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农民企业家
14031500000055

第55章 地图与电视

一旦有了恐慌,就会寻求自救。

陈卫星对这种逃生的感觉尤其深刻,第二天他就到新华书店买了全国地图,挂在宿舍的墙上,仔细地研究起地埋。

“应该往哪里去,这图上东一块西一块的,看起来都差不多啊!”陈卫星对凑在旁边看图的胡海生道:“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挂墙的全国地图,除了山川河流平原沙漠、行政区划、地名等,以地形区划为主,没有任何介绍,甚至连公路与铁路都标得不详细。

胡海生说:“挂墙大地图太简略了,还是买本详细的地图册吧,里面有各种人土风情介绍和城市道路状况的详图,参考起来比较有意义。”

陈卫星又立马去镇上的新华书店,一口气买了两本,一本是交通图,一本是行政区划图。

“海生,来,立马研究一下!”他在车间的门口探出头来,把在车间帮忙的胡海生又叫走了。

孙茹花与鲍海棠也在车间,两人神秘地对望了一下,互相笑笑。

开拓市场这种事,属于办厂和秘密,当然是不能在工人在场的时候讨论。也不能吱声,万一泄露了秘密,让别人捷足先登,那商机就丢失了。尽管现在一切都还没有理顺,一点的市场的影子还没看到。

陈卫星与胡海生站在挂墙地图前,各拿着一本地图册,看着大图,对照着册上的小图,翻来覆去地察看。

“如果以前学中国地理的时候,能有这么认真,考个满分应该没问题吧!”陈卫星弯得腰有点僵,撑直了揉着,对弯着看图直不了腰的胡海生打趣。

胡海生听了讲话,才知道自已直不了腰了,连说:“唉呦,唉呦,快点把我腰给揉直啰!”

看着胡海生痛苦的样子,陈卫星忙丢了图册,双手扶住胡海生的腋下,让他慢慢地一点点伸展,把僵化的腰给撸直了。

“还说出门远行,看你这弱不禁风的体质,看来还是我一个人出去找市场算了!”陈卫星伸伸胳膊,显示一下自已有点强壮的样子,出出风头。

胡海生根本就不服气,道:“体质弱又怎么啦,这跟找不找得到市场,全是两码事,不信我们分头去找!”

“这可是你说的,全国这么大,出得去,回不来,到时千万别怪我!”陈卫星豪气地又拿起扔床上的图册,仔细地看着。

对两人来说,唯一出次远门的,就是串联的时候,那时可是跟着大队人马,只要一问说去哪里的,同路的话,就跟过去,这个闭着眼睛都有人当向导带路,又不愁吃住,自然远行很轻松。

真到了单打独斗,一个人去陌生之地远行,还要带着任务,自然情境完全不同。

往哪几个地域走比较好,成了两人讨论焦点。

“如果市场在南方,我们往北方走了,那就是跟南辕北辙没什么两样了!”胡海生看着大地图,很是担心,“如果跑了一圈没找到市场,竹篮打水一场空,到时我们会成为笑柄。”

陈卫星托着下巴,把图册夹在腋下,歪着脑袋在那晃悠,突然扬手一拍大腿,笑道:“我们现在不是处在地图的偏中位置嘛!这件事解决起来太容易了!我们两个,一个往南寻找,一个往北寻找,管它是南辕北辙,还是北辕南辙,反正我们不落空。”

“有道理!”胡海生也是眼前一亮,“那就这么定了,我们分开找。找不找得到,看谁的运气好啰!”

经过两个人的激烈讨论,陈卫星觉得自已应该往南走,因为他听戚美丽说过她的同事在南方带来了港台歌曲片子与机器,南边他是一定要走一走的,这回正合意。那另一边,自然就是由胡海生来走了。胡海生觉得自已串联的时候走到了京城,往北应该不成问题。

陈卫星往南,胡海生往北,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晚上四个分厂长还围着吃自已烧的米饭与青菜,讨论出远门的事情。最后大家意见也都达成了一致。觉得分开走,下赌注一般,总会押中一方。

孙建平来运货的时候,对两人的方案也是非常赞同,并且说要记得打电话,加强信息沟通联系。

“为了了解全国的形势,我已下了决心,去买一台十四寸的大电视。这个可是我们球山村的第一台电视。”孙建平如是说,“球山村里现在有火电了,听说农村也可以收到电视信号,可以播电视了嘛!呆家里就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啦!”

鲍海棠很是惊讶,说:“镇上也没几个人装上电视唉,听说县城才多一些,那要花掉五百以上大元是吧!”

孙建平说:“这也是赚钱的工具嘛,如果信息不灵通,哪知道哪里能赚钱啊!现在形势可不可以赚钱呀!等等问题反正电视比报纸来得快,更全面。”

“是不是我们四个分厂长,也凑钱买一台,买个十二寸的,听说只要三百多元,怎么样?!”孙茹花眨巴着眼睛看着陈卫星,又转头问鲍海棠。

陈卫星没怎么想,立马道:“好!怎么以前没想到呢。有了电视,我们看电影的钱都省了嘛,划算!太划算了!三百多元,立马的,明天就托人到市里弄一台过来。”

“你别呵呵,三百多元唉,就是你当了厂长,也够你赚一阵子的。”鲍海棠有点舍不得,毕竟自已钱不多,硬凑了钱才当了分厂长的。

孙建平说:“没关系,你们合买的电视,我也凑一份钱吧!大家一起看电视,总会掌握多一点的信息。”

“好,就买一台吧,听说电视可以用很多年,用不旧的。”胡海生犹豫了老半天,也表示同意购买。

陈卫星说:“海生,以后大家有钱买大电视了,这电视就白送你啰!”

胡海生只是嘿嘿地笑笑,不置可否。在这拨人里,自已最穷,所以他不会出风头,大多时候,只是默默地拼命做自已的事。生产的铅笔盒的质量,同样的四台机器,胡海生那台的产品质量就是最好的,因为他对操作工人要求很严,经常商量着怎么提高工艺。

孙建平说:“买电视,找市场,都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生意,所以大家不要有什么顾虑。”

出门找市场,这个不是说走就走的事。可是买电视,却是非常容易的事,孙建平索性提议三个人一起去趟市里,一方面买两台电视与接收天线,另一方面也联系一下船会的人,约几家有意向做铅笔盒生意的小火轮船主。

孙建平这次没有给江南垟麻雀点发货,而是准备把货直接运到市里,给船会的小火轮船主提供样品。

主意已定,说走就走,装了货,三个人就连夜出发了。小火轮在江南河道开夜路,孙建平与陈卫星都很习惯了,打着雪亮的探照灯,把马力拉到最大,一路急驰。胡海生负责转灯照亮水面与河岸,孙建平与陈卫星两个人轮流着开船。

凌晨天蒙蒙亮,船就到达了市里内河的大码头。

码头上已停了许多小火轮,生意都早已经开张。运菜品的贩主们,都忙着拉菜品,过秤,装车,付款,码头一片忙碌。

孙建平他们三人熬了大半夜,现在也没菜品可卖,船上有的是一箱箱的铅笔盒。他们要等小火轮菜品生意忙完了,再约船会熟人看货。所以三人索性卷了薄被子,躺在船舱里睡大觉。

等着河面上映上晨曦霞光的时候,大码头终于慢慢安静了下来,连迟点赶到的小火轮,菜品也都被运走了。船主们忙着吃码头上的早点,有人趁此机会瞌个小觉,大家都在等着市里的百货店或是供销社开张了,好到带点货,然后回航。

“孙建平,是你们吧,怎么不卖货呀,还在睡懒觉?!”有人吃了早点没事,想起这只小火轮一直没动静,还载着一箱箱的货,不知是干什么的,就跳过船来察看。

“书记,来得正好,有好生意照顾你赚钱!”孙建平睁开腥松的睡眼,瞄了一眼对方,见是船会的老书记,“正要找你呢,来来,让你看货品。”

孙建平迅速钻出被子,用剪刀打开了最上面的纸箱子,抽出几个印花铁皮铅笔盒,道:“书记,奇怪吧,我现在不批发菜品,专批发铅笔盒,价格是市场上的三分之二还低,你看有没的兴趣做一做。”

“我还纳闷呢,别人都说你到国营厂搞管理去了,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了。”船会书记,他是紧跟孙建平搞的小火轮,但好日子不长,没赚到很多钱,不过还算是赚得不错,见孙建平搞来铁皮铅笔盒,立马有兴趣,“原来还搞铅笔盒批发呀,说个价,合适就试试。”

孙建平装做神秘地在他耳边说了一番,说包赚好销。

船会书记立马要了一箱,共五十只铅笔盒。付了钱,扛了货,就踏过船嚷叫:“快快,接货。”另两个同伴赶忙从坐着休息的船舱里跳起来,接了货。

这时,船会里对孙建平有印象的,从码头岸上,接二连三地跳下船来,到船上看铅笔盒。看过货的人,都提了一箱,准备试试。

一个小时光景,船舱里十二箱的货都提完了。

孙建平跟他们约定,如果原意继续做铅笔盒生意,就要到戚卫镇文具厂去提。到时双方再签个协议,安排固定每月提货时间点,这样生意就确定下来。

卖了样品货后,三个人就直奔百货商店,在电器部提了两台电视机,一台十二吋,一台十四吋。

一出手就是八百五十七大元,让百货商店电器部的售货员吃惊不少,想不到农民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