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官常典县令部
14943200000006

第6章 名臣列传三

明二

贝秉彝

按明外史循吏传秉彝名恒以字行上虞人也永乐

二年第进士授邵阳知县地僻民顽前令治尚严秉

彝独用宽和民咸爱戴岁余以祖丧去复丁母忧服

阕改知东阿地当冲要素苦使客往来秉彝规措有

方民亦不扰有兄弟相讼晓以大义使退思兄弟皆

悔谢岁旱祷雨立应蝗生引咎责躬蝗遽散献议于

朝请行平籴法为备荒计帝嘉之下其议为他郡县

式坛庙黉舍罔不修举乡社亦皆立学时循行田野

观民耕获验其勤惰而劝惩之县西南有巨浸每春

夏霪潦辄泛溢为田害秉彝欲开渠纳诸大清河僚

佐持不可曰法不得擅役民秉彝曰吾以利之也有

罪请独任之及渠成得沃壤数千亩流亡来归者甚

众帝北巡命山东民供馈饷他邑令皆惮行秉彝独

毅然就道与民相劳苦迄师旋无一民失所性喜综

画凡废铁败皮朽索故纸悉收之工匠暇辄令煮皮

为胶铸铁为杵捣纸索为穰贮之库车驾屡北巡敕

使督建席殿悉以所贮济用民力为舒有荐其廉公

堪任风宪者征命已下耆老百余人诣阙乞留乃还

任二十一年三考绩最当迁耆老复诣阙乞留诏进

二秩仍治东阿民闻秉彝复来欢迎数十里尝坐累

罚役京师时有令役满即复官民竞代其役凡三罚

三代之其得民心如此以宣德元年十一月卒官僚

属胥史及邑中缙绅士民咸哭之恸议留葬东阿其

子固辞乃已

钱本中

按明外史循吏传本中武进人读书通法律举人才

历知故城元城两县有治声改知吉水豪民宿吏素

为民患者捕其魁徙远方邑中肃然新坛壝学舍集

诸生躬为教督旌别劝率政务清简不任刑有盗聚

山谷时出寇掠郡守议加兵本中单骑诣贼垒晓以

祸福咸相率缚贼首自归本中励清操门无私谒妻

子布衣蔬食裁足朝夕以诖误罢官父老奔走号泣

乞留不获郡人胡广时在内阁力保之得还任民闻

本中复来空闾井迎拜如见父母以永乐九年二月

卒民哀慕留葬吉水争负土营葬焉

胡寿安

按明外史循吏传寿安字克仁歙县人建文中举于

乡入国学历事吏部授信阳知县调获鹿并有政绩

以内艰归永乐十一年服阕起补新繁首延父老询

邑中利病而罢行之每岁春躬行原野劝民耕植遇

田亩荒芜或庐舍圮坏者辄询其窘乏所由为之资

给常举宋陈襄教民格言劝导民间子弟多欢然从

化岁久旱田畴尽裂斋戒祷神大雨沾足性淡泊布

衣粝食如未仕时寝处止一纸帐后圃种芦菔数畦

使车往来采以供客或充馈遗礼其子来省两月烹

二囗寿安怒谯责之其子后亦率化三宰大邑未尝

携妻子或言公之名美矣奈妻子何寿安笑曰吾辈

读古人书畴不思建立名节及登仕版以玩好声色

败者众矣矧妇人女子其性犹水一以金珠锦绣荡

其心彼将欺我而窃取故不欲其为身累也闻者以

为格言十五年考绩赴京民遮道泣送者千数事竣

遂告归

石启宗

按明外史胡寿安传寿安同时石启宗江西乐平人

以荐举为歙县知县守官廉谨人莫敢干以私而临

民平易不尚威严尢善决滞狱人称神明岁旱祷之

即雨及蝗生祈于城隍神蝗尽殄岁屡有秋小大乐

业以永乐六年卒官人咸哀慕

余宽

按赣州府志宽字仲仁赣县人永乐十八年庚子以

乡荐授浙江金华知县景泰初复除福建沙县时因

邓茂七之乱邑遭屠烬百里尽为榛莽宽至无屋可

居风餐露宿日焦劳于荆棘髑髅中抚恤疮痍招集

流徙重建公署收揜枯骸镇守刑部侍郎薛希琏一

切倚赖之宽亦殚思竭力为之经营料理已而民疗

渐舒流亡渐反闾井旧观粗复父子妻孥始得保聚

乡土而宽以劳瘁卒于官所谓以死勤事者百姓悲

号如丧考妣见祠邑之名宦

范衷

按明外史循吏传衷字恭肃丰城人永乐十九年进

士除浙江寿昌知县公正仁恕民情翕然辟荒田二

千六百亩兴水利三百四十有六区境内大治正统

五年三考报最当升擢邑人群颂其德政丐留御史

核实以闻朝命许之寻以外艰去服阕起知汝州亦

有令誉居官以清节自持恶衣恶食妻子告乏亦不

顾吏部尚书王直察举天下廉吏数人衷为第一性

至孝庐父墓瓜生连枝有白兔三常驯伏墓侧乡人

莫不高其行

俞益

按明外史范衷传衷同时有俞益者余杭人永乐二

年进士时方博征名儒修永乐大典益与焉书成授

靖安知县廉平为治上下安之亲丧服阕改知潜山

其地僻陋鲜学者躬为教督勤于民事拊循有加两

为县令垂二十年持己爱民始终若一其学长于春

秋屡分考乡试会试明于鉴别以宣德九年卒官贫

无以敛吏民哀慕而助给焉

叶宗行

按明外史循吏传宗行松江华亭人永乐中东吴大

水松江尢甚以黄浦下流壅塞水无所归宗行上书

请弃故道浚范家港引浦水入海禁民无私作坝以

遏其流帝善其言命往从尚书夏原吉相治事竣原

吉荐其才擢钱塘知县民困徭重宗行定法俾民自

占甲乙书于册循次役之遂均词讼稀简不尚威严

未逾年翕然称治一日庭前有蛇蜿蜒若有所诉宗

行曰若岂有冤乎吾当验之蛇徐入饼肆炉下发之

得尸乃肆主利其财而为之者遂伏辜尝行江中忽

舟重不能进视之有尸挂于柁盖里中人杀而沈之

者亦捕其人抵法仁宗在东宫闻其名戒所司不得

轻侮按察使周新风采严峻独重宗行尝候其出潜

至邸舍视之惟银鱼腊一裹他无所有新叹息携少

许去明日召宗行共食曰此君家物也饮之至醉用

己仪仗导之归时呼为钱塘一叶清十五年营建北

京宗行督工匠往役卒于途新闻之悲悼累日为文

以祭钱塘吏民无不叹息泣下者

徐士宗

按明外史循吏传士宗浙江山阴人永乐间为贵溪

知县适县圮于水士宗夙夜经画重建县治学宫及

诸公廨下无所扰民困积逋奏请征布以舒之田畴

冲没者奏蠲其税岁旱露跣以祷饥则设策振救数

年田野尽辟户口日增治行冠于列郡宣德六年三

考俱最民惟恐其迁去群走京师丐留帝嘉之命增

二秩还任

孙浩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浩永乐中为合阳知县遭丧去

官洪熙时陕西按察司言浩前为合阳抚字不怠廉

公有为吏畏其威民怀其惠今所属咸宁阙知县必

得如浩者方能称职乞圣恩调任宣宗嘉叹即命起

复赴咸宁浩果以称职闻超擢辰州知府

薛慎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慎知长清大得民心以亲丧去

洪熙元年九月长清民知慎服阕相率诣京师乞再

任吏部尚书蹇义以闻且言长清别除知县已久即

如民言又当更易帝曰必其不如慎故民复求旧国

家置守令但欲其得民心苟民心不得虽屡易何害

遂还之

吴原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原知吴桥有异政洪熙中以九

载考绩赴部县民八十余人诣阙言原勤于抚字赋

役平均民生乐业乞留任帝即从之

陈哲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哲为博野县民大爱之以旧官

还职解去宣德元年部民恳诉于巡按御史言旧官

才德不逮哲远甚惟哲有父母斯民之心乞还之博

野毋令小民失所御史以闻帝亦报可

畅宣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宣知秦安以母忧去民群诉于

副使邝野言宣为政廉能抚民慈惠科徭平流徙复

讼狱清简盗贼屏息倘别除他官民将失所野以闻

仁宗命服阕还任宣德改元宣服阕吏部以请帝曰

民欲之监司言之固当从况有先帝之命乎其即还

刘伯吉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伯吉知砀山有惠爱以亲丧去

及服除砀山民守阙下求再任吏部言新令在砀山

已二年矣帝曰新者胜旧则民不复思今久而犹思

其贤于新者可知矣遂易之

孔公朝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公朝永乐时知宁阳清廉直干

惠绥小民民深戴之坐与同僚饮酒忿争并遣戍部

民屡叩阍乞还皆不许宣德二年诏求贤有以公朝

荐者宁阳人闻之又相率叩阍乞再得公朝终惠百

姓帝顾吏部蹇义曰公朝去宁阳已二十余载民数

数奏乞不已此非良吏耶可即与之

郭完马旭杨信李禧王黼张庸

吴韫李信宋端

按明外史徐士宗传完知会宁洁廉正直一志爱民

尝责一奸人反为其人所讦遂被逮里老三十余人

走数千里伏阙下讼冤乞还完终惠百姓帝亦报许

其他若内丘马旭桐庐杨信北流李禧洋县王黼保

安张庸获鹿吴韫遵化李信扶风宋端皆以九载奏

最为民乞留即加秩久任以故吏称其职民安其业

循良之风于斯称盛焉

吴祥

按明外史史诚祖传其时县令以久任得民者有吴

祥蠡县人永乐中知嵩县为政宽和流民自归者二

百余户境有猛虎劫贼为患祥虔祷于神未逾岁获

虎二十余贼亦散去宣德五年三考绩最当迁民群

诣阙下丐留诏增二秩还任其后屡考屡留阅三十

二年而卒邑人莫不哀悼

陈奂

按江宁府志奂字聚奎慈溪人永乐中知扶沟有善

政擢督府都事以赤县烦剧须干理吏乃改上元奂

被知遇自奋励囗月县中大治有妇与外遇而杀其

夫者将殡矣奂于丧所擒妇诘问得实诛之人以为

神后改刑部主事仁宗监国时素闻奂能及即位奂

入奏事迎谓曰此上元陈知县乎其受知若此

万霁

按吉安府志霁字季丙安福人宣德五年庚戌进士

授阳朔知县阳朔地僻陋壤土虽沃腴而惰于耕作

霁至乃令民垦土田春耕时具酒脯躬自劝劳山地

则令树艺麻粟木棉妇女教令纺织由是阳朔遂为

富邑又为新学校选秀民躬为训课嫁娶葬祭教之

皆有品节民俗丕变山峒夷出掠当道议举兵将株

连良民霁力陈愿以身保民无他活数千人去位阳

朔民立祠祀之

囗直

按兖州府志直滕县人洪武乙卯举于乡宣德间擢

宿迁知县宽廉平易兴学劝农未囗月民相率趋令

邳州有张氏以种瓜为业一夕为人刈其苗殆尽诉

于直直曰汝有雠家乎曰李荣与予旧有怨直即召

荣及瓜田四邻收其镰锄数十事雪之独荣镰水味

腥苦荣遂辞服州民张谨妻朱氏书失金环钗钏六

事为姑所挞几死其兄弟诉于直直召朱氏问曰是

日往来者何人曰有出嫁小姑并邻妇三人即日召

四妇人至则以布蒙其面坐之帐中使各伸足帐外

令隶曰此是盗金环者取大杖杖之一妇即缩其足

出而询之乃小姑也一鞫即服邻境杨氏兄弟五人

争产讼经年不能决越境来诉直命跪庭下累日引

古人兄弟友爱者反复开谕之五人感悟请不复争

上元县人有囊钞五百贯为人盗去诉于直直曰汝

何所见答曰只枕一石他无所见直曰奈何令人取

石入城隍祠决而求之复以其状焚于祠下人争趋

观密令隶数人听察众中又令二人立门下凡观者

出入皆索钞一贯无钞者不得出有二人私相语曰

我知盗囊钞者出此我与汝即其门道其故彼惧而

分我则已隶辄执之遂得盗钞者其理民讼多类此

正德元年卒官邑民老幼携扶哭于县门相属不绝

有送丧至滕葬毕而后归者

王彝

按宁波府志彝字友伦鄞人宣德中令仙游先是邑

人积苦征敛多逋负者彝至抚字有方科差不扰首

奏免小屿寨土兵之役乞邻邑助枫亭驿厨传之供

计都里以均坐派条征输以完积逋民渐复业政既

成自廨治坛壝以及仓库门路悉葺治之民不知有

役也比三年卒于官邑人爱慕不已立碑颂德建祠

祀焉

祖述

按苏州府志述字尚贤宣德时人以福建参政左迁

嘉定县令悉心民隐每朔望必集父老谘询邑中利

害又建议以邑之边侥田啮于海额赋无从出宜蠲

岁办漕艘若干民苦督责不支多窜徙者宜罢奏上

皆报可境内之水为潮汐所淤禾比不登六年间次

第尽疏时簿朱诚有廉名为奸黠吏所诬夺官特为

奏雪而擒治诬者故僚属竞劝俗用丕变焉

郭南

按明外史循吏传南正统初为常熟知县勤敏善理

剧甚得民心民素患差徭南召父老谕曰令尔输米

四石准役一岁可乎父老顿首曰往者一岁之役费

至五六金今如明府言止一金耳奚不可乃为仓贮

之以给役费岁终钧考费止三之二遂减下岁之输

民益欢悦僚属有事于乡者严与之约以食物随行

过囗即继之俾勿扰下其惜财爱民皆此类也县产

软栗南食之而甘叹曰后必有以此进贡者为吾民

永世害矣命悉拔之十二年以老致仕父老及宦于

朝者交章乞南还任英宗许之

张璟

按明外史郭南传璟沁州人正统元年知平山县善

抚字讼简盗息户口日增乃修举废坠学校坛庙官

廨无所不新而民不知劳九载满士民留之为进秩

复任景泰初母忧去又相率乞留命夺情视事久之

卒官士民哀号罢市

徐荣

按明外史郭南传荣知囗城有惠爱以亲丧去官既

服阕囗城耆老百余称荣廉勤奉公吏民畏服见在

县令昏耄不任事乞还荣囗城终惠百姓诏下御史

核实乃还之景泰初九年秩满部民复状其善政乞

留天子亦报可

何澄

按明外史郭南传澄四川人正统初为安福知县廉

静慈祥外若无为而内有区画巡抚赵新以为不胜

任奏除代之部民不服走诉宪司弗纳乃相率走阙

下陈澄善状乞留诏下巡按御史复核果若民言乃

令还任澄既还筑寅陂浚渠道复密湖之旧水利大

兴去弊除患如治其家民大爱之秩满当去侍讲刘

球为民代请乃复留

田玉

按明外史郭南传玉内江人正统时知桐乡善恤民

隐有实政时浙闽用兵征需繁重玉经画有方民以

不扰及丁父忧县民诉于上司乞夺情视事朝议不

许既服除县民复以为请巡抚周忱亦奏保帝乃可

之当是时英宗承仁宣之后加意吏治长吏优治行

为部民乞留者率从其情或增秩久任或即行超擢

其坐事及遭丧去者部民保留亦辄报可

叶骐

按明外史贝秉彝传秉彝后有叶骐者亦为东阿知

县有贤声正统三年以九载考最入都县民群列其

善政乞留下所司核言皆有征乃可其奏

胡济

按广西通志济字孟时南海人洪熙初御史胡启先

以贤良举授广西布政司检校正统三年佥事王凯

以廉介荐知理定县招徕流民复调平南县界藤峡

猺獞不时侵掠移窜者多济筑城卫之民始奠居九

年总兵官韩观征剿藤峡大同明化二里民多就俘

者济力为辨释蒙活者二千余人民怀其德以疾卒

于官

宗显

按宁波府志显字必彰正统九年举人任宜兴知县

辨察民冤一介不取人呼为宗青天为之谣曰二三

万户皆传说八九十年无此官升顺天大兴知县厂

卫官校见其清苦亦不忍犯迁南京都察院经历

王黻

按怀庆府志黻字文绣河内人正统间以举人为山

东峄县令廉明仁惠兴学劝农峄土瘠民多逋黻给

牛种课其勤惰招抚流亡复业者万余口教民户种

桑枣百本妇女岁蓄旨八十斤以时单骑检民闾违

者笞比三载田皆可耕户皆可赋教民如教子弟不

可犯然重朴责民不若教者初犯纪其过释之再犯

诟詈之三犯惩有差祷旱辄雨祝蝗蝗不入峄界邻

封沂州民请为沂牧滕县民请为滕尹峄民恐叩阙

吁留者千余人丘文庄商文恪素昧平生以诗投赠

焉任峄十八载以疾归峄民辇粟资其家不受比卒

祀乡贤后数十年滕之黄中色为河内令曰贤如王

公奈何不尸祝之捐金建祠北郭岁时致祭

甄铎

按开封府志铎字文振祥符人性刚方雅尚志操正

统丁卯贡礼部景泰中授定兴县令县密迩京辇号

难治下车剪锄凶顽抚慰良弱节缩浮费不逾年政

令大行定兴邑小路冲先是走递马匹及柜杠什物

堆垛概县民力疲弊铎立法编定排甲班次分番走

递合用柜杠弗泛给由是民乃宽舒邑中一二黠豪

赇结京中要官为亲识素与邑令抗礼相往来通馈

遗邑长皆折节下之铎峻拒裁抑有犯则绳以法黠

豪大肆诋诽煽构成狱定兴民无男妇少长殆千人

伏阙声其冤乃准行勘使者密受风旨以威严临之

欲其诬服铎神色自若使者恍惚间若闻空中厉声

曰铎好官汝宜存公使者乃虚心鞫审事得白复补

文安乃分上中下三等躬亲察验赋役均平又教民

种桑枣今蓊郁成林父老指示幼者曰此甄公桑枣

也其遗思在民如此秩满致仕得请即行囊囗萧然

至无以代步民涕泣攀送乃各出赆市一马乘之归

铎曰吾抵汴即遣还民或有未信者至汴果遣马归

父老咸叹服以为近代未有也

刘谅

按兴国州志谅字守贞宣化坊人景泰间以国子生

授盐城令一以诲士课农为务岁值蝗祷于城隍悉

赴海死旱祷雨雨辄应境内一村独不雨遣使廉之

得妻杀夫故人尢骇异时淮贼乔亮猖甚当道捕不

获责谅捕乔闻自投解曰毋累仁贤父母当道奖为

淮之治行第一

按明外史循吏传字源深增城人第天顺四年进

士除弋阳知县慕古循良风日集诸生讲道助其不

给置义仓储粟万石周民惸独中官镇守者苛敛不

经他人莫敢抗独每事裁之曰宁我受谴毋虐细

民岁旱徒跣祷烈日中雨即降民间利弊兴除殆尽

而自奉泊然一介无取民戴之若慈母成化三年抚

按官举治行尢异赐封敕奖励及其父母久之以

御史陈选荐迁饶州府同知

萧昱

按绍兴府志昱字用光山阴人授贵溪令以简易慈

爱为政民甚德之寻丁母忧复补高密初民困于征

输皆相率亡去昱至缓征发赈流徙渐归密地当沙

河下流漫流杀稼昱治塘浚沟取南人水耕法教民

滨海为田立均徭九等例抚按取其式颁之通省政

暇亲课诸生朔望集耆老于庭导民孝弟卒于官民

倾邑哭送有及淮而返者两邑皆祠祀之

白旻

按济南府志旻字彦和保安人天顺间为阳信丞谢

绝私贿创常平仓恤流移息讼狱弭盗贼劝输逋赋

岁旱步祷蝗不为灾居官五载岁稔民和乃告其僚

属廓修庙学都宪年富称为治行第一既而令缺男

妇八千余人诣阙奏请遂升阳信知县为令九年化

美俗淳几于刑措增里三十有六增户四千一百增

丁一万三千二百筑室学宫以延多士成化弘治间

阳信真儒辈出若李逊唐恺韩荆毛思义董琦诸人

有名当世旻之力也

余金

按苏州府志金字贡之内江人成化初以进士知长

洲群吏作奸金以理教诫不率者稍加惩艾民多讦

金不设钩距一以公议裁决无容心讦者谓不可欺

亦不可犯稍引去其终讼者转诣上司上司曰汝有

贤令毋庸至我其人亦解散徭役丁夫每患为下人

颠倒金置手籍默视始得其平豪夫富子不少假借

谢绝请托防戒家人甚严不得辄至中门常见几有

纸画数幅乃其子购之他地者悉焚之十年召为监

察御史

王秉彝

按靖江县志秉彝字好德巴县人成化三年以举人

授江阴令时骥沙未设县民困于赋役秉彝时乘舟

至止拊循安辑量沙之涨坍用甲之羡补乙之缺积

逋始清输粮涉险者计银布抵之招流亡缓积负助

谷种赎子女资婚葬三年间往返风涛中无怠既议

置县又履亩察土定赋令可为世守迄今邑之征科

皆其制也靖再易令民怀之不忘立去思碑郡志载

秉彝为靖邑名宦之首

唐溥

按广西通志溥字文溥全州人成化四年戊子乡荐

授四川巴县令民有兄弟讼产者责以大义遂相让

或讼贫不能婚溥给以金讼窃衣访迫于寒给衣遣

之相地筑塘堰凡百有七十所巴人赖之

按武进县志字克礼成化十四年戊戌进士授福

建莆田令再任浙江嵊县俱以忧去服除改江西万

安县以刚直忤郡守调福建永春除豪强清逋赋决

淹狱擒巨盗下至桥梁道路纤悉不遗民甚德之一

日值岁除晏坐斋阁忽蛙鸣于庭逐之复至嘿

念蛙非时而鸣其有冤乎因起迹之蛙投入道傍眢

井中遣人发掘有枯骨钉贯其颅悉心推求得杀

人者主名置之法邑人为青蛙记神其事升太仆丞

卒于官

丁积

按明外史循吏传积字彦诚宁都人成化十四年进

士授新会知县至即师事邑人陈献章尊其所闻而

行之其政以风化为本而主于爱利不慑权贵中贵

梁方者新会人也其弟长横于乡既重责民逋复诉

于积积追券焚之且收捕系狱由是权豪屏迹见俗

尚奢侈申洪武礼制参以朱子家礼定为中制择耆

老诲导月朔进问于庭优礼其能者而惩其不率者

严赌博窃盗之禁榜门示耻良家子游惰不事生业

者聚之庑下使日诵小学书亲为解说冀变化其习

谨祀事牲牷酒醴必极精洁肃然将事若神明陟降

然故事民出钱输官供役名均平钱其后吏贪复令

甲首出钱供用曰当月钱贫者至鬻子女积一切杜

绝甲首输均平钱毕即归田无复事欢若更生俗信

巫鬼为痛毁淫祠常以辨冤忤上官下之狱民号泣

欲为营解积书示之曰心苟无愧祸福非所图慎毋

重吾之不德久之事亦解十八年大旱筑坛于圭峰

顶盺夕伏坛下者八日体惫甚雨亦大澍然积自是

得疾遂卒年四十一士民相聚哭于途有一妪夜哭

极哀或问之曰来岁膺甲首丁公死吾何以聊生其

德化入民如此相与祠之

章忱

按明外史循吏传忱会稽人成化十五年由进士为

临城知县首咨民隐凡民所欲恶以次兴除一以爱

养休息为务岁大饥民多流窜忱招徕抚辑给以种

食而免其征徭归者接踵久之旁邑流民愿附籍者

亦数十户亩券税牒有久不别白者悉为条格以清

其欺隐城北泥河出源泉流甚博豪民据之罔利忱

率众筑堤引水灌苗又教民为桔槔以济高阜邑自

是有水利乡鄙旧无医药有病端事祷禳忱检方书

修药饵施之且谕以医祷缓急全活创社学及阴阳

医学邮传养济院各一所皆不劳而事举暇则督课

诸生训以孝弟忠信之道岁春令民会男女节其婚

嫁之仪不得论财贿民是以鲜怨旷讼者至为明示

曲直劝以讲信修睦多自惭引退上官非公事役民

忱坚不奉令亦终不能害久之迁太仆寺丞去士民

为立去思碑

余泰

按延平府志泰将乐人成化十六年庚子举人知广

东兴宁县宁民尚争交相攻讦有经十余年不决者

泰至廉得其情数日剖之殆尽宋县令颜衮主簿徐

千能同死节为之考证志载立祠率父老祗谒民始

知义生员薛绪王天与被诬久系为之申释绪得复

廪膺贡天与后登科第士气益振邻封龙圭石马二

洞旧戍与贼通隐为陈利害洞贼帖服其恩威并济

如此后无意仕进乞休归杜门不出卒年七十二有

春庵文集藏于家

周洪

按武昌府志洪字廷诰直隶上海人成化十七年辛

丑进士明年铨知蒲圻督农种粟蓺麦植桑麻令妇

女业纺绩治丝枲土田高燥者造筒车灌溉民赖以

足衣食又置号房及各乡社学每学置田三十亩令

生徒父母合力耕收以为教读学俸创义仓六所储

谷三万石至正德初邑大旱民赖以生邑有大奸顽

大书其门虽权右不避民大感化征拜监察御史

徐恂

按苏州府志恂字信夫嘉定人成化十九年癸卯举

人知嵊县课最改知南靖值海寇薄境恂至环栅为

垒募民骁勇者教之兵擐甲以战俘斩数百人余众

遁去捷闻有彩币之赐竟以劳悴卒于官县故有过

山钱为民患恂始裁罢未及着为令卒之日民感泣

曰过山钱又自此始矣

高瑶

按广东通志瑶闽县人成化十九年知番禺县为政

先风化后簿书节财务义以身倡之且廉正有威人

自不犯县左有权幸所创寺僧不敢杵钟权幸问故

曰畏高耳明日僧逃去权幸寻亦撤钟布政使陈选

每叹赏曰古循吏弗过也瑶母诞日选为诗赠焉市

舶太监韦眷家人不法选籍其私货诸司无敢收者

瑶请以身当之尽没入库权贵为之夺气未几眷诬

奏选被逮瑶亦落职束书数箧角巾飘然去士民泣

送者几千人

王缙

按济南府志缙大同山阴人成化十九年临邑知县

指天自誓保护百姓课民间艺桑蚕织傍邑有诬服

巨盗直指以属缙缙讯无左证意不欲株累平民乃

极为囚原直指复属他令治是狱论死者若干人直

指遂大器他令而劾罢缙未几真盗坐他狱杀人事

发案前狱各有据当事乃大直缙镌他令级于时县

人称为王佛又曰镜王谓慈而且明云

杨护梁俭

按明外史循吏传护象州人俭泰和人成化中相继

为临高知县临高隶海外琼州为长吏者率无善政

两人皆廉明宽仁恤民如子父老谓自来县令无如

此两人者护承累任苛虐之后一反其所为然事至

能烛物无遁情讼非大事遣归令更思多感悔中止

狱无滞囚吏不敢需民一钱其初至若无甚殊异行

之数年民俗大安后遭谗去职俭代之民恋护如慈

母赆者填门辞之不能止俭叹曰吾当屈杨君以慰

吾民之心乃置一册门下命赆者书名须臾册满持

以示护劝纳之已而就道县中老送三十里外至

舟次者殆千人俭益叹异归询左右悉循其旧无所

变异民爱戴一如护讼者至但批牒尾付之令自呼

被讼者无不如期至终不遣一卒扰民秩满赴京考

绩还渡海舟覆溺死县人闻之若丧考妣为结魂帛

相率赴海滨招魂迎置县中朝夕哭奠且循俗礼修

七七斋以报德其获人心如此自两人后无复有善

政可称者矣故临高民益颂两人不衰

王琬

按襄阳府志琬字朝用吴县人成化间以监生为光

化令荆襄居湖南之奥土旷山深四方流聚所在以

千万计时剧贼刘千斤作乱朝廷命将出师剿平之

流民散山泽尚多执事者虑复生变议尽驱出境至

絷其奴火其居琬在光化独事招徕与上官忤既而

朝廷遣都御史原杰来抚安琬乃肩舆入山谕以威

德编为里社缓其赋役民遂帖然无异土著选其俊

秀为弟子员躬临考校以示劝惩募壮勇以为民兵

俾习射用银钱为中的辄与之民益翕然思奋上官

主驱逐之议者滋不悦顾以为迂兵革之后公私并

至疲惫未苏中贵衔使命往来太和征求需索殆无

虚日琬曰剥穷民媚嬖幸图苟容吾不忍为遂弃官

龙韬

按广西通志韬曲江人领乡荐成化间知容县值寇

剧民多流散韬阅险设略严督戍卒捕御民赖稍苏

邑自洪永间屡经兵变供赋不盈旧数之半民病额

输多鬻妻孥填沟壑者韬甚哀焉乃率里老赴阙奏

请宪庙怜之下镇臣韩雍勘议檄柳州府同知金廷

玺梧州府推官郑义履亩核实得停征粮米五千六

百七十余石比旧额蠲五之三自是民稍不困征敛

多复故业

许潜

按广西通志潜诏安人成化中令平乐单车之官孳

孳拊循时峒猺出没征调烦苦潜躬诣诸峒猺谕以

恩信稍稍敛戢民有讼田数年不决馈金求直者潜

怃然曰以某之门而犹有贿是行不信于民也闭阁

累日其人惶惧伏罪在事三年无余赀卒于邸太守

捐俸治丧民为罢市

马成

按祁阳县志成四川人以明经任祁阳令清慎和易

民恋之如慈母秩满九年应迁秩去百姓赴阙乞留

宪宗时准复任三年前后十二年治绩至今诵之乡

民中有至老不见官府者一日偶至县庭长揖不跪

左右叱之成叹曰使吾民皆如此胥与葛天氏游矣

礼而遣之

金洪

按靖江县志洪鄞县人以进士弘治元年为靖江令

强明果决事无巨细一览无遁情宿胥老猾不得刺

手有潘蛮儿者掠妇而杀其夫潜埋之逾年无知者

洪劝农至其处忽马惊洪知当有冤命起视果得尸

蛮儿伏辜靖俗尚祀祷贵巫贱医病者多横死洪为

毁淫祠施善药全活甚众时部檄督积逋甚峻至有

田已圮而赋仍如额者民嗷嗷无诉洪为之斟酌通

变赋他田之新涨者以充其数又劝民垦荒而宽其

租其开田多者令得以赎囗自是灾畬日广民以殷

富时西北军兴告急大司徒征常平谷于诸郡邑所

在驿骚洪抗言靖新造多饥民存活之不能安所得

余谷遂获免莅任三年兴学造士设津梁疏水利奠

民居饬官署无宁晷调吴江令去

姜溥

按武昌府志溥字希广直隶广德人由进士弘治二

年己酉任嘉鱼令才高器迈爬剔蠹弊条为规画巨

细毕举又以邑治滨江水数为患乃自百匹山修长

堤至三角铺二百余里以捍涨溢地方赖之又修学

养士文教聿兴民歌其德祀名宦

方溥

按延平府志溥新城人弘治九年丙辰知尤溪岂弟

乐易不求赫赫声民有冤必与庭辨讼至谆谆省谕

不悛乃置诸法邑苦盗捕磔之凿活水石亭祠韦斋

新城门楼橹诸所造作民皆欢趋终任不见恶声厉

色人称长者

张时孜

按宁波府志时孜字惟善鄞人生有异质甫成童即

能诗比长沈潜经史举弘治十二年己未进士知东

莞以忧归既又改令萍乡萍乡故雕邑吏弊猬丛纷

不可理又属当孔道冠盖沓县令日策马往来迎

送无已时时孜至独简于迎送略其馈遗日较簿握

筭搜剔残蠹穷宵旦不休或讽其自为计则应曰夫

吾身易逸耳万民寄命甘苦休戚谁当恤者且财于

民甚急也凡所为厚遗达宦将以侥荣耳荣不荣于

吾身甚薄也吾纵不能子视吾民独奈何以其所甚

急易吾所甚薄者耶卒守之不变愈益劳不休乃裁

冗费锄豪恶毁淫祠兴学校平反冤狱布德施惠与

民更始会天旱祷雨雨随车而至时廨舍有莲一干

双葩人以为异感云时孜禀故羸也日劳公事又薄

于自奉久之困不能胜则曰吾有三不足饥不遑食

倦不遑寐垢不遑栉浴竟坐是病比入觐已不能支

犹与僮仆共粗粝至不能具安车病甚竟死萍人户

德之饮食必尸祝曰生我者张公也已乃祀之学宫

王术

按苏州府志术字用仁弘治十二年己未进士其治

嘉定常先教化勤于簿书经画具有程法县故有积

荒田千顷赋无所出乃设法招徕及劝有力之家计

亩开垦复巡行补助流亡渐复岁赋以充其催科首

制青田尤为民便又筑海岸万丈遍浚河渠邑无水

旱之灾捕卒或诬怨家为盗逮系甚众故缓其狱竟

得真盗所诬尽释

刘田

按兖州府志田字伯耕约之长子也为人俊爽玉立

豪宕魁礨少所折节而孝友慈祥蔼然笃至过绝常

人年二十余中弘治十八年乙丑进士授元氏知县

为治严明不阿权贵时刘瑾用事遣中官二人剌事

畿内所至长吏皆郊迎谒及入元氏坐传舍召令田

驾车雍容传呼而入二人不为起田厉声曰咄阉胡

不为长者下坐二人大愕起呼其徒欲辱之田前提

其一人掷堂下召吏缚送狱曰若刺事郡邑奉何诏

旨吾上书请之矣二人大困蒲伏求解久乃得去走

白真定知府知府大恐以千金为谢不使知也时郡

邑多献生物元氏人得白兔送邑僚佐大喜以为奏

当受赏前贺令田笑谢之乃置酒召丞尉博士饮酒

三行奏炙起属客曰诸君啖白兔炙否此乃是也丞

以下愕不能对田笑曰诸君乐饮耳令岂献白兔者

已召为户部主事稍迁员外郎正德丁丑命督江南

漕运时漕政久废有司催科后期而军卫尉士多所

需索吏毋敢笞其一卒田悉绳之以法如期而竣年

三十九卒官今祀学宫

徐赞

按永康县志赞字朝仪永康人登弘治乙丑进士知

枣强县剧贼刘六等流劫郡邑赞缮兵城守先事为

备贼不敢犯民饥捐俸募粟作糜食之富人义激争

先发廪所全活以万计升山西道监察御史

刘纮

按江阴县志纮字景瞻安福人忠愍公球四世孙治

春秋有名弘治十八年乙丑进士正德丙寅知江阴

为人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至其所当为无众寡

大小皆能任之初下车海寇施天泰扰境纮首科丁

壮为备卒不敢犯堂左右立二厨分收案牍日以次

发视决遣而谨其囗钥定拟赋役审视必再三勾稽

里书飞诡之弊毫发无隐奸民以蔽赋输者若干群

吏虩虩如行冰上囗诣学视诸生业且问兴革所宜

毁淫祠妖像收巫师以祛大惑爱民惜费至辍堂食

钱益赈恤最闻征为南京户科给事中壬申六月俄

被锦衣逮先时纮以职事入朝道淮阴有巨珰猝至

纮从子持庆守淮安持庆方侍纮语未暇省珰珰怒

即腾章诬诋持庆并中纮狱成持庆坐免纮得白还

任然因暑致疾竟不起年三十六江民思慕之祀于

学宫

殷云霄

按兖州府志云霄字近天寿张人第弘治十八年乙

丑进士正德辛未授靖江知县明察有断不劳而治

蓟盗渡江掠常州将至靖江谍知有备乃如江阴遂

发兵追之江阴得完邑民朱暟死于文庙西庑莫知

杀者忽得匿名书曰杀暟者某也暟素雠某众谓不

诬云霄曰此嫁贼以缓治耳密问右左曰与暟狎者

谁对曰胥姚明乃集群胥于堂吾欲缮写各呈若字

明字类书诘之曰尔素狎暟杀之何也明大惊伏曰

暟将贩于苏独吾饯利其赀故杀之耳置明于法调

知青田考绩诣阙民号泣送之选授南京工科给事

中无何遂卒年三十有七

曹祥

按明外史循吏传祥字世奇太仓人弘治中举乡试

念母老就建阳训导迁怀安教谕居六年除浙江新

昌知县为治洞坦不设钩距讼者片言而决或挞之

至十辄止摘讼师尤无良者逐之境外俗苦嫁女生

女多不举祥为定程式而严禁厚嫁及溺女者俗为

之变比去官县人之育女者以千数皆携以送祥祥

筑长堤捍溪水取一石最重者自负之曰以吾为准

自辰至酉罢亦以吾为准吏民竞趋不阅月堤成使

客至不饬厨传曰奈何疲民以取媚以故过客鲜称

之仙居应大猷时为吏部郎独称其严不苛察不细

峻不激挫不折为循良第一抚按荐章亦屡上及九

载满当迁以母年益高不赴部考绩母丧终遂不复

仕祥官新昌久多善政然绝口不自言一日有御史

过祥里修刺入谒则新昌吕光洵也坐定自言其父

故邑豪蒙公挞之于市祥色动光洵曰微公教诫吾

父安得终为长者公去吾邑十余年士民戴公犹一

日也为竟夕谈而去里居服食粗恶杜门简出乡人

莫不严重之卒年八十二

乐頀

按宣城县志頀字鸣音临川人弘治中以进士知宣

城县廉明有干局饥民相聚为盗肆剽劫单骑行村

落抚谕之感泣而散因咨访画策计口以赈太平乡

民甲乙相善戏搏击乙误中甲甲归语其妻妻与所

私者夜杀甲诬乙抵死頀阅牍见甲两耳后重伤曰

岂有伤若此忍死归无一人见耶召其妻穷诘之具

得实乙获免入觐遇盗发笥止银四十两盗曰久闻

宣城乐青天乃汝耶还而去擢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