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言情乱世红颜(牡丹篇)
151700000019

媚妃

后位之争由于皇帝与朝臣意见过于相左,而互不相让,进行的旷日持久而无决定,太后在此事的立场也是摇摆不定,因此只让暂时造成后位虚悬,偏巧,正在相争不下之际,如妃有妊,也为后宫增添一些喜色,而关睢宫如妃也因在后宫之中位份最高,又最受宠爱,而又有妊在身,而暂代后后之职领皇后金印而统御后宫,只是暂代,群臣也不好反驳。

自如妃之妊以来,为保皇嗣,而且白如梅也清楚孩儿在后宫之中的重要性,因此过的倍加小心,虽然如妃还是天天会请皇帝过来陪自己,但是几月以来,已不敢让皇帝留宿在此。这日,月上中天,皇帝才从如妃宫中出来,他慢慢走在后宫的花丛小径上,静静地想着心事,突然听到一声悦耳的琵琶声由后宫的北方传来,琵琶声绝佳,中间伴随着歌声: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宁不愿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

皇帝不由自主的受琵琶声吸引而走了过去,只见在北宫外的凉亭中,一位盛装的绝色丽人,眉目如画,温柔妩媚,双手抱着琵琶,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乐声中,对其它的事混然不觉。

“这是何人?”

“回陛下,这是北宫的媚妃啊!”说完,就要大声通报,突然皇帝制止了太监,让他们留在原地,他自己走了过去。精致的琵琶半遮着芙蓉面,让人看不真切,但却雾里看花,更在妩媚之上添上些许神秘之色。

皇帝走了过来,董宛似乎依旧沉浸在琵琶中,不能自己,眼中蓄泪,突然四弦一收如裂帛,慢抬起头来,才发现面前站的正是自己日思夜盼的皇帝,忙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半跪施礼:

韩恪先是惊于他的神秘妩媚,又醉于他的琵琶之艺,接着又亲见佳人梨花带雨顿生怜意,忙说道:

“平身吧。”然董宛却并不起身,似充耳未闻,皇帝此刻正生怜意,也不计较,只是再上前一步,亲自将董宛扶起,自董宛身上发出一种非兰非麝的奇异馨香,闻得令人心旷而神怡,皇帝闻后,但觉手中佳人娇媚无比,柔若无骨。而董宛趁势一倒,偎入皇帝怀中,媚眼如丝,语带娇声:“陛下随臣妾回宫歇息吧。”

韩恪声音中透着些许不常见地慵懒“也好。”二人步入了最近的北宫,只留下皇帝的目瞪口呆地随身太监。

北宫之内,宫娥侍女见董宛与皇帝归来,皆喜形于色,也不用董宛吩咐,只是快速地退出宫出,北宫卧房轻粉一片,映地人粉面生辉。皇帝抱着董宛,一步步走向锦帐,一时间,室内一片旖旎。。。

夜半时分,在酣睡的皇帝身旁,初承圣欢的董宛却不似新嫁娘娇羞宛转,而是大瞪着双眼,作为一个小县令的女儿,天姿国色的她从小就被父亲培养希望有朝一日可父凭女贵,因此作为女儿董宛受到的教育,决非大家小姐所能想像的。然而凭此等媚功取胜,当然决非国色天香的董宛所愿,只是入宫数月,逼得董宛不得不如此,不然一径沉寂下去,家中如婢女般的母亲恐怕处境堪忧,透过开着窗户的下弦月,董宛似乎看到了母亲的瘦削的脸。。。

清晨的朝阳终于投射在北宫的窗上,在朝阳的光辉中,皇帝韩恪于沉睡中清醒过来,映入眼帘的是犹在沉睡中的董宛犹带红晕的脸,此时的他有些茫然,不知自己何以来到北宫,但又对昨夜之事,犹带三分酒醉般的**记忆。皇帝起床的动静,包括对自己的注目其实早已令董宛清醒,但是她清楚知道这一夜对于皇帝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她不动不醒,只一径的装睡。皇帝悄悄地走了,临走时在门口似乎迟疑了一下,但是终究还是决绝的走了,没有留下只字片语。

关睢宫内,如妃在清晨便已得报,有孕在身的她差点儿晕了过去,待得皇帝处理完一天政事的来至关睢宫,白如梅居然发起了大小姐的脾气,给皇帝吃了闭门羹,任凭皇帝如何,她只不发一语。最后韩恪终于失去耐性,愤而离去。白如梅在宫内只能默默流泪。

韩恪由于是少年皇帝,自从亲政以来,最受不得别人摆布,也受不得别人压迫,他不接受杜若,从不看柳柳与林落的原因,一部分自是源于对白如梅的爱,也有一部分他再不想受别人压制,只想做个随心所欲的皇帝。原本,在他心中,表妹白如梅清冷不梅,不艳不娇,而且善解人意,从来对他都是软语温存,解了他许多烦恼,他没想到也不能理解女人在这种事情上是非常嫉妒地,有时候根本没有道理可言。他心烦乱走,不想,不知不觉又走到了北宫范围,北宫只内静静地,还是只有解语的琵琶声,今天的董宛依然是盛装丽人,不声不响,宠辱不惊。皇帝不知不觉又坐到了亭内听董宛谈琵琶,清越的歌声原是可以解忧地,再加上皇帝正在与白如梅睹气,当夜皇帝还是留宿在北宫之内,如此一连数日,竟然冷落了关睢宫的如妃。

而且如此月余,皇帝发现董宛要比自己的如如更加温顺,更加妩媚,也更加善解人意,而且从不恃宠而娇,还经常在自己的宫里邀请其他温、婉、淑、丽、贞、静、娴7位贵人来与皇帝同乐,这七位贵人能从全国待选上选,自都不是平凡之辈,居然各具才艺,善舞都善歌者善书善画善女工不一而足,使得皇帝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了,但众人丽色自是不及董宛,因此越发衬托地董宛天生的妩媚风流,皇帝自此喜爱董宛更胜一分,忘却白如梅更多一点。经此以来,待得白如梅在太后劝说之下,主动来与皇帝示好之时,皇帝似乎对前事早已不再介怀般,但于白如梅,冰雪聪明的她也促然明白,帝宠是多么的不可靠,而皇帝对自己的心也并非当初了。

自此,后宫之池水,便成了吹皱的春水,波润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