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12979500000008

第8章 节庆庙会(3)

扒糕、凉粉:扒糕是将榆皮面与荞麦面混合做成的小圆坨,比烧饼大,蒸熟之后,夏季用冰镇着;冬季则放在炉铛上面,加油热炒,叫作热炒扒糕。夏季卖扒糕的多半是和凉粉一块卖,不仅有粉块、粉皮,还有小拨鱼儿。案子上面摆放着佐料罐:添加过花椒油的酱油、芝麻酱、醋、蒜汁、芥末、辣椒油、胡萝卜丝等等。待有顾客来吃的时候,才放上这些佐料。

灌肠:灌肠原本是用猪大肠灌上淀粉与碎肉,蒸熟之后削成片儿在铛上用油煎炸。可是在北京庙会上卖的灌肠却只是用淀粉点上一抹红,制作成肠形(也就是粉坨子)削小块在铛上,用猪油煎焦之后浇,浇盐水蒜汁,用竹制的签子扎着食用。

茶汤、油茶:茶汤就是炒熟之后的糜子面,放入红糖,用沸水冲泡就可以食用了。油茶是用牛油或者是素油把面粉炒熟,放糖,用沸水冲泡。

豆面糕:也称“驴打滚儿”,属于粘糕的一种。也有用豆沙或者是红糖包成似鸡蛋大小的团子,裹上炒好的豆面。放入小碟中,有一些还会浇上“糖稀”。

老豆腐:一般是将磨好的豆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石膏,使其成为非常鲜嫩的老豆腐。之后放些芝麻酱、韭菜花、卤虾酱、辣椒油等佐料。

豌豆黄儿:豌豆黄儿有粗、细两类。在庙会上卖的是粗豌豆黄儿。它是用砂锅把豌豆煮成泥,放些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割成似切糕模样的菱形块儿,用手推车运到庙会上出售。

爱窝窝:属于新正食品的爱窝窝是把蒸熟后的江米擀成小饼儿,包裹上冰糖渣儿、山楂糕、芝麻、青梅、抟成元宵的形状,滚上糯米粉,让其不黏在一块儿。通常有白糖、澄沙、枣泥等种类。为了便于区别,上面都做了红点标记。在庙会上卖爱窝窝的每每也卖年糕和元宵。

沈阳皇寺庙会有哪些特点

沈阳皇寺,即实胜寺,建于1636年,是沈阳市一座历史比较早、规模比较大的喇嘛庙。每年都会举行内容丰富多样的庙会,引来大批游客来此游玩。

皇寺庙会的魅力在于它浓厚的传统民俗特点。其表演内容包括带有北方民俗风情的清兵守关巡街、皇家抬花轿、拉洋车、拉洋片、锡伯族祭祖庆典演绎、福禄寿喜吉祥钟、绕福树等诸多民俗活动与带有传统文化特点的糖画、葫芦工艺、吹糖人、手工绳艺、草编等民间工艺,它们成为了皇寺庙会的点睛之笔。

种类繁多、雅俗共赏的旅游文化活动更为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备受游客们的喜爱。还有沈阳市知名的演艺集团与京剧团队等为大家奉上精彩的节目,让庙会舞台更为丰富多彩。近年来还增添了二人转、模仿秀、滑稽表演、绝活绝技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受百姓的欢迎。

沈阳皇寺庙会这些带有民俗风情与传统韵味的节目,不仅丰富了百姓的节日生活,而且带动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皇寺庙会的胜利举办标志着皇寺庙会成为沈阳市的旅游品牌,它所获得的全国四大品牌庙会之一、中国热点旅游胜地的美誉,更加让其享誉全国、遐迩闻名。

你知道乌鲁木齐红山庙会吗

红山,由于山体颜色呈红褐色而得名,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心红山公园内,被认作乌鲁木齐市的象征。红山不但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处文化融合地,而且是这个地区经济活动中心与文化活动中心。红山庙会还因为佛寺与庙宇的存在,进而产生了庙会现象。

早年的时候,逛庙会不仅是乌鲁木齐人的生活乐趣之一,而且是边城居民的一项传统的风俗活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辰,直至四月十五日的玉皇阁庙会。红山都要举行庙会,持续时间达半个多月。在这期间,人们都要抽出时间前往红山登山朝庙,好好领略一下烧香求佛的情趣。

红山庙会的内容和内地的庙会并未有何区别。每逢庙会,本地和周边村堡的大人们都会给子女一些钱财,用于购买玩物和妇女装饰用品;父母们也会前来采购整年的衣料和其他用品。每届庙会节日,都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鹿邑老子庙会有何特色

老子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和民间宗教文化活动,起源于汉朝,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到三月十五,老子家乡鹿邑县老君台和太清宫都会兴办庙会,活动时间长达两个月。

传说正月十五是老子的升仙日,而农历二月十五是老子的生日,所以从正月十五到二月十六日这段时间,老子庙会最为热闹。

鹿邑民众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来表达对这位圣贤的敬仰之情,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老君传说、老子打铁舞、老君戏、老君圣歌、老君拳、老君刀、老君棒等;顺势又出现了种类众多的商品,诸如老君麻花、老君麻片、李耳石磨香油、老君帽、老君麻糊与各式各样的老君社、老君会以及种种有关祭拜老子的礼仪、禁忌、祖先崇拜等具体生动的风俗生活内容。

早期的老子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是,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交流的日渐需求,老子庙会在保留祭祀活动的同时,还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和娱乐性活动。

在集市上,有坐商、行商和流动小贩,白天开市。庙会的规划区包括节目汇演区、特色小吃区、产品展示区等,分别在庙会四头搭起四个台子唱大戏。此外,庙会还安排了套阁、摇彩、飞车等民间绝技绝活和观相、摇卦等民俗;盘鼓、腰鼓、舞龙、舞狮、琴书、坠子书等民间风俗艺术表演将庙会的声势推向一个个高潮。

庙会上,各种当地小吃也是香气扑鼻,风味不同,数不胜数,非常诱人。

泰山东岳庙会有哪些民俗文化

泰山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风俗和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在每年的三月三十一日到五月七日举行,它起源于泰山崇拜与道教在泰山的日渐兴盛。举办地点在东岳庙,也就是岱庙。除了祭祀祈祷活动以外,后世子孙还增添了商贸和娱乐活动等内容,服务从四面八方来此的朝拜者。

除了正常的宗教活动之外,庙会的主要内容还有经贸活动、旅游观光与文化娱乐。近些年来,四面八方的人接踵而至,国外客商和游客也日益增加。

东岳庙主要突出民间风俗宗教文化,全方位地发掘与展现泰山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从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曲艺到惊心动魄的游艺竞技,从绚丽多姿的民间工艺到时尚新奇的旅游产品,从纳祥求福的拜山仪式到古代帝王的封禅盛典,游客置身其中,好似进入了带有民间风俗文化特征的大观园之中。

人们信仰泰山的根基来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之情,所以泰山祭拜是因大山崇拜而开始的。最初的自然崇拜和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造就了泰山独特的文化形态。从宗教信仰方面来讲,对泰山的信仰便是对天和地的信仰,所以,在特有的文化氛围当中,铸就了泰山之神,也就是庙会信仰的主体:东岳大帝(圣帝)与碧霞元君(泰山奶奶)。

随着宋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产生了一些变化,专权观念开始发生动摇,以平民百姓为主的广泛且自发的祭拜活动终于在庙会之中出现,进而迈入了泰山庙会的鼎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