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疡医大全
14984300000086

第86章

羌活 防风 川芎 生地(各一钱) 升麻(一钱二分) 细辛(四分) 荆芥 独活 薄荷(各六分) 石膏(二钱) 甘草(五钱)水煎食后服。(如湿热甚者,加黄连、山栀;恶热饮者,加龙胆草。)石膏汤 治胃有实热,牙痛或上牙肿痛。

升麻 知母(各一钱) 石膏(一钱五分) 大黄(酒蒸,二钱) 山栀 薄荷 赤茯苓 连翘(各八分) 朴硝(六分) 甘草(五分)水煎。食远频频口咽,即愈。

牙痛防风 羌活 青盐 荜茇 细辛 川椒(各等分)研细擦噙。

又方 用清凉药转痛者,用从治之药治之。

荜茇 川椒 薄荷 荆芥 细辛 樟脑 青盐上为末。擦牙拔出热涎。

验方 素心蜡梅花一朵煎汤,漱齿,其痛立止。但不可咽下。

牙痈门主论

奎光曰∶牙痈,一名牙蜞风。初起一小块,生于牙龈肉上,或上或下,或内或外,其状高肿红 ,寒热疼痛者是也。牙痈,牙龈红肿,但口能开合;若牙咬则牙关紧闭,口不能开,以此为辨。如牙痈肿痛,龈肉突出,先用金丹碧丹(方载咽喉门。)吹入牙龈,外用黄熟香削成凿子样,从容放进牙关垫住,则牙关渐开,即将金丹吹入患处。

又曰∶牙痈专用口疳药最稳。(方载咽喉门)《心法》曰∶牙痈久不收口,如过服寒凉者,必生多骨,候骨尖刺出,摇则离动,始可取出,其口方敛。

牙疔门主论

陈实功曰∶牙疔生于牙缝之中,顶高突起,痛连腮项,破则流血。先宜针刺,照疔疮门施治。(《正宗》)

牙门方论

奎光曰∶牙 属胃火,发于牙龈,如豆大,或内或外,发无定处。治宜先用金丹碧丹,吹牙消散,后用口疳药,(方俱载咽喉门。)加薄荷、冰片吹之。煎药内加石膏、连翘。

牙咬门主论

奎光曰∶牙咬证,生于牙齿尽龈中,牙不能开,牙关紧闭。此证初起势甚,至夜尤甚,形状虽凶,尚在可治。宜先用金丹、碧丹吹入牙龈,外用黄熟香削块垫牙,俟齿开时,再吹金丹。(方载咽喉门)

牙菌门主论

奎光曰∶牙菌生于牙龈,其形状紫黑色,高低如菌,此属火盛血热而兼气郁而生。宜吹口疳药。(方载咽喉门)并服煎剂。

牙漏门主论

澄曰∶牙漏之患,多起于心胃火郁,肾阴消涸,或心事郁遏。多起于上门牙龈上,或下门牙龈上,初则高肿作痛,久则上现黄泡,破后出脓渐安,虽然出脓,其口难完,细如针孔。但遇操劳,或心绪烦扰,或煎炒烟酒过度,发则肿痛,时出秽脓,更有串至左右齿根,遂成牙漏,虽不致命,颇亦为累。初起治宜升阳散火,久则当用六味地黄汤加元参、钗斛,多服久服,自可全愈。初治切不可妄用苦寒之药,内服外搽,致令心胃之火郁而又郁,反使火毒根株愈深。亦不可早用敛药,亦能使火毒内敛,便有腐蚀脱龈、落齿之害。吹药,在牙疳口疮门中,选用。

又曰∶溃后饮食后必须漱洗,庶不致饮食塞其脓窍,反令胀痛。

又曰∶远年近日,牙漏穿蚀,久不收功,用鲜竹一颗,锯成一头留节,一头无节数段,将食盐装结实了,放炭火上 红,取出冷定去竹,将盐研细。每日擦漏齿上,久则收功,经验多人。

牙宣门主论

岐天师曰∶牙宣,又名齿衄。齿乃骨之余,肾之所主也。肾火外越,故齿出血,以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一钱治之。(《秘录》)陈实功曰∶牙龈血出如线,或鲜血时从外溢,名曰牙宣。此乃心肾火邪,逼血妄行之故,治当凉心滋肾为主。如血出如线,其涌如泉者危。(《正宗》)冯鲁瞻曰∶小儿二三岁后,乳食互进,或醉后房劳乳儿,致成肾疳。啼时满口皆血,名曰宣露。(《锦囊》)又曰∶凡血从齿缝中或齿根出者,谓之齿衄。有风壅,有肾虚。风壅者,清风散,外以祛风擦牙散;肾虚者,以肾主骨,齿者骨之余,虚火上炎,服凉药而愈甚者,此属肾虚,上盛下虚,宜盐汤下安肾丸,仍用青盐炒香附黑色为末擦之。然少阴气多血少,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亦隐隐而痛,多欲者犯之。亦有胃热而齿断出血者,阳明气血俱多,火旺则血如潮涌,善饮者多犯此。宜清其热,清胃散主之。

又曰∶齿缝出血者,以大剂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一剂即瘥。间有不瘥者,肾中火衰也,再加五味子、肉桂而愈。

窦汉卿曰∶牙宣,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亦名龈宣。此候牙齿缝中出血,上属脾,下属肾,吐血痰至斗,为难疗者。急宜速治,迟则难生。先用蚌水灌净,然后吹药。(《全书》)汪省之曰∶牙宣乃阳明胃经实火上攻,故血从牙缝中出也。血出不止者杀人。(《理例》)又曰∶胃虚火动,腐烂牙龈,亦能有此;但常常渗流淡血不止,非同实火鲜血直出也。实火以清胃石膏汤为主;虚火宜归芍地黄汤为主。如齿龈腐烂血出不止者,犀角地黄汤、人中白散主之。

奎光曰∶牙宣,乃齿缝出血,上属脾,下属胃,实火上攻所致。亦有胃虚火动,腐烂牙龈,以致淡血渗漏不止,内服扶脾清火之剂,外用珍珠散吹。

牙宣门主方

加味地黄汤大熟地(四钱) 山萸肉 山药(各二钱) 骨碎补(三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一钱六分) 水煎服。

止血四生汤生荷叶 生柏叶 生地黄 生艾叶(各三钱)水二盅,煎一盅,加童便一小杯和服。

齿龈出血(《兰室宝鉴》)麦门冬煎汤漱。

又方 人中白 ,研细,擦之。

又方 陈糟茄子 灰,擦之。

又方香附米( ) 石膏( ,各一两) 侧柏叶(火焙黄,五钱) 青盐 (三钱)研细,清晨擦牙。漱口。

齿衄 马粪烧灰存性,研细,擦之,立止。

窦氏秘方 治牙宣并穿腮肿毒。

鹿角灰(二钱) 牛黄 玄明粉 黄柏(蜜炙褐色) 鸡内金( ) 珍珠 人中白( ) 靛花白硼砂 大红绒(烧灰,各一钱) 黄连(一钱五分) 冰片 五倍子(各三分) 雄黄(五分) 麝香(二分)各另研细和匀,吹患处。

齿衄固齿擦牙散上好食盐(成块者 ) 骨碎补 生软石膏(各四两) 新鲜槐花(二两)捣烂为团,晒干再磨末,擦牙甚妙,且能固齿。一方多寒水石、没食子。(酒煮火烘。)齿根边津流血不止 苦竹茹四两醋煮,含嗽吐之。

齿血。(《医旨绪余》)三制大黄(研末三钱)用枳壳煎汤,加童便调下,即止。

珍珠散(奎光。) 治牙宣。

乌贼骨(去壳) 象皮(炙脆) 降香节(忌铁器) 龙骨( ) 珍珠(各一钱) 儿茶 没药乳香 朱砂(各五分) 广三七(二钱) 冰片(一分五厘)共研细末,取棉花如指大,捻成团,蘸水再捺成扁式,方蘸药塞患处,以指按之勿动,二三次即愈。

牙龈出血 草决明煎汤噙之,即止。

齿衄出血吃食不得。

白龙骨 黄连 牙硝(各一两) 冰片(一钱) 白矾(一分)共研细末,每用少许,敷牙龈下。

满口齿出血 枸杞子为末,煎汤漱之,然后吞下,立止。

马牙门主论

冯鲁瞻曰∶小儿生下,啼哭不乳,宜看牙龈之上有白点如粞大者,名为马牙。急以银针挑去,即血出不妨,磨京墨浓搽。间日再看,再生再挑即安。否则脾元中气败绝,面青口撮而死。(《锦囊》)《慈幼外编》云∶凡儿生下,每日夜将清汤或苦茶蘸软绢搅儿口内,如齿边有白点,即以指甲或细针挑破,便无惊风撮口之患。

《保生碎事》云∶初生七日内,面赤喘急,啼声不出,即名撮口脐风。看齿龈上有小泡如粟米状,急以温水蘸青软帛裹指,擦破即愈。大约撮口证,必先大便热,须用生犀角及真羚羊角磨汁,和蜜饮之有效,急用大黄甘草各二钱煎服。

奎光曰∶马牙者,用初生小儿胎内受热毒,见风而生。但看牙龈上有白色如脆骨,即是此证欲发矣。出胎即发喷嚏,含乳或吞或吐而不吮,其病已深,苦不急治,入腹即死。切莫认作黄胆之类,出胎便要看,日日要挑破,至三四日病即成真,五六日坚硬难治,甚者有发而又发,大约要盈月后方免此患。先用青水以绢绕在竹箸上,拨开牙关,将银簪挑破出血,吹口疳药。(方载咽喉门。)骆潜庵曰∶初生小儿,月内打嚏,即是马牙。盖因气血薄弱,不能伏制其毒,以致心火上炎。牙龈遍生白色,用针刺破,毛青布蘸水掳洗后,用金墨搽,不复长。宜服延寿丹少许即愈。(《推拿秘书》)

马牙门主方

马牙验方(《慈幼外编》) 取桑树内汁滤清,涂之。

又方(《保生碎事》) 白僵蚕四枚,炒研末蜜调,敷唇内即好。

走马牙疳门主论

《心法》曰∶走马疳惟癖积攻牙成疳者。愈后易发,皆由积火时时上攻也。惟在调理饮食得宜为要,如山药、栗子、鹅、蟹、甜、辣等物,俱当禁忌。若稍有疏忽,必致复发。

李东垣曰∶走马疳者,热毒上攻虚脏所受。肾脏主骨,齿为骨余,上奔而溃,势如走马,故名之。

走马牙疳奎光曰∶走马牙疳,或因胎毒,或因痧痘后,发毒攻蚀齿龈,腐烂成疳,杀人最速。鼻梁上发红点者不治。色如干酱,一日腐一分,二日腐一寸,故名走马,以喻其速也。有齿者落尽而死。小儿走马疳,大人牙糟风,俱防齿落。

诀曰∶凡看走马疳,无分老幼,但上面左边门牙为牙中之主,此牙一落,则余齿尽落,此牙不落,余牙虽落俱还可治。

又曰∶崩砂疳、口疳自舌下牙龈上肿赤,口内作痛如汤泼,牙龈渐烂,亦防齿落为虞。

又曰∶走马疳,宜吹口疳药(方载咽喉门。)加牛黄倍珍珠、龙骨,痧痘后不用龙骨,加牛黄、珍珠,无不立效。

陈实功曰∶牙疳必起于痧痘之后余毒未尽,或病后内热炽盛而成。所患浮肿破烂流涎。(《正宗》)又曰∶凡秽气冲人者死。下蚀咽喉上蚀鼻梁者死,齿落无血者死,涎向内流者死,大肉已脱者死,口臭涎秽者死,黑腐不脱者死,用药不效者死,穿腮透唇者死,鼻梁黑黯者死,饮食不进者死。

冯鲁瞻曰∶走马牙疳者,多因气虚受寒,热郁在内,或食甜酸咸滞之物,积滞日久,蕴热上冲,齿焦黑烂,间出清血,血聚成脓,脓臭成虫,侵入口齿,甚则腮颊穿破,乳食难进,气喘热作而危矣。治法宜内服清解先去积热,外用温盐水洗,吹以去涎拔热之药。切不可纯以寒凉敛遏,以致郁热无从发泄,厥溃更深矣。以走马名之者,盖齿属肾,肾气一虚,则虚火邪热直奔上焦,势如走马耳。(《锦囊》)又曰∶小儿脑热肚痛,寒热往来,滑泄频频,口臭干渴,耳内疮脓;外则身体壮热,足冷如冰,面黧爪黑,疮痒肌削,齿断口疮,俗名走马。虚火壅于上焦,故乃口臭,名曰臭息。继此齿黑,名曰崩砂。更若龈烂,名曰溃槽。如热血逆出,名曰宣露。甚至牙为脱落,名曰腐根。其根既腐,病纵得痊,齿不可再,此乃急疳之候。急疳者,肾疳也,一名骨疳。乃肾脏久受伤损所致,甚至饮水好咸,小便如乳,牙焦、牙黑骨枯者死。

走马牙疳门主方

人中白散 治小儿走马牙疳、口疳以及牙龈腐烂臭黑者,并搽痔疮脓耳、男妇腿上伤、手 疮神效。

人中白(溺壶者佳, 红二两) 儿茶(一两) 冰片(五分) 黄柏 白硼砂 苏薄荷 真青黛(各六钱) 川连(五钱)共研极细。先用陈松萝茶洗净,日吹五七次。吹后涎从外流为吉,毒涎入里为凶。痔疮用麻油调搽;脓耳吹耳内;伤手疮干掺。

走马牙疳洗药(章寿祥)黑山栀 连翘 金银花(净) 黄芩 白芷梢 黄柏 玄参(各五钱) 生石膏(三钱) 胡黄连 桑白皮 桔梗 射干 银柴胡(各一钱二分) 当归尾 牡丹皮 茜草 赤芍(各一钱二分) 灯心(二十根)煎汤频洗。

又方 红枣浸桐油内,阴干又浸,如此三遍, 存性,加冰片少许吹之。

又方(《启玄》)人中白(妇人净桶内碱, 一钱) 铜绿(水飞,三分) 麝香(一分五厘)研细吹之。或加冰片。

又方 马前一两,入去核胶枣内,火 烟尽存性,为末,吹之。

又方 多年白螺蛳壳 研,加儿茶少许,乳细吹之。

又方 紫贝(即海巴) 研吹之。

又方人中白( ) 铜绿(各二钱) 冰片 牛黄(各一分) 麝香(一分五厘) 研细吹之。

又方 箬叶二十一片 研,加冰片少许吹之。

又方 野地白狗粪放瓦上 ,令烟尽,加冰片研细吹。

又方人中白( ) 川黄连 五倍子 黄丹(飞净炒) 雄黄 血竭(各一钱) 青黛(澄清) 硼砂(各三分) 冰片 麝香 牛黄(各一分) 研细洗净吹之。

又方川黄连(三钱) 硼砂(一两) 牛黄 冰片(各一钱)研细吹之。

又方 旧毡子 灰,加冰片少许吹之。

又方 取蛔一条洗净,阴阳瓦焙,加冰片二分研细。搽一块好一块。

又方 明雄、雌黄各三钱入黑枣内,纸包煨透,同枣研,吹。

又方 鹅粪去两头留中段,浸水澄清用绢盖,以新笔蘸水洗疳上。

神授丹枯矾(五分) 冰片 麝香(各一分) 白毡灰(三分)研细吹之。

玉液丹 五倍子拣明净者,敲作小块,去净虫网蛀屑,用好六安茶泡汁待温浸洗,滤去茶汁,再用糟坊白药丸研筛拌匀,放瓷器内,棉花覆紧,放于暖处,候生白毛为度。用筛盛放风日中,晒令极干,筛净白毛,如筛不尽,可用布将毛拭净。每五倍子十两净末,加儿茶、生甘草各二两,苏薄荷叶、乌梅肉各一两,研极细末,梨汁为丸,如元眼核大,晾干收贮。每用一丸,清茶调匀,青绢蘸敷患上。

又方五倍子(大者一个) 枣核(十个) 白砒(三四厘)将枣核白砒装在五倍子内,火 至烟尽为度,研极细。吹牙龈患处。

又方人中白( 一两) 儿茶(二钱) 铜青 麝香 冰片(各少许)研细吹上。

又方青黛 白硼砂(各三钱) 黄柏 川黄连 黄芩(各一钱)研细。用米泔水漱净搽之。

何氏济生方白硼砂(五钱) 蒲黄 青黛 黄柏 人中白( ) 马屁勃 儿茶(各一钱) 白僵蚕(五分)甘草节(八分) 麝香 冰片(各少许)合研如尘,凡走马牙疳、齿落喉烂臭不可近者,漱净吹数次,即愈。

清香散(《何氏济生》)红毡子( 存性) 儿茶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海巴( 存性) 象皮(炙) 珍珠 轻粉各等分。研极细吹之,立刻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