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只是中间砌墙施工,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不会造成影响。
孙建平催促陈卫星,直接在设备购置地押运货物回来。由于购置数量较大,厂家专门派了两名安装调试专家,派了一辆小卡车,直抵戚卫镇西夹河乡仓库工厂。
手工机器的生产线,需要木制工作台。孙建平又请了几班木工师傅,用了三天时间,打造了三条生产线工作台。工作台挺简单的,笔直的一米多宽横条木板,足够十五米长,在上面固定小型手工操作的机器,一条生产线十台。
调试的开始的时候,招聘过来三十名青年工人也到场了。他们看着原厂的专家怎么进行调试,怎么进行操作。一台台的看下来,其实是一遍遍的重复动作,无论怎么笨的人,看了三十遍也都看会了。
调试整整用了一天时间。孙建平再留专家住两天,其中一天,他要专家给这些工人做理论培训,讲解机器结构,怎么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另外一天,就是上马生产实践,让两位专家对操作人员一个个的指导,直到基本教会。
手工的徽章制造机器,操作起来简单可控,左手把材料摆进机器施工位置,右手把机器操作杆手柄稍稍用力往下一压,一枚特定模具里的徽章就出来了。
专家说了要点,那就是姿势要正确,操作起来才省力;材料放得位置准,手柄下压力度适合,不能过轻,徽章才能在溢满模具,生产出来的徽章面相才饱满。
孙建平特意让副镇长推荐过来的那五名青年先试,这几个长得白净,体型偏瘦,显得没多少力气。但他们相对脑子活,学得快,所以先试是看力气够不够,掌握快不快。
五个青年站成一排,第一次试操作,一摆一压一出,一枚完好的徽章就出来了。
专家对五枚徽章,逐枚拿起来用放在镜观察,连连摇头,苦闷地道:
“质量不行,没有压到位,操作的方法都不对。”
“请尽量找出毛病,好好指导一下,这班青年还从没工作过,操作这种新机器纯外行。”孙建平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在旁边也盯着徽章看的,就是没看出刚压出来的徽章有什么质量问题,肉眼实在看不出瑕疵。
专家又做了一次示范,他说一开始下压碰到材料时,力气少一点,然后是缓缓地用力,一压到底,到底后有一个停顿,手感上就是觉得压满了,再弹上来。
五个青年上去又试了一次,专家检验产品后说:
“基本可以了。平时要在头脑里好好想想动作要领,在心里反复记熟了,操作就是这么机械,只要巩固动作,达到熟练,质量就可以保证。”
接下来又是一批批新员工的试生产,一批五个人。专家都指出不同的毛病,并具当场写了每个人的需要改正的毛病要点纸条,放在每个人的口袋里。
经过一天时间的调教,新员工的试生产全部通过。也就是说,每位员工基本能够生产是合格的产品了。
送走了专家以后,孙建平又建立了档案,把专家给每位员工的纸条,让人记上名字,抄了一遍,作为员工以后有针对性地整改的灵丹妙药,同时作为操作毛病的教典。
仓库厂房中间的隔墙虽然还没完全封固好,但工人们已经各就各位,开始试生产了。因为徽章厂还没正式取得营业执照之前,生产的产品还是文具厂的。
孙建平觉得有必要以训练为主,生产一批高质量的产品,低至成本价销售给老客户,作为回报。这既真抓实干训练了员工,又让老客户得到实惠,一举两得。
赵卫国也正式脱离了副食品厂,开始上岗了。
他要求这批新参加工作的员工,在每天开始动手之前,站在机器前面,把手搭在机器上,先回想一下专家教导的理论操作要点,以及自已悟得的经验,然后才开始动手,认真地做出第一枚徽章。徽章做出来以后,他要求员工相互之间用放大镜交叉检验,如果合格,才允许继续操作。否则的话,要摸出专家的纸条,纠正动作。
赵卫国说:“厂里的规章制度正在制订,每人生产的产品,都要逐枚检验,合格率要达到99%。一天时间里,上午生产,下午员工抽签捉对,相互逐枚验收。厂里第一个月的工资,会按照合格率的排名,给出工资档次。也就是说,三十个人,就可能有三十份不一样的工资单。”
孙建平补充了一条,“前十五天,只要求质量,不要求数量。合格率是唯一标准。后十多天,也要看生产的数量。最后是质量与数量双重考核。”
工厂的小规模化试生产已经开始了,各促辅助施工也开始逐步完备。几个合伙人把镇里的秘书请到厂里来,让他把申请验收正式报告,以及报告用到的各种正规标准的建设施工附件图纸与资料,全部逐项收集整理,制作成正式的文件。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当一切的工作都完毕后,一份《关于戚卫镇徽章厂筹建完毕要求验收的请示》便送到了镇里,镇里再以批转的形式报县里,县里再报市里,市里再报省里。省政府最终批复,请市里抽调各有关部门人员,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
于是在一个雷阵雨刚过的午后,验收小组到达了戚卫镇徽章厂。
验收小组里,有市局领导,也有县工业局的郭局长,还有镇里管工业的副镇长,以及市里的各专业人士。他们对工厂的厂房基础设施,消防安全措施,机械设备状况,工人与生产技术达标情况,工厂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注册验资情况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在考察现场,孙建平的工人们,进行了徽章制作表演,并现场赠送给各位验收人员五角星徽章、共青团徽章以及国标红旗徽章。
验收小组事后召开了会议,一致评定戚卫镇徽章厂各项筹建事项已达到生产标准,可以开工生产。小组一并决定由市局牵头单位起草形成文件,向省政府报告验收合格事宜。
十天过后,戚卫镇政府收到了省里的批文《关于戚卫镇徽章厂验收合格同意开业的批复》。
孙建平拿到了批文,立即开着小火轮到县城。他从小火轮里推了自行车,提着公文包,直奔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县工商局,他提交了包括批文在内的一系列材料,申办企业《工商营业执照》。
三天过后,孙建平拿到了戚卫镇徽章厂的《工商营业执照》。拿着散发着油墨香的营业执照,他又急匆匆地去县税务局办理了国税与地税的《税务登记证》。《税务登记证》办理比较及时,早上送达的,下午就可以领证了。
拿到双证以后,孙建平又拿着双证,去公安局指定的刻字店,刻制了单位的公章、财务章、业务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章。还定制了“戚卫镇徽章厂”的厂牌。
一切都准备就绪,孙建平又召集赵卫国等合伙人会议:
“开业的日子就选在最近几天,大家议定一下,哪天比较合适?!”孙建平首先发言。
赵卫国表态:“这还不方便嘛!拿一本黄历,看一下不就得了。那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选个黄道吉日,准保开业大吉。”
“太封建了,我们这年代还流行这个干嘛!我看选个七一得了,好记。”胡海东建议。
鲍海棠说:“七一是建党节,你想冒犯不是,建厂选个建党的节日肯定行不通。”
孙建平知道这事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道:“哪天开业,真还没个什么依据。但是总得选个有依据的,我们不迷信,可也得迎合我们农村大多数人的口味,就按照黄道吉日选吧!”
赵卫国有先见之明,他知道晚上开会要选开业的日子,所以就藏了一本黄历在公文包里。这时他“唰”地拉开链子,抽出了一本崭新的黄历:
“就这本最正宗了,我去选日馆老师傅那儿重金买来的。这日子,我们自已选吧。”
胡海生一看是本线装书,就拿了起来,翻到了对应页数,看起了从今天起算的后三天日子,喜道:“就选后天吧,这里面写着‘宜开市裁衣嫁娶作灶裁种’,很适合我们举行成立仪式。”
孙建平笑道:“那仪式就后天吧!早上九点正好,太阳正猛。一般夏天这个时候不会有雨,晴天居多。”
“到时仪式怎么部署呢?”鲍海棠问。
“仪式嘛,这个镇里的秘书室,他们很有经验,我到时去具体了解一下。无非就是搭个台,摆上话筒,厂长讲话,镇领导讲话,县领导讲话。最后宣布戚卫镇徽章厂正式成立啦!然后领导与厂长去揭开挂红布绸缎的厂牌,接着就是鞭炮齐鸣。”
孙建平看着大家,继续说道:
“关于邀请嘉宾,我们得定个调子,该请哪些人。明天就得把请柬写好,一个个地送过去,并确定邀请的嘉宾要不要来。同时呢,我们要买好纪念品,定好酒席。仪式结束后,我们得给每个人发一份纪念品,作为开业纪念;再吃个酒席,讲讲喜气洋洋嘛!说明我们办了好事。”
胡海生道:“看来孙厂长很内行嘛,办厂办多了,什么经验都有了。”
几个合伙人接着再商量了一些要务,比如厂、财务、销售的办公室设在哪里好。
赵卫国说自己管理生产线,办公室就是厂房,就不必设置了,他一天到晚的就在生产线上转悠,现场监督生产,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基本也就不需要特别的地点办公。
鲍海棠倒觉得自已应该有个财务室,这个工作起来保密,方便,同时又派。
最后孙建平决定,把城中街销售部的后半间房子也租下来,增加两个办公室,一个是厂长的,一个是财务的,一个是销售的。前半间依然是销售部的门市店面。
他补充道:“我们索性在城中街的销售部,挂一个‘戚卫镇徽章厂办事处’的大牌子。合并办公办事办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