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仰望深邃
14627200000005

第5章 创世混沌(2)

洛弗尔并且断言广科学并非至高点。”很多科学家认为,大爆炸是时间的开始。1962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澳大利亚的埃克尔斯教授说:“没错,大爆炸发生以后3分钟内发生的情景已有详细描述。至于大爆炸以前的问題,科学家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因为答案要明显连上神学。”1990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伯力治说:“至今尚未有人告诉我们,谁引发大爆炸和怎样引发的。”是的,不少人相信大爆炸理论,创生宇宙的大爆炸绝不是随便炸一下就算了,而是炸得如此精密、圆满、周到,那是自然演化可以做到的吗?埃克尔斯又说:“对于大爆炸是一位超自然的创造者的作为这种说法,我感到很满意。”大爆炸以后10万年,因为宇宙的迅速扩张,温度已冷却至3000度,宇宙最主要的基本元素氢和氦已由原子核状态汇合电子而成为原子。所有的物质已组成星云。星云中间有气体和星尘。

创造生命的基本条件已经准备好了太阳,它的炽烈的自燃,以及地球生命对它的依赖。太阳是一个很晚才出现的恒星,它已经燃烧了约50亿年,现在还在燃烧。

太阳再大一点或太阳再小一点,对地球生命来说都是不敢想像的,我们的太阳刚好不大不小适合维持生命的存在,至今还只是壮年之星。

太阳的光啊,我们当如何赞美你呢?

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魏斯哥夫也问道:“大爆炸以前是什么情景呢?”或许有人提出宇宙是循环不断地爆炸扩张和收缩,但是一个不能避免的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第一次原始的爆炸。或许有人说科学只能解释大爆炸以后的情景,这个回答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很可惜这却是惟一的回答。

魏斯哥夫并且认为:

除了用科学解释宇宙的起源外,也可以用神学,两者是和谐的。明显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即《圣经”对宇宙起源的传统描述和今天的科学棋式很巧妙地相似。过去若有人说太阳产生以前就有了光,就被认为不科学。但今天的科学观点是,同意在太阳产生以前,宇宙就已经充满了强光和放射线。

《圣经》作了这样的描写:“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回想创世纪,便不能不回想关乎宇宙起源的另外一类思考与描述,它们并不具体,却充满着大智大慧,它们往往省略了过程,把开始与终结之间的荆棘路留给人们自己去冥思苦想,即便在科学辉煌之极的今天,它们依然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

圣奥古斯汀说:

毫无疑问,世界不是在某时创造,而是逐渐创造的。在某个时间发生的事,也可能早于它,或晚于它而发生。早于它的时间是过去,晚于它的时间是将来……然而世界是逐渐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世界上的可变运动。

利希滕贝格说:

我们在自然界看见的不是字,而是字的开头字母,当我们随后想读时,却发现,新的所谓字又不过是另外的开头字母。

歌德说如果要提到原始,就应说原始的话,那就是诗一般的语言。因为,归我们日常用语所有的是,经验、理智、判断,这些是不够的。当深入此荒芜的岩缝时,我首先羡慕诗人。

老子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吠陀《创世颂》:

那时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

没有大气层,也没有上面的天空谁稳妥地坚守世界?谁保管它?哪里是深渊?哪里是大海?

那时既无死亡,也无不朽,昼与夜尚不分明。

无风,却散发着淳朴,只有一个,没有别的。

黑暗笼翠着全世界,无光的海洋在夜色中消失。

有东西隐藏在壳中,这一个在灼热痛苦的力量中诞生,由此产生了起源。

发现精子的萌芽就是爱,智者出自内心冲动而探索,发现存在之根为不存在。

用尺横向量此根,下面是何物?上面是何物?

幼芽的基座为激动之力,自我栽种在下,竭尽之力在上。然而,谁能成功地探出,谁可听说世界起源于何方?

众神来自世界的这边!是谁说的?他们从哪里来?

亲手创造世界者,从至高的天穹向它俯视,他究竟造了它,还是没有造它?

他知道!还是连他也不知?

《圣经创世纪》: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展,这是头一日。

上帝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上帝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上帝看着是好的。上帝说,地要发生青萆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于是地发生了青萆、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上帝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展,是第三日。

上帝说,天上要有光,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上帝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上帝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展,是第四日。

上帝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上帝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上帝看着是好的。上帝就賜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有晚上,有早展,是笫五日。

上帝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于是上帝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上帝看着是好的。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全地,并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上帝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树上一切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萆赐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展,是第六日。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的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创造天地的来历,在耶和华上帝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

1975年,梵帝冈罗马教廷把“有杰出成就的年轻科学家”的庇佑斯十二世奖章颁发给史蒂芬霍金,他和白纳德卡尔一同飞往罗马。白纳德卡尔写道:

那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合。在正常情形下,得奖的人必须走到教皇面前去接受奖章。可是,因为史蒂芬不能上前,所以教皇一直走到史蒂芬面前来。

这是一个历史时刻。教会尤其是天主教会,和宇宙学之间一向有冲突,这可一直追溯到伽利略时代。史蒂芬对伽利略有极大的亲切感。我记得,我们去梵蒂冈时,他非常渴望到档案馆去查阅被认为是伽利略悔过的文件。在这文件中伽利略在教会的压力下,收回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理论。

科学和教会之间的争论仍然方兴未艾。最后,教会宣布他们犯了错误,事实上伽利略是对的,这使我们感到很欣慰。但是我很怀疑,如果教皇其的理解史蒂芬的发现,他是否会认可。(《时间简史续编》)

在同一本书里,史蒂芬霍金所记录的是1981年梵蒂冈召开字宙学会议时,“我又重新唤起了对宇宙开端和命运问题的兴趣,之后我们受到教皇的召见”。霍金平静地记下了应该具有历史意义的教皇的一番话,雹金说:

他刚从那次谋杀中恢复过来,教皇告诉我们,研究宇宙在大爆炸以后的演化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大爆炸本身是创生的时刻,因而是上帝的事务,所以我们不应该去询问那个时刻本身。

教皇有所不知,就在梵蒂冈的这次宇宙学会议上,霍金提出了一篇名为“宇宙的边界条件”的论文,霍金认为:“空间和时间在范围上有限,但是自己包容起来,而没有边界或边缘,正如地球的表面面积是有限的,却没有边界或边缘一样。在我所有的旅行中,我从未从世界的边缘掉下去。”霍金并没有断言,上帝是不存在的,他只是小心翼翼而又自信果断地认为,宇宙在开端处没有边界,所以宇宙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只要宇宙有一个开端,我们就可以设想有一位造物主。但是,如果宇宙确实是完全自足的,那还会有造物主的存身之处吗?”霍金如是说。

当佩奇是物理学和天文学博士,1976年到1979年,他在剑桥从事研究工作时与霍金一家住在一起。佩奇是一名虔诚的福音基督徒,他相信理解这个宇宙可以揭示上帝的某些方面,但上帝拥有比这个宇宙更多的东西。

造物主存身何处呢?佩奇认为:“上帝是否创造宇宙的问题和宇宙是否有边缘并没有直接关联。”我们或许还可以这样说,对造物主而言根本就不存在存身之处的问题,因为他是造物主。

正是造物主卷紧了大爆炸的发条,并作了周详、精当的安排,造就了一个有限无界的宇宙。对他来说,无所谓开端也无所谓终极,因为他创造了开端和终极,他就是开端他就是终极。

佩奇说:

我们必须先有信仰,才能问它是否由上帝创造的问题。这是科学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事件。

约翰泰勒说:

上帝是什么?上帝是宇宙的性质。

罗杰彭罗斯说:

我想,宇宙和他的存在还有远为深入的东西,我们现在只有非常肤浅的领悟。

敬畏与愧疚从心底里涌出在今夜无月的星空下我闭上双目,倾听不绝如缕的大爆炸的余音我又该怎样去言说创造的奇妙与细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