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14947800000111

第111章

7、壬辰,命讲议司官详求礼、乐沿革,修为典训。讲议司言:“乞置医学养士,命博士、正录、训导设三科,以教生员治经试选等,并依太学法。”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二。案:《宋编年通鉴》云:九月,置医官。宋周煇《清波杂志》云:神庙时,创置卖药所,初止一所。崇宁二年增为五局,又增和齐刂二局,第以都城东西南北壁卖药所为名。议者谓失元创药局惠民之意。岁得息钱四十万以助户部经费。)

8、癸巳,诏:“於元祐籍记姓名人子弟在外指射差遣指挥内添入‘亲兄’二字。”(《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一。)

9、丙申,案:一作乙巳。诏:“建中靖国元年及元符末奸党并合焚毁文字等,并依元祐。”(《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一,又百二十三。)

10、王厚既定河南羌族,大军将还,会闻谿赊罗撒之众据胜宗隘以逼胁湟州新羌,来宾城被围守者奔溃,乃复由巴金进讨。诏秦凤遣兵一万济师。是日,原注:九月二十。大军至胜宗,大破贼众,焚其族帐储峙,不可胜计。复完来宾城,斩弃城者。(《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原注:此据功状增入。)

11、戊戌,王厚又奏:“蕃贼见於胜宗、宗哥一带啸聚,除已分擘人马於癿当、当标等处控扼外,臣亲统大军进次湟州。寻差高永年帅熙秦两路兵随臣前进,诛抚胜宗、宗哥一带贼众,就军前措置,合行事务;仍差选第九将刘仲武权领湟州职事,在彼固实根本去讫。”原注:九月二十二日奏此。又奏:“臣亲统大军二十二日至胜宗谷,分遣兵将讨杀贼众,焚荡二千馀帐,斩获甚多,未见的实数目;胜宗一带贼众悉皆溃散。翌日,遂进军丁令谷,相度事机续具奏以闻。”(《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原注:厚二十二日发此奏,今附此。)

12、己亥,大军离胜宗,王厚以为贼虽败散,山中有遁匿者必来追蹑我军,乃别遣军设伏於后。大军既发,贼果来袭,伏发,斩首二百五十一,生禽六人,贼遂大溃。(《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

13、庚子,次绥远,奉诏班师,十有四日至熙州。《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

14、讲议司修立《诸路知通令左起发上供及本处经总费皆足二税无欠者通场务课额增倍转官条》。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二。)

15、辛丑,臣僚上言:“近出使府界,陈州士人有以端礼门石刻元祐奸党姓名问臣者,其姓名朝廷虽尝行下,至於御笔刻石,则未尽知也。陛下孚明赏罚,奸臣?党,无问存没,皆第其罪恶,亲洒宸翰,纪名刊石,以为天下臣子不忠之戒。而近在畿内辅郡犹有不知者,况四远乎!欲乞特降睿旨,具列奸党,以御书刻石端礼门姓名下;外路州军,於监司长吏厅立石刊记,以示万世。”从之。御史台钞录到下项:

元祐奸党曾任宰臣:

文彦博、(原注:故。) 吕公著、(原注:故。) 司马光、(原注:故。) 吕大防、(原注:故。) 刘挚、(原注:故。) 范纯仁、(原注:故。) 韩忠彦、王珪。(原注:故。)

曾任执政官:

梁焘、(原注:故。) 王岩叟、(原注:故。) 王存、(原注:故。) 郑雍、(原注:故。) 傅尧俞、(原注:故。) 赵瞻、(原注:故。) 韩维、(原注:故。) 孙固、(原注:故。) 范百禄、胡宗愈、(原注:故。) 李清臣、(原注:故。) 苏辙、刘奉世、范纯礼、陆佃、(原注:故。) 安焘。

曾任待制以上官:

苏轼、(原注:故。) 范祖禹、(原注:故。) 王钦臣、(原注:故。) 姚勔、(原注:故。) 顾临、(原注:故。) 赵君锡、(原注:故。) 马默、(原注:故。) 孔武仲、(原注:故。) 王汾、(原注:故。) 孔文仲、(原注:故。) 朱光庭、(原注:故。) 吴安持、(原注:故。) 钱勰、(原注:故。) 李之纯、(原注:故。) 孙觉、(原注:故。) 鲜于儹、(原注:故。) 赵彦若、(原注:故。) 赵禼、(原注:故。) 孙升、(原注:故。) 李周、刘安世、韩川、贾易、吕希纯、曾肇、王觌、范纯粹、杨畏、吕陶、王古、陈次升、丰稷、谢文瓘、邹浩、张舜民。

馀官:

秦观、(原注:故。) 汤馘、杜纯、(原注:故。) 司马康、宋保国、吴安诗、张耒、欧阳棐、吕希哲、刘唐老、晁补之、黄庭坚、黄隐、毕仲游、常安民、孔平仲、王巩、张保源、汪衍、余爽、郑侠、常立、程颐、唐义问、余卞、李格非、商倚、(原注:故。) 张庭坚、李祉、陈祐、任伯雨、陈郛、朱光裔、苏嘉、陈瓘、龚夬、吕希绩、(原注:故。) 欧阳中立、吴俦。案:据臣僚上言云云,则此所颁石刻,即元年九月己亥徽宗手书之碑,而此所籍记姓名,通计祗九十八人,与元年九月碑人数不同者,以此从元年七月乙酉所出籍记,因截去其碑尾吕仲甫、徐常、刘当时、马琮、谢良佐、陈彦默、刘昱、鲁君贶、韩跋九人,遂不及武臣,内臣等姓名,故祗九十八人。其所列姓名次序有不同者,传写有颠倒也。毕沅《续通鉴考异》,屡致疑於此,由未细异尔。

诏:“缘奸党入籍并子弟等除曾任监司罢任指定与知州人外,将其馀不得到阙合授差遣人,今后并令於所在州依条审量,具官吏保明堪与不堪;釐务内初出官,仍验付身,令召保二人,依条式声说委保事因,各连家状,一统缴申吏部。”从吏部尚书何执中奏请也。(《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一。案:《宋史何执中传》云:蔡京籍上书人定为邪等,初无朝觐及入都之禁,执中申言之,且请任在京职秩者皆罢遣。)

16、癸卯,尚书省言:“提举陕西铸钱许天启起第一运乌背折十铜钱五千缗至京,乞自禁中先用,然后颁之四方。”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六。)

17、讲议司言:“东北盐已放入解盐地分,虑客人影带私盐,走失课利,旧条未至严密,今别正法及贩乳香比盐法等条。”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二。)

18、甲辰,王厚奏:“臣已回军河州措置事务,仍每月一次轮差将官领千馀骑、附十馀日粮前去湟州及临宗、绥远、来宾一带巡绰,照管抚存新归部族讫,即回本驻劄处,并如御前处分去讫。”(《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原注:厚九月二十八日奏此。)

19、乙巳,王厚言新收复河南三城,乞置官属,诏王厚更加铨选可以倚仗者,方许保奏,给降付身。(《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云:九月,定选阶。案:《十朝纲要》、《宋史·本纪》,并系辛丑日,此从吏部侍郎邓洵武之请也。《编年备要》、《通鉴续编》及毕续《通鉴》以洵武时为刑部尚书,误。《东都事略邓绾传》有明文可据。《传》云:洵武进吏部侍郎,以神宗更定官制,独选人官称尚未是正。洵武上疏曰:“神宗稽古创法,釐正官名,使省,台、寺、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而制禄。命出之日,官号法制,鼎新於上,而彝伦庶政,攸叙於下。今吏部选人自节察判官至簿、尉凡七等,先帝尝欲以阶寄禄,而未暇愿造为新名,因而寄禄使一代条法粲然大备。”徽宗从其言,迁户部尚书,移刑部。《编年备要》云:改留守、节察判官为承直郎;书记,支使,防团判官为儒林郎;留守、节察推官,军监判官为文林郎;防团推官为从事郎,令录为通仕郎,知令录为登仕郎,判司簿尉为将仕郎。《通鉴续编》云:国初以来,大率以职为阶官,而以差遣为职,名实混淆。元丰虽定官制,而此亦未正,刑部尚书邓洵武亟言之,遂定选人七阶,以易前弊。后改通仕为从政,登仕为修职,将士为迪功。而专用通仕、登仕、将仕三阶奏补未入官人,承直至修职,须六考,迪功七考;有官保任而职司居其一,乃得磨勘;坐愆犯,则随轻重加考及举官有差。

又:云:蔡京乞令诸州置崇宁观、寺,从之。案:《宋史·本纪》癸巳日。

又:云:立考课法凡三十条。

1、十月(案:钱氏《朔闰考》:是月丁未朔。《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四注云十月庚午五日,当有字误。) 戊申,尚书省言:“乞降当十钱样於天下。”诏:“各降一千,分布晓示,使人识认,有司觉察如稍异,许越诉,论如和钱法,以钱计赏。”(《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六。)

2、庚戌,诏:“应元祐係籍人并依寄禄官与请给,更不注差遣;见有差遣人并罢其子并亲兄弟,并与宫观岳庙差遣;内係选人者,与监当差遣,不得与改官。”(《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一。原注:臣僚姓名当检附。姓名已见九月二十五日。三年十月末张商英罢,提举灵仙观,当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