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侠云幽梦
11811000000006

第6章 :乾坤秘史

第六章:乾坤秘史

段云与众人用过晚饭后,就回到各自的房间休息。段云想到明天就要与刘梦菲分别,心中有些烦躁,脑子开始胡思乱想,时而想起了离别的父母,时而想起石洞中的奇遇,时而又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最后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次日清晨,一行人用过饭后,就立即启程。

果然如昨日刘梦菲所说,当大家行至一道东西岔路口时,刘洪即提出自己一行人须向东而行。碧云子一行之后与他们道别。刘梦菲痴痴地看着段云,眼神中透着不舍和无奈,在爷爷的催促下才转身离开。

段云望着刘梦菲离去的背影,呆立了许久。碧云子轻叹一声,道:“有缘自会再相见。缘起情生,缘灭情断。唉,‘缘’之一字,不知使世上多少人倾其一生去追寻。”说着,眼望远方,似想起了某事。

段云一行在别了刘梦菲不久后,又行了一段路,终于到达目的地。此处依山傍水,北边矗立着一座大山,值此深秋时节,山脚下的树木仍是葱葱绿绿,碧云子隐居的三间木屋就盖在山脚下;南边不远处就是鄱阳湖,湖面碧波荡漾,一群白色水鸟悠闲的游在水面上,从隐居处望去可见水天相接之际有三三两两的渔舟荡漾其上,一派安静闲适的风光。

段云兄妹三人就在此居住。段云时常带着段雨上山打猎,捉些兔子,山鸡之类的野味,有时也在鄱阳湖上。一些自己食用,剩下的则到附近的集市去卖掉。

日子虽然有些平淡,但与世无争,却也怡然自乐。

这一日,碧云子将段云三人叫道房中,说道:“你们三兄妹到这儿已有一个多月了,应该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从明天起,我就开始传授你们武功,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顿了顿,叹了口气,又说道:“如今战乱频繁,世道混乱,学一点武还可勉强自保。若有侠义之心,亦可去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扶危济困。小海无心学武,可专心读书,不过也还是要学些武功傍身,在危境中或可自保。好了,我现在有些乏了,你们先出去吧。”

段云三人齐声应道:“是!”遂走出房间。

段云心道:太师父今天面带愁色,显是有什么心事,不知是否与爹娘有关?明天须问他一下。

第二日一早,用过早饭。碧云子开始传授三人武功。这些武功大都是正一派的武学招式,一些是别派的武功。碧云子少年时即闯荡江湖,除了正一派的武功外,还学过其它门派的武功。这些其它门派的武功大多是他与人动手过招时记下来,细心揣摩而学来的。

段云和段海练了一两次就将这些武功招式学会了,而段雨则要练个四五次才能将这些招式使全。

碧云子感叹道:“小海天资聪颖,记性奇佳,若是潜心武学,将来必成大器,可惜对武学一途无意!哎!”言下大有惋惜之意。

段云道:“人各有志,哪能强求?再说了,他对武学无意,亦是好事,免得将来打打杀杀,一生受江湖恩怨所累!”

碧云子笑道:“云儿这番话有理,凡事都有两面。小海无心武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以他文弱的性格,若置身江湖中,定会吃苦头。”

段云三人练习一整天的武功,到了黄昏时分才各自停下休息。

一连几日,三人都在练习碧云子所授的招式。

这一日,碧云子给他们三人讲授正一派的内功心法要诀,只听他讲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接着又解释道:“道即万物之本原,本原又产生第一者本源,本源又产生第二者阴,阴又产生第三者阳,阳最终产生了万物。万物却都包涵了阴阳两部分。乾坤之内,阴阳相生相克。譬如我们习武之人所练的内力,亦包涵阴阳两部分。有人专修阴脉,则内力偏于阴柔;有人专修阳脉,则内力偏于阳刚;也有人阴阳双修,他的内力则会中正纯和。”

段云听太师父讲到“乾坤”二字,立时想起那本偶然所得的乾坤诀,遂跑到房间,从包袱中取出这本秘籍。自离家到此以来,段云一直无暇细读此书,一直将它放在了包袱中。

段云将这本秘籍交到碧云子手中。碧云子看到封面上的“乾坤诀”三个大字后,连忙翻了几页,脸上随即露出惊异之色,颤声问道:“云儿,这本秘籍你从何得来?”

段云遂将此秘籍得来的经过一一说与他听。

碧云子听完后,叹道:“这本秘籍被你得到真是天意,是你莫大的福分啊!云儿,你可知江湖上有多少人觊觎这本秘籍吗?”

段云摇了摇头。

碧云子又问道:“你可知这本秘籍的来历?”

段云又是摇了摇头,他知道太师父将会讲述一件武林秘事,遂露出倾听之色。

碧云子道:“此秘籍乃是由两百年前的一位武学奇才所著,是江湖中人梦寐以求神功秘籍。这位武学奇才自出道以来,未尝一败,可说的上打遍天下无敌手。而他一生中只留下了两部武学秘籍,这本乾坤诀即是其中之一,另一本则是‘太玄经’。传说此人天赋异禀,智慧超群,他通晓各家武学,招式心法皆是过目不忘。

那本太玄经即是他三十岁时对他所学武学的概括和总结的秘籍,其中包涵着修炼内功的无上法门。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人出家做了道士,整日沉浸于道家典籍中。此人不愧是不世出的奇才,他忽有一日,又从这些道家典籍中悟出了上乘武功。他将这些上乘武功编写成一部书,即是乾坤诀。他将这两本秘籍分别传给两位徒弟,大徒弟得了太玄经,小徒弟得了乾坤诀。两人潜心修炼秘籍上所载的武功。十年后,两人都成了江湖上的一流高手,可两人切磋武功后发现大徒弟的武功修为比小徒弟略高一筹;又过了十年,两人的武功修为已经变得旗鼓相当了;又过了十年,此时小徒弟的武功修为已经比大徒弟高出许多了。云儿,你知道此中缘故吗?”

段云略一思索,即明其理,问道:“二人资质如何?初学时功力如何?勤奋程度如何?”

碧云子道:“资质相当,初学时的功力相差无几,一样勤奋。”

段云答道:“即是如此,那只有可能是秘籍的原因了。太玄经初时练起来进境虽快,但达到的武学成就却比乾坤诀略逊一筹;乾坤诀练起来初时进境遂稍慢,但最终达到的武学成就却比太玄经高。我想这位前辈也是想看看究竟是太玄经厉害一些,还是乾坤诀厉害一些,所以才找来两个资质相当的徒弟来传授两本秘籍的吧!”

碧云子点头道:“确实如此。那位前辈就是如此想的,所幸他的两位徒弟不负他的期望,将武功练到登峰造极,在武林中大放异彩。也使得世人知晓了这两本秘籍的威力。”顿了顿,又道:“这两本秘籍此后辗转相传,太玄经现今被‘怪儒’轩辕宇所得,而乾坤诀,江湖上的人都以为已经失传了。不想如今却被云儿你得到了。如果你得到乾坤诀的消息被传到江湖上,定会给你带来杀身之祸。是以,在练好乾坤诀上的武功之前,你绝不可让人知晓你得到了这本秘籍。知道吗?”

段云点头道:“谨遵太师父教诲。”

碧云子将秘籍交还给段云,嘱咐道:“从明天起你就开始专心修炼这本秘籍上所载的武功吧!有不懂之处,可来找我,我们一起参详参详。”

偷偷段云谢道:“多谢太师父!”

段云手中拿着乾坤诀,想起写下这本秘籍的前辈的事迹,不禁悠然神往,却只恨自己晚生了二百年,不能一睹此人的风采。

这天晚上,段云将乾坤诀从头到尾细细的看了一遍,发现其中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他这一看,直看到了天亮。

段云将这些他不懂的地方一一指出,请碧云子指点。碧云子给他解释了一些,另有一些他也不是很清楚。

原来,这乾坤诀的大部分乃是那位前辈阅读道家典籍所顿悟出的武功,段云从没读过道家典籍,对其中一些武学自然不懂。而碧云子虽读过一些道家典籍,可他没有那位前辈博学多闻,自然对其中的一些地方不甚了解。

就这样,段云开始试着习练乾坤诀上的内功心法和招式。原来这乾坤诀不仅包涵内功心法,还有与之相配的招式。而内功心法却又分为七层,与之相配的武功招式自然也有七套。

自此以后,段云勤心习练起乾坤诀。

一晃之间,两年就过去了,段云的乾坤诀也已练至第四层了。连碧云子都不住感叹段云天资聪颖。

这天,一只白色信鸽飞到碧云子窗前,他将鸽子脚上竹筒中的纸条拿起一看,只见上书道:此次正一大比定于八月十五中秋节,望师兄提前三日驾临,届时有要事相商。看毕,笑道:“哈哈,正一大比。好,今年让你们瞧瞧我碧云子徒孙的本事……”

接着,他将段云三人召集到房中,告知了他们此事,接着解释道:“正一大比乃是我正一派门下弟子五年一次的论道比武盛会,以激励各弟子奋进上取之心。这次带你们前去,也是为了让你们长长见识。此外,云儿,你也参加此次大比。”

段云喜道:“这再好不过了,好久没跟人动手过招了。”

段雨一听,忙道:“太师父,我也要参加。”

碧云子笑着劝道:“雨儿,你一个姑娘家的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那些小道士比武呢,这成何体统?你还是在一旁为你哥哥加油好了!”

段雨不依道:“谁说女子就不能与人比武了,我听说大宋有个叫穆桂英的女将,她还不是照样挂帅领兵打仗了。”

段云和段海在一旁偷笑,段海解释道:“其实这只是戏文里编造的,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段雨的脸微微发红,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坚持道:“反正我不管,我就要参加。”

最后,在碧云子和段云两人的劝说下,段雨才答应不参加此次大比,可还是要求段云如果取胜了,要将奖品送给她。

四人在准备好行李后,就在八月十二这天清晨启程了。

正一派所在的上清观建在龙虎山上,距碧云子所住之处倒是不远。不到半日,几人即走到龙虎山山腰处。忽然,远处隐隐响起虎啸之声,在这空寂的山林中分外清楚。在这龙虎山上,有老虎是不足为奇的,段云三人却从未见过老虎,因此对它感到新奇。要不是要前往上清观,恐怕他们早已跑去看老虎去了。

四人终于在正午时分赶到上清观,守门的道童进去禀告后,碧云子的六个师弟随后就出来迎接。这六人的分别为“神霄子”王文卿、“天心子”雷时中、“清微子”黄舜申、“东华子”宁全真、“净明子”何真公、“翛然子”张继先。六人中“翛然子”张继先走在最前面,他虽是其他五人的师弟,但承袭了天师之位,乃是正一教的教主,是以地位最高。

这六人中,除张继先外,须发其余五人皆是须发有些花白,但双目炯炯有神,闪着精光,显是内功深厚。这张继先此时只有三十余岁,方面大耳,天庭饱满,太阳穴微微凸起,内功显是已臻化境。只是脸色有些发白,像是生过一场大病似的。

他们见碧云子到来,脸上都露出欣喜之色。

张继先笑着道:“五年不见,大师兄越发精神了,想必内功又精进了许多。刚才二师兄还在抱怨你来的晚呢!想不到话还没说完,就有道童进来禀告说你来了,所以,我和几位师兄都出来迎接你了。”

碧云子歉然道:“不好意思,有劳各位师弟记挂了。老道是想我住的地方离这不是太远,不必来的太早,所以今天早上才动身的。”

众人都道:“不妨不妨。”

碧云子又给众人介绍了段云三兄妹,并让三人给太师叔们行礼。三人一一照做。六人皆将目光放在段云身上,称赞道:“想不到小小年纪,内功修为却已达到这般地步了,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或许跟小师弟当年有的一比啊!”

段云不好意思道:“各位太师叔过奖了!”心里却想:太师叔们的眼力真是厉害,一下就看出了我的深浅。他哪里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目露精光,不懂隐藏内力的缘故。而且这些人都是老江湖了,眼力当然厉害。

这时,张继先朝段云微微一笑,继而又看向段海,道:“这位小兄弟的根骨资质也不错,只是为何内力平平常常?”

段云心中一跳,暗叹道:这位太师叔年纪不大,眼力却怎甚了得。不禁想起父亲对这位太师叔的推崇备至,现在看来确实不假。

解释道:“我弟弟无意武学,喜爱读书,所以练功不勤,是以内力平平。”

张继先道:“原来如此。人各有志,但求随心。无意武学有时也是一件好事。”

“神霄子”王文卿这时说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午饭时间也到了,我们别在这里站着了,还是请大师兄一起去用饭吧!

众人遂一起进了上清观。

用过午饭,段云三人被安排在了西厢的两间客房住下——段云段海一间,段雨一间。

将房间收拾好后,三人无所事事,遂想去东厢看看太师父。可是门口的道童却告诉他们太师父正在和众位太师叔们在大厅商议事情,不在房中。三人只好在这上清观到处闲逛。

上清观原先面积与一般道观无异,但自张继先的宋徽宗宠信后,道观得到了扩建。宋徽宗拨赐江东徐氏资产,计米万余斛(一斛十斗),命江东漕臣(水运官)在龙虎山丈量土地,将龙虎山南之上清观迁回重建。重建之后的上清观显得更加气势宏大,宛如一座宫殿。

三人信步游荡,来到一个练武场,只见这场上有四个圆形擂台,三个小的,一个大的。这大擂台处在三个小擂台的中间位置。就是这小的擂台半径也约有两丈左右,大的擂台半径则是长达三丈,擂台外还有充足的地方供这些道士们练武,由此可见这座练武场是多么大。

此时许许多多的道士正在舞枪弄棒,比试拳脚。段雨一见这场面,立即兴奋起来,忍不住要上前随便找个道士过过拳脚。

段云见她这副表情,就知道她心中所想,提醒道:“小雨,可别忘了我们来之前的约定啊!”

段雨听他这么一说,脸上的兴奋之色淡了下来,撇嘴道:“我才没忘呢!明天的大比你可要赢啊。我还等着你的奖品呢!”

段云刚要回答,这时一个二十余岁的道士向他们走了过来,在离他们一丈处停下。此人面容颇为英俊,但表情严肃。只见他对着段云说道:“在下王道坚,是我师父翛然子的大弟子,阁下就是段云吧!听说今天众位师伯和师父对你称赞有加,希望明天大比我们能有机会交手,切磋切磋。”

段云一听,心道:真是倒霉,这家伙年纪比我大不了几岁,辈分却比我整整高了一辈。唉,没办法,谁让人家师父年轻呢!口中却道:“如若明天能与王师叔交手,师侄将感到不胜荣幸。”心想:明天如果真交上手,非得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不可,看你还有脸当我师叔吗?

正一派弟子的辈分是依据入门先后而定,是以有些弟子年纪虽小,辈分却极高。

岂知王道坚道:“不必叫我师叔,我只长你几岁,而且你也不是出家之人,以后我们平辈而论即可。”

段云听了这话,不由对他高看一眼,点头道:“王兄太客气了!”立即改了称呼,也不再叫他师叔了。

王道坚道:“好了,不打扰你们了。明日大比,期待与贤弟一战。”接着,向练武场外走去。

段云点了点头,目送这他的背影离开,心想:这人武功不弱,却无骄矜之气,内敛大度,将来必是有道之士。

周围练功的几位道士见王道坚与段云交谈,都在一旁窃窃私语。

段云这几年将乾坤诀修炼至第三层,内力已颇为深厚,是以听力远胜常人。那几个道士离他虽远,声音也小,但也让他听了个大概。

只听其中一个瘦小的道士说道:“听说今天翛然子师叔在他几个弟子面前大力夸奖那个姓段的,我看刚才王师兄就是去向这姓段的下战书去了,估计明天就有好戏看了。”

旁边一个壮硕的道士不忿道:“这姓段的长的瘦瘦弱弱的,我一只手就可以把他提起来。要不是大比前禁止私斗,我现在就可以去把他打趴下,那用的着王师兄出手。”

瘦道士道:“别瞎说,师父和几位师叔都称赞他,说明他定是有真才实学,师父师叔们什么时候看走眼过。我看你就别自寻其辱了。”

那壮道士哼了哼,显是不认同瘦道士所说,接着向段云望了过来,眼中满是不屑之色。

段云则望向别处,假装没听见。

那瘦道士见段云向别处走去,也不再说了,继续练他的功夫。

段云听了这两个道士的谈话,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这王道坚显是太师叔张继先的得意弟子,估计也是这上清观同辈弟子中的翘楚,要不然先前那壮道士也不会对他那么尊敬。另外,他对自己的功力也很是怀疑,遂希望明日能与自己一战。想通这些,心中顿时充满了战意,心道:哼,明日定要让你们见识我的厉害。

然后招呼段雨段海回去。三人又到东厢房去看看太师父回来了没。

说来也巧,三人刚踏进东厢房的院落,背后即传来碧云子的呼唤声。只见他脸上挂满凝重之色,也不多话,只叫三人随他一起到房间去。

碧云子在椅子上坐下,接着也让段云三人一起坐下,才说道:“闲话不多说了,刚才我与你们几位太师叔商议了一下明日大比之事。此次大比,只是正一派中十六岁至三十岁的弟子进行比试,不论辈分。但也会将这些弟子分为三组来比赛,十六岁至二十岁为一组,二十一岁至二十五岁为一组,二十五岁至三十岁为一组。云儿,你今年刚过十六岁吧?应该在是第一组。这次大比是由我、你们神霄子太师叔和翛然子太师叔各负责一组。我负责第三组,神霄子负责第二组,第一组就由你们翛然子太师叔负责。此次大比比赛对手是由抽签来决定的,先由我和你们两位太师叔在各自负责的组抽取一人,这人又通过抽签从组里抽取自己的对手,胜者继续通过抽签来抽取对手,败者则被淘汰。依此下去。只要连胜三场就可下场休息。然后在抽签与组内连胜三场的其他人比赛,直至决出组内的最强者。三个组的最强者不再通过抽签来选择对手。出于公平考虑,由第二第三组的最强者先进行比试,胜者再与第一组的最强者比试,决出最后的胜者。比赛是在练武场上的擂台上举行的,三组比赛同时进行。比赛规则是只要打到对手或将对手打出擂台外就可获胜。另外,云儿,我要告诉你,此次大比获胜者的奖品乃是一柄宝剑,此剑名为断水,乃是越王八剑之一。不知宋徽宗从何处得来的,又将它赏赐给了小师弟。小师弟武功既高,此剑对他无用,因此才将它当作此次大比的奖品。云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武功臻至化境后,即可不滞于外物,一草一叶皆可伤人。

段云此时正想着那王道坚会在哪一组,看他年纪,应该在二十岁左右,不知是在第一组还是在第二组?听碧云子讲完后,赶忙问道:“太师父,你可知翛然子太师叔有一个叫王道坚的弟子?他是在第几组啊?”

碧云子一愣,本来预计他会问一个与大比规则有关的问题,不期他问了一个与大比几乎无关的问题。定了定神,答道:“你说道坚啊,他今年刚好二十一岁,应该是在第二组。你们今天是不是见过?”

段云点了点头,说实话,听了太师父的回答,他的心中突然泛起一丝失望之意。或许是内心中想早点与这位师叔比试吧。接着问道:“那这位师叔实力如何?”

碧云子脸上露出凝重之色,道:“很强,虽然与我们这些老一辈相比还差一点,但也不会差很多。据说他的资质只是比小师弟稍逊一筹而已,要不然小师弟也不会把他招入门下。此次大比,他定是你最后的劲敌。”

段云没想到这位师叔的资质这么好,他虽自认为天资不错,可还没自大到自认为聪明绝顶的地步。

翛然子太师叔的天资武林中人众所皆知,如果非要对资质分个等级的话,毫无疑问,以他生而知之的资质,他定是顶级。而段云和王道坚只能算是次一点的一等。

在知道了王道坚的实力后,段云并没有气馁,他本是坚韧不拔遇强则强的性格,陡然遇见这样一位实力相差无几的对手,他兴奋还来不及,此时心中对明天的大比更加充满了期待之情。