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穆 副经理陆孝立 高级顾问德勤台北事务所企业风险管理服务
一、前言
2011年3月11日,一场在日本东北外海发生的9级地震以及接踵而来的海啸,使得一向以地震预防与应变措施完善为自豪的日本,也遭受到重大的损失与冲击。位于日本东北,受到直接冲击的福岛、仙台等城镇更是这场灾难中受损最严重的地区,至今重建与恢复的相关活动仍在持续进行中。
这场重创日本的地震浩劫,不但深深地影响到日本产经各层面,更对全球制造业造成一连串的冲击与影响。原因就在于此次强震受创最严重的日本东北地区,实为许多重工业制造厂区所在位置,如汽车(含零组件)业、面板原物料制造商、石化工业原物料供货商及半导体产业供货商等。
强震与海啸损毁了工厂设备等重要生产资源,而电力中断及后续的限电措施,更拖慢了企业复原的进度,导致下游供应链的安全库存出现不足的情况,面临随时可能断料的威胁。
此次强震,震出了企业对于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BCM)认知与实践的不足。在全球环境剧变的现今,重大灾害与人为意外事件频发,造成企业营运持续的风险与日俱增,面对不同灾害与事件可能造成的风险与冲击,企业不能再抱持着鸵鸟心态。了解自身营运风险所在,进而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与事件应变、业务持续的规划,才能在事件发生时,减少企业所遭受的损失并维持企业营运的持续。
为使读者了解此次日本大地震对于不同产业所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与各企业应变与恢复运作的措施,进而更深入了解企业应如何执行营运持续管理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我们将针对本次日本强震所引发的冲击与因应方式,作深入探讨。
二、日本“3·11”地震大事记
诚如前述,此次地震对日本造成重大冲击。在强震与海啸的双重摧残之下,全日本共计3座核能电厂、6座燃煤电厂及11座燃油电厂均因遭受损毁而暂时关闭。因此,强震发生后,全日本共计丧失11%的电力来源。
自地震发生后,东日本电力供应处于混乱的状态,东京地区与日本东北地区必须采取分区供电与限电措施,直到地震过后一个月,东电于千叶县增设了燃气涡轮机发电设备,加上部分火力发电设备渐渐恢复使用,东日本地区电力供应不稳定的情况才有所控制。
地震、海啸、电力供应不稳,再加上交通中断,使得必须依赖日本企业供应的下游厂商,无法顺利取得物料,遭受营运中断的冲击或面临随时可能中断的威胁,以下将针对此次强震中,汽车产业及半导体产业所面临的冲击及因应之道进行相关讨论。
三、从日本厂商受损看企业BCM
(一) 汽车产业
1. 汽车产业大事记以及受损状况
⑴ 厂商:
丰田汽车(Toyota)
⑵ 受损情况:
位于日本的12家工厂停产,大多属于强震袭击之地区。
⑶ 恢复现况:
2011年4月,高达150种零件短缺;
2011年5月,仍有30种零件短缺;
2011年6月,部分产能恢复,约为正常水平的7成;
预计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可全面恢复生产。
⑴ 厂商:
日产汽车(Nissan)
⑵ 受损情况:
位于福岛、枥木、横滨、追滨、座间等五大工厂停产。
超过2,300辆外销新车于日立港和宫城遭海啸侵袭而损毁。
⑶ 恢复现况:
2011年4月,日本本土工厂全面复工。
2011年4月,当月产量恢复至正常产量之50%左右。
预计2011年10月可恢复全球产能至地震前产能水平。
⑴ 厂商:
本田汽车(Honda)
⑵ 受损情况:
于地震第一时间,位于玉和静冈等地5家整车工厂,因零件无法取得而停止生产。
2011年3月31日,日本境内所有制造工厂,全部停线无法生产。
⑶ 恢复现况:
2011年4月11日,日本国内工厂开始全面复工。
预计2011年12月前可恢复产能于地震前之水平。
2. 应变状况汇总
(二) 半导体产业
1. 半导体产业大事记以及受损状况
⑴ 产品线:
硅晶圆
⑵ 受损情况:
信越位于群马的事业所、鹿岛厂、白河厂停工并进行检修。
SUMCO的山形米泽厂受创停工。
MEMC位于宇都的工厂受创停工。
⑶ 恢复现况:
信越预计2011年6月底至2011年7月,产能将可恢复至震前水平。
2011年5月,SUMCO完成山形米泽厂的修复作业。
2011年4月,MECE硅晶圆出货优良率已达震前水平。
⑴ 产品线:
BT树脂
⑵ 受损情况:
日立化成位于福岛县、茨城和千叶县的生产线受创停工。
三菱瓦斯化学位于白河郡的工厂受创,受创期间无法供货,也无法接受订单。
⑶ 恢复现况:
2011年4月底日立化成已恢复70%的产能。
2011年5月,三菱瓦斯恢复至地震前的生产能力。
2. 应变状况汇总
四、分析与建议
日本汽车、半导体产业在此次事件当中,可说是受影响最为重大的两个产业。
汽车产业由于策略性考虑,高毛利以及关键的零组件均留在日本境内生产,且部分车款限定使用日本境内所生产的零组件,所以虽然汽车产业的垂直整合性高,且有众多海外生产厂区,仍无法避免遭受停工及缺料的影响。
而对半导体产业来说,产业重要原物料,如BT树脂及硅晶圆等的供货商均位于本次地震重灾区,日本的硅晶圆、BT树脂供货商,其市占率均超过70%,BT树脂更是高达近90%的供应量。
考虑到企业自身营运的持续及提供客户稳定的服务,勤业众信企业风险管理团队建议可通过下列方式,减少区域型灾难(地震、台风等)对企业造成的营运中断:
(一) 分散厂区设置
企业在考虑厂址时,除了产业聚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外,也应考虑关键技术及零组件过于集中于单一地区而产生的风险。若发生区域型灾害(如本次强震对于东日本的影响)往往可能造成企业无法承受之冲击。
据此,建议相关企业在决定厂址时,应将厂区聚集可能造成的风险纳入考虑,并思考本国或是海外不同据点,分散厂区的可能性,以尽力降低区域型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
(二) 提高模块化以及共享零组件的设计
针对关键零组件,若无法通过分散厂区的设置,进而分散风险,企业则可考虑产品的设计时间,通过模块化以及提升产品共享零组件等形式,一方面降低市场需求波动对于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提升自身或是下游商业伙伴的库存量。当类似日本地震这类事件发生时,给予企业以及合作伙伴较长的缓冲时间。
(三) 提高海外库存量
企业在考虑营运的持续性时,亦可通过提高海外库存量,一方面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增加业务中断时的应变时间。
(四) 基础设施的营运持续考虑
其实日本汽车产业在这次事件中,有部分厂区并未受到地震或海啸的波及,却因为区域限电的措施,间接成为此次事件的受害者。基础设施的中断导致企业无法持续营运的例子,在台湾也是常见的状况,包含像近期缺水的议题,以及“9·21”地震后实施的限电措施,都是台湾企业必须去面对的风险。
因此,对于生产必须维持24小时不中断的企业,在平时就应特别注意有关水、气、电力设备等基础设施的营运持续规划。基础设施的营运持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建立备援机制
企业在平时就应建立基础设施的备援机制,包含设备备品的准备或是发电机的添购,都能在营运持续上给企业提供更多一层的保障。
与厂商签订合约确保资源取得
以勤业众信企业风险管理团队的经验,企业常常认为发电机、水车等应急基础设施的替代方案,因为厂区附近有众多厂商可提供服务,所以不需要进行准备,但却未考虑此类事件发生时,往往皆为区域性灾害,极有可能发生周遭同业及其他制造厂商争抢资源而导致无法取得足够设备的情况,故还是建议企业,能在平时签订优先供应合约,或是任何能确保资源取得的措施,以避免因为基础设施的中断,遭受停工的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