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到美国上大学:常春藤布朗小子姜晓航
12545000000015

第15章 美国公立高中的生活(3)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美国巧克力嚼起来。我不爱吃巧克力,尤其是美国的巧克力很甜。但美国人爱吃,吃起来很惊人。另外一种叫cookie(小甜饼)和一种叫brownie的东西是美国人很喜欢的甜食。刚从炉子里烤出来,美国人抓起来一口口就往嘴里塞,还吮指回味。吃完也从不喝些水润润喉咙。我想,来参加篮球队考核的美国小孩都是这种高热量比例配制成的,便当吃药一般又吃了一条巧克力——今天想想当时能这样想真很可爱。

选拔开始了。在一群人中间我先是跟着绕篮球场慢跑了四圈,然后做了一套操(包括俯卧撑,高抬腿),接下来就叫我们绕三分线投28个三分球,然后马上进行三人传球上篮,紧接着分组打全场,每打10分钟每个人都换一支队,得分超过10分的都站到一个队,像筛筛子一样就把强的和弱的分开来了。我手支着膝盖,喘着粗气,好不容易挺进了强组。最后一项考核是美国人发明的一种单人挑多人的“野蛮”游戏。五个人谁抢到篮板谁有权进攻,一个人冲锋四个人的防守,你投不进,别人抢到你投的球再进了,你就被淘汰。身体冲撞极其猛烈,少不了挨胳膊、吃犯规,但选人的教练在一旁都不吭气。有一个重量级的被碰了一鼻子血,在篮下抓下一个篮板,起身投篮又被盖帽,马上又把我们四个人都拱翻,大吼一声“F—”上篮,球在圈上转了一圈又滑了出来,他第三次起跳把球整个给扣了进去。经过将近10分钟赤裸裸地肉搏,在大个子白人男孩“damn,shit,son of bitch”发泄骂娘声中,我觉得自己快垮了,呼吸都已经困难,投球时被人顶了一把给撞到了地板上,站起来时别人已经进球了,旁边的美国教练露出一丝冷笑。最后教练来到全部累瘫倒在地上的“应试者”中间喊被录取的名字,我只记得那个重量级的被收了,我被拒了。

从男生更衣室里走出来,我仍惊魂未定,感觉我打了10年的篮球都好像还是安睡在摇篮里,今天被区区东海文高中篮球队选拔打醒了,开始对上NBA打篮球的儿时梦想敬而远之。过去在电视屏幕前看NBA比赛时常常与同学一道指点江山,“真是菜鸟,还没我投得准。”“某某队真烂。”现在觉得羞愧,仅仅在美国高中赛这一阶层就领教到真正篮球场上的那种速度和对抗,想象一下任何NBA球员在赛场上的强度绝对不像我们在屏幕前感觉的那样,电视让我们产生假象,成为一个明星真不知道该多卖命才打得出来。

学校的篮球场专门是给篮球队,下课后就不能在学校打了。放学回来,有一些邻居同学家车库前有一块空地,便在那儿放个简易篮球框。有几天天气特好,看见邻居家同学都出来了,终于有点像国内打球的气氛。我走过去:“Can I play with you?”(我能和你一起打球吗?)那些大个子看了我一眼,没说话,继续投球。一个小个子上来自我介绍后说:

“I see you on the school bus.You never talk.(我在校车上老看见你。你从不说话。)”

“I am not sure if you want to talk if I start talking to you.(我不确定如果我跟你说话你会不会想和我说话。)”

“What classes are you taking?(你都上些什么课呢?)”

“Honor Algebra,Honor Biology,English,C++programming and Gym.(荣誉代数、荣誉生物、英语、C++编程及体育课。)”

“Holly,you're smart,very academic.(天啊,你很聪明,学习很好。)”

我想说“哪里,哪里”,但那英文说不出来。

开球,小个子侧身对着我,球随意往身后一扔,没看见他的脚后跟悄悄提起来将球一踢,把我的脸砸了个仰面,球又滚回他手上。这小个子在挑衅,却一副仁慈心肠:“Are you all right,Hung?Just checking in the ball,don't mean to hurt you.”(航,你没事吧?我只是发球,不是想搞疼你。)“All right.没事。”我摆开攻势去贴身防他。

我接球,带球要突围,没带几下就被防守我的人又狠又快地把球给抄走了。我吃了一惊,在国内我都是打控后的,经常都是带球过人,现在被抄得跟一个会打球的在教训一个不会打的一样。左手右手倒球的节奏慢,运球没劲,球暴露得很明显。在国内感觉不出来,因为大伙儿都差不多,现在到篮球老大的美国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差距。

我站到一个篮下的空位,接到传球。在国内抢到这种空档,防守我的人都知道是给白进的,通常放着不防。我很想当然,站着不跳投篮。怎么也想不到在我后方三米开外的一个人飞扑上来,我睁圆着眼睛看他一个起跳在篮圈旁边将我的球火锅掉了,打了几年的球第一次遇见如此高空作业的盖帽。

“Give the ball.I think you foe,that's…”(把球拿来。我觉得你犯规了。)

我站在那里有点儿支吾,不知道英语里那个犯规的词“勾天顶”该咋说。

“Gou Tian Ding.”我用汉语拼音学着老外的洋腔调说出来,指望通过谐音能让他们联想起什么英语。

他们皱着眉头,眯着眼睛听我“Gou Tian Ding”讲了几回。

不等我“慢条斯理”(我讲英语一句话是拼出来的,在小外耳朵里如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读破了好几次)地解释:“球在下落时你触球算犯规。”

最先反应过来我什么意思的一个男生带着嘲讽的口气纠正我的英语句子时态和“foul”的读法:

“That was not Goal Tending.That was good D!No foul,everybody.”(不是勾天顶。那是非常好的防守!没有任何犯规。)

被这么一抄一轰,接下来打球手脚都有点儿木了,不敢step up to play the ball(主动去打球)。我像只剩半口气一样跟着防守,对方go strong(来硬的)用身躯边扛边往禁区冲。他起跳上篮时我才跳起来,只好犯规。这人要是一木,手打在他腕上像只小猫舔。球让他进了,还被他下来时撞个踉跄。他把球摁进我怀里说:“AND ONE.”意思是进球并追加犯规(Draw the foul and gets the basket),似乎在用事实向我说明东方人跟他们打球是自不量力的。

我搓了一把脸,在紧张畏惧恼火之中让自己专注起来。我减少运球的次数,从突破变为跑一阵就急停jumper(跳投),a little short(差一点),没投进,一个同队的意见就来了:“Pass the ball!That was a wide open shot.”(传球呀!刚才我这边是大空档。)实际上我很少接到他们的传球。我抢下一个球,再次急停,逼着自己加快出手速度,而且投高弧线球,终于进了一球。“Tough shot.(很棒的一投)”防守我的人评价。我摸索出了一点路子,用了几次急停后仰,躲他的封堵。球开始一个一个进了。尤其有一次我运球从对方的胯下运了过去。回头看看,心里乐了:“哈哈,没看过《灌篮高手》吧,我可是用了流川枫的那招。看来此招真是亚洲人的发明专利。”

篮球场边收音机里放着夜店里那样的hip hop,的确有点让人打得越来越兴奋的作用。即使累垮了,跟美国人在打的过程中没办法停下来。这些人越是累,越是发劲发狠地要攻下每一个球。直到打到双腿抽筋后,我才退出了球场。到我要走时,几个大个子和那个小个子走过来握手,“Good Game.”打完球后互相道“Good Game”在美国是习惯,他们这般态度默认我以后能跟他们在一个圈子里打球,自己多少都感到欣慰。

后来在大学里每周末晚上和外国同学打,在社区街头和黑兄弟打,到健身俱乐部打正规赛,和美国人打着打着篮球打出了一些体会。即使是3 on 3(3对3)的半场比赛,他们每个人都到处跑,三分线里里外外地跑,阵型拉得很开,我看过一些大胖墩都跑得非常猛烈。相比之下,在国内打球的时候,我看大家经常不由自主地都扎堆站在禁区附近,跑得不多,这种比赛强度就比美国人差很多。在国内打球的时候同学叫犯规太经常了。身体稍稍一接触,就有人大叫一声“打手!推人!”在美国,一些冲撞、身体接触经常大家都默不作声,反而“享受”起这种激烈。大家也许会说我们中国人的体质与美国人不可比的,况且平常打打又不是比赛,那么卖力干吗。但其实真正有对抗性,真的打兴奋起来,你自己是不会感觉累的。实际上这样打篮球才畅快,Every minute counts(打一分钟算一分钟)。

另外,在国内大家打球时常常是停下来才传球,或被防得没办法时才传。而且往往传球没有力气。外国人运球砸在地上都是地响,传球也很硬朗的,你看姚明那么一个大块头在NBA里刚开始时都常常把球接飞掉。

还有一点可以看出,我们与美国人在篮球比赛中身体强度的差异。在美国打篮球,很多人都喜欢站在三分线外投远距离,力气都是很大的。

国内的球友在打pick up比赛的时候经常防守爱防不防,每个人都习惯在没多大压力的情况下出手。在那种节奏下进球实际上是相对容易的事情。实际上我们中国人的技术都是到家的,即使是街头的无名小辈模仿起NBA球星的动作都极为自如:行进间身体花哨巧妙地摆动,娴熟的运球技能,写意的fake move(假动作)。不过,为什么我们真正和外国人打起来这些假动作都晃不过他们?我觉得还是外国人在打球时节奏比我们强烈,比我们有竞争的意识。即使在和一般美国人打球时,我都感觉我每时每刻都在跑,没时间停下来喘气,场上所有人速度的底限都是小跑。而我们中国人习惯处处停球。那么大家延伸去想想,在4米/秒的速度中做过人的动作和在1米/秒做出相同的过人动作是完全两个概念。美国人在场上时刻都是全身活动的状态,而当我们的中国队员停顿下来以后再过人,当然突破不了美国人4米/秒的防守速度。而且美国人的这种活跃状态使他们在过人后再跑一步就起跳上篮,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常常过人动作做完身体才朝篮下前进一点,甚至只是原地打转。

不管你技术再怎么好,如果你没有对抗能力,你的技术可能会完全被压制住。就像我在打球的时候明明感觉对方美国人的技术不如我,完全可以被自己的假动作骗过去,但我刚开始做动作的时候,对方已经扑到我跟前防守,我一下子就感觉被堵住了。所以一定要不停地跑动,在行进间进行变速同时做假动作,这些对我们中国人的体能和意志力都是一个难以越过的壁垒。

你在美国以一个亚洲人出现在篮球场上,美国人仗着自己实力上的本钱像大人对小孩一样使唤你,脑子里不会有传球给你的概念(在NBA比赛里,尽管姚明和易建联是明星,但是你看他们美国队员不是很主动地传球给他们制造进攻。)你这时候打球就要有野性,不能流露出任何恐惧的感觉,如过无人之境。在NBA的明星中,我佩服的是像吉挪比利、诺维茨基这样的国际球员,他们刚进球队都要对抗自己是“少数”的心理,需要有种狂热来升腾自己,来超越自己由于语言障碍带来的心理劣势。

Well,the take-home message for all the basketball folks back home(给国内打球的老兄的总的建议):跟美国人打球,要改变我们习惯的速度和节奏,be strong and be a man!(要强健,要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