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12972100000001

第1章 写在前面的话

这本《广义虚拟经济文集》就要付梓了,这是一件既欣喜又略感遗憾的事。时下,“山雨欲来风满楼”,眼看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已悄然逼近,这个时候再出版这本集子,则有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惆怅。

对于经济学,这本集子的作者都是半路出家,算是几条“棍僧”吧,虽背不准正经中的术语,倒也直来直去,多半是直指人心,当下的感悟。

2003年春,中国“非典”肆虐的时候,美伊战争爆发了。由于那些变异了的病毒“帮忙”,使我俩稍有大块的时间相聚在一起去煮泉品茗,从容感悟一下“9·11”之后这明显变异了的经济世界。于是有了这个集子的第一篇文章《单边主义把世界引向何方》,这篇文章很另类,令惯于经典的学者瞠目结舌。

2004年,我们俩合著的《看不见的心》出版。出版的时候并不顺利,还是因为另类而惹来一番不愉快。当时某出版社觉得这本书的观点实在是太标新立异了,为审慎计,请了一些政治经济学理论界的神圣来审稿。这些人一轮审下来,对此书是颇不以为然。而且认定书中“文化也有经济基础的性质”的提法是错误的,必须删除。秀生负责全书完稿后的编辑工作,当时面对于此责难颇感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欲哭无泪。晓林当时出差在美国,听了这个消息后说:“咱书可以不出,宁可一把火把书稿烧了,也不能改一个字。”这种拧得态度自然是没有办法通过了。后来我俩不信邪,难道这天底下“死了张屠户,就得吃带毛的猪啦”。于是我们把书稿改投中国经济出版社,这回顺利通过出版了。书出版后的下半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党中央正式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听说当时那个出版社还为没赶上形势出版这本书而引起了一阵子内讧。

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深深感觉到研究和弘扬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任重道远。程碧波在《财富战争》一书的前言说道:“新思想之所以被接受,永远不是因为说服了旧思想而得到承认,而是因为掌控旧思想的人已经死去。不过等着别人死还要很长时间,不如让学术走向大众,走向不需掌控任何思想的大众。”我们当然不是、也不赞成诅咒人家死去,而是痛恨那落后的思想、陈腐的观念。说服不了理论权威就走向大众,于是才用对话体的形式来弘扬广义虚拟经济,其初衷和程碧波的感触很相像。不过还加上一点,我们毕竟是半路出家,确实也没时间从事严格的理论推导,所以也图个方便。但是经过出书的波折后,却让我们觉得要想弘扬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仅仅通俗易读还是不够的,在理论阵地上也要扔出投枪和匕首,哪怕对手是持有陈旧观念的“风车”……

这个集子的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只是我们走出了第一步,就越发收不了手了。其实我们多么希望加入这个行列的“棍僧”会日益壮大。对我们俩来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非但有此愿望,我们更希望在实践中,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出这本集子也是想为从事广义虚拟经济实践的改革创新者提供锐利的理论武器。

2007年,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合著的巨著《经济学》第18版在国内翻译出版。作为此书主译的北京大学教授萧琛在《译者序》中说:“从新型世界经济现实的角度看,当今的经济学可谓已处在一场大革命的前夜。”并且提出了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虚拟经济周期”在新经济学中应该有什么位置?“实物资本”经济周期是否会让位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周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我们也深深感到,经济学理论大革命的暴风雨就要来临。我们愿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那样勇敢地呐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