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三余堂散记
14649000000024

第24章

到“鲁院”给几个青年诗人开研讨会,说实话,这几个诗人的作品还真是当下优秀之作。但我一开口就说:“我是来挑毛病的。”接着,就一个一个地批评过去,估计这几位听了都不太高兴。

研讨会嘛,就是要说“好。真好。确实好”。而我生来就不会伪抒情。我的职业是编辑,编辑就是从桌上的一大堆稿子里,把有大毛病的一篇一篇地挑出去,剩下有小毛病的留下刊发。有没有完美无缺的作品?也许、大概、可能有;但没有完美无缺的编辑。

无论作品还是人,至粹无瑕仅是理想化的概念。

再说,当下人评说当下的作品肯定带有局限。几个当下的评论家、编辑说某人某篇好,即使不含任何“盘外招”也未必是真好。金子要淘洗,作品要经过时间的冶炼。

前年,一个朋友和我说:今年所有“年选”都有某人的名字,却实在看不出其作品的好。我心亦然,只能一笑。

有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永垂不朽,便把作品雕刻在金属、石头上,或找大评论家、编辑甚至官员来誉美,我认为这是在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是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