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到世界去
13526700000004

第4章 这些美国老人

2011年9月19日

昨天晚上,海涛声和松涛声合奏一曲,前半夜敲打我的无眠,后半夜陪伴我的美梦,一觉醒来,艳阳高照在平静的大海上,染红了一片涟漪。

我起床赶到太极拳的练习地,人已经散了,觉得怪对不住黄先生的。黄先生的父亲是黄埔一期学员,49年随蒋介石到了台湾。黄先生说,他的父母亲结婚,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作的证婚人。黄先生1955年到旧金山,已经是旧金山华人圈中著名的文化使者和太极拳名家了。今年75岁的老人精神饱满,昨天穿的运动衫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龙”字,今天,他穿的衣服上写的是一个草书“道”字,可见他对中华文化的一往情深。

说到黄先生的年纪,不由得想到今天的会场上,美国人中,长者居然有半数以上。我说的长者,应当年龄在65岁以上。

伊莎兰的创办者摩非自不必说,81岁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话风趣的很。我告诉他,我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关于美国老年人健康、智慧的段子,马上问我,有没有收到情书?我说,如果有情书,我悄悄地告诉他。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他看了看他的太太说:她以为咱们是开玩笑,其实,我是认真的!

他的太太也在70以上了,回应这个笑话说:我真的不介意有别的女士喜欢他!说这话时,她的眼中满是爱怜。

林佩瑞先生原来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著名教授,汉学家,退休后又在伯克利的一所私立大学当教授。他的普通话颇得老北京胡同串子的真谛,有点说相声的韵味。67岁的他,昨天早上打了三场网球,在自家院子里摘了一大堆橙子,又开了7小时的车赶到伊莎兰,晚上,他又在厨房里和我们几个“年轻人”喝酒聊天,毫无倦容。

为什么美国的老年人有如此的精神风貌?大概因为相对压力小些,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加上美国的许多老人不知体制为何物,许多人有自己的事业,不存在退休问题。当老人的活跃形成了习惯,会起到极大地示范作用。

而中国的老人,退休后就无所事事,他们年轻时为生活拼搏,要养育后代,服侍老人。还没等熬出头,又要开始带第三代,没有一点空闲。他们又怎么能年轻的起来,有怎么能阳光灿烂。

现在,还有媒体用“年过半百”形容人之老,真叫人哭笑不得。半百算老人吗,在美国,之典型的正当年。

说到阳光灿烂,我们常常用“阳光”来形容年轻人,如阳光少年,阳光小伙儿,但是,我真的想说,这些美国老人,真的可以被称作阳光老人。我在写到这段话时,眼前仿佛出现了阳光照耀在太平洋海面上的情景,是那么绚烂,那么震撼。

晚上,终于去了被称作“三温暖”的天体浴室,这是受了昨天去过的同伴的诱惑和威逼。不过,据说,昨天是皓月当空,繁星闪烁,今天起了雾,什么也没看见,只听得海涛拍岸。不过,却是我人生第一次和一干男女朋友坦诚相见。尽管天色漆黑,啥都看不清,却真真切切知道,人人都一丝不挂地藏在水里,还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设想,都这样坦诚相见过的朋友,还会说“不熟”这两个字吗?其实,现在我还没有其中大多数人的电话号码。

说一段天体浴八卦,据说,伊莎兰曾经把世界上几个著名宗教的重要人物请来,在“三温暖”也来个坦诚相见,好像效果还不错,起码互相之间的芥蒂少了许多。传说而已。

回到住的场所,北京来的兄弟姐妹毫不犹豫地占领了厨房,下方便面,拿出带来的白酒和罐头和咸菜,欢声笑语似乎盖住了海浪声!

这一夜,能够忘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