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悬崖上的舞者
13162200000039

第39章 辫子王朝

在认识小迷之前,阿痴虽然很喜欢读黑迅先生的作品,但是也并不排斥先生眼中仇视的那个无比封建,无比黑暗,无比没落,又无比无能的辩子王朝,冷静之余,仔仔细细地想想,其实黑迅先生在思想上对阿痴的影响远远没有想象地那么地严重。

毕竟,一个人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另一个人生活在太阳花女神的庇护之下。

由于华国新王朝的建立在辫子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虽然,经历了“霾”时代的近乎飓风式“破四旧”神马大清洗活动,但是那些关于那个在百余年前就已经盖棺定论,寿终正寝的辫子王朝的各种传说,却依然在华国新一代的文艺创作界十分地活跃。

在辩子王朝曾经众多的大皇帝中,最先被搬上电视屏幕的是那个自称“十全老人”的聋隆皇帝,年幼时,阿痴就看过《戏说聋隆》,稍大些了《丞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也出现了,它讲的就是这位辫子王朝最有福气的安乐皇帝,以及这位皇帝手下两大名臣刘罗锅与和巨贪之间长达数十年斗智斗法的故事。

之所以后世人要称他为“聋隆”,是因为他畜意豢养了“和巨贪”这么一位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大奸佞,以至于在此后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都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并且,“聋隆”皇帝虽然诗作颇多,然而其文笔却真的实在难以恭维,那些很是公正,很是公道的批评之言,却是不能被传到这个大皇帝的耳朵里的,所以至少在艺术造诣上,“聋隆”皇帝一辈子都是那个永远不可能知道真相的“聋隆”。

作为一位风雅流韵的才子,以及一位所谓在传统上被定义成为“有道明君”的范例,关于“聋隆”大皇帝的影视作品还有很多,最广为流传的是《铁皮铜鸭纪晓兰》,还有赵疯薇姑娘主演的《还猪格格》,以及十多年后,那部斗得没完没了的《针怀传》。

关于“聋隆”的其他电视剧还容易接受些,就是对赵疯薇主演的《还猪格格》一直相当地抵触,因为娱乐的前提是必须要尊重观众的欣赏水平,而赵疯薇居然能够在代表着神圣与威严的皇宫禁地之内如此地毫无顾及与毫无底线地瞎胡闻,这也未免也太小儿科了些吧,当然,赵疯薇的另一部作品《雨濛濛,情深深》演得还是相当之可以的。

在“聋隆”大皇帝这具干尸被巴拉得差不多后,华国的神导和神编们又把下一个发掘的对向指向了“聋隆”皇帝的父亲和爷爷,也就是“糠戏”大帝和那个“无头皇帝”,于是胡诌诌出来了《糠戏微服私访记》一二三部,看到辫子王朝的皇帝亲自乔装成乞丐混出宫,休民情,排民怨,任何一位华国的老百姓都会看得热泪盈框的,可是现实中的那个糠戏大皇帝呢?可能有这么好么?可能么?

在金大侠的《鼎鹿记》中,糠戏大皇帝虽然一直只是一个配角出场的,但是依然还不失有位有道明君的王者风范,至于说那句《向天再借五百年》那就免了,说到底,糠戏无论怎么好,都是在维护他自己家的江山。

非我华族类,其心必异。

这货也是早死早超生些才好。

夹在“聋隆”皇帝和“糠戏”大皇帝之间的一位狠角色,他就是传说中的“无头”皇帝,央妈有一部名叫《不正王朝》的电视剧是讲这位无头皇帝的,从最开始的夺嫡,到后来的打虎,再到最后的无头,可以说这部电视剧中做到了情节曲折,丝丝入扣,还步步惊心。

但是,正如那首歌中唱的那样:“谁知道死后,骂名滚滚来?”

由于杀戮过多,作孽过深,曾经蛮横的无头皇帝,死后,一直被传说是被一位名叫“四娘子”的女侠士潜入宫中,取了狗头,然而,无论他最终是因为服了自制丹药中毒身亡的,还是被四娘子所杀,反正无头皇帝的下场都是一个“不得好死”。

“糠,聋,无头”三朝,一百多年时间,是辫子王朝在华国实行异族统治期间管理最好,社会也最为安定的一个大和平时期,至于在此之前或者在此之后,那家伙,就算在文艺作品中,也只能用一团糨糊来形容了。

在糠戏皇帝之前,华国人民一段长达六十年的战争岁月,为了征服华国人,辫子家族那些丧尽天良与杀人立威的事可并没有少干,当然,万物相生相克,禽兽之事干多了,便自然而来地会累及自己的子孙。

在“多尔滚蛋”亲王被传出和“老庄”太后有了私情后没多久,那个叫“临福”的小皇帝便不明不白地消失了,这能说是一个巧合么?

一百多年后,当十全老人“聋隆”大皇帝驾子崩掉后,辫子王朝便开始走下坡路,之后在“到光”皇帝坐朝时,与彼国发生了“大烟”战争,结果辫子军惨败,并且被迫又割地又赔款。

战争之后,“到光”皇帝被活活气死,“老佛爷”借机上台,挟持着两位小皇帝又混了六十多年时间,期间多灾多难,风雨飘摇的辫子王朝内部又发生了“大平天国”运动,以及“夜壶”拳团笑话。

再之后,“老佛爷”也死了,她死的时候,还不忘毒死了“烛火”皇帝,反映这段历史的也有两部电视剧《末代大皇帝》与《大公公》,至于说某些人偏偏要在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李英莲大总管名字前面加个“大”的,实在也是一个挺可悲与挺没文化的愚蠢表现。

在与诺记6020相伴的日子里,阿痴有事没事就喜欢一个个静静地看个电影,追个电视剧什么的,这样关于辫子王朝的知识积累多了,自然而来地便对其兴亡更替的原因有了比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百多年时,一句“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逼华国人的先祖们作出生命的决择。

“当我再次摸自己的后脑勺时,再也不必去关心那里是不是有要有根大辫子,这就是自由,谢谢你,我们的孙国父”。阿痴微笑道。

其实,一切皆事在人为。

所以,人要认命,

也必须要不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