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新诗观止
14641000000001

第1章 序

高建群

《今文观止》一现(当)代文学散文卷编成出版以后,立即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广大读者的热忱欢迎。在印数较为可观的前提下,印刷厂装订完毕之日即是新华书店销售告罄之时。鉴于此,出版社陡起雄心,一边酝酿再版事宜,一边筹划编辑一套观止统领下的丛书系列。承蒙抬爱,又委托我等领衔编选其中一册,即读者即将展读的《新诗观止》一一现(当)代文学新诗卷。此为编选说明一。

依照史学界惯例,中国现代史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始端,本书的编选原则上亦遵循这一时限,即选编的时间从那时起以至今曰。然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新诗的发生与发展较五四运动先行了大约3年,这当然是新诗创作的荣幸与骄傲所在。因此,本书编选,为使读者一览新诗发展全貌,顺势靠前了3年,即以胡适之先生作于1916年的《蝴蝶》始。此为编选说明二。

新诗的发生是时代使然。旧有的格律体已经不能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与时代的要求,于是乃有新的形式出现,作为对格律体的补充以至后来几乎完全替代,这在文学领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五四运动以前的新诗称白话诗,五四以后的新诗曾称之为自由诗与新格律诗,后来才逐步确立新诗这个概念。不过以笔者的管见,不妨统而称之,律名曰新诗,然后在时间的划分上再定名分:酝酿草创尝试拓荒以至于后来达到鼎盛。因为新诗发展的道路尚且漫长,时间的跨度也逾70余年岁月,需要从容指点江山才对。此为编选说明三。

纵观70余年中国新诗发展史,感触颇多。感触最多的一点是,70余年来中华民族的所经所历,透过这些墨客骚人的自我感受和艺术表现,竟完整地记录下这厚厚一卷。以诗纪史是古人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在现代诗人们的身上又得到了可责的体现。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诗观止》一书,其实是诸多诗家用新诗的形式写成的编年史。不论是伟大的五四运动,不论是抗日战争,不论是人民解放战争,不论是和国的诞生以及建国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通过诗人们的个人体验,在这些诗作中得到了圆满的表现。此为编选说明四。

70余年星汉灿烂,令人叹为观止。胡适、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陈衡哲等的拓荒,不可不说,然而新诗从形式到内容的确立,新诗从一株孱弱的小草成长为参天大树,新诗作为对格律诗的否定而开始风行于世,靠新诗的第一个大家郭沫若完成。沬若之后,不以门户而以实际的成就取人,我们看到了两种艺术风格的兴起,一是饱学之士闻一多先生的忧患意识,一是徐志摩、戴望舒先生的清新美丽的风格。他们都用各自的创作实践,达到了新诗创作的一个高度,功绩难灭。当然,伟大的五四运动,有着众多的直接的产儿,他们在为人生的口号下,加入诗人行列,使新诗得以大的发展。歌哭、歌笑在湖畔的湖畔四诗人;飘泊不定、赤肝热肠的诗人蒋光慈》屡屡被爱神遗忘和嘲弄的不幸者刘梦苇;带着少女红晕羞涩的踏入诗坛的冰心女士)带着忧郁的笑容踏入诗坛的冯至先生)还有那位怪客——象征派在新诗坛最早的实验者李金发;还有臧克家,这位诗坛最忠实的耕耘者。这以后的诗坛最重要的事件,是左联五烈士的出现、左联五烈士尤其是殷夫的诗作。,殷夫的赤诚的诗歌,让我们想起方志敏的散文作品,想起古巴伟大革命者马蒂的诗作。殷夫用他的诗作和他的牺牲完成了自我。此为编选说明五。

五四时期为人生的文学宗旨,在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下,向纵深发展,诗人们与民族一起思考着前进。这时民族矛盾突然加剧,强寇压境,于是思考暂时中断,新诗的表现主题有了转换。表现这种转化过程最明显的例子是诗人何其芳的诗歌。艾青的出现是诗坛一件可资记忆的事情。诗人田间这时也因民族战争应运而生。田间从马雅可夫斯基那里得到启示,艾青则受法囯象征派诗歌的影响。他们因各自的名篇,拓宽了诗歌创作的道路,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人物阿垅,以拜伦式的豪放和雄辩偶尔露面,显示出他的大家风度?此为编选说明六。

李季的《王资与李香香》,阮章竟的《漳河水》,张志民的《死不着》被公认为解放区文学的三部著名的叙事诗、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成果。杰出的诗人郭小川,1942年写出他的《我们歌唱黄河》,显示出他的过人的才华和将来的艺术前景。晋察冀解放区的战士诗人陈辉,抱着毛瑟枪,动情地唱出他的浪漫曲。陈辉的牺牲是诗坛的一大损失。还值得注意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渣滓洞、白公馆那些被囚禁着的革命者的诗作。诗作艺术成就并不算高,但是洋溢在诗中的那种革命激情,诗作者的那种革命气节如精神,令人难忘。此为编选说明七。

郓小川的成就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令人遗憾的。

郭小川不论从新诗的内容到形式,都做了沤心沥血的探索。年代,60年代以至70年代,郭小川实际上都是新中国诗坛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几部著名叙事诗,他的《望星空》所费力开拓的想象领域,都显示了他的才华。当然各种条件限制了他没有达到天赋所赋予他的艺术高度。与郭小川齐名的著名诗人贺敬之、闻捷,前者的几首抒情名篇令人久久传诵,后者继《天山牧歌》之后,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为新诗拓宽了表现形式。诚实的诗人公刘,前期的那些纯情歌咏,后期的那些沉重的思考,都令人辚目。此为编选说明八。

新时期文学十年,雨后春笋,诗家代出,诗坛有各领风骚三五天的说法。不过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新诗的代表人物,仍推舒婷与北岛。尤其是舒婷的清新隽永的风格,令人想起当年的戴望舒。以艾青为代表的一批老诗人的复出,给诗坛带来一股沉雄之气。曾卓的《悬崖边上的树》成为这些诗人痛苦经历的象征。朦胧诗的兴起功耶罪耶,这里不做评论。不过,从积极的意义讲,朦胧诗是对文革以来假大空的反动,从消极的意义讲,它似乎走过了头,它的艰湿的风格使诗坛失去一大批读者。天山派边塞诗人雄豪诗风的崛起,也许能挽救颓势。可惜边塞诗人缺少大家,因此不但不能影响朦胧诗,连自己最后也找不着自己了。当然,新诗这种体裁是一棵经70余年成长的枝繁叶茂的大树,各种艺术流派互相交替互相补充,以螺旋式的形式前进,这是符合科学的。此为编选说明九。

港台及海外华裔诗人,因我们孤陋寡闻,视力有限,资料占据相对偏少,因此不敢妄加评价。就本书所选诗作来看,纪弦诗作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就其艺术风格来说,天马行空,不可一世,就其思想内容讲,从一片槐树叶到黑手杖,记载了这一代游子的思想历程。此外,郑愁予、余光中、洛夫、帟慕蓉等的诗作,也都不可不读。此为编选说明十。

我们大体依照以上脉络,编选这本《新诗观止》。在编选过程中,对于已有定评的名篇,我们自然不敢息慢,对于我们自己认为较好的作品,也酌情选入。现代文学部分,我们觉得还是基本全面和公允的。当代文学部分也比较理想。不足之处也许在当代文学新时期文学10年这段时间里,由于缺少距离感,很难一分优劣,只有带几分盲目性地工作了,而且,由于诗坛市侩作风的浸浊,肯定有重要的诗人和作品被埋没和冷落,愿时间为我们筛选出真金。再就是港台文学部分,上边已有说明,恕这里不再赘述。总之还是那句老话:所遗所漏在所难免,不周不到定有发生。在此,我们向诗人和作者道歉了。此为编选说明十一。

每一莴后,附以浅识。文学体裁中,最深奥的也许是诗,因此我们不敢斗胆称之为评。浅识从思想内容,创作风格,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我们读后的最初的瞬间感想入手,信笔写来,补一蛇足,还望读者批评。浅识一条,曾参考大量书目,在此说明。此为编选说明十二。

本书参考书目如下:《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中国文学百科知识手册》、《革命烈士诗抄》、《现代新诗一百首》、《当代抒情诗选萃》、《新诗选读三百首》、《黎明拾穗》、《新诗歌卷》、《现代朦胧诗赏析》、《朦胧诗赏析》以及历年来的《诗刊》和各位诗人的诗集单行本。此为编选说明十三。

历时近乎一年,完成此项工程。如果这本《新诗观止》能对读者君有所帮助,我们将感到欣慰和愉快。我们怀着良好的愿望,愿中国文学在以后的岁月里能达到一个辉煌的高度,愿新诗这种全新的形式广纳百川,得以大的发展,使新的诗人和新的作品不断出现。而我们编选的《新诗观止》,也是我们为新诗所尽的一点薄力吧。此为编选说明十四。

本书选编过程中,始终得到陈绪万先生的热情指导。那年西安匆匆一面,先生的热情诚恳朴实,先生的慷慨好义,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人心不古的今天,所有这些,都令人千里之外,时感暖意。此为编选说明十五。

1990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