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15168000000042

第42章

题:“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修国史特赠尚书礼部侍郎常山侯宋敏求撰。”後附《图说》三卷,元东明李好文撰。陈伯玉谓,汉、唐旧都遗事,此书最详。此吴伊仲钞汪退谷藏本,复以竹垞本校过。《四库》所收本,缺赵彦若序,此本有之。嘉靖本多阙笔空白,此本皆不阙,原出宋本也。有黄虞稷跋曰:“是本旧为陶尔成所藏,今时朝爽阁中。尔成嗜书,所藏多丛杂,当以此书为第一。庚寅菊月之廿三日。”又有汪士鋐跋曰:“此书人间久已绝少,丁亥岁,奉命纂修《方舆路程》,因於织造曹银台处借钞得之,真可宝爱。阅者无忽视之也。壬寅九月十三日。秋泉居士记。”又吴翌凤手跋曰:“乾隆戊戌春日,假得朱文游所藏汪退谷本,其中误阙尚多。冬至後四日,督率门徒写完。”又跋云:“壬寅三月,借海宁吴君葵季所藏竹垞钞本,校对一过,改正数百字。闻海盐张氏有宋刻本,当讬吾友文鱼借校也。时癸卯十二月二十日。”又跋曰:“丙午夏日,从毕氏新刻本对校,毕本讹阙尚多,非善本也。”

雍录十卷(明刊本)

宋程大昌撰。明西安郡守汝南李经序而刊置郡斋,又有康海序,校之者,锡山安国也。安氏所刻诸书,校雠皆善。

右古迹

北户录三卷(旧钞本)

题:“万年县尉段公路纂,登仕郎前京兆府参军崔龟图注。”有陆希声《序》。公路是书,作於广州,皆纪其地物产。案:《史记秦纪》“南尽北户”,颜师古注:“《汉书》,日南郡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书名“北户”,以此。别本题名中,脱去“崔”字,遂致误仞公路同族。此本目录後有“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刊行”一行,是从宋本传录者。

桂林风土记一卷(钞本)

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使持节融州诸军事守融州刺史御史大夫莫休符撰并序。”此郡人张青芝钞本。卷末并录无名氏题记云,“洪武壬戌三月,传钱唐宜斋沈勖义产忠父藏本”。又有万历丁酉秋日拙修子跋云,“此记为长溪沈氏藏本,项庭坚舅假出示余,因得录之。奈讹字太多,当校正重写”云云,即竹垞老人所见本也。中有唐人佚篇,今《全唐诗》皆据以录入矣。其《自序》曰:“前贤撰述,有事必书,故有《三国志》、《荆楚岁时记》、《湘中记》、《奉天记》,惟桂林事迹,阙然无闻。休符因退居,粗录见闻,曰《桂林风土记》,聊以为叙。时唐光化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序。”是书旧藏士礼居,有黄荛圃跋云:“余此书系郡先辈张青芝先生手钞,卷端钤‘张位’小印,即其姓名也。”荛翁复借得竹垞校秀野草堂本及吴枚庵所钞江藩本重校之,并录竹垞跋曰:“《桂林风土记》,唐光化二年融州刺史莫休符撰。《新唐书艺文志》作三卷,今祇存一卷,闽谢在杭小草斋所录。旧藏徐惟起家。卷尾称获诸钱唐沈氏,是洪武十五年钞传,虽非足本,中载张固、卢顺之、张丛、元晦、路单、韦瓘、欧阳囗〈日賓〉、李渤诗,采唐音者均未著於录,洽闻之君子,亟当发其幽光者也。康熙戊子闰月竹垞八十翁识。”

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十卷(旧钞本)

宋孟元老撰并序。又赵师侠序。邑人孙竹乡藏本。据淳熙丁未刻本校。(卷首有“孙淇”朱记。)别藏明刊本一册,卷末有题字一行云“弘治甲子重新刊行。”

六朝事迹编类二卷(旧钞本)

宋张敦颐编并序。又韩仲通序。邑人冯彦渊家藏旧本,其子武假得宋本上卷校过。宋板注俱双行细书,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武有手跋,见张氏《藏书志》。(卷首有“冯氏藏本”朱记。)

会稽三赋三卷(宋刊本)

宋王十朋撰。其《会稽风俗赋》,题“剡溪周世则注,郡人史铸增注”。有序。其《民事堂》、《蓬莱阁》二赋,题“愚斋处士注”,即铸也。案:此《三赋》不载忠文《集》中,乃官越签幕时作,即廷试第一之年冬月也。(卷首有“严充私章”朱记。)

会稽三赋一卷(明刊本)

是书为明渭南南逢吉注。前列《绍兴府图》并《说》,後有明人跋云:“崇祯丁丑闰四月收自吴阊,舟过娄东,止旅舍阅此。稽舟五百,以备兵使者对簿也。子牧识。“别藏《补注》三卷,明上虞尹坛所撰,以补逢吉之未备。前有朱启元《序》,亦明时刊本也。

中吴纪闻六卷(明刊本)

题:“昆山龚明之。”前有弘治七年慈溪杨子器序,後有至正二十五年武宁《卢熊》旧跋。自毛斧季於叶九来借得菉竹堂藏本,从卢公武本录传者,改正一百三十馀处,多《翟超》一则,遂为此书善本。此本所校正者,乃蒋篁亭借义门校本录传,即叶氏本也。(卷首有“滋兰堂藏书”朱记。)

都城纪胜一卷(旧钞本)

题:“灌圃耐得翁撰。”不著姓氏。案:自序作於端平乙未宋理宗十二年也。所记皆闾阎杂事。

莆阳比事七卷(旧钞本)

宋李俊甫撰。有陈谠、林瑑序。是书见《宋史艺文志》。曩时诸家书目不载。近阮氏《经进书目》、张氏《藏书志》皆著录矣。旧为陈子准氏藏本。(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吴中旧事一卷(旧钞本)

元陆友仁撰并序。书中述,绍兴间得东汉《高彪碑》,彪为外黄令,与《後汉书》彪《传》迁内黄令异;又谓,张籍吴郡人,与《唐书》本传作乌江人异,亦有资考证也。世有刊本,脱讹不少,此为隆庆间顾德育钞本,有跋云:“余尝见陆友仁书《吴中旧事》一卷於衡山先生几上。後数年,过苍雪馆,见已装帙,且用松雪翁印印之。遂假归亦录一册,仍系徐显克昭所著《友仁小传》於後,以见非松雪翁笔也。隆庆改元丁卯四月,安雅生顾德育记。时年六十有五。”

平江记事一卷(元刊本)

题:“建德总管郡人高德基。”无序跋。书作於至正中,所纪佚闻杂事,足资郡邑志采择,亦陆辅之《吴中旧事》之类。旧为宝山毛生甫所藏,有李申耆跋云:“是书寥寥四十馀则,而疏证方志,颇见明通,随举轶闻,亦间有足裨《元史》之漏者,尚是元刊元印,楮墨精好可爱。生甫以贱估获之废书肆,装以示予,喜而识之。道光十有七年在扬州都转署。”

右杂记

游城南记一卷(钞本)

宋张礼撰并自注。各条下有续注,不详何人。注中所引有《长安志》而无韦氏《四京记》,岂其时已佚耶?

游志续编一卷(钞本)

元陶宗仪编。宋陈仁玉尝有《游志》一编,九成拟续之,首录其序目,继列已所采前人游览之文。五百年来编残简断,有藉是本以传者。旧出钱叔宝钞本。

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旧钞本)

题:“真常子李志常述。”专记其师邱处机事迹。曰“游记”,实括其一生也。有孙锡序。处机,字通密,号长春真人。元太祖召居天长观,礼遇优渥,著有《蟠溪集》六卷。记中多述神异,乃道家之常,其随地题句,亦多清敻之作。

右游记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校宋本)

题:“奉议郎充奉使高丽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赐绯鱼袋臣徐兢撰并序。”又从子蒇後跋。附张孝伯撰《行状》。此书有乾道三年刻本,图已不存。明季海盐郑休仲重刻,脱文至数千字,又有错简处。近鲍氏所刻,虽胜郑本,亦多脱误。此本出旧钞,毛斧季复以宋本校正。其第四十卷《儒学》条中,“鸡林之人,引领叹慕,至以”下旧脱一叶,是本尚全。其文曰:“一金易一篇,用为规范,则其用心可知矣。观夫倭、辰馀国,或横书,或左画,或结绳为信,或锲木为志,各不同制。而丽人乃摹写隶法,取正中华,至於货泉之文,符印之刻,举不敢妄有增损字体者,是宜文物之美,侔於上国焉。炎宋肇兴,文化远被,稽首叩关,请为藩臣。其使者每至,来朝观国之光,歆艳晏粲,归而相语,人益加勉。淳化二年,廷试天下士,彼亦宾贡其人,来献文艺。太宗皇帝嘉之,用擢其数内王彬、崔罕等进士及第;授将仕郎,守秘书省校书郎,津遣还国。时国王治上表致谢,词甚感戢。神宗皇帝悯俗学之弊,命训释三经,以发天下蔽蒙,特诏赐其书本,俾之获见大道之纯全。主上丕承先志,推广舍法,又赐其来学子弟金端等科名以归。於是靡然……”(以下阙。)宋本每半叶九行,行十七字。书中涉宋帝及诏赐字皆提行。(每卷有“虞山毛扆手校”朱记。)

右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