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俗天津
14093100000004

第4章 老城里的四合院

四合院是在纵轴上安置主要建筑,对面和两侧安置次要建筑,形成平面为四方形或矩形的院落,四周用围墙封闭。一般坐北朝南,北房为上房,东西为厢房,南房中间部位或东南部位开大门。大门迎面是影壁,西侧设一道门,俗称“二道门子”,也叫“屏门”。

典雅四合院 围住一家情

大四合套院是天津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若干个四合院、三合院、独门独院甚至杂房、车房、马棚等附属建筑组成的大型院落,俗称“大四合套”。

大四合套的院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横向的,一种是纵向的。横向的四合套院一般中间设大门,有门楼和影壁。进大门后从影壁左方进入院子,迎面是一个胡同式的箭道,它是横向四合院的中轴线,用方砖铺成甬路,沟通东西两院。西院不住人,家祠、佛堂、客厅、戏楼。东院是连续几套的四合院、三合院,由主人及其晚辈使用。

破土动工的前一天,主家全家要素斋一天,当天要敬神、谢神,领工要唱《动工歌》,至今还在城郊流行:

这块宝地圣人留,

周公动土鲁班修。

伯温看的风水地,

主家盖的万年楼。

小小瓦刀七寸长,

老君炉里加过钢。

加钢不为别的事,

为给主家盖新房。

盖完南房盖北房,

雕梁画栋多漂亮。

南房盖的阁楼府,

北房盖的祖先堂。

东房盖的金银库,

西房盖的万年仓。

金银库里有财宝,

万年仓里有余粮……

西青区的《上梁喜歌》

这棵大梁是好梁,

它的来历有名堂。

师傅路过卧龙岗,

看到此梁有贵样。

回到家里一商量,

雇得大车和小辆,

把这宝梁拉回庄。

这梁好比一条龙,

摇头摆尾往上行。

停在空中它不动,

单等主人来挂红。

挂红挂在九龙头,

年年五谷大丰收。

挂红挂在九龙腰,

人财两旺步步高。

挂红挂在九龙尾,

后辈做官清如水。

正念起,抬头看,

群仙贺喜到跟前。

上八仙,下八仙,

还有刘海撒金钱。

一撒金,二撒银,

三撒骡马成了群。

福禄财喜代代传,

富贵荣华万年春……

一品当朝 一只鹤立于潮水拍岸的松枝之上,昂首正望圆圆的太阳,鹤的雅名“一品鸟”。

五福捧寿 五只蝙蝠环绕篆文“寿”字组成

四季长春

竹报三多,梅献五福

封侯挂印

鹤鹿同春

金衣百子

一提到四合院,人们总会想到北京,而天津就等同于小洋楼。然而,小洋楼只是舶来品,四合院才是清朝天津人的住宅。天津文人墨客有之,小康之家有之。

建老房子的木料多以东北的红松黄松为主,特别是椽檩讲究的都要使老黄松;好房子要“磨砖对缝”,就是把老砖对老砖磨,砌的时候,拿糯米加白灰混的浆水渗进去。更讲究的以油灰“磨砖对缝”,最后砌好的房子用手去摸,明明看得清清楚楚的砖缝摸起来却是平的,久而久之,曾经的砖缝成了一条黑线,仿佛画上去的一样。

四合院无论大小,基本格局是不会变的,四面有房,才成四合。通常北房(又叫正房)5间,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各2间或3间,南房3间。由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大的四合院建筑雄伟,房屋高大,院落重叠,东跨院、西跨院,隔断都十分讲究,院内有院,院外有园,院园相通,这样的大型住宅建筑,只有豪门巨富可以居住。

大师马三立有段相声说:“东跨院是茅房跟厨房,西跨院是厨房跟茅房。”笑归笑,这句话透露着一个至今已鲜为人知的事实,天津的宅院中,厕所在东,厨房在西。那时候,人们把去厕所称之为“登东”。

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正房或正厅无论在尺度上、用料上、装修的精致程度上都大于、优于其他房屋。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符合中国古代家庭生活中要区分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富贵人家住四合院,而下层人们只能住篱笆灯和土坯房。人们把用苇子、竹片搭盖成的房屋成为篱笆灯,是当时最简易的一种民居。先用几根木头简单地架起一个房屋框架,然后将苇子捆成把儿,将长竹片绑成一大片,一层一层地往柱子上覆盖,覆盖个严严实实之后,一座草房子“篱笆灯”便大功告成了。再稍微好一些的住房就是土坯房了,老百姓把黄泥摔成坯子,不经烧制便开始垒房,厚厚的墙将冷风和热气隔绝在外。

怒梅卧狮抱鼓石

七拐八拐地走进一条小胡同,眼前的红漆大门早已斑驳,门前最显眼的就是一对一尺多高圆形的抱鼓石,虽然岁月侵蚀使上面的花纹几乎被磨平,但隐约看出雕刻的是几种花朵,或梅或菊或桃,彰显着昔日的做工精细。抱鼓石之上端坐着一只威风凛凛的小狮子,冲着路人“龇牙咧嘴”。

指引、迎客、镇宅

抱鼓石是大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装饰部件,抱鼓石上通常雕刻着各种图案,云头、回纹、如意头、八卦图、太极图。常见的植物中有梅、竹、菊、牡丹、荷花、松、柏等;动物有鹿、狮子、羊、鱼、鸟、蝙蝠等。而龙和虎是没有人敢雕的,那可是皇家专有,即使是再富甲一方、泽被乡里的商贾士绅也是不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刻上一只。

当年,民宅的门前几乎都有抱鼓石,而以雕刻石狮的居多,有的时候,上面的小狮子还能拿下来。

阻外护内高影壁

看过了门前的石鼓,看过了大门上方雕着云字头的神路板,推开红漆大门,踏过青石门槛,自然会有门房拦人,门房从懒凳上站起来,抬眼让来客通名,再禀报老爷。过了门房这一关,眼前也并不是古色古香的宅院,而是一座巨大的影壁。门虽是开了,但却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让人欣赏真切。在大门里面的影壁,其地位与大门同等重要,宅人出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壁面,因此也是着意装点的重要部位。

为了取吉祥之意,影壁上的图案自然也要精雕细刻,天津老百姓喜欢福禄寿喜、四季花草、岁寒三友,于是影壁的中心,成了最好的祈福的地方。“鸿禧”、“迎祥”、“迪吉”、“戬毂”等字也在影壁上熠熠生辉。

平升三级屋檐头

在门房向内通传的时候,可以仰头看一看这大宅院的飞檐,在屋面的檐口部分,也有非常精美的雕刻,高级四合院住宅,每根砖椽的椽头上面都有精细的雕刻。老宅子中,连下水道的口儿都要雕上云字头,又何况是屋脊檐头呢?

最上边挨着瓦檐处,高高在上最为显眼,恰是砖雕艺术显能的地方,因而多做立体浮雕。花样有多种,既有动物浮雕(工人称为会喘气儿的),也有花卉蕃草。下边还要做上盘头等线脚,最下边多半用做一个小花篮为这一组花雕垫底。因为是大门,人们不光能看见正面,而且能从两侧看到侧面,这侧面也不能马虎了事。于是也用砖雕出柿子、如意、万字等花样,并带有“事事如意”、“万事如意”的祝愿。

就连屋脊上也有说法,有的在清水脊上来一个压脊大福字。再复杂一些的,在屋脊上雕上一个花瓶,花瓶中插着三个方天化戟,中间的是整戟,两边的则是半个戟,取谐音“平升三级”之意。

精雕细刻花门窗

终于进了宅院,门窗上的雕刻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中国传统建筑的门、窗及其附属槛框,多为木质。于是门楣、门框、窗框上的精致木刻便出炉了。人们用蝙蝠的形象象征幸福,用寿字或桃子图案寓意“长寿”,用磬(古代一种乐器)的图形寓意“喜庆”或“庆贺”,用梅、兰、竹、菊图案借喻清高和超凡脱俗,寓意“君子”,用牡丹、玉兰表现高雅富贵,用葫芦、石榴、葡萄比喻多子多孙……等等。将如上几种图腾图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可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如,用蝙蝠、万字寿字组成“万福万寿”图案;使蝙蝠(或佛手)、葫芦(或石榴)、桃(或寿字)组成“多子、多福、多寿”;用万字、柿子、如意组成“万事如意”,在花瓶内插上月季花(或四季花),加上鹌鹑,表现“四季平安”;兰花、灵芝表现“君子之交”,芙蓉、牡丹表现“荣华富贵”,葫芦或石榴或葡萄加上缠枝绕叶,表现“子孙万代”……

遮阳庇荫夏天棚

大街上赤日炎炎,汗流浃背,一进入宅院的天棚底下,立刻阴凉入脾,汗就没了。天棚,也叫凉棚。天津有俗谚:“高搭天棚二尺五(高于屋顶二尺五)”。天津住四合院房的人家,一过端午节就开始找搭天棚的棚铺了。

天棚用芦席作平顶,覆于全院之上,十几平方米,东西坡用芦席封死,免得东照与西晒,透气与通风全靠棚顶下南、北侧的“活扇”,用绳子一拉,席卷而上,成为天窗;再加上影壁前的荷花缸水汪汪,石榴树红绿相映,一片天然,可谓“绿色工程”,别有一番清凉。夏夜,搬把椅子坐在天棚下,蒲扇轻摇,八仙桌上放一碗冰镇酸梅汤,听小孩子吵吵闹闹,看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一幅全家合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