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疡医大全
14984300000092

第92章

又方 墙上壁钱七个,内要活蜘蛛二个,捻作一团,再用生明矾七分一块,倾银罐内化开,将壁钱入矾内, 存性,为末,竹管吹入立时就好,虽将死者,亦能复活。忌食热物硬物。

又方 真蟾酥为末,用箸头点入对嘴上,实时消散。

又方白矾 黄连 猪牙皂角(各等分)同放新瓦上焙干为末。每用五分,吹入喉中,少顷脓血即出而愈。

又方 青靛吹喉痹乳蛾,如神。

又方胆矾(二钱) 冰片(二厘)研匀,吹上即消。

又方 生芝麻油一合,灌之。

又方 韭菜地上挖取红小蚯蚓,同醋擂汁灌之,即吐痰血而愈。

又方 枯白矾末吹入喉中,急用灯盏内油脚灌之,即消。

又方 马屁勃研末吹咽喉,立效。

又方 蛴螬虫取汁点入,得下即通。

又方 牛角烧透为末,每服二三钱,酒调服。

又方 马兰草叶入香油少许,捣汁点上,即消。

又方 生韭菜捣敷项上,立效。

又方 硼砂含咽,大能泻热利膈,消肿清咽化痰。

喉痹及喉中热痛口生疮 好悉尼取汁频饮,多食亦可。

二生散 治喉闭并吹乳痈肿恶疮。

生明矾 生雄黄(各等分)研为极细末。喉闭吹入,吐出毒水,日三次。疮毒醋调或凉水调敷。

喉痹喉风儿茶 硼砂 胆矾(各等分)共入铁杓内熔化枯,冷定刮下,研细吹。

喉痹青鱼胆(阴干为末,收好) 壁钱(焙) 秧根上螺蛳(用尖)各等分,研细吹之。如吹三次不开关,则无救矣。

喉痹喉风壅肿 直僵蚕一两,葱一把,煎汤洗项下,风热即散,然后吹药。

喉风门主论

《医论选要》曰∶缠喉风者,热结于喉,肿绕于外,且麻且痒,肿而大也。治疗之法,微者可以咸软之,大者可以辛散之,或去风痰,或解热毒。如肿甚药不能下者,以药灌鼻中,令吐之。外以拔毒之剂敷之,热退肿消为吉。

窦汉卿曰∶夫缠喉风属痰热,咽喉里外皆肿者是也。外面无肿者,必身发热面赤,此乃热毒之气极也。外面有肿者,身亦发热,邪火发外之原也。或牙关不强,外面不肿,但喉中红者,曰暴感,热在心,如左边病退传右边,此余毒未尽故也。咽喉有数证,有积热,有风热,有客热,有病后余毒未除,变化双乳蛾者,且如病中喉间有肿红色数月,其光似镜者,此积热也。且如喉中有肿,其色微白,其形若臂者,此风毒喉痹也。此热毒因而感风相搏而发故也,或咽中有肿,其色带紫色者,此乃客热,谓其人暴感热毒之气,壅塞喉间,须用木通、元参、生地、黄芩、黄连、山栀仁,泻心经之火为要。或有传变木舌者,皆心热蕴积于胸中,故口中痰臭,服剂以凉膈为要,搓药以冰片散佐之,或用小 刀点之,以出紫血。(《全书》)又云∶缠喉风外证如蛇缠颈,身发潮热,头目大痛,其证肿如紫糖色,内证其肿红线白色,肿塞不见咽下。吹药内加雄黄、冰、麝,服荆防粘子二陈汤,急用鹅毛蘸灯窝浊油,搅去痰涎三四碗方活;如痰不能去,难生矣。须要避风。

又云∶哑瘴喉风,乃风痰犯于咽膈之间,因此口不能言,牙关不开。急用蟾酥磨水滴入鼻孔即开,随用桐油滴入喉中,仍将鹅毛搅喉间,风痰出尽,再用甘草汤解桐油之气,吹药,更服荆防败毒散。如若面紫舌青唇黑,鼻流冷涕,爪甲俱青,目中多泪,俱不治。

又云∶弄舌喉风,此证哑不能言,舌出常将手拿,急将两手大指侧爪甲缝用三棱针,每指刺三针,有血可治,无血不治。若针少商穴亦妙。用铜匙排开口,用胆硝丹吹入喉中,灯窝内油脚再用鹅翎蘸搅出痰涎,仍服雄黄化毒丸七丸,清茶送下,后服疏风甘桔汤,频吹冰片散。

窦梦麟曰∶缠喉风因肾经有热,内枯不能上润,致令心火强盛,故发此证。如喉间雷响者不可治,切宜仔细。

又曰∶呛食喉风,此证因热毒在于心经,咽喉燥而无痰。若呛食者不可治;如久不治,变为飞丝劳毒,能伤人命。

又曰∶脚根喉风,此证脚根发起,至于喉间,或一年发一次,半年发一次。切忌热物,不得伤于怒气。其病一日行一穴,至七日行七穴,虽然不妨,只是要发。用吹喉药,仍服败毒药。如肿恶发泡者死。

男子患缠喉风肿,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余以疏风清热药灌六十余次,外以阳起石烧研同伏龙肝等分和匀,新汲水调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

胡景周曰∶如用桐油探吐,或吹药吐痰后,而肿不消,或人事不知者,急用针刺患处,以去恶血即苏。

奎光曰∶缠喉风因心中躁急而发,先二日必胸膈气紧,出气短促,忽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颈如搅转,热结于内,肿扰于外,且麻且痒,喉内红丝缠绕,手指甲白,手心壮热,喉肿而大,风痰壅盛,声如拽锯,是其候也,最为急证。初起一日夜,目直视,喉中如雷声者,不治;灯火近患人口吹灭者,不治;若喘急额汗,危在旦夕。

又曰∶缠喉风者,热结于喉,肿绕于外,且麻且痒也。

又曰∶缠者自颐缠绕;赤色寒热也。

又曰∶缠喉风初起,用金丹、碧丹等分频频吹之,内服煎剂下药,须兼牛黄。(方载咽喉门。)

喉风门主方

缠喉风喉痹 此证胸膈气急,忽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气闭不通。

真郁金(一钱) 明雄(二钱) 巴豆霜(三分)研细。水丸如芥菜子大,每服十二丸,用滚水些须送下。如口噤喉塞,用小竹管纳药入喉中,须臾吐痰,即活。

急喉风喉痹 端午午时取蝣蜒百条,放瓶内候化为水,再用霜梅不拘多少,浸在蝣蜒汁内三昼夜,取梅晒干,复投汁内,浸透又晒,汁尽为度,瓷瓶收贮。每用一梅,患者噙之。

锁喉风 万年青捣汁和滴醋含漱,即愈。

缠喉风 麻油调白矾末,和鸡子白灌之。

紧喉风 灯窝油和浆水,灌之。

又方 土牛膝根捣烂,和醋灌之。

又方 针刺红肿之处,发泄毒血自愈。

锁喉风喉痹不能吞物,数年不愈者土牛膝草(不拘多少) 扁柏叶(一把)用井水浸透捣取汁大半碗,加牛乳一酒杯和匀,含吞数口,二三次即愈。

缠喉风神方活人甚众 白矾细末五分 乌鸡子一个,调匀灌喉中立效。

神效吹喉散 治缠喉风闭塞,及乳蛾、喉痹、重舌、木舌等证。

苏薄荷(净叶) 朴硝 枯白矾 青黛 白僵蚕 火硝 白硼砂 黄连(各等分)共研细末。腊月初一日取雄猪胆七八个倒出胆汁,以猪胆一个拌上药五钱为率,复灌胆壳内,以线扎好,胆外用青 纸包裹,将地掘一地坑,深一尺,上用竹竿悬空横吊,再用板铺以泥密盖,候至立春取出,挂风处阴干,去青纸胆皮,瓷罐密收。

每药一两加冰片三分同研极细,吹患上神效。

密钥匙 缠喉风喉闭,痰涎壅塞,口噤不开,汤水不下。

焰硝(一两五钱) 硼砂(五钱) 雄黄(二钱) 白僵蚕(一钱) 冰片(二分五厘)各另研和匀。以竹管吹患处,痰涎即出。如痰已出,肿痛仍不消,急针患处去恶血,服煎剂。

又方 多年溺壶垢半盏,蜜五匙灌下,愈。

又方 牵牛鼻绳烧灰吹之。

又方 腊月初一日取猪胆不拘大小五六枚,黄连 青黛 苏薄荷 僵蚕 白矾朴硝各五钱,研细装入胆内,青布包好,将地掘一孔,方深一尺,以竹横悬此胆在内,以物盖定,候立春日取出待风吹,去胆皮青布,研末密收,每吹少许。

百灵丸(《简便》) 喉中结块不通水食者,百草霜研细,炼蜜为丸芡实大,水化一丸灌下,甚者不过二丸。

吹喉药(秘方。)硼砂(二钱五分) 雄黄(三钱) 儿茶(一钱) 冰片(三分) 苏薄荷(三两,另研)和匀密贮,不可泄气。用芦管吹入少许,或用茶匙挑入舌上噙一刻咽下,日八九次。若锁喉风口内干枯者,以井水调灌,即能开关生津。若脾泄胃弱者,不宜多用。余无禁忌。

急锁喉风 升麻四两锉碎,水四碗煎一碗,灌服。

又方 皂荚槌碎,擂水灌服取吐,即不吐亦安。

又方 巴豆去壳取仁,绵纸微裹,随左右塞鼻孔中,立通。

又方 鸭嘴胆矾一块含口中,其痰涎自壅出,吐尽即愈。

喉风口噤死在须臾。(周鹤仙。)胆矾(五分,半生半熟) 木香(各三分)共为细末。用番木鳖磨井华水调和,以鸡翎蘸扫患处,如势急口噤,用箸启齿扫下,即消。

时气缠喉风,咽喉闭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 枯矾 藜芦(生用) 猪牙皂(炙黄,各等分)研细。每用豆大许,吹入鼻内,吐痰自愈。

缠喉风痰涎闭塞 蛇蜕揉碎烧烟,竹筒吸之即破。

又方 人指甲 灰,冰片五厘,同研吹。

又方 雄黄一块,新汲水磨急灌,得吐而愈。

又方 朴硝一两,细细含咽。

又方 桐油或灯盏油脚,以鹅翎扫入喉中探吐。再用远志研末,水调敷项外。

敷喉痹喉风,汤饮不下。 皂角阴阳瓦焙,研细末,滴醋调敷喉外即愈。

夺命无忧散 治缠喉风咽喉疼痛,痰涎壅盛,口舌生疮,心腹胀满,脾积块,小儿奶癖,误吞骨屑,鲠塞不下,以及诸般药毒,热盛喉闭涎满,气急闷乱,不省人事,并效。

寒水石( ,三两) 玄参 黄连 贯仲 山豆根 荆芥 甘草 硼砂 滑石 砂仁 白茯苓(各五钱)共为极细末。每用一钱,干掺舌上后,以新汲水咽下,不拘时服。

白降雪丹硼砂(一钱) 熟石膏(一钱五分) 焰硝 胆矾(各五分) 元明粉(三分) 冰片(二分)研细,吹。

喉风番木鳖(一个) 冰片(二分) 研细,吹。

又方短头发(五钱) 雄黄(五分) 明矾(一钱) 蛛窝(三十个) 共入罐内, 存性,研细,吹。

又方巴豆仁(三尖粒) 明矾(三两)同以大银罐内 枯冷定,取粘巴豆的矾,研细末。

喉风急救方(程 友。)生艾叶捣汁灌下,如喉中壅闭,不能灌入,即灌在鼻孔内,立刻开关。

又方 用蛇床子烧烟熏喉中,即流涎开关,如神。

十八般喉痹喉风咽蛾 用黄脚公鸡取不见水鸡肫皮,以布揩净,阴干粗纸包藏怀内,俟干燥乳细,加冰片五厘吹之。

喉痈门主论

王肯堂曰∶喉痈当结喉生,又名猛疽,以其毒势猛烈可畏也。属任脉及手太阳、手少阴经积热忧愤所致。若过时不治,溃穿咽嗌者死。(《准绳》)《灵枢》云∶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

朱丹溪曰∶喉痈生于结喉之间,名曰海门第一关,最为恶毒。乃心肝火焰于脾肺,毒瓦斯攻喉,切忌刀针。

陈实功曰∶咽喉红肿,瘀塞作痛,此属标病,脓自出愈。当以金锁匙吐出痰涎,推荡积热,脓胀痛者开之,损而痛者益之,其患自安。(《正宗》)喉痈经曰∶喉痈不放脓,治皆非法。

蒋示吉曰∶喉痈生于咽外正中,肿痛妨碍饮食,红肿发热,如必欲溃脓,软而胀痛者针之,内服补托之剂,玉红膏搽贴其肌完口。又有腐溃内通,汤水随孔出者,曾治数人,俱亦无妨。(《说约》)窦汉卿曰∶积热喉痈,其肿如黄糖李微黄,上面红丝,外证项上痛齿痛,此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患痰法同,吹药加元明粉,煎药加当归、黄 ,倍片芩。(《全书》)又曰∶喉痈,此毒因七情郁结而成。毒生喉间,若不速治,恐毒瓦斯内攻喉骨。若溃必致口内出脓,虽不伤命,即成冷 ,终身之痼疾也。

汪省之曰∶喉痈虽肿,而咽门半塞半开。其病虽凶,而喉道又宽又紧。此皆凶证,虽重无妨。(《理例》)奎光曰∶喉痈因过食辛辣灸 ,浓味醇酒,感热而发,属肺。喉间无形,但红肿而痛,虚者亦发热,四五日可愈。

又曰∶ 舌、喉痈,肥人感热性燥者多患此。凡舌下生如小舌为 舌,连喉肿痛即发痈。大抵兼者势凶。

又曰∶治喉痈用碧丹加金丹少许,内服膏子药煎药。(方载咽喉门。)又曰∶凡患 舌、喉痈,如大便秘,煎药内加元明粉、大黄,小便不利,内加六一散治之。

又曰∶ 舌、喉痈用加减犀角地黄汤,舌用金丹吹舌根及两旁,莫间断。喉用碧丹、金丹,频频吹入。

喉痈门主方

治喉痈喉癣口疳凤蜕(即抱鸡蛋壳烧存性) 儿茶 橄榄核(烧存性,各等分)共研细。每一钱加冰片三分,吹。

咽喉悬痈舌肿塞痛(《外科秘宝》)五倍子 白僵蚕 甘草(各等分)研末。用白梅去核,捣丸如弹子大,噙噬,其痈自破。

喉癣门主论

书云∶喉癣即肺花疮。

冯鲁瞻曰∶阴虚咳嗽,久之喉中痛者必有疮,名曰肺花疮。用坎离汤加元参、桔梗、甘草。不可用冰片吹药,恐辛散疮转溃也。(《锦囊》)陈实功曰∶凡痰火劳嗽,咳伤咽痛者,无法可治。(《正宗》)汪省之曰∶肺花疮,即俗谓喉生鱼鳞刺也,难救。(《理例》)奎光曰∶喉刺多因先患痨病重证,既多虚火上升,荣血已枯,其喉上 有红点密密如蚊蚤咬者,死勿治。

陈远公曰∶人有生喉癣于咽门之内,以至喉痛。其证必先作痒,面红耳热而不可忍,后则咽唾随觉干燥,必再加咽唾而后快,久则成形作疼,变为杨梅红瘰,或疼或痒,而为癣矣。夫癣必有虫在咽喉之地,此因肾水之耗,以致肾火上冲而肺金又燥,兼治杀虫以治癣,庶几正固邪散,虫可尽扫也。化癣神丹∶元参、麦冬各一两,白苏子、白薇、甘草、紫菀、鼠粘子、白芥子各一钱,百部三钱,水煎服,二剂疼少止,又四剂癣虫尽死。换用润喉汤∶熟地、麦冬各一两,薏仁五钱,桑白皮、生地各三钱,山萸肉四钱,贝母、甘草各一钱,水煎服,十剂痒痛俱除矣。方中再加肉桂一钱饥服,为善后之计,万举万全也。(《辨证冰鉴》)奎光曰∶喉癣,乃虚火上炎,肺金太旺,致攻牙关,生如哥窑纹样,又如秋叶背后红丝,饮食阻碍,咽痛虽不致殒命,久则咽喉失音而不救。

又曰∶喉癣用碧丹吹,不时服膏子药,再服煎剂加大贝母下气,守戒一月愈。(方载咽喉门。)

喉癣门主方

喉癣(秘方) 头胎黄牛屎,以新瓦洗净,盖屎周遭,用文武火 烟尽存性,研末,将芦管徐吸入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