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农民企业家
14031500000042

第42章 河埠卖零头

孙建平打算着把原厂第二条生产线,也签个协议弄成分厂经营模式,他就等宋厂长到球山村分厂来视察,好顺便说起。可是决心下了以后,等了三天,也不见宋厂长到来。

宋厂长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来球山村了,孙建平估摸着他会冒出来,但自已确实等不及了。一旦下了决定,他就会果断出击,只怕夜长梦多。

等赵卫国他们从市里贩卖菜品转回来,他就召集三人,开着小火轮一起去县里找宋厂长。不过不巧的是,按厂门口老伯的说法,宋厂长回省城的老家去了,需要再过十多天才能回来。

“这老宋,也不打个招呼,万一有事呢!”孙建平倒觉得把握越来越大了,这不一年才回去一趟的宋厂长,现在才年中,就宽心地请大假回老家休息去了。

“时间长了,会不会有新的变化,有可能使我们实际上的承包生产变卦。”赵卫国很担心,这可是自已赚大钱的绝佳机遇。

既然等不及宋厂长,四个人决定另做打算。

孙建平说:“就目前吧,没人会想到这一去包生产线,尽管放心。接下来的十多天呢,我看你们也不用再去贩卖菜品了,直接到我厂里提货,试着用小火轮到远地的村庄,一个个河埠头停靠地叫卖销售。”

“我看行,先试试,如果真的好卖,那我们就接管第二条生产线,这样才更有底气。”赵卫国觉得这样一个缓冲时间,会做得更踏实。自已可不象孙建平与陈卫星,什么事做了再说。

当然,叫卖糕点,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以前在菜场口,现在河埠头,天地更广阔了。只不过,效果怎么样却没人试过。

回到球山村后,四个人商量了要去的村庄,规划了路线。同时路线所经村庄,都回避了同学与亲朋好友,就是说,到全陌生的地方去销售。一来呢,避开熟人,是怕遇到让他们笑话,或者生意好了他们要插手;二来呢,就是全陌生人的地方,价格更好定,完全可按市场价来取舍,边卖边调查价格底线的数据会更准确。

第一次出货,孙建平供给半吨,要求他们在半天之内销售完毕。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有把握赚到利润,速度就是金钱。他怕东沙与西沙的供应减少太多,会被麻雀点指责,所以一次只能半吨,试几次再说。

陈卫星有点退怯,对赵卫国说:“我觉得这又不是批发,卖零头怎么能卖这么快,没这种可能。”

赵卫国觉得有道理,说道:“建平,我们搞的可不是批发哦,又不是几条小火轮出去卖!”

薛月云觉得可以先去转一圈,到时候看情况再下结论。

三个人去的地点,先是到麻雀点的周边村,他们判断这些村应该会听说有私人卖糕点这么回事,对他们的到来,不会感到突兀。

第一个村,小火轮一靠到河埠头,陈卫星就扯起喉咙叫唤:“糕点,糕点,工厂里刚生产的新鲜糕点……”

首先跑过来的是一群群小孩子,把小火轮团团围住,指指点点,直咽口水。

薛月云叫道:“快去叫你们的大人来,过一会我们船就开走了!”

小孩们一哄而散,纷纷跑去叫唤在家的家长们,都说有糕点的小火轮开到村里来叫卖了。家长们也觉得挺新鲜的事,跟着小孩就跑去河埠头。

陈卫星在叫唤:“要买的,一个个下来,买完一个走一个。我们价格公道,比供销社便宜,自已厂里生产的新鲜货。要买的,可以派个代表,先免费尝一糕。”

河埠头已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薛月云有点害怕,偷偷对赵卫国道:“如果这么多人下来抢,怎么办,你站在驾驶舱,一看情况不对,立即退出河埠头。”

赵卫国比较有经验,一点都不怕,不过还是以防万一,退到了驾驶舱。

小火轮只的船头靠在河埠头上,船尾的位置几近河中央了,如果能进船,只有从船头过。而陈卫星又站定船头,所以想冲进来的话,只能先过船头,比较不容易。

薛月云把提了三种样品,共三大包,从后部的船舱里,搬到了陈卫星身后,道:“你小心点,有人要抢的话,就逃。”

“大家都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我不会乱报价的,秤也公平,大家可以试一试。”陈卫星继续对站在岸上观看的村民解释。

这时人群后边一阵骚动,一个穿破旧中山装的看起来象干部的中年人,从人群中大模大样地走了出来。

他看了一眼,对着船头的陈卫星叫道:“你们是球山村来的吧,是不是送货送错地方啦!那个供货点,你们已经过啦!在我们村的后边那个村就是!”

陈卫星一看,心想这人该是个村长书记什么的,就说:“领导好,我们是球山村送货的,只不过这次多运了一点,想顺便到邻村叫卖一下,省得你们买不到货,占不到便宜不是!”

后面有人叫:“书记,你先买一点试试,看货正不正宗,我也想买一点!”

“哦,是专门送货来的!那你出的什么价,价格跟供货点一个样,对不对?”村书记并不急。

陈卫星一听是村书记来了,知道事情好办,忙着做解释道:“对对,书记,我们实行统一价供货,球山村就近工厂生产的,价格比供销便宜许多!”

村书记说:“那好,芝麻糖、绿豆糕,给我各来个半斤。”

“好,看准啰!”陈卫星戴上手套,把芝麻糖一整排放入秤盘,提起秤盘,秤杆尾直往上翘,他叫道:“好咧,半斤。准不准你用自家的秤再过一过。”

村书记看着直笑,道:“相信你,小伙子人不错!”

秤了两秤,陈卫星都用尼龙纸包好,让薛月云收了钱,把两包货递给递给村书记。

村书记提了货,刚要迈开步子离开船头,陈卫星已拉了一下他的衣角,手里已拿了一块芝麻糖,道到村书记手里说:“书记,你给现场尝尝,味道怎么样?!”

书记笑笑,也毫不客气地接过,拿在的里看了看,就塞入嘴里咬了一丁点,满口嚼着,对岸上的人挥挥手道:“好货,跟后村的供货点一个样,大家放心买。”

人群又一阵骚动,一拨人往河埠头狭窄的石条板上挤过来,书记大声道:“大家要讲纪律,一个一个来,不要急嘛,一船的货,够大家买的!”

书记刚挤上河埠头,已有两三个青年站上了船头。

赵卫国这时看到书记来过,村民们应该不会乱来,所以离开了驾驶舱,也跑到了船头帮忙。

这个三人做了分工,陈卫星负责掌秤,薛月云负责往秤盘里递货,赵卫国负责收钱。三个人手忙脚乱,村民是一拨拨把船头挤得都差点站不住人。还好这些村民自小都熟悉船只,玩儿长大的,所以船头摆来摆去晃个不停的,也不会有人失了平衡掉水里去。

岸上的村民都啧啧议论,说买什么好。买了货的,拿了一点给小孩吃,大家互相问着。也有好事者,拿了自家的公秤,专门给上岸的人掌秤,要看一看价格便宜了,秤头到底准不准。岸上比卖货的船头还热闹,还有一班小孩拿着糕点在互相追逐。

热闹了一个多小时,岸上的人渐渐散去。

陈卫星与赵卫国清点了一下,整整卖出了差不多七大包,近一共一百四十斤的货。

想不到出货速度如此之快,陈卫星道:“这个村也太富了,有的人一下手就是两斤,只怕买不到货似的,难得是第一次来。”

薛月云乐得两个酒窝差点可以盛酒了,拍着赵卫国的背道:“成功了,成功了,生意这么好啊!”

赵卫国说:“抓紧时间,我们接着跑下面一个村。”他把小火轮倒退到河中央,加大马力就赶路。

这时岸上跑出来几个村民追着嚷:“等等,我们还要买一点!”

“快快,还有人要买,我们快靠岸?!”薛月云对着赵卫国叫道。

陈卫星却叫道:“卫国,不要靠岸!加大马力赶路!”他又对着岸上的村民大声叫嚷:“我们下次还会来的哦,等下次吧,我们现在要赶到下一个村去卖啰!来不及啦!”

他一连叫了几遍,岸上的人看叫不住他们,慢下了脚步。

开出二个河弯,薛月云扯过陈卫星说:“快看,后面有人骑自行车追我们,不是那几个村民嘛!”

陈卫星看到,一辆自行车在河岸堤上,沿河追着他们的小火轮。一辆自行车上一共坐了三个人,车头横梁上一个,车尾坐架上一个,中间一个奋力骑车。

“在这种河堤上,居然敢带两个人骑快车,真够胆大的!比我牛多了!”陈卫星嘻哈地笑着,拍着大腿说:“想不到我们的糕点这么牛啊,居然过来抢买了!”

很快小火轮开到了第二个村庄的河埠头。

陈卫星在前一个村累得是直不起腰,现在却又来了精神,又大声嚷叫起来:“球山村的糕点来啰!大家快来买哦!最新鲜最有味的球山村工厂糕点哦!”

岸上很快聚集了很多人,村里的人还陆续地往河埠头集中,情势依然让人感到心慌。

这时人群中挤出来三个村民,一个还推着自行车。他们冲上河埠头就嚷道:“哪有这样卖东西的嘛!叫了那么久也停下来!快快,先卖点给我们。”

这三个人点了船上的六个品种,说每样都要五斤。

陈卫星却不起手,拦着说:“兄弟,我们三个人卖东西,厂家有个规定,说每户人家,最多只能卖个二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