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国帅
13099100000031

第31章 各方反应

丁振阳和其他的学员们正在西山少年营一连一个星期,每天都过着非常充实的学习,训练,唱歌和比武的生活。

当然,丁振阳也有进步的一面,那就是在自己的努力提速下,终于在晨跑中跑出了后20名,终于靠自己的能力吃到了早餐。(丁振阳在来到西山少年营的第三天开始,每天晚上他都会练习自己的跑步,逐步的把自己的速度提上来。)

由于教官们没有把火阳国正在发生的大事——镇南王崔连成叛乱,告诉学员们,所以学员们并不知道火阳国正在发生着什么,只是一门心思的学习和训练,并通过比武为本队带来荣誉。

教官们可就不一样了,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来打听这件事的最新动态。

镇南王崔连成的叛乱,主要影响着火阳国的三大势力实体:中央朝廷,地方诸王,还有就是镇南王崔连成他自己。

中央朝廷针对镇南王崔连成的讨伐檄文,早已在火阳国的民间流传了。当然,地方诸王也早早的看到了讨伐檄文。

看到檄文的地方诸王,立马就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沟通,并都在观察事态的最新进展,接着便在多次频繁交流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地方诸王并不包括文亲王秦智,虽然他的确属于地方诸王。因为秦智在看到讨伐檄文的第一时间,便向秦云写了一封决心信,根本没有与另外三个地方诸王进行沟通和交流。信的核心内容是,对于镇南王崔连成的叛乱,表示深深的不满,并表示如果需要兵力和粮草支援的话,他会全力支持中央朝廷的。

其他三个地方诸王所观察的事态最新进展,主要观察的便是文亲王秦智,因为文亲王秦智是除中央朝廷外,最大的军事存在。

看到文亲王在第一时间表态后,定西王郑天忠,靖东王夏广德,平北王陆柯礼纷纷跟进,都陆续的向秦云写信,表达自己的态度。他们的态度基本一致,都表达了对镇南王崔连成叛乱的遗憾,并对中央朝廷讨伐镇南王崔连成的决定表示赞同。但是并没有说要向中央朝廷提供兵马和粮草支援。

对于这一切,秦云一直在看着。此时的秦云,对于地方诸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文亲王秦智是与中央朝廷一条心的,关键时刻一定能帮上大忙;另外的三个地方诸王,只想做一个旁观者,也许还想从中谋取自己的利益。

现在,秦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也是必须要做成的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灭了镇南王崔连成。

同一时间,镇南王崔连成也在关注着地方诸王会有什么反应。在崔连成的心里也有着自己的认识:文亲王秦智要重点关注,他与他的侄子秦云是站在一起的,得到秦云的直接命令后,他真的会派兵攻打自己;另外三个地方诸王,暂时不会对自己形成威胁,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会为了中央朝廷,消耗自己的实力。

现在,镇南王崔连成要做的也只有一件事,也是他不得不做的一件事,那就是顶住中央朝廷的强大进攻,不让中央朝廷攻进他的核心地区——南都,最后迫使中央朝廷与他进行谈判。

在各方做出种种反应的时候,中央朝廷正陆续的把大量军队调往前线,战争的气氛在前线正日益加重。

前线主将也最终确定了,此人是年仅46岁的四星大将潘瑁。他参与过火阳国的最后一场战争(这当然不包括现在正进行着的,对镇南王崔连成的战争),那场战争距今已有13年了。

潘瑁在那场战争中,表现的非常好,因而在战争中得到了晋升,并在战后也获得了多次的晋升机会。

就在潘瑁作为前线主将出征的前一天,秦云给军中的一些将领进行了晋升。得到晋升的将领以出征讨伐镇南王崔连成的为主,这当然也包括前线主将潘瑁了。潘瑁也得以从三星将军晋升为四星大将。

晋升结束后,秦云向即将出征的将军们许诺,如果他们打了一个漂亮仗,将镇南王崔连成彻底击败,他还要给他们继续晋升。

在同一时间内,镇南王崔连成也在不断的给他的将军们封赏着东西,并不断的向他的将军们阐述着同一种思想: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生死都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拼死挡住中央朝廷的进攻,我们才会有一线生机。

其实,镇南王崔连成不给他的将军们封赏一些东西,不给他的将军们阐述同一种思想,他的将军们照样会为他拼命的。因为崔连成的将军们都是跟着崔连成打过仗的,都是崔连成的生死弟兄,而且崔连成待他们并不差,每年崔连都会赏给他的将军们不少好东西,他们怎么可能不会为了崔连成拼命呢?(崔连成也参与过火阳国13年前的战争,他对那场战争的最终取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当年他只有31岁,是当时有名的少帅。)

对于已经爆发的战争(虽然大的战役还没有正式开打),百姓们的反应是比较快的,在可能成为战场的区域,百姓们都拖家带口的尽快离开了,以免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对于正在撤离战争前线的百姓,秦云也对当地的官员做出了最新的指示:一定要保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当地的百姓受到了不必要的伤害,当地的官员将会受被撤职,如果事件特别严重的话,当地官员将会被立即处死。

得到秦云指示的当地官员,立即派出大量的衙役,捕快对正在撤离的百姓,进行全程的保护。防止一些不法分子,一些剿而不灭的强盗,趁乱对百姓的财产进行抢夺。

在衙役,捕快的保护下,大多数撤离前线的百姓,都退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并在那个地方搭了临时的棚子,准备一直生活到战争结束,再回到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

但是,一些悲剧还是发生了,在撤离的路上,一些有钱大户被强盗盯上了,不但财物被抢,而且大户的家里人也被全部杀死,甚至还包括大户所雇的丫鬟和家丁。得到消息的当地官员,立马就紧张了,为了自己的官位,更是为了自己的小命,只得封锁消息,瞒着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