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4
14412000000012

第12章 兵政九兵法上(5)

萬言策咸豐十一年

蔣敦復

竊惟今日事勢。欲經營天下。可三言決也。一曰合天下之全力。二曰破天下之成局。三曰求天下之真才。信能行此三者。舉其綱而網自張。挈其領而衣自整。天下之亂。可從此定矣。不行此三者。縱魚破網。任鼠齧衣。日復一日。坐失事機。後雖欲舉綱挈領。可復得邪。曷言乎合天下之全力也。譬之獵者。禽狐兔。逐獐猳。一韓盧宋鵲力耳。猛虎伏深林。巨蟒橫大澤。磨牙吮血。實囗有徒。則必發士卒。具網罟。操強弓毒矢。大合圍以攻之。盡殺毋遺類。焉為他日患。賊始粵西。其勢甚微。郡縣力治之有餘。地方有司。才無一足辦者。養成潰癰。不可收拾。至 朝廷命將出師。亦不能制。推其失。在賊未出粵。不調集兩廣官軍。及川湖雲貴土司狼兵。并力擒治。及既竄出。不盡調河南山東江南浙江之師遏其前。川湖雲貴兩廣之兵躡其後。師少糧匱。從風而靡。使之蹂躪數省。直據金陵。以為巢穴。 欽差數大帥。竭盡心力。僅足相持。至今日而 國家財賦之區。半為賊有。東南大局。漸不可支。中外臣工。猶然泄泄。不深維天下安危大計。今日議籌餉。明日議練兵。苟且塗飾。不可終日。賊在東。曰我已克西。賊至彼。曰我方備此。滔天狂寇。密邇四封。猶以未涉吾圉為幸。身膺重寄。手握大兵。萬不敢過雷池一步。嗚呼。將謂此賊待天誅耶。草莽微臣。日夜腐心飲泣。思惟有  天子赫然震怒。將封疆文武大吏之玩寇失律貽誤 國家者。盡法誅殺。毋有佚罰。分天下為四道。各立都統。命一人為元帥。總轄四道。令川湖運穀米。閩廣通商貨。幽并募騎士。江淮造舟楫。長駕遠馭。聲勢大振。如愚向者憤言所云。元帥開幕府。辟僚屬。有不用命。得專誅僇。責成四都統齊心并力。小勝負不足論。以滅賊為期。天下非小弱也。熊貔之士。不二心之臣。如林而如雨也。十年之狂寇。用全力以制之。可一朝殲也。曷言乎破天下之成局也。譬之醫者。治癬疥。袪寒食。攻而去之。易如也。風邪入腠理。柴胡麻黃汗之不出。蠱蟲入臟腑。雷丸水銀殺之不得。區區清平補助之品。無所用之。必也翻倉倒廩。大瀉下之。盡除穢污痞積之物。然後宿疾去而元氣復。往者天下之病。在於上下相蒙。相率為偽。至今日而遂為沈痾。殆不可起。貪利而忘義。畏死而名節掃地。士大夫尚然。安問軍校。夫刑賞者。人主威福馭下之大柄。亦大臣公忠體國之微權。彼中人以下。固多貪利而畏死。正以功有所賞。罪有所刑。於是有利不可貪死不足畏者。庶幾免罪而立功。今也罪不必加刑。地方失事文武。鼠竄以圖苟活。相率皆望風而逃。賞不必有功。督撫保舉人員。狐媚以事上官。甚且假他途以進。中外大小官吏。尤而效之。合成一局。牢不可破。如是而欲望中材以下。不巧為趨避以冀超遷。豪傑有志之士。不去之若浼。甯老死巖穴閒。烏可得邪。中材以上。盡獲超遷。豪傑有志之士。老死巖穴。豈 國家之幸。天下蒼生之福哉。由此言之。貪利畏死。士大夫之風邪蠱疾。非翻倉倒廩。大瀉下之。上下相蒙相率為偽之沈痾宿疾。必不能去。

昔人有言曰。刑多而賞少。則無刑。賞多而刑少。則無賞。刑也者。翻倉修廩大瀉下之之法也。不然。觀之今日。賞者眾矣。士大夫之貪利畏死何自若也。是惟人主勿尚姑息。大臣勿樹私恩。上下相蒙相率為偽一切苟且塗飾不可終日之術。勿行乎其閒。大破天下之成局。由是而激人之心。厲人之氣。發號施令。士卒樂聞。興師動眾。士卒樂戰。交兵接刃。士卒樂死。苟士大夫顧名義而識廉恥。士卒何患乎不勇哉。曷言乎求天下之真才也。譬之匠者。修傳舍。葺馬囗。拳曲擁腫。不才之木。無不可用者。若夫鎬京之闕。九柯十匠。建章之宮。千門萬戶。則必命工師。求大木。凡輪囷離奇。礧砢多節。偃蹇沈薶於高囗幽壑中者。慮無不輦而出之。有其任必當其選。為其事必奏其功。匠人雖愚。必不以枯木朽株。置之清廟明堂之上。明矣。當今之世。天下可謂乏才。有則十年之狂寇。何以至今不減也。江南大營。偪近賊巢。向張二帥。相持八載。東南半壁。賴此二人。孤立寡援。卒以身殉。向由行伍進。張自賊中來。戴皇天。履后土。不愧臣子大義。天下無出此老兵降卒右者。 朝廷雖乏人。何至於老兵降卒中求人才。由此觀之。天下真無才矣乎。夫才之生於世也。無籍地。無貴宗。不可以勢位縻。不可以利祿誘。才無求於世。世有求於才耳。大才當大受。小才當小知。以仁義為名。志廣術疏。迂闊寡效者。非才。以掊克為能。頭會箕斂。貽禍蒼生者。非才。得小慧。謂智籠萬物。具麤材。謂勇冠千夫。血氣用事。險詭莫測者。非才。適會事變。自詡風雲。叨竊勢分。獨專鉞。覆餗遺羞。負乘致寇者。非才。所謂真才者何也。其處也。即以天下為己任。其出也。不以一賊遺君父。博通古今之變。善鑒成敗之幾。忠孝廉節。發於至性。聰明英偉。純任自然。若智若愚。亦狂亦狷。涪湛於世。世不能測其底蘊。必也。我聖君賢相。壇席神明以奉之。馨香禱祀以求之。彼其身一出。而彌綸宇宙。補救元黃。合囗策囗力而用之。即賊立可破滅。不然。則竟不出。彼安能以無貲之軀。受不足重輕之任哉。愚所謂三言者。破天下之成局。而後有治法。得天下之真才。而後有治人。合天下之全力以治之。天下之亂不自此定乎。雖然。有其力無其巧。事倍而功半。有其力有其巧。事半而功倍。能用天下而不為天下用。其斯之謂巧乎。今天下所患者亦三。一曰無將。非無將。拙於用將。三軍之師。可襲而虜。二曰無兵。非無兵。拙於用兵。百萬之眾。走不知所之。三曰無財。非無財。拙於用財。四海之富。若窮乏無所措。為天下用而不能用天下。其病至此。天下有變。權在將。漫然而任之。漫然而受之。果堪將否。能治兵否。任者不知。受者不自知。為將用不能用將矣。將。使兵者也。兵之命。生死縣於將手。惟將之所欲為。一失其道。不能使兵。將之命。轉縣於兵手。為兵用而不能用兵矣。天下之財。當為天下惜之。公用之常有餘。私用之常不足。始聚之。終棄之。卒歸於無何有。為財用而不能用財矣。若是者。拙之故也。夫惟巧者能用將。而不為將用。要在擇將。傳曰。先察後任者昌。先任後察者亡。又曰。無萬人之智者。不可使處萬人之上。言將不可不擇也。

何謂擇將。必審其人。夫人之質有剛柔。性有緩急。剛急之人。可與犯難。難與安常。柔緩之人。可與循分。難與圖功。又若狐疑之輩。不可謀始。膠執之徒。不能通方。殘忍之人。能報私仇。不能赴公義。且懼其犯上也。狙詐之人。貪利有餘。謀理不足。更慮其反覆也。故擇不可不慎也。古之為將者。其等凡六。有大將。有名將。有賢將。才將。有囗將。能將。大將視其量。名將觀其略。賢將才將察其守。囗將能將甄其技。量足以包萬有。育囗材。進退生殺。喜怒不形於色。成敗利鈍。欲惡無動於心。一切才略操守技藝。用眾人之長。而己不見其所長。如是者可以為大將。略足以周萬事。決囗疑。握陰陽之要。鬼神不能測其奧。合動靜之宜。龍蛇無以喻其機。智深勇沈。無以異於大將。特量微不及耳。如是者可以為名將。可殺也不可使處不完。可殺也不可使擊不勝。可殺也不可使欺百姓。或安或勉。所守定也。賢將才將以之。斬元戎之首。蹋名王之庭。有進死之榮。無退生之辱。雖氣矜之隆。要其技實天下之至精也。囗將能將以之。凡堂堂之陳。正正之旗。大將將之。使名將將別部以會師。賢將才將。左右偏裨列校。囗將能將。足當選鋒。王者之師。無敵於天下。職是故也。竊觀今之將帥。未有足當古之大將名將賢將才將者。囗將能將。不過數人。遽使之當大將之任。智勇俱困。卒隕其命。或更摧抑屈辱之。使一不得展其所長。汶汶以歿。豈不惜哉。以愚論之。慎選將材。亦當破成局而後得真才。往年用兵。封疆大臣。以便宜擢兵勇有至提鎮者。參游以下。不計其數。文自丞尉起家至二千石者。頗不乏人。其人始皆奮勉以就功名。艱苦以取富貴。功名既得。富貴既來。身家念重。君親事忘。其氣漸衰。不復可振。今宜別選異能。勿尚恆格。文於雜流中。武自千夫長下。耕田之夫。兔罝之士。苟有異於眾。無不登於選。相其形體。聽其言語。覘其動作。十可得三四矣。懼之以觀其勇。利之以觀其廉。搖惑之以觀其智。十可得五六矣。授之以事顯其能。庸之以階責其效。程之以器盡其量。十可得七八矣。若猶未也。獸之搏也。厲其爪牙。禽之擊也。矯其翅翮。有氣燄以先之也。如有非常之才。必有非常之氣燄。可望而知。雖其才有偏全大小之不同。慎而擇之。焉有不得者哉。夫惟巧者能用兵。而不為兵用。要在訓兵。孔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古之教民者。未遽使之即戎也。壯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事父兄。出事長上。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習其金鼓之節。明其坐作進退之法。一旦有事。踴躍啟行。執殳前驅。敵王所愾。直易易事耳。蓋常三時務農。一時講武。後世兵農既分。民不知兵。兵不習農。兵農交相病。而民既苦賊又苦兵。為人上者。奈何使兵之苦吾民哉。此無他。不教不訓。遽使之戰。戰而畏賊。則退。退而無所得。則取償於民以飽其欲。又其甚者。未戰先掠。勇於殺民。及與賊遇。其氣轉餒。不敗何為。

夫兵固以氣為主。氣也者。一發而不可收之物也。猝然而發。衝鋒陷堅。無不可者。然而難以持久。善用兵者。貴有以養之。欲養士氣。先得士心。將之於兵。不得其心。未有能得其力者也。不得其力。未有能得其死者也。結以恩信。若父之愛其子。道以禮義。若師之範其弟。卑身下士。一齊甘苦。親臨疾病。慰問家室。妻子縫補于行閒。身自分功於作役。夫是以士卒冒白刃。赴湯火。出其死力。奮不顧身。非惡生而樂死。誠思致命而報之於上也。士思致命而報之於上。夫其氣安得餒。其心可使之歷久而不變。雖然。下之所以報其上者。必出其死力。上之所以恤其下者。務保其生全。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不敗者。勝之於未戰之先。節制之師是也。師無節制。兵未交而敗形已見。夫是以求生而適得死。今之用兵者。不訓一士。不練一卒。賞罰未明。親疏未附。臨之以不知誰何之人。痛癢無關。加之以傲狠自是之性。猜嫌日甚。疆場之事。上與下各懷一生之念。壁壘不堅。行陳不整。器械不精。耳目手足不相習。一遇鋒鏑。紛紛然鳥獸散耳。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後能生。為其堅壁壘。整行陳。精器械。習耳目手足。號令如山。雖百萬之眾。圍十數重。屹然不可動。若兩軍相見。祗辦一走。即置之生地。無不死者。大眾奔北。兵刃追逐。蹂躪老弱。顛囗墜谷。亡匿搜索。駢誅係戮。飢寒野掠。犯怒食肉。惟求生也。無所之而不得其死。蚩蚩者不足責。儼然三軍之司命。相與一敗。肝腦塗地。顧猶有藉口者。曰士不用命。嗚呼。上不能保其生全。即用命徒并命耳。兵凶戰危。夫人而知之。其為將者避之。使其士必趨之。非人情。雖孫吳不為功。不恤其下。眾叛親離。五步之內。輒發危機。威令不行。而訓練無素也。夫惟巧者能用財。而不為財用。要在省財。財猶水也。不竭其源。其流必長。夫金帛穀米產於地。普天皆王土也。出於民。率土皆王臣也。土地人民。生財之原。為  天子命吏。為 國家守其原。譬之富人之家。其守藏之僕也。盜入門。委而去之。可謂忠乎。主人家食指累千百。旦夕所需。奴輩侵蝕若漏卮。家必中落。其主計之僕。相聚而謀。省浮食。減服用。勤於治生。猶可以復舊業。若浮食如故。服用如故。男女曠其職業。奴輩侵蝕如故。不節之嗟。嗟何及耶。生財之道。世所稱精明強幹有心計者自能任之。非愚之所敢知也。用財之弊。其囗顯然。愚亦未敢盡言。軍興以來。 國家常以數十萬官軍。與賊相持。此十年中。合而計之。為費本鉅。加以弊竇。何可勝道。兵食調度。日益艱難。剜肉補瘡。無非取之於民。民力之竭。亦不待言。嗟乎。百姓受 朝廷豢養之恩。即破其身家。亦所不恨也。獨是破十家之產以養一兵。不收一兵之效。破萬室之邑以供一將。不受一將之賜。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民為邦本。此於 國家利害何如乎。財。產於地者也。東南租稅所出。沃野千里。農桑之利。衣食半天下。賊破一縣。據一縣之財。破一郡。擅一郡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