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都市捻花乱(逢魔)
138400000127

第十五章

爱德华•库拉,加拿大籍法裔资深心血管疾病专家。二零零一年,由“加州德法西医院”高薪聘请到该院组建了专科治疗小组。因一度帮美国政府的多位高层成功控制心血管病况,而在国内乃至国际声名鹊起。

二零零九年年初,因发表了轰动一时的《A细胞携带论》而被美国各大知名医院邀请,进行为期长达9个月的专项课题演讲。而庞雅轩发生爆炸案当晚,正巧爱德华教授在“内达华医院”做为期一周的巡讲。所以通过各种关系,耿于怀拜托了爱德华教授参与了“庞雅轩”的救治。而第一个发现“庞雅轩”体内中毒的人,也是爱德华教授。耿于怀手上现在关于“酸钾亚氨硝纳”的所有资料,也是从爱德华教授手中获取的。

爱德华教授是耿于怀身边唯一一个最了解“庞雅轩”死因的人。甚至在耿于怀金蝉脱壳返回国内前,还秘密与爱德华教授会晤了一次。拜托了他帮助收集“酸钾亚氨硝纳”的其他一些资料。

可是现在,爱德华教授居然死了!

耿于怀面前铺开的纸张上,写满了与“庞雅轩”相关的几个人名。而发现“庞雅轩”真正死因的爱德华教授的名字,已经用笔隔离的画了一个圈。

刑离告知爱德华教授的死亡成因很简单,在机场外的一个小超市,发生了抢劫事件。正巧当时准备搭机回加州的爱德华教授在里面购物,因为反抗而被暴徒开枪射穿了头颅。

在美国这样的抢劫每时每秒可能都在发生,这并不奇怪,可是有一个细节,却让耿于怀多了几分疑惑。

暴徒开枪射击的位置是有些怪异的,不是面积较大的身体,居然是头颅。暴徒抢劫目的很简单——为钱而已。而且抢劫地点在超市,从理论上这不应该会是专业黑道会挑选的对象,倒更像散兵游勇饿过了头的补给。

可是就算这个假设成立,问题依旧无法明朗化。按照常理这样不上台面的匪类多半都是临时起意,所以装备的准备上一般不是很充足。工具上用刀居多,时间一般挑在夜间下手。就算真的备有枪械,高强度武器也不可能有,顶多能持有市面上政府获批的垃圾装备。而这样的装备一般是用来震慑防卫的,杀伤力很有限。可是最后造成的结果居然是子弹射穿了爱德华教授的头颅。这是疑点一。

疑点二,如果劫匪假设只是散兵而已,那么开枪直接射击头部的几率就变得微乎其微。因为按照常理,只要不是职业猎杀者,开枪的位置有9成是不会选择射击面较小、稳定性也较差却能绝对致命的头部。劫匪开枪,一般是起到恐吓的作用,震慑当时的局面,并不是真的要杀人。要知道在拉斯维加斯抢劫并不算大罪,可是持枪抢劫却因为性质极端恶劣,在当地是可以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恶劣的,比如有了人命损失,甚至可以直接判处上电椅的刑罚。一般的散兵只要非亡命之徒都没必要为了几千美金,赔上自己的性命,甚至是一生。

疑点三,从拉斯维加斯那边传过来的资料显示,爱德华教授被枪杀的时段也并不是在晚上,而是在下午4点左右。这个时段虽然不是购物的高峰时段,可是如果事发的地点是在机场附近,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机场的客流量大,所以正常情况,周边的安全措施都会比其他地方的防卫要强。而且拉斯维加斯因为地点敏感,所以在其他城市15——30分钟一次的警卫巡逻,在机场附近是5——10分钟一次的。这样密集的防卫安保,照理是不应该有散兵去打主意的,就算饿过了头,也不应该有这样的胆子。可是事实上却的确发生了。

综合以上几点,枪杀爱德华教授的劫匪,在耿于怀看来不像是散兵所为,倒更像是高薪雇佣的猎杀者。尽管表面制造的比较像普通劫杀案。当然,所有这些推断也仅仅只是常理推敲,要准确定论,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支撑。边思索着,耿于怀指端的笔下意识的把庞雅轩的名字和爱德华教授的名字连在了一起。略一沉吟,耿于怀伸手拿起了桌子上的电话,拨通了刑离的号码,话筒对面的刑离,声音里居然带着一丝浓重的鼻音:“主上……”

“刑离,你联系拉斯维加斯那边,我要爱德华教授劫杀案的详细资料,包括射穿爱德华教授头颅的那颗子弹的鉴定报告和尸检报告,还有所有当时在场人和店主的口述笔录。如果可能让人拷贝一份当时超市里的监控录像,明天一早发到我的邮箱。让人最近密切注意警方对这事的处理和进度。”

“进度?”刑离在话筒的那头疑惑的重复了一句,半晌才了然的回应:“主上,我忘记和你说了,警方那边已经结案了。当时的抢劫,劫匪还没有出超商,就被巡逻路过的巡警撞上了。两边交上了火。2个匪徒当场击毙了。”

击毙了!

耿于怀的眉头彻底拧起。朦胧中衍生的一缕生机,牟然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