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奉先意
13327400000022

第22章 —恨遇强人拦路 巧逢两僧相助

书接上回,此时间,只见一杆蟠龙黑棍,打在独眼腕上。独眼大呼,将刀扔下。只见眼前一人。身高八尺,身着月白僧袍,短打精干,足蹬黑靴,白面无须,束发两鬓垂肩,谓身后一人道:“师弟,刚才扰你休息的便是这厮,如何处置全要看你。”只见身后那人,手持玄铁黑棍上刻下山恶虎,身高八尺,身系玄色僧袍,露出胸前下山猛虎刺青,黑面无须,散发披肩,道:“天杀的,自是打得他满地找牙,不能咋呼!”

只见黑汉提棍便打,奉先身后急呼,“壮士小心”,白袍男子道:“不妨事,我这师弟武艺高强,在寺中也难觅敌手,莫说区区几个蟊贼,就是百万军前,也能打杀一阵!先生莫要担心。”此时间,只见黑汉一棍就将独眼打倒在地,独眼高叫:“大哥还不过来。”黑汉又是一棍,打得独眼头上,血流不止,高骂道:“叫你再扰洒家休息。”只见一票山贼,蜂拥而上。黑汉叫到:“师兄还不上来帮忙!”白袍男子,谓奉先道:“先生,且帮某拿好衣服,某先去了!”说罢便脱下僧袍,只见身后文有一龙,呈踏云出渊之姿,提起蟠龙黑棍飞奔而上,大喝道:“师弟,某家助你。”此时间只见黑汉,已放倒四五个山贼。那白面汉子,大叫道:“师弟,且慢动手,给某家留上几个,莫要都打杀了。”只见得二人,棍翻飞上下,但有出手必倒一人。只见黑汉仰天大笑,高呼:“尔等众人齐上也不是洒家对手!”只见黑汉手中黑棍,黑光一闪,山贼应声而倒,头破血流。但见白面汉子,打的灵巧,只见对敌山贼只是弃下兵刃,飞倒在地不得动弹,也不知是生是死。“

时过片刻,眼前山贼能站立者也无有几人,眼见独眼爬起身来,见如此情景,心中大呼不好,思量到,不如先捉住这胖子,要挟二人,还能求得一条生路。提刀便来,奉先高呼:“壮士救我。”只见黑汉打得红眼,三步并作两步犹如猛虎下山之势,跳起身来以头挡刀,只听得当的一声。见得环刀卷刃,落在地上,独眼吃痛见的右手虎口迸裂,血流不止。此时白面男子已然是打倒其余山贼,驱身来在一棍打在独眼胸前,独眼口吐鲜血,跪倒于地高呼:“二位壮士,饶小人一条狗命。”白面汉子谓黑汉道:“师弟如今气消了些许没有?”黑汉道:“那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不打死这等蟊贼草寇,留着何用?”言讫便要提棍打杀,白面汉子使棍便挡,道:“师弟,我等才下得山来,便要行此恶事,怕是不妥有碍修行,不如让这位先生出出气如何?”言罢问奉先道:“先生,这厮交付与您处置。”只见二人提起黑棍,将那独眼山贼,架起。

奉先下车,先是扶起多福,把了脉搏就将多福先扶到车中。对黑白二汉道:“多谢,两位壮士相助,现今才经黄巢之乱,百姓流离失所,流民不计其数,难免有这等迫于生计,铤而走险之辈。如今打也打了,不如先放过这厮一回,若是再犯打死也不可惜。”那白脸汉子回头低诵一声佛号:“慈悲,先生有好生之德,今就看在先生面上且先放过这厮,南无阿弥陀佛!”黑汉闻言:“师兄和这小哥,真是心善这等腌臜之人,待我看来遇一个杀一个,打死他们是我辈的事情,度化他们那是地藏菩萨的事情,我辈只需送他们去见地藏菩萨就是。”黑脸汉子说完,举棍便打。奉先急呼:“大师且慢动手,敬请安坐,听我一言,且不闻佛祖,昔日被哥利王节节肢解之时,心不怨恨,是时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做五百世忍辱仙人才得成就,如此功德庄严。杀心过重,有碍修行啊!”那黑汉闻言,笑道:“嘿嘿!你这小哥说话,怎得像我师父那秃头老汉,我是不知道佛祖他老人家咋的成佛,你不让杀,不杀就是,只是下山后和师兄也谋不了个生计,好些日子没好好吃饭了刚才又打了一架,小哥一会要请洒家吃顿饱的呢!”说罢!踢了独眼一脚,只见独眼飞出丈外,连滚带爬扶起那山贼头子,走向山中。

奉先抱拳拱手连称感谢,上车先将多福伤口包住,所幸只是伤到皮肉,并无大碍。奉先连忙招呼,二人上车,那黑汉自去驾车,一路行在阳平关也到了半夜,期间奉先与二人各自表了,家门姓字,才知这二人本是禅宗祖庭少林寺之俗家僧人,从小送入寺中习武,带发修行。二人本在黄巢作乱之时便想下山投军,奈何年龄尚小寺中不许,如今一来黄巢乱后天下萧条,寺中僧人不够饮食,二是如今两人已有十四之龄也学得一身武艺。这才下山想去投军,奈何各地节度使争权虐民,朝廷也是软弱无力因而各处游走,以待时机。那白面汉子俗家姓杨小字傲天,寺中法号三明。那黑汉姓郭名虎字云龙,法号三净。奉先闻言,颇有结交之心,等到了阳平关市集奉先安排多福,先在客栈修养。就与杨晨郭虎,前去吃饭。这郭虎当真性情中人,也不点酒肉只是馒头三屉,阳春面五碗,奉先杨晨一旁看呆,竟也忘了腹中饥饿。

四人在这阳平关,休整了三日,等多福醒来,奉先支会本地的通惠商号,一定将多福送回宝鸡之后,与杨晨郭虎同去蜀地。奉先这里一不会驾车,二经过汉中之劫,对这蜀道难又多了几分见解,有如此二人相随想必应该一路无阻。郭虎杨晨师兄弟二人,才下得山来不谙世情,二人又觉奉先的确值得相随。因此三人计议同去蜀中游历。

三人驾车,两日光景便来在了,蜀地门户,剑阁关。三人下车,奉先才递上文牒。只见一人,背负黑枪,身着锁甲,口中高呼:“先生。”一路跑来,奉先定睛一看。

正是:引《西游记》—一叶浮萍归大海,

人生何处不相逢。

欲知来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