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察颜观色识健康
13526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健康与疾病是身体的两个状态,人们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预防、治疗和摆脱疾病缠身。追求健康,首先就要认识健康,而只有通过认识人体自身,才能够真正明确健康在哪里。

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现代人关心的不仅仅是有多少存款或者有什么牌子的汽车,而是更关注于身体的健康。有了健康的体魄,我们不仅能够吃得好,睡得好,同时,我们的心情也好,我们可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用精力充沛的体力和脑力去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总是睡眼惺忪,睡不醒的样子”、“最近小便很黄,是不是上火了”、“最近常掉眉毛,这也是一种病吗?”……很多人在为遇到这样的小毛病需不需要看医生而烦恼,原因是为了这些不值一提的小毛病,上医院看病,排队等了半天,医生往往三五分钟就把你给打发了,尤其在等候的病人多时,和医生沟通的时间也就更短了。患者即使将病痛完整地传达给医生,医生也无法在仓促之间真正掌握病况。反之,如果不去看医生,又总是忐忑不安,放心不下。

还有很多朋友对一些小常识因为一知半解而困惑不已,例如:“眼圈发黑是肾虚吗?”“严重脱发是重大疾病的前兆吗?”“大便发黑是由于内出血造成的吗?”等等。的确,许多疾病是有迹可循的。别忽略了生活中那些也许不怎么起眼的小征兆,那可能就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报了。

为了帮助读者日常生活中也能轻松地进行疾病自测,早发现,早治疗,本书不仅有先进的西医理论知识,同时也有结合了上下五千年智慧结晶的中医知识。例如:中医认为,面部是脏腑气血的外荣,又为经脉所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面部脉络丰富,气血充盛,加之面部皮肤薄嫩,故色泽变化易显露于外。《望诊遵经·五色相应提纲》云:“当考内经望法,以为五色形于外,五脏应于内,犹根本之与枝叶也。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有病必有色,内外相袭,如影随形,如鼓应桴。”故脏腑气血的盛衰,邪气对气血的扰乱,都会在面部有所反映。再如:《医述》引柯韵伯论亦曰:“医者欲知病人脏腑寒热虚实,必要问其以内走出者,故凡病当验二便。”古人这些经验,获得了现代医学的肯定,如今已经成为医生眼中窥知人体健康的一扇窗户。

每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有医生跟随左右,然而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像偶然发现皮肤变色、眼脸水肿、舌苔异常等不起眼的小毛病,往往还是癌症、脑中风、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警讯。一点点微妙的不适很可能是隐疾的先兆,不要等到身体有了难以承受之痛才去求医看病。透过疾病的早期自测,找出病因并加以防治,当然比病重后再亡羊补牢高明些。即便是上医院看病,从书中也能先了解、辨别异常征兆,清楚地把重点向主治医生陈述,将可得到最确当、有效的治疗。

人体从头发到肠胃、肾脏、血液、心脏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充满了百思难解的奥秘。打开本书,就是打开了一扇知晓健康的智慧大门。书中除了介绍“察颜观色”的具体方法外,还针对很多疾病整理了非常有价值的自助小贴士,为读者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小良方。学会解读自己的“身体语言”,进而自测疾病,远离病痛,让生命更有质量,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封晓辉小姐付出了辛苦与努力,特此表示由衷的谢意。由于作者学识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可能出现错漏现象,望各位读者海涵,并希求大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