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侠路重逢
12243200000004

第4章 碧海踏洪波 见阙遇亲师

鸠浩鹏是个土生土长的渔家孩子,祖传八代都是以打鱼为业,条破驳船在大海里讨生活。

七八岁时,鸠浩鹏已是个远近闻名的海賊王。他水性奇佳,经常戴着水镜穿着脚璞,跳进那一望无际的蓝海里捞海参捕海胆捉海龟,猎杀那些贪嘴的金枪鱼。

浩瀚的大海就是小浩鹏成长的游乐场!

一晃小浩鹏十五六岁了,已长成个半大拉小伙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浩鹏虽然起早摸黑勤劳能干,但繁重的鱼捐杂税一交过,依然家无隔夜粮。

腊月二十二,民间过小年的前一天。

浩鹏独自驾条小舢板,一个人驶向那茫茫的大海深处。

这是个晴朗的冬日清晨。

风平浪静,万里无云。蔚蓝色的碧空宛如另一个洗练过的大海,在水天一色鱼肚白处交融浑为一体。一轮彤红的太阳慢慢地从海天处探出圆圆的脸蛋,映得碧水蓝天瞬间像喝醉了酒似的舞动起来;太阳像枚刚剥开过的软蛋黄似的立在那波浪之上,娇慵而无力。蓦地一跳,已在半空中,热辣辉煌,光芒四射,让人不敢逼视。

这种壮丽奇景,生活在海上的浩鹏早已经司空见惯,但每一次的喷薄日出都会让他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想到这,他感到浑身上下都充满着劲儿。

这时,他看见不远处一只长翅膀的灰色海鸥在他前方的天空中盘旋飞翔,它倏地猛然俯冲下来,利爪浸入到海水中,双翅几乎拍打着水面。蓦地,一条银色的飞鱼从海里跃出,在海面上惊恐万状地拚命向前逃去。

浩鹏裂开嘴无声地笑了。他非常喜欢这些长鳍的飞鱼,因为它们是他在大海上的主要小伙伴。

“我一定要赶在明晚天察黑前买些米面回家,”他自言自语地对着船头那些无声喧哗的海浪,道:“阿妈包的送灶粑粑最好吃了,一口咬下去能沾掉牙!——反正那贪嘴的灶王爷要过了子时才会上天去报告。”

“为了那好吃的送灶粑粑,咱拼了!”他边说边挺了挺小胸脯。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一个人自己跟自己说话。——或许是无垠的大海太辽阔了吧!

有时候看见一只飞过来的鸥鸟,他就会大声问它从什么地方飞来的,要不要喝点船上的淡水?累不累?看见那些在船边嬉戏打闹的顽皮海豚,他就冲它们使劲的吹口哨,或者扔条小青鱼给它们尝尝鲜。

他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孩子,甚么话都对大海说。他只有一个小秘密,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那就是这些天他老是作梦,老是梦见与他一同长大的鳗霞妹在一起……!

鳗霞是同他一起光屁股玩大的隔壁麻七叔的幺女儿。不知道怎么回事,俩个人最近越来越生分,碰着面好像陌生人似的也不说一句话。特别是他,一见到鳗霞就趾高气昂仰起脑袋,不理不睬的,骄傲得像只斗鸡。其实他内心里特别特别想找鳗霞说说话,哪怕她还像从前样娇嗔地骂他,可就是开不了这张口。

到是鳗霞大方些,隔三差五地上他家来帮浩鹏妈妈补补鱼网旧衣裳,晒晒鱼干被单什么的,没话找话地打听些浩鹏的事。

常年飘在海上,晚年患了一身的风湿骨病趟在床上的浩鹏爹欣慰地看着两个半大的孩子进进出出,奇怪的是听不见之间一声言语。他有次悄悄地问浩鹏妈,浩鹏妈揉揉那双风泪眼,掩饰不住地笑骂道:“不要你老鬼瞎操心,他俩个小鬼在作怪呢!”

想起“鳗霞”这个名字的由来,浩鹏不由自主的又裂开嘴笑出声来。他瞥了一眼右前方自己出发的海岸,已淡淡地成了一条隐约的线痕。

他放缓划动的双桨,探出一只手来伸进海水中,测试着海流的方向。他最奇怪有些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为什么一来到海上,就害怕得分不清东西南北方,慌乱地东划西走,或拼命地呕吐狂喊呼救。其实大海与陆地上一样啊,有海流,有风向,有星月,特别是还有那些与人类特别亲近的水鸟与飞鱼。就是那一望无际浩瀚汪洋的海水下,也一样有山川深渊,密洞幽谷,奇珍异兽。可以说,大海下是又一个广袤的陆地。

他把湿手在褴缕的衣衫上随便一擦。升起一面打满补丁用破面袋做成的帆,斜拨准船头,直朝黄岩礁方向驶去,——听上上輩的老渔民说那里有这面海洋上最深的海沟,有鲍鱼,有白海参,有红珊瑚,当然那里也是大海上里最凶猛的鲨鱼与海莽出没的地方……!

鳗霞刚出生时姆妈本想给她取名字叫“小红”的,不巧同村的大牛家老婆也生了个女娃,早她一个时辰出来,抢先一步叫了“小红”!麻九叔和九婶愁眉苦脸地望着摇篮里光屁股的小女娃发愣怔。两双手二十个手指头,从村东头辦到村西头,叫小凤、小梅、小兰、小菊、小英的好名字早给别人家起去了,——现在甚至连大凤、大梅、大菊、大英的名字也没有了。好不容易想到个“小红”好名字,跟家里几个哥哥姐姐名字——小龙、小虎、小雪、小花正好配对,又顺口又好叫,却让促瞎鬼大眼牛家抢去了,怪只怪这死妮子命不好,不赶早几个时辰出世,麻九婶愁得差点哭出来了……唉!

岛村上的渔民大多目不识丁,即便有几个识字的也识字不多。谁家里添人进口,取名字往往就是个天大的事!

这时,正好村码头处一阵喧哗,原来大家伙刚才海面救上来一个商船失事的中年文士,听他说在海上已漂流了七天七夜,仗着一口先天真气,才没有被暴风飓浪卷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