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14947800000042

第42章

7、乙亥,上论有边兵已不足以守,虽费衣粮,然犹不可减。王安石曰:“今若更减,即诚无以待缓急,不减则废困无有已时。若不能治兵,稍复古制,则中国决无富强之理。”上因言义勇可使,分为四番出戍。吕公弼曰:“须先省得募兵,乃可议此。”安石曰:“计每岁募兵所死亡之数,乃以义勇补之可也。”(案:《宋史·兵志》五云:陈升之欲令渐戍近州,安石曰:“陛下若欲变数百年募兵之弊,则宜果断,详立法制。不然,无补也。”帝以为然,曰:“须豫立定条法,不要宣布,以渐推行也。”两府议上番,或以为一月,或以为一季,且令近戍,彦博又以为难使远戍。) 上问:“唐都关中,府兵多在关中则为强本。今都关东而府兵盛,则京师更不足待外方。”安石曰:“府兵处处可为,又可令入卫。”公弼与韩绛皆以入卫为难。文彦博曰:“曹、濮人专为盗贼,岂宜使入卫!”安石曰:“曹、濮人岂可应募诸班诸军者!应募皆暴滑无赖之人尚亦以为虞,义勇皆良民,又以有物力户为将校,岂可卻以为虞?”陈升之欲令义勇以渐戍近州,安石曰:“药不瞑眩疾不瘳,陛下若欲变数百年募兵之弊,则宜果断,详立法制,令本末备具,不然无补也。”上以为须豫立定条法,不要宣布,以渐推行可也。枢密退,安石白上曰:“陛下以为柴世宗能开土疆服天下者,何也?”上曰:“莫是能果断否?”安石曰:“柴世宗能使兵威服振作,非但高平之战能斩樊爱能,而已天下盗贼、杀人、亡命日募以为樊军。史臣以为当时孤子寡妇,见仇雠而不敢校,后悔之莫有贷者。臣谓史官不足以知世宗,世宗非悔也。方中国兵弱,以为非募此等人不足以胜诸僣伪之国,及所募以足,则法不可久弛,故不复贷其死,此乃定计数於前,必事成功於后,岂以为失策而更悔也?世宗募盗贼、杀人、亡命者以为禁卫,不以为虞者,诚係帝王威略故也。今当平世,发义勇入卫,有爵赏之功,禄赐之利,而乃更忧其为变,恐非笃论。盖今人习见募兵而不见民兵之事久,故一闻此议,则不能无骇。然募兵之法不变,乃实有可忧。”(《纪事本末》卷六十六。原注:此据《实录》乃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朱本系三年十二月。案:《长编》卷二百十八:熙宁三年十二月乙丑,中书言司农定保甲条例。原注:云: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即此条,彼文亦可参考。朱本之误由此。)

8、太常侍丞鞠真卿责知寿州。(《长编》卷二百十八:熙宁三年十二月甲子,降知寿州、太常丞鞠真卿为太子中允,坐前任江南转运使,抑勒百姓,以苗米折纳钱劾去官勿论,特责之。原注:云:去年十二月乙亥责寿州,今又责。)

赐宗谕手札。(《长编》卷二百二十:熙宁四年二月戊辰,赐宗晟宅。原注:云:二年十二月赐宗谕手札可参考。案:原文已佚。)

9、癸未,上谓王安石、韩绛(案:《太平治迹统类》作“韩维”。曰:“吕公著言:‘条例司近转疏脱,所举官皆是奴事吕惠卿得之,并非韩绛、王安石所识。’”安石曰:“自外举者,诚或非臣等所识,然取於众议,若谓奴事吕惠卿,则惠卿在条例司用事已来,几日在外,人如何奴事得?”《纪事本末》卷六十六。)

10、乙酉,(《长编》卷二百十四:八月己未,杨汲以淤田尽力,命兼都水。原注:二年十二月乙酉可参照。案:原文已佚。《玉海》卷二十二云:十二月二十三日,命於夹河引汴水溉田。是月癸亥朔乙酉为二十三日。)

诏:“近制,皇族非袒免以下,更不得赐名授官,止令应举。自今如生子及其死亡者,即关报。遂袒免下袭公爵者,令各置籍,岁终上玉牒所;其未有出官者,依旧入大小学。”(《纪事本末》卷六十七。)

11、丁亥,兵部上陕西、河北、河东义勇数:陕西路二十六郡旧籍十五万三千四百,益以环、庆、延州保毅、弓箭手三千八百,总十五万六千八百,为指挥三百二十一;河北三十三郡旧籍十八万九千二百,今籍十八万六千四百,为指挥四百三十;而河东二十郡,自庆历后总七万七千,为指挥一百五十九。凡三路义勇之兵,总四十二万馀三千五百人。河东、陕西弓箭手数:河东七郡旧籍七千五百,今籍七千;陕西十郡并寨户旧籍四万六千三百,惟秦凤有寨户,陕西无户籍数。其后义勇浸消,悉联以为保甲云。(《纪事本末》卷六十六。原注:联为保甲在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此并据《兵志》第三卷熙宁二年事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