面全面地论证了主题。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自己的观点,很有说服力。

7.排比铺陈

传递——彩色的纽带

广东某考生

传递是一个眼神,令你倍感温暖;传递是一首诗,诵出生命的华章;传递是一本书,授人以知识;传递一杯热茶,传递一声祝福;传递一把火炬,传递一个信息……

生命中充满了传递,而正是因为传递,我们的生命才变得多姿多彩,宛如一条彩色的纽带——

传递亲情

“铃——铃——铃——”

“喂,儿啊!妈听说你那边来了冷空气,还可能下雪,要注意多添件衣服,别着凉了啊!”

“妈,知道了!今天还暖得很呢!”

“哎呀,你这孩子,别看今天暖,随时都可能变冷的。你啊,从小就不知道照顾自己,老是着凉了拖着一大把鼻涕……”

这边,儿子的眼湿润了。

亲情的传递,或许只是一声问候,然而,它让我们在冬日里看见了暖阳。

传递,是一条温暖的亲情纽带。

传递经验

一名青年当上某公司的技术人员,年复一年,其他同事纷纷得到提升,但青年还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他感到不满,自己满肚子的技术经验,为何得不到领导的青睐?这天,他找到了总经理。

“经理,今天我来是想弄明白一件事。”

经理点起一支烟,平和地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有经验,你对你的工作得心应手。”他顿了顿,看到青年略为紧张的神色,“但是,你知道你为什么得不到提升吗?因为你的经验从不传授给别人。如果你离开那个职位,你的工作将造成一个空缺,公司就运行不了。”

青年听了,恍然大悟。此后,他耐心地把经验传授给别人,很快他就得到了提升。

传递,是一条金色的经验纽带。

传递思想

千百年来,孔子的思想一直滋润着华夏人民的心窝,让我们分清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当中国处于一片黑暗混沌之时,鲁迅把他那理性的思维与强烈的爱国情感灌输于笔尖,倾注于文字,时刻警醒着中国人民,时刻洗涤我们的心灵污垢!

传递,是一条思想的纽带。

传递存在于我们周围,传递是一种美,美在它的不加修辞,美在它的纯真朴实。传递这条多彩的纽带,联结每颗心,牵动我们的生命。

创意点评:

文章开头就以一组排比句式直接入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增添了文章的气势,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接着,作者用三个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生动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传递的真谛、传递的意义,三个小标题又组成三个排比段落,与文章开头相对应。这种结构方式使整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了一种美感。

三、开头素材咖啡馆

素材1:

想要忘记流浪,却铭记了江南。想要忘记丝竹,却记住了二胡的那一抹忧伤。

——题记

我是二胡,漂泊似冬雪之夜,幽怨似深秋桂子的二胡。从一开始,我就在流浪,我想忘记流浪,我要有个安稳的家。

我到过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可那儿有马头琴悠扬的声音;我到过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原,可那儿天生就是唢呐的故乡……

……

我只知道高山流水,俞伯牙和钟子期传世的焦尾琴的无奈,我只知道浔阳江边令白居易动情的那把琵琶。

我在等待,等待可以让我铭记的声音。

当那年台门拂柳的时候,我朦胧的思想被惊醒,我听到一个久违的声音。于是,我张开双臂,用母亲的姿势欢迎这个似乎只属于这儿的孩子。

从此,江南所有的唐诗、宋词、元曲中总少不了二胡的那一抹忧伤,二胡的哀婉将江南的天空笼罩很久很久。

可她在流浪,她要走了……

而我的脑子里,却铭记了那个属于回归的声音,从此,经久不息。

年年台门拂柳,杏花春雨,在二胡流浪的步伐中,时刻有江南的足迹,而在等待的江南深刻的眸子里,总少不了二胡的影子。

彼此忘记,会是很简单的,而铭记,却是要用心、用一生去经营的承诺。

(选自陕西某考生《二胡·江南》)

开头点评:

文章开头巧设题记,将江南与丝竹这一意象浸润于诗化的语言中,使文章一开始就有浓浓的诗意。

素材2: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一句雅致的话:“人,当诗意地栖居。”我却觉得,美才当诗意地栖居,因为它雕琢了诗人心中孕育于大自然之中的天使。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春的天使驻进了诗人的心中,雕刻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闲情逸致,雕刻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愉悦,雕刻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灵动,雕刻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愁。春的气息悄悄溜进了诗人的意境,在纯净而无杂念的季节里,诗人心中的诗情画意雕刻了春的天使、春的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