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志豪
货币的历史,从诞生到现在,是一个不断虚拟化的过程。它经历了由内在价值逐步减少的阶段,发展到当今完全没有实物形态的阶段。
货币的概念及起源
2500多年来,世界各地的货币演变是人类、社会和社会治理发展进程中固有而典型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最早的历史记录中,创造了中华文明的三皇五帝之一的神农据说是开创农业和发明中草药的始祖,同时也是第一个市场“管理者”为货物称重和度量建立标准,为支付交易和储存财富建立价值标准。换句话说,他首创了最初的货币形态。
在广义的度量单位中,货币的演变始于拥有内在价值的代币,比如金、银、玉、贝壳等类似材料。在人类社会里,这些符号都有内在的交易价值。这种代币的产生,即铸币,有利于提高便利性,它把人们手中的价值量实物化,再也不需要通过称重或使用其他机械度量方法来确定其价值。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最早开始使用货币的时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使用贝壳作为货币。考古学家复原了中国第一个文献记载较为完整的朝代·商朝(公元前1500年~1046年)当时铜制的贝壳货币。给贝壳镀铜相当于镀上一定的价值,这可能是最早具有明确特指和法定价值的货币。
虽然20世纪后半叶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货币演变变得难以捉摸,但可以确定的是,货币开始趋于虚拟化,这一点已被当今的现实所印证。在一个社会中,一旦以特定的价值创造货币,发行者不必改变尺寸和形状,只需减少其材料的含量,就可以轻易地削弱货币的内在价值。换言之,货币发行者可以不用贝壳制造货币而历史正是如此。在中国的周朝早期发明纯铜币之前,贝壳货币的复制品在市面流通。它是由铜、铅、石头、骨头和木头制作而成,里面没有任何的贝壳成分。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1965年美国开始了无银化,也就是在银金属货币诞生之后的170年,美国政府从25美分硬币里面去除了银的成分。虽然削弱了货币的内在价值,但不会影响其市场(或固有)价值。正因硬币固有的可交换价值,25美分硬币的价值不会突然崩塌,即便其现有的内在价值仅是之前的一小部分。
货币的不断虚拟化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多数金融创新的本质。
虚拟化和技术
在联系更加紧密、互联网日益发达的当代,我们思考未来货币的演变进程,有必要回顾围绕市场信用和社会契约的社会共识是如何演变的。
在早期,货币向衍生的可交换价值方向演变,而非内在价值,例如冲压/锻铸金属货币,及之后的印刷纸币。社会普遍约定把货币的内在价值与日常买卖的非货币性商品挂钩,更具体地说,这种非货币性商品就是能与其他有内在价值的商品进行交换的一般性商品。接受货币的卖家需要对市场有充足信心,相信货币能够与其他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由于货币没有内在价值,因此,要使货币稳定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限制货币的总量。货币的发行量要与经济生产力增长相关,这样的话,通胀的冲击不至于破坏性地侵蚀公众对货币的信心。如果公众对货币丧失信心,会导致人们选择储藏财富并用其他媒介进行交易,可能使用另一种不同的货币,或收藏其他有认知价值的财富,如金、银或铂金。
第二,必须有单一授权发行者,并拥有足够的技术防止非法铸币者创造新货币的舞弊行为,进一步地说,就是为供给来源提供保障。
在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施行的多项重大管理措施中,有一项是收紧和稳定对铸币的控制。他消灭了在先前的战国时期不断增加的其他铸币者和不断扩大的区域差异,然后宣布其政府是唯一有权发行货币的机构。他深谙单一授权的“主权”货币是有序市场的基石,也是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当务之急。
这两个基本条件,以及政府在管理、监督和强制实施方面的关键作用对于我们思考货币的演变是十分有用的,尤其在受到全球化和互联网影响的今天。
人们想当然地以为货币虚拟化是近期发生的现象,但其实早在货币脱离其内在价值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几近滑稽的是,全球大部分有形货币的基础是纸(或用于该用途的塑料),其内在价值比过去的铜更低。但是,很有必要在将来考虑促使社会接受和约定某种具有少量内在价值或者没有内在价值的工具,包含交易(或可交换)价值的基本原理。
在通往货币虚拟化的道路上,纸质货币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经久不衰。尽管有许多理论描述纸质货币的起源,但最有可能的是起源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承兑票据。这种票据原先包含特定的付款人和收款人。但是,如果发行方是当地的封建君主、国王或皇帝呢?
当发行货币的一方在社会中被公认为值得信赖,那么这种手写票据便可以在其他各方之间(不包括原本的发行方)流通。自然而然,这种票据就会演变成“用来偿付债务的货币”,可以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流通,而发行票据则成为政府的一种责任和垄断权力。但它不是因为付款人的签名、盖章和印章而可信,而是因为政府的批准盖章。因此,要衡量超出内在价值部分的固有价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限制供应和防止伪造,这个责任最终是由政府承担。
这也反映了支票和类似的付款票据的作用,即以签名、盖章或印章的方式予以验证,收款人和机构(通常是银行)承认验证并最终提出索偿要求。有趣的是,凭借以这种承兑票据为根源而残留的古老且非功能性的特征,纸质货币在今天仍扮演这一角色。例如100元面额的人民币会盖有中央银行的朱红色印章,而美国联邦储备局的钞票则有财政部长和国库长的联合签名。
绝大部分的普通支票有原始的发行人、收款人和银行,三方对交易的内在价值共同承认和授权。然而,在技术上存在“移交”支票的可能,即由原来的收款人把赎回价值转让给新的收款人,事实证明这会造成操作的不畅,因为对于一连串签字的验证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依赖对君王、国库长等第三方的信任,是提高钞票/票据/纸币利用率的一种主要创新方式,并减少了交易的复杂性、成本和风险。
一旦货币脱离了内在价值,技术将前所未有地不断改变有形货币的基础元素。只有不易被复制,且难以追踪到授权发行者,才可以保障对货币工具的信任。因此,货币的制作工艺日益完善,包括金属冲压、铣削硬币边缘、独特的合金和纸配方、高级凹版印刷,发明光学墨水,研发在纸币内层包含金属、塑料和隐形图像的方法。所有这些技术通过简化验证(进而为货币供应提供保障)而使有形货币得到更大发展。我们在今天思考金融创新时也要考虑技术在货币演变中的助推作用。技术的进步不但提高了便利性,也扩大了材料的内在价值和其市场接受价值之间的差距。
纸币和金属货币的终结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见证了人们对实物纸币和金属货币的依赖逐步减少,尽管它们已经服务市场超过3000年。以各类承兑票据形式出现的替代支付票据可追溯到9世纪。然而在20世纪,以“支票”形式出现的票据渐渐占据突出的位置。支票是一种借贷工具,它不仅要求资金要存放在发行者的账户里,还要求银行把资金从付款人账户转移至收款人。只有通过监管才能使支票的接受方能够获得某种形式的保障,确保资金到位。
20世纪40年代,随着信用卡的日益盛行(主要发生在美国),纸质货币和支票开始加速灭亡。原本信用卡是由商品和服务供应商自己发行,作为一种有特定目的的工具,专用于与汽油、飞机旅行、特定百货商店等相关的交易结算。它的诞生史与最近出现的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十分相似。该支付系统由在线零售商、拍卖商或者游戏和娱乐供应商开发并推广,用于涉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交易结算。
20世纪,货币不断向虚拟化演变,我们见证了信用卡、记账卡和借记卡等交易工具的兴起。随着交易范围日益扩大,这些交易工具减少了纸质货币和金属货币的使用。这些卡的演变过程,经历了几个重大的里程碑,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货币不断发展,正在重演革命性时刻。首先,这些卡得到了发行方以外的商家或其他方的认可和接受,甚至扩大到了美国的政府部门和机构,例如美国邮政服务和税务机构,他们接受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作为支付手段,以代替美联邦储备局发行的真正钞票。
其次,人们能够远距离使用这些卡,而无需实际出示实物。在早期使用信用卡或“购物卡”(当时人们的普遍叫法)的时候,发行商家通常会为顾客保留购物卡,顾客可以在商店的信用台查到购物卡,并确认交易金额。很快发展到通过电话就可以用卡进行交易,而不需要提供实物卡进行认证,只需通过长长的卡号、确认代码,以及相应的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号、住址信息、出生日期等予以确认。
在全球化和网络交易的时代,不管信用卡、记账卡和借记卡的使用条款如何不同,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已成为了一种制约。由于潜在的服务成本,我们必须根据相对高额的交易成本对这些特点进行权衡。这些特点包括:第一,卡和相关账户以单一主权货币计价,这涉及汇率风险,通常要求以原始货币以外的币种进行结算;第二,清算系统受地域限制,这往往牵涉监管的复杂性和成本,制约跨境清算。
随着历史变迁,货币也在一直持续演变,正如我们今天所见证的金融服务创新以及明天我们所投身的金融服务创新。尽管金融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发展,但其发展进程的两个基础仍然是对发行机构的依赖,以及与技术发展紧密共生的关系。
银行和渐进式创新
我们所处的渐进式创新时代是由一系列息息相关的进步不断推动的。金融服务创新的表象是传统银行启动和支持的重大发展。作为有形货币的授权和监管的监护人,银行已经处于创新和系统发展的中心地位,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信用卡、记账卡和借记卡。现在的银行体系十分庞大,已经承受不起破产的风险。它们把目光投向商业和零售业客户,并将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网络,提供一系列更加广泛的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和财富储备服务。
得益于互联网的崛起,创新的步伐已经渐渐扩大到线上银行。线上银行可以管理传统账户,免去顾客必须亲身前往实体银行等待取款的麻烦。同步的创新包括自动取款机(ATM)的普及,在许多地方提供全天候24小时服务,其中一些地方是实体银行分行很难设点的,例如机场和便利店。由于技术发展提供了基础,发展到现在,在发行信用卡、记账卡和借记卡时会附带相关的信息,记录了卡主信贷融资和结算选项的每一个变化。金融服务的发展顺序会遵循自助服务和远程接入这两个趋势,在电子商务同步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航班登机到自助式的超市结账,几乎每一项金融交易都涉及这一个或两个趋势。
尽管主要发生在传统银行框架内,但这些创新工具不断地为传统交易机制提供其他新的方案。在这方面,这些创新都是渐进式的。在关联愈加紧密的大计划背景下,将这些金融创新称为“服务的重大改善”可能更为合适,这种改善是以一种可接受的顺序在传统银行组织中发生渐变,而非颠覆。以电子付款系统取代纸质支票,以信用卡和借记卡取代个人钞票,以移动通信装置、生物识别和各种代币取代信用卡和借记卡,用于识别和验证交易各方。这里的关键技术在于发明了双向有线或无线网络,安全地联结个人与服务供应商。
在线按揭公司已经在某些经济领域内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他们依靠的不是提供崭新的产品,而是通过在线通信、文件管理和支付服务来提高复杂流程的效率。其实线上的按揭条款与传统面对面的按揭条款,在核心结构和法律要求上没有本质不同,但在用户接口和便利层面上却有极大的差别,线上服务可免除银行和顾客亲自见面的麻烦。同样的,曾经作为一种专属的物理刷卡机器,信用卡和借记卡已经快速地向虚拟化发展,不再需要接触使用,只需通过验证代码和密码便可保障供应商、商家及其客户的安全交易。
主要的资本交易,如按揭抵押贷款,真正地引起人们关注在成熟的经济体系下,法定硬币和票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退出了市场。在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上,现金交易都是不平常的,就像发生了特殊交易一样,甚至令人疑惑。购房意味着客户要和银行开始一段长达30年的关系,而在这期间每月会有大笔数额交易,却不会涉及任何有形货币。
传统的银行,无论本地的、地区的、国家的或国际的,无论关注的是零售业或者商业服务,都认为新生的竞争对手并非来自银行业。他们将要面对的具有颠覆性的竞争对手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快速发展并且资金充裕的公司,这些公司正逐步切入市场,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竞争者通过其他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途径出售替代服务,在这一背景下,受到监管的而采取渐进方式的传统改革者将要面临的挑战,简单地说,就在于他们能否借助技术恢复传统业务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